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和肺外器官恶性肿瘤组成的多原发癌28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易胜中 张德超 +1 位作者 王永岗 孙克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1-735,共5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诊断水平的提高,肺及肺外器官多原发癌的发现逐渐增多,而其临床特征和预后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肺及肺外器官恶性肿瘤组成的多原发癌临床特征、吸烟影响、肺癌与肺外器官恶性肿瘤间关系及预后。方法:收集... 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诊断水平的提高,肺及肺外器官多原发癌的发现逐渐增多,而其临床特征和预后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肺及肺外器官恶性肿瘤组成的多原发癌临床特征、吸烟影响、肺癌与肺外器官恶性肿瘤间关系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发生于肺及肺外器官的多原发癌患者资料281例:115例首发器官为肺,继发器官为肺或肺外器官(A组);166例首发器官为肺外器官,继发器官为肺(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A、B两组性别比无差异(P=0.51)。诊断第一原发癌时患者中位年龄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62.5岁vs.54.5岁,P=0.02);但诊断重复癌时患者中位年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64.5岁vs.63.5岁,P=0.08)。第一原发癌与重复癌的时间间隔,A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36.0个月vs.49.0个月,P<0.001)。A组中Ⅰ~Ⅱ期肺癌占83.9%,B组占63.7%,A组肺癌病理分期较B组早(P<0.01)。从第一原发癌确诊算起,A、B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0个月和87.5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9.0%和70.0%,B组优于A组(P<0.001)。从重复癌确诊算起,A、B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0个月和28.0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0.5%和13.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92)。重复癌多见部位依次是肺第二原发癌、上呼吸道、乳腺、食道、结直肠、胃、宫颈。吸烟是引起肺及上呼吸道多原发癌危险因素。结论:发生于肺及肺外器官的多原发癌中,肺外恶性肿瘤可发生在多个脏器,其中肺第二原发癌和上呼吸道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吸烟是其潜在的危险因素。首发器官为肺外器官的多原发癌患者,与首发器官为肺的患者相比,患第一原发癌时其年龄较小,预后较好,出现重复癌间隔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癌 肺肿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肺癌病人肿瘤组织DNA高甲基化片段的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晋祎 安倩 +3 位作者 张建军 雷文东 程书钧 高燕宁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9-394,共6页
关于DNA甲基化在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研究已知的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高甲基化。而一些未知的参与肿瘤发生的基因也可能受甲基化调控 ,寻找这些与肿瘤相关的基因 ,对深入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甲基化敏感... 关于DNA甲基化在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 ,大多集中在研究已知的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高甲基化。而一些未知的参与肿瘤发生的基因也可能受甲基化调控 ,寻找这些与肿瘤相关的基因 ,对深入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甲基化敏感性随机引物PCR(Methylation SensitiveArbitrarilyPrimedPCR ,MS AP PCR) ,检查了肺癌组织中基因组范围内CpG岛高甲基化情况 ,分离到 8个高甲基化片段 (hypermethylatedDNAfragment,HMDF)。通过克隆、测序和Blast、NewCpGseek软件分析 ,发现所有的片段均为典型的CpG岛 ,有 4个片段与人 2、7、9、10号染色体上的同源性为 99%~ 10 0 % ,但只有 1个是已知的基因。进一步利用NeuralNetworkPromoterPrediction、TSSG和TSSW等软件对其余 7个片段可能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分析 ,结果有 4个片段是候选的启动子区 ,提示它们可能源于新基因。所获得的高甲基化片段可能是中国人肺癌发生过程中特有的表遗传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DNA甲基化 表遗传学改变 甲基化敏感性随机引物PCR
下载PDF
HPV感染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研究
3
作者 郑闪 罗巍 +5 位作者 何祖根 刘海涛 郭素萍 陈汶 高燕宁 程书钧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10期36-36,共1页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男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以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为主.然而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HPV-16/18已被确认为宫颈癌的病因之一,鉴于泌尿系统的组织发生和解剖结构与宫颈有相似之处,学者... 膀胱癌在我国泌尿男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以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为主.然而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HPV-16/18已被确认为宫颈癌的病因之一,鉴于泌尿系统的组织发生和解剖结构与宫颈有相似之处,学者们认为HPV-16/18感染也可能参与了TC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HPV感染 HPV-16/18感染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HPV-18 泌尿系统 宫颈癌
下载PDF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估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肿瘤剂量的分布 被引量:173
4
