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茄病镰刀霉引起皮肤透明丝孢霉病1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2 位作者 陈伟 胡素泉 刘维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9-490,共2页
报告 1例茄病镰刀霉引起的皮肤透明丝孢霉病。从患者皮损取材作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真菌菌丝 ,4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镜下可见大分生孢子位于短的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 ,基部细胞短、钝... 报告 1例茄病镰刀霉引起的皮肤透明丝孢霉病。从患者皮损取材作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真菌菌丝 ,4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镜下可见大分生孢子位于短的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 ,基部细胞短、钝圆并伴有不明显的足细胞 ,小分生孢子丰富 ,位于长的分生孢子梗上呈假头状着生 ,厚壁孢子常见 ,单细胞或双细胞 ,顶生或间生 ,壁光滑或粗糙。根据以上特征 ,该菌鉴定为茄病镰刀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病镰刀霉 皮肤透明丝孢霉病 病理学检查 真菌菌丝 组织病理切片
下载PDF
达克宁栓及克霉唑阴道片的体外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刘维达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4-195,共2页
选用达克宁栓 (2 0 0 mg,硝酸咪康唑 )和克霉唑阴道片 (5 0 0 mg,克霉唑 )做 :1体外抗阴道常见酵母菌菌群的MIC测定 ;2融变时限的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硝酸咪康唑的 MIC范围在 0 .3~ 2 .5μg/ ml之间 ;而克霉唑的 MIC范围为 3.12 5~ ... 选用达克宁栓 (2 0 0 mg,硝酸咪康唑 )和克霉唑阴道片 (5 0 0 mg,克霉唑 )做 :1体外抗阴道常见酵母菌菌群的MIC测定 ;2融变时限的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1硝酸咪康唑的 MIC范围在 0 .3~ 2 .5μg/ ml之间 ;而克霉唑的 MIC范围为 3.12 5~ 12 .5μg/ ml,两者相差近 10倍 ,硝酸咪康唑比克霉唑对阴道常见酵母菌菌群更为有效 ;2达克宁栓的融变与液体量的多寡无关 ,均能在 15 min左右完全软化溶解为粘稠的乳酪状物 ;而克霉唑阴道片融变的完全与否与液体量呈正相关 ,液体量越多融变越彻底。因此 ,与达克宁栓相比 ,克霉唑阴道片只适用于阴道湿润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克宁栓 克霉唑阴道片 MIC 阴道念球菌病
下载PDF
自制高压助推器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方方 赵亮 +3 位作者 吴信峰 陈晓栋 王强 王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2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结合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难以完成的临床情况,开发研制出有利于药物完全、均匀注入瘢痕内确保疗效的高压注射助推器。方法:采用专利产品高压助推器与一次性注射器相结合,于瘢痕内注射“得宝松”进行治疗瘢痕疙瘩并有效的防止其... 目的:结合瘢痕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难以完成的临床情况,开发研制出有利于药物完全、均匀注入瘢痕内确保疗效的高压注射助推器。方法:采用专利产品高压助推器与一次性注射器相结合,于瘢痕内注射“得宝松”进行治疗瘢痕疙瘩并有效的防止其复发。结果:189例入选皮损大小病例经注射治疗有效率达100%,同时注射过程中药液分布均匀,无药液外溢。结论:瘢痕内注射治疗,疗效肯定,在借助高压注射助推器后,使操作更加简单、省力,并保证了注射的准确和完全性,提高了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助推器 注射治疗 瘢痕疙瘩 药物疗法 得宝松
下载PDF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维胺酯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曹玲 刘文英 +3 位作者 马鹏程 王亚超 贾婷 冯鹏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 目的研究维胺酯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模型,对维胺酯进行了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实验,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和维胺酯的含量,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不同剂量维胺酯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维胺酯在小肠各部位吸收速率常数Ka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结论维胺酯在大鼠各肠段均有吸收,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维胺酯 吸收动力学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下载PDF
黑素转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解士海 马鹏程 陈志强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黑素转运机制的研究 ,人体皮肤黑素沉着过程包括黑素生成、黑素转运以及黑素分布与代谢。而黑素转运是指黑素以黑素小体为载体从黑素细胞转运到角质形成细胞的过程 ,此过程包括黑素在黑素细胞内的运输和由黑素细胞进入...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黑素转运机制的研究 ,人体皮肤黑素沉着过程包括黑素生成、黑素转运以及黑素分布与代谢。而黑素转运是指黑素以黑素小体为载体从黑素细胞转运到角质形成细胞的过程 ,此过程包括黑素在黑素细胞内的运输和由黑素细胞进入角质形成细胞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 转运机制 人体肤色 关键蛋白 动力蛋白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红清(综述) 徐文严(审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5-378,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运用使 SLE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缓解后复发。 