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重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消化间期和消化期食管运动功能的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会敏 柯美云 +2 位作者 王智凤 谷成明 陈元方 《胃肠病学》 1997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探讨非重度反流性食管炎(NSRE)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对10例NSRE患者和10名健康人(HS)进行同步胃窦、下食管括约肌(LES)和食管体部连续测压5小时,观察消化间期和消化期的食管功能。结果显示,NSRE和HS组的LES压力变化类似,在移行性复合运动... 为探讨非重度反流性食管炎(NSRE)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对10例NSRE患者和10名健康人(HS)进行同步胃窦、下食管括约肌(LES)和食管体部连续测压5小时,观察消化间期和消化期的食管功能。结果显示,NSRE和HS组的LES压力变化类似,在移行性复合运动(MMC)Ⅰ期时,LES压力较低,分别为23.3±3.0和16.1±2.7(NS),MMCⅡ期时升高29.2±3.7和30.5±4.1(NS),而MMCⅢ期明显升高为53.4±6.1和43.4±6.0(与Ⅰ期比,P<O.001;与Ⅱ期比,P<0.01)。餐后1、2小时明显下降(与Ⅰ期、Ⅲ期比,P<0.01),NSRE组的食管原发性蠕动功能异常,特别在食管远段表现为蠕动缺乏和蠕动不完全(包括蠕动波幅降低、时限延长和速度减慢),研究提示:(1)消化闻期和消化期对HS和NSRE病人的LES均有显著影响,(2)食管远段蠕动功能障碍可能是NSRE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测压 移行性复合运动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威 柯美云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6期15-17,共3页
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慢性便秘,罗马III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功能性便秘的一般治疗包括定期排便、增加活动、增加纤维素摄取,改变生活方式和调整情绪。慢传输型便秘的药物选择膨胀性泻药、渗透性泻剂、促动力剂、氯通道激活剂等。功能性... 功能性便秘是常见的慢性便秘,罗马III提出了新的诊断标准。功能性便秘的一般治疗包括定期排便、增加活动、增加纤维素摄取,改变生活方式和调整情绪。慢传输型便秘的药物选择膨胀性泻药、渗透性泻剂、促动力剂、氯通道激活剂等。功能性排便障碍型患者可选择生物反馈治疗。治疗成功后应调节剂量,维持疗效。外科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证。进一步研究结肠动力与排便生理,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提出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人的昼夜食管pH和动力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智凤 柯美云 蓝宇 《胃肠病学》 1998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为探讨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人昼夜食管运动规律以及食管运动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45例GERD病人和10名正常人均接受食管测压和动态食管pH及压力同步监测。结果:(1)下食管括约肌压、远端... 目的:为探讨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人昼夜食管运动规律以及食管运动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45例GERD病人和10名正常人均接受食管测压和动态食管pH及压力同步监测。结果:(1)下食管括约肌压、远端食管蠕动压及有效食管蠕动百分比在酸反流DeMeester高计分组明显低于低计分组(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组也明显低于非反流性食管炎组(P<0.05)。(2)有GERD症状或食管炎的卧位有效蠕动百分比明显低于立位(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80%有夜间或伴有夜间反流,而不伴反流性食管炎的GERD无1例出现夜间反流。结论:昼夜食管pH和压力动态监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GERD的运动病理,除LES功能外,食管清除功能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测压 动态pH及压力监测
下载PDF
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预后指标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原稼 梅玫 《胰腺病学》 2004年第3期182-186,共5页
一、胰腺内分泌肿瘤特点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PETs) 又称胰岛细胞瘤,是一组少见或罕见的肿瘤,年发病率一般不超过2.0新病例/百万人口[1].根据PETs的临床和病理可将其分为功能性PET和无功能性PET两大类[1],功能... 一、胰腺内分泌肿瘤特点 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tumors, PETs) 又称胰岛细胞瘤,是一组少见或罕见的肿瘤,年发病率一般不超过2.0新病例/百万人口[1].根据PETs的临床和病理可将其分为功能性PET和无功能性PET两大类[1],功能性PET共有十种[2],即:胃泌素瘤(gastrinomas) 又称卓-艾综合征 (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ZES)、胰岛素瘤(insulinoma)、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瘤(VIPoma)又称胰霍乱、生长抑素瘤(somatostati-noma)、生长激素释放因子(growth-hormone releasing factor, GRF)瘤(GRFoma)、ACTH瘤、导致类癌综合征PET(PET causing carcinoid syndrome)、导致高血钙PET (PET causing hypercalsemia) 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 PP)瘤(PPoma).上述十种PETs中,胃泌素瘤、胰岛素瘤和无功能性PET是发病率最高的3种肿瘤,年发病率为0.5 ~ 2.0新病例/百万人口,其他7种PETs年发病率为 < 1.0新病例/百万人口[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内分泌肿瘤 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 胃泌素瘤 癌基因