作者 肖泽芬 章众 +3 位作者 张红志 戴建荣 梁军 韩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研究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 2 0例经体位固定、模拟机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 ,通过局域网 (Lantis)将扫描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 (CMSFoc... 目的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研究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未经治疗的食管癌患者 2 0例经体位固定、模拟机定位、体膜上标记射野中心后进行CT扫描 ,通过局域网 (Lantis)将扫描图像传送到治疗计划系统 (CMSFocus)。由主任医生根据食管造影、纤维食管镜和CT勾画GTV、CTV和PTV。物理师为每例患者设计 3种野 :A为常规野 :以体膜上显示的标记点为模拟机定位中心 ,将模拟机定位的条件直接输入治疗计划系统 ;B为扩大野 ;C为适形野 :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使靶区 (GTV、CTV和PTV)和正常组织达到满意剂量。结果  ( 1)CT扫描显示肿瘤的左右径平均为 4 .3cm ,前后径为 2 .9cm。常规模拟机定位中心与三维适形计划中心的位置在X、Y、Z轴方向上差 3.7、9.6、6 .4mm。 ( 2 )常规野和扩大野的处方剂量 (射野中心点的剂量 )为 6 0Gy ,分 30次 ,6周完成 ,其所覆盖的肿瘤体积占GTV的 37%、38% ,CTV的 2 7%、33% ;适形野的处方剂量 (CTV的95 %体积剂量 )同常规野和扩大野 ,但其所覆盖的肿瘤体积占GTV的 10 0 %。 ( 3)常规野、扩大野和适形野GTV的 10 0 %体积剂量分别为 4 4、5 7、6 2Gy ;肺V2 0 分别为 2 3%、31%、2 0 %。结论 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方法不能使肿瘤靶体积的剂量分布均匀且达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评估 食管癌 常规放射治疗 肿瘤剂量 分布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肿瘤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贵齐 杨治华 +2 位作者 寿成超 徐光炜 董志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否可以抑制肿瘤的转移。方法应用IVTA2MA-891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进行抗肿瘤转移的研究,此模型伴有高... 目的探讨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否可以抑制肿瘤的转移。方法应用IVTA2MA-891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模型进行抗肿瘤转移的研究,此模型伴有高自发肺转移。结果Northern杂交及免疫组化证实,该乳腺癌原发灶及肺转移灶均可表达VEGF,且以后者为高。接种肿瘤后第9天,以VEGF抗体处理荷瘤小鼠,可明显抑制原发肿瘤的生长(44.0%,P<0.05),而对肺转移灶数目及转移灶大小的抑制率分别达73.0%和83.7%。结论VEGF抗体对肿瘤转移的抑制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抗体 肿瘤转移 VEGF 抑制
原文传递
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冬梅 吕宁 +4 位作者 邹霜梅 郭蕾 刘藏敏 何祖根 刘复生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3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 (IP)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因及其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2 3例肺IP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中有 2例误诊 ,将炎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 )误诊为炎性假瘤。其余 2 1例主要发生于中年...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 (IP)的临床病理特点、病因及其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 2 3例肺IP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 3例中有 2例误诊 ,将炎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 )误诊为炎性假瘤。其余 2 1例主要发生于中年男性 ,以右肺多见 (12 /2 1) ,2例发生于支气管 ,5例局部有侵袭行为。随访过程中无 1例直接死于IP。病理诊断IP的前提是肺组织结构完全消失 ,其具体形态分为 2型 :纤维组织细胞型及浆细胞肉芽肿型。肺IP缺乏明显细胞核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及凝固性坏死。大部分病例病变周边肺组织无明显炎症改变 ,仅 8例病变周边可见机化性肺炎。结论 肺IP是原因不明的良性病变 ,尽管它可以发生局部侵袭 ,但形态上仍属良性 ,且愈后较好。该病变的病理诊断有严格标准 ,其梭形细胞有无核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及坏死等 ,是与恶性肉瘤的主要鉴别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性假瘤 炎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临床病理分析 鉴别诊断 诊断
下载PDF
血管生成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怡东 冯勤付 王维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7-349,共3页
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肿瘤血管的形成和生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71年,Folkman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先提出了关于肿瘤血管形成以及通过抗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近年来,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血管生成抑制剂可减少新血... 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肿瘤血管的形成和生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71年,Folkman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先提出了关于肿瘤血管形成以及通过抗血管形成抑制肿瘤生长的假说”。近年来,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血管生成抑制剂可减少新血管的生成,从而使肿瘤生长延缓或退缩。人们开始尝试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来治疗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抑制剂 肿瘤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抑制肿瘤生长 肿瘤血管形成 抗血管生成药物 抗血管形成 医学杂志