90年代以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包括: (1)干扰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剂:抗 CD40配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的运用使 SLE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缓解后复发。 90年代以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包括: (1)干扰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剂:抗 CD40配体单克隆抗体、 CTLA4Ig、抗 B7单克隆抗体、抗 dsDNA抗体的抑制剂、抗 dsDNA抗体沉积的抑制剂、补体激活与沉积的抑制剂及细胞因子调节剂; (2)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 2’-氯脱氧腺苷、霉酚酸酯及甲巯咪唑; (3)基因疗法与干细胞移植; (4)其他药物:脱氢表雄酮、溴隐亭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调节剂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替硝唑凝胶处方筛选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申国庆 魏峻 单萍萍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1年第1期1-2,共2页
为筛选具有抗氧、防腐及耐寒的替硝唑凝胶处方,本文采用正交法、选择溶媒、抗氧剂和防腐剂三个可变因素,并设置不同水平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以丙二醇和乙醇作替硝唑的混合溶媒,并配以抗氧剂获得质量稳定的替硝唑凝胶。
关键词 凝胶 处方筛选 正交法 替硝唑 稳定性
下载PDF
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外模型中黑素小体转运的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解士海 陈志强 +6 位作者 马鹏程 卜今 周武庆 崔盘根 高建明 李玲珺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6-288,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 目的:建立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且在模型中观察黑素小体的转运。方法:分别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用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标记黑素细胞内黑素小体,然后将两种细胞共培养,并在倒置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果:培养至第3天和第7天可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同存活,并通过树突发生联系,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黑素小体由黑素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结论:成功建立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的体外模型,并利用CFDA-SE标记,在共聚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黑素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共培养 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
下载PDF
MAPKs对丹皮酚下调黑素合成的介导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卜今 马鹏程 +4 位作者 陈志强 沈悦 李玲珺 曹玉萍 傅友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5-919,共5页
目的研究丹皮酚抑制黑素合成的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B16F10黑素瘤细胞系为对象,用不同的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干预物和丹皮酚共同处理细胞,采用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氢氧化钠裂解法检测黑素含量,RT-PCR和W... 目的研究丹皮酚抑制黑素合成的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以B16F10黑素瘤细胞系为对象,用不同的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干预物和丹皮酚共同处理细胞,采用多巴氧化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氢氧化钠裂解法检测黑素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酪氨酸酶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并以Western blot法检测丹皮酚对不同MAPK途径关键激酶磷酸化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在不同的MAPK信号途径抑制剂中,JNK1/2/3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能够有效地拮抗丹皮酚对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而且丹皮酚能够诱导磷酸化JNK/SAPK表达。结论JNK/SAPK途径参与了介导丹皮酚对黑素合成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黑素合成 信号转导 MAPKS JNK/SAPK
下载PDF
以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滋养层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沈丹蓓 夏隆庆 +1 位作者 方方 赵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HDF)滋养层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技 术方法。方法在 HDF滋养层制备中,对丝裂霉素 C的较适浓度、同一株不同代数的 HDF滋养层、滋养层的 细胞密度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NHEK)生长的影响及 NHEK... 目的探索和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HDF)滋养层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技 术方法。方法在 HDF滋养层制备中,对丝裂霉素 C的较适浓度、同一株不同代数的 HDF滋养层、滋养层的 细胞密度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NHEK)生长的影响及 NHEK的最低接种密度进行了初 步的探索。结果①终浓度为 10μ g/mL的丝裂霉素 C是制备 HDF滋养层的较适浓度。②同一 株 1~ 20代的 HDF滋养层对不同来源的 NHEK均有较好的促生长增殖作用, 1~ 20代 HDF 的培养代数与 9例 NHEK生长达 80%融合时间 (平均为 11.1 d)之间相关无显著性 (r=-0 .27,P >0.05)。③用 HDF滋养层培养 NHEK可减少原代培养 NHEK的接种量,用 NHEK最小接 种密度是 0.1× 104/cm2经 16 d的培养可达 80%的融合。结论同一株不同代的 HDF适用于不同来源的 NHEK培养。 HDF滋养层可促进 NHEK的生长,这可能 是它减少 NHEK原代培养接种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角蛋白细胞 HDF