下载PDF
经内镜证实的3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特点剖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改玲 柯美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33-535,共3页
目的 剖析功能性消化不良 (FD)与器质性消化不良 (OD)的临床特点 ,评价我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方法 调查 30 0例经内镜证实的OD和FD各亚型的上腹部消化不良症状 ,并分析各组症状和进餐的关系。结果 FD和OD分别占 5 1.0 %和 4 9.0 %... 目的 剖析功能性消化不良 (FD)与器质性消化不良 (OD)的临床特点 ,评价我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方法 调查 30 0例经内镜证实的OD和FD各亚型的上腹部消化不良症状 ,并分析各组症状和进餐的关系。结果 FD和OD分别占 5 1.0 %和 4 9.0 %。FD患者更多见于≤ 4 0岁组 (P =0 .0 0 6 ) ,FD的上腹胀、嗳气症状计分明显高于OD(P <0 .0 5 )。而OD患者的上腹痛症状计分则明显高于FD(P<0 .0 5 ) ,有明显的报警症状 (P =0 .0 0 3)。FD和OD两组的症状以空腹为主和以餐后为主的百分比相近。FD的动力障碍样型、溃疡样型和不特定型的症状可表现为以空腹为主或餐后加重。结论 消化不良特征有助于判断FD和OD ;无论是FD或OD患者 ,消化不良症状均可能与酸相关或动力障碍相关。因而 ,根据症状与进餐的关系有助于消化不良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特点 评价 诊断 治疗 流程 罗马Ⅱ标准
原文传递
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1
6
作者 王伟岸 钱家鸣 潘国宗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3-266,共4页
目的 探讨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在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 Fos和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双标方法 ,对应激和条件应激肠功能紊乱大鼠及符合罗马Ⅱ标准、连续就诊的发作期IBS患者 5 6例进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 目的 探讨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在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 Fos和类胰蛋白酶免疫组化双标方法 ,对应激和条件应激肠功能紊乱大鼠及符合罗马Ⅱ标准、连续就诊的发作期IBS患者 5 6例进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肥大细胞活化程度研究 ,并与对照大鼠和健康对照组及 2例无症状超过 6个月的IBS患者相比较 ,观察应激和条件应激大鼠在应激前 30min腹腔注射 (i.p .)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二钠 2 0mg/kg对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 ,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评价IBS患者症状严重指数与肥大细胞活化分数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应激 [(8.0± 0 .9)比(2 .5± 0 .8) ]和条件应激 [(7.8± 0 .8)比 (2 .5± 0 .8) ]大鼠结肠下段黏膜活化细胞明显增加 ,但肥大细胞总数无明显改变 ;色甘酸二钠显著降低应激大鼠 [(7.2± 1.2 )比 (3.8± 0 .8) ,P <0 .0 1]和条件应激大鼠[(6 .8± 0 .8)比 (3.8± 0 .8) ,P <0 .0 1]的内脏敏感性 ,对对照组大鼠却无影响。与 2 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 ,IBS发作期患者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和活化细胞分数显著增加 [(85± 12 )比 (15± 6 ) ,P <0 .0 1],肥大细胞活化分数与症状严重程度指数显著相关 (r =0 .86 2 ,P <0 .0 1)。结论 肠道黏膜肥大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 肠易激综合征 作用 发病机制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小剂量氟西汀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伟岸 潘国宗 钱家鸣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氟西汀 剂量 治疗
原文传递
FD规范化治疗的策略和重要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柯美云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年第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规范化治疗 策略 重要性
原文传递
早发与晚发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刘继喜 孙钢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6-537,共2页
目的探讨起病晚于50岁的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发年龄≥50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约占17.1%,该组患者出现血便者明显少于早发组(P〈0.05),且全结肠病变者... 目的探讨起病晚于50岁的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疾病行为。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初发年龄≥50岁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约占17.1%,该组患者出现血便者明显少于早发组(P〈0.05),且全结肠病变者也明显少于早发组(P〈0.05)。结论早发与晚发溃疡性结肠炎二者疾病行为相近,但晚发组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早发疾病 晚发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