原文传递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在乳腺癌早诊早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仲照 张保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定位切除活检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41例女性患者,共158个由钼靶X线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采用金属线定位技术进行切除活检。结果 全组158个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乳腺癌42个(4... 目的 探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定位切除活检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41例女性患者,共158个由钼靶X线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采用金属线定位技术进行切除活检。结果 全组158个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乳腺癌42个(42例患者),占26.6%,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第6 版乳腺癌分期标准,0期12例(28.6%),Ⅰ期24例(57.1%),Ⅱ期2例(4.8%),Ⅲ期4 例(9.5%)。所有乳腺癌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只有1例Ⅲ期患者于术后16个月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余41 例患者全部无癌生存。结论 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大多数为早期癌,预后良好,对于此类病灶,应当积极进行定位切除活检,以利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诊阴性 乳腺病灶 乳腺肿瘤 金属线定位 活检 早期 乳腺癌 淋巴结
下载PDF
36例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宏 祁永发 +3 位作者 唐平章 温树信 张宗敏 秦德兴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6-1110,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临床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式及下咽部的一期修复与功能恢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与放射治疗科1967年6月~2000年1月收治的36例下咽后壁鳞状细... 背景与目的: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临床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式及下咽部的一期修复与功能恢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与放射治疗科1967年6月~2000年1月收治的36例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1997年UICC分期:I期4例;II期4例;Ⅲ期9例;Ⅳ期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采用综合治疗(手术加放射)20例,根治性放疗10例,单纯手术3例,根治性放疗后挽救手术3例(2例颈部、1例颈部与下咽)。一期修复所用组织有胃、空肠、结肠、胸大肌、前臂皮瓣、残喉、胃网膜、颈阔肌皮瓣、斜方肌皮瓣等器官与皮瓣。结果:综合治疗、根治性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8/20)、30%(3/10)。单纯手术3例3年内2例死亡,1例失随。挽救手术3例均3年内死亡。对原发灶24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留喉下咽后壁局部切除4例(16.7%);一期修复20例(83.3%),其中利用胃、空肠器官修复11例(55%),其它修复9例(45%)。一期修复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15%(3/20),修复有效率为85%(17/20),平均进食时间为2~3周。修复患者中局部复发3例。结论:综合治疗在下咽后壁鳞状细胞癌中疗效肯定,治疗的重点为下咽吞咽功能的恢复。手术一期重建下咽部,恢复患者吞咽功能,不增加患者预后的风险。胃、空肠代下咽是重要的修复手段。部分患者可选择局部切除,保留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部肿瘤 鳞状细胞 外科手术 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 一期修复 功能重建 预后
下载PDF
触诊阴性乳腺癌早期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保宁 周纯武 +7 位作者 杨红鹰 宣立学 陈国际 李槐 李静 蒋力明 易近 孙耘田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1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乳腺癌早期诊断 阴性乳腺癌 临床触诊 诊断技术 影像设备 临床研究 生活质量 社会效益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血浆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检测
11
作者 安倩 刘勇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 P16基因 异常甲基化 检测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痰标本p16和MGM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
12
作者 刘勇 安倩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4-264,共1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痰标本 P16基因 MGMT基因 异常甲基化
下载PDF
术中放疗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建宏 祁永发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局部复发是肿瘤外科医生面对的一道难题,控制局部及区域复发,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目地之一。术中放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与常规的体外放射治疗相比,能提高肿瘤切除后的局部控制率。现就近年来术中放疗...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局部复发是肿瘤外科医生面对的一道难题,控制局部及区域复发,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目地之一。术中放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与常规的体外放射治疗相比,能提高肿瘤切除后的局部控制率。现就近年来术中放疗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Neoplasms) 近距离放射疗法(Brachytherapy)