原文传递
女阴巨大型尖锐湿疣手术治疗1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方方 罗公超 +2 位作者 赵亮 吴余乐 王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3-104,共2页
女阴巨大型尖锐湿疣手术治疗1例方方罗公超赵亮吴余乐王强患者女,19岁,未婚,无业。外阴赘生物3年余,发病前有不洁性交史,早期两侧大阴唇皮肤散在数个淡红色丘疹,短期内迅速增长,向周边延伸扩散形成肿块,无疼痛、瘙痒。曾在... 女阴巨大型尖锐湿疣手术治疗1例方方罗公超赵亮吴余乐王强患者女,19岁,未婚,无业。外阴赘生物3年余,发病前有不洁性交史,早期两侧大阴唇皮肤散在数个淡红色丘疹,短期内迅速增长,向周边延伸扩散形成肿块,无疼痛、瘙痒。曾在当地外用“疣必治”,肌注“转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巨大型 尖锐湿疣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1位点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正华 牛振民 +11 位作者 袁文涛 赵敬军 蒋法兴 张静 柴宝 熊晓燕 项蕾红 王艺 徐世杰 刘维达 郑志忠 黄薇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7-674,共8页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一种以多个浅表的角化性皮损,边缘轻微嵴状角化性隆起为特征的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往的研究将该病基因定位于12q23.2 24.1区域(DSAP1)和15q25.1 26.1区域(DSAP2)。本研...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一种以多个浅表的角化性皮损,边缘轻微嵴状角化性隆起为特征的少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往的研究将该病基因定位于12q23.2 24.1区域(DSAP1)和15q25.1 26.1区域(DSAP2)。本研究对2个无关的六代DSAP家系进行了全基因组扫描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在D12S84位点的最高累积LOD值为8.28(θ=0.00)。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DSAP家系致病基因位于12q24.1~q24.2(D12S330和D12S354)之间8.0cM的区域内。该区域与DSAP1 的致病区域部分重叠。对重叠区域内6个候选基因(CRY1,PWP1,ASCL4,PRDM4,KIAA0789和CMKLR1)的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在DSAP病人中未发现突变位点。提示该6个候选基因可能与这2个DSAP家系的发病机理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 全基因组扫描 连锁分析 突变检测
下载PDF
坏疽性脓皮病3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慧珠 王虹 +2 位作者 李金贵 崔盘根 滕传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gangrenosum,PG)是一种以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局部疼痛为特点的皮肤病,该病常与多种系统性疾病并发,治疗比较困难。现将我院1974年7月~1996年4月收治的34例坏疽性脓...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gangrenosum,PG)是一种以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局部疼痛为特点的皮肤病,该病常与多种系统性疾病并发,治疗比较困难。现将我院1974年7月~1996年4月收治的34例坏疽性脓皮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 脓皮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856例麻风畸残者自我护理试点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志菊 张国成 +4 位作者 严良斌 李文忠 蒋娟 郑逖生 Watson 《中国麻风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4-156,共3页
以自我护理预防畸残和阻止畸残加重,是目前乃至将来麻风防治的重要任务。第一阶段中英麻风康复试点项目自1990年6月开始,1993年3月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对眼手足的自我护理。按照 Watson 的方法,对患者的眼手足进行感觉检查和肌力测定。
关键词 麻风 畸残患者 自我护理
下载PDF
循证药学原则用于指导抗感染药物治疗痤疮 被引量:6
15
作者 刁义平 申国庆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应用循证药学的原则指导痤疮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进行评价,探讨药师如何将循证药学的原则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结果循证药学原则有助于药师解决痤疮... 目的应用循证药学的原则指导痤疮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的规范合理使用。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进行评价,探讨药师如何将循证药学的原则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结果循证药学原则有助于药师解决痤疮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实际问题。结论循证药学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维护患者权益,保证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药学 抗感染药物 痤疮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雪莉 范江 +3 位作者 徐文严 李子仁 闫小君 陈若延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为了完整地获得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DNA分子,以适应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需要。