原文传递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焱 邹霜梅 +5 位作者 冯林 刘宇 温芃 韩迺珺 张开泰 林冬梅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85-188,共4页
背景与目的:初步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材料与方法:提取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DNA,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检测瘤组织DNA拷贝数缺失和扩增片段。结果: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背景与目的:初步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材料与方法:提取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DNA,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检测瘤组织DNA拷贝数缺失和扩增片段。结果: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NA拷贝数改变有诸多类似之处,且均以多条染色体DNA小片段(小于10 Mb)扩增为主,很少有缺失区域;具体涉及的基因分别为150个和556个,共同改变的基因为77个。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可能主要以小片段DNA扩增为特点,该特点可以诠释此肿瘤的交界性或低度恶性临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下载PDF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术中冰冻诊断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仲照 张保宁 +1 位作者 张宏图 陈忠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68-770,共3页
目的探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由钼靶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158例,采用金属线定位技术切除活检,术中进行冰冻切片与诊断,以石蜡组织学诊断为准,评价冰冻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58例标本中,病理巨检时... 目的探讨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由钼靶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158例,采用金属线定位技术切除活检,术中进行冰冻切片与诊断,以石蜡组织学诊断为准,评价冰冻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58例标本中,病理巨检时仅80例(50.6%)发现肉眼可见的异常病灶,平均长径1.2cm。石蜡组织学诊断乳腺浸润癌15例,微小浸润导管癌15例,原位癌12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5例,占29.7%(47/158)。术中冰冻对乳腺浸润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3.3%,对微小浸润癌、原位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0%、58.3%与60%,误诊均为假阴性与低估诊断,无假阳性与过度诊断,原因主要为切片误差与解释错误。结论冰冻切片对浸润性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高,可用于指导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而对微小浸润癌、原位癌及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常出现假阴性与低估诊断,应待石蜡组织学诊断后再决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 乳腺肿瘤 冰冻切片 诊断
下载PDF
肿瘤中扩增基因的筛选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曼莉 王明荣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74-478,共5页
肿瘤基因组中常有大片段的 DNA扩增 ,鉴定这些扩增片段中的基因是寻找与特定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癌基因的策略之一。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和限制性内切酶标记位点基因组扫描分析等 ,可以发现肿瘤中扩增的 DNA片段 ,其中所包含的扩... 肿瘤基因组中常有大片段的 DNA扩增 ,鉴定这些扩增片段中的基因是寻找与特定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癌基因的策略之一。通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和限制性内切酶标记位点基因组扫描分析等 ,可以发现肿瘤中扩增的 DNA片段 ,其中所包含的扩增的基因及其 m 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可采用定量 PCR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加以检测。筛选出与特定肿瘤相关的扩增基因后 ,使用细胞转染、RNA干扰、c DNA芯片或逆转录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等方法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明确目的基因在特定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扩增基因 筛选 DNA扩增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原文传递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预防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储大同 徐兵河 +3 位作者 宋三泰 毛雪华 焦顺昌 张爱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预防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方法 ,将试验药品和安慰剂分为A药和B药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组或BA组。在化疗结束后 2 4h开始用药 ,2 5...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预防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方法 ,将试验药品和安慰剂分为A药和B药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组或BA组。在化疗结束后 2 4h开始用药 ,2 5 μg kg体重 ,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连续用药 7~ 14d或至血小板计数≥ 30 0× 10 9 L。结果 有 118例可评价疗效。rhIL 11可显著升高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和化疗第 2 1天血小板值 ,升高幅度分别达 6 0 .7%和 86 .1% (P <0 .0 0 1) ;治疗周期出现血小板减少 (<10 0× 10 9 L)的持续时间为 1.0± 2 .0d ,而对照周期为 6 .9± 5 .4d。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 (2 4 .6 % )、红肿 (16 .1% )、硬结 (11.9% )、结膜充血 (16 .1% )、水肿 (8.5 % )、心悸(6 .8% )、乏力 (5 .1% )等 ,大都程度较轻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rhIL 11具有明显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 ,可显著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 ,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不良反应较轻且较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研究 副作用
原文传递
奥替普拉诱发人肺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柏华 罗贤懋 +3 位作者 胡国刚 魏慧娟 陈凤 朱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奥替普拉(oltipraz)能否诱发人肺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光镜、DNA电泳、流式细胞仪、活细胞视频观察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癌细胞在奥替普拉作用下,细胞分裂阻滞在分裂中期,G2/M百分比增高,出现细... 目的探讨奥替普拉(oltipraz)能否诱发人肺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光镜、DNA电泳、流式细胞仪、活细胞视频观察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癌细胞在奥替普拉作用下,细胞分裂阻滞在分裂中期,G2/M百分比增高,出现细胞凋亡峰,凋亡细胞出现胞体固缩、核染色质凝聚或者断裂,细胞DNA裂解片段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奥替普拉诱导的GLC细胞凋亡在使用浓度120μg/ml时效果明显。结论奥替普拉在适当浓度时能够诱发人肺腺癌细胞凋亡,这种作用与分裂期阻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奥替普拉 细胞凋亡 抗癌药
原文传递
扫描液体电离室型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剂量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少刚 胡逸民 宋一昕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 研究扫描液体电离室型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EPID)的剂量响应特性及其各种影响因素 ,如机架角、照射野大小、图像获取模式 ,以便进一步利用EPID进行剂量验证方面的研究。方法 所有实验均在装备有PortalVisionTMMK2型电子射野影像装... 目的 研究扫描液体电离室型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EPID)的剂量响应特性及其各种影响因素 ,如机架角、照射野大小、图像获取模式 ,以便进一步利用EPID进行剂量验证方面的研究。方法 所有实验均在装备有PortalVisionTMMK2型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Varian 6 0 0C/D加速器上实现。为了得到剂量响应曲线 ,需要建立入射到探头的射线强度与EPID像素值之间的关系。首先 ,通过改变源到探头电离室的距离得到不同的射线强度。其次 ,针对任一剂量率条件 ,用EPID拍摄 3幅数字射野图像取平均 ,取射野中心轴附近 11× 11个像素点的平均值作为EPID响应。最后 ,根据相同条件下测得的剂量率和对应的像素值 ,绘制剂量响应曲线。改变机架角、照射野大小和图像获取模式 ,得到一系列剂量响应曲线。结果 EPID输出像素值与入射剂量率之间并非线性关系。EPID剂量响应曲线与图像获取模式关系密切 ,在离轴点略受机架角的影响 ,但不受射野大小的影响。结论 由于射野图像获取模式明显地影响EPID剂量响应曲线的形状 ,所以对不同获取模式应该分别刻度。机架角的影响可通过在不同机架角下刻度加以消除。EPID剂量响应与射野大小无关的事实为日常剂量响应刻度提供了便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剂量验证 剂量效应关系 图像获取模式 EPID
原文传递
梨状窝癌手术前后放疗与喉功能保全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建宏 祁永发 +3 位作者 唐平章 徐震纲 温树信 刘明波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8-532,共5页
目的探讨梨状窝鳞状细胞癌(简称梨状窝癌)手术前或手术后放疗与喉功能保全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9月—2001年7月收治的梨状窝鳞状细胞癌134例。术前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简称R+S)100例,手术+术后放疗(简称S+R)34例。随访中位时... 目的探讨梨状窝鳞状细胞癌(简称梨状窝癌)手术前或手术后放疗与喉功能保全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9月—2001年7月收治的梨状窝鳞状细胞癌134例。术前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简称R+S)100例,手术+术后放疗(简称S+R)34例。随访中位时间38.1个月。结果根据KaplanMeier方法统计R+S组与S+R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54.8%、50.1%,5年生存率分别为51.1%、4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和T4期患者在R+S组与S+R组喉功能保留情况分别为4/5、3/3,66.7%(32/48)、6/6,32.4%(12/37)、0(0/16)和0(0/10)、0/9,其中T3期喉功能保留率R+S组较高,与S+R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喉功能保留与丧失在局部复发、生存率等相关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组和S+R组术后大体标本切缘阳性率为7.0%(7/100)和20.6%(7/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变量分析切缘阳性、临床N分期对预后呈明显相关(P值均<0.05)。结论计划性术前放疗与术后放疗在下咽梨状窝癌的治疗上具有相同疗效。声门旁间隙受侵的T3病例选择R+S治疗可以提高喉功能的保留率,不增加预后的风险。R+S治疗方式切缘阳性率低,对喉功能的保留提供可靠客观依据。临床N分期对预后影响很大,是综合治疗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窝癌 手术前后 鳞状细胞癌 喉功能保留 术前放射治疗 手术后放疗 2001年 1985年 回顾性分析 3年生存率 5年生存率 声门旁间隙 统计学 手术治疗 中位时间 局部复发 大体标本 切缘阳性 变量分析 术前放疗 病例选择 治疗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