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裂解缓冲液破碎细胞,经酚、氯仿、异戊醇等抽提蛋白、乙醇沉淀核酸... 目的:为了完整地获得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DNA分子,以适应其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需要。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尿素-十二烷基硫酸钠裂解缓冲液破碎细胞,经酚、氯仿、异戊醇等抽提蛋白、乙醇沉淀核酸等步骤提取DNA样品。结果:样品中DNA含量较高,结构稳定,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效果良好。结论:本法提取的DNA样品适合于基因扩增和分子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核酸提取 裂解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细胞共培养体系中酪氨酸酶及黑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解士海 黄壮峰 +1 位作者 杨观招 马鹏程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291-1292,共2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并及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酶学方法测定酪氨...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表皮黑素细胞并及人表皮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体系,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测定细胞活力,采用酶学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475nm比色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100μmol/L、500μmol/L和1000μmol/L氧化苦参碱对于黑素细胞及共培养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均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500μmol/L及1000μmol/L氧化苦参碱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于共培养体系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较强的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黑素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共培养
下载PDF
依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道铭 孙骏 王越 《中国药物警戒》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由于药品在获准上市前的不良反应研究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依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尤其重要。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存在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的现状。为此,从及时报告... 由于药品在获准上市前的不良反应研究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依法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尤其重要。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存在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少”的现状。为此,从及时报告更多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相关法规体系,发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相关信息反馈互动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这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法规
下载PDF
银屑病的生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解士海 马鹏程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2期78-81,共4页
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一些具有靶位特异性的生物制剂相继出现 ,并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文中对近年来用于银屑病治疗的生物制剂按直接杀伤致病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与迁移、促使免疫偏向及阻断炎症性细胞因子活性 4个作用... 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一些具有靶位特异性的生物制剂相继出现 ,并取得了可喜的治疗效果。文中对近年来用于银屑病治疗的生物制剂按直接杀伤致病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与迁移、促使免疫偏向及阻断炎症性细胞因子活性 4个作用环节进行了粗略归类 ,并对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生物疗法 治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6
20
作者 韩国柱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年第1期59-61,共3页
近10年来我国尖锐湿疣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9.48%,占性病的构成比为25.47%,发病人数占性病的第2位[1],是性病门诊中最常见的病种.尖锐湿疣还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和易复发等特点,故是医患双方所关心的重点,现将尖锐湿疣诊断和治疗中新进... 近10年来我国尖锐湿疣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9.48%,占性病的构成比为25.47%,发病人数占性病的第2位[1],是性病门诊中最常见的病种.尖锐湿疣还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和易复发等特点,故是医患双方所关心的重点,现将尖锐湿疣诊断和治疗中新进展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