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合并多部位真菌感染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秋宁 李太生 +1 位作者 王涛 方凯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50-351,共2页
报道1例艾滋病并发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双侧乳房周围及阴囊、股部皮肤的体、股癣患者,男,41岁,双侧乳房周围及阴囊、双侧股部皮肤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真菌学检查为:红色毛癣菌。外涂阿莫罗芬乳膏治愈。患者在1个月前血液化验检查确诊为... 报道1例艾滋病并发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的双侧乳房周围及阴囊、股部皮肤的体、股癣患者,男,41岁,双侧乳房周围及阴囊、双侧股部皮肤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真菌学检查为:红色毛癣菌。外涂阿莫罗芬乳膏治愈。患者在1个月前血液化验检查确诊为艾滋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股癣 红色毛癣菌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恶性梅毒 被引量:8
2
作者 孙秋宁 马东来 +3 位作者 方凯 李太生 刘跃华 俞宝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5-447,共3页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恶性梅毒。患者男,33岁。全身鳞屑性红斑、结节及破溃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中层致密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真皮层有明显的血管炎改变。...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恶性梅毒。患者男,33岁。全身鳞屑性红斑、结节及破溃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中层致密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真皮层有明显的血管炎改变。实验室检查:血浆快速反应素试验(RPR)1:32;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HA)阳性;HIV抗体阳性。诊断:艾滋病并发恶性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梅毒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肺泡出血病例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沈敏 王玉 +3 位作者 曾学军 范洪伟 许文兵 唐福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61,共5页
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肺泡出血及严重免疫缺陷病例,以期提高对危重病例的诊治水平。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弥漫肺泡出血
下载PDF
10例SARS疑似诊断排除病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作军 王迁 +5 位作者 范宏伟 许文兵 刘炳岩 高鹏 邵池 蔡柏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554-557,共4页
目的 探讨对疑诊SARS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疑诊为SARS但最终除外该诊断的1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与相关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除外SARS的疑诊病例发病年龄常偏小或偏大,无SARS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往往... 目的 探讨对疑诊SARS病例进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疑诊为SARS但最终除外该诊断的1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与相关文献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最终除外SARS的疑诊病例发病年龄常偏小或偏大,无SARS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往往在与SARS相似点之外尚有不支持点或提示其他疾病的线索,如基础疾病史、呛咳误吸史、肝大、胸腔积液等。外用血白细胞不升高不能排除肺炎的诊断。淋巴细胞降低对诊断SARS较敏感,但特异性较差。低氧血症较少见,且客易纠正。胸片可以进展较快,但很少出现ARDS表现。应用敏感抗菌素后临床很快改善。结论 目前的SARS诊断标准缺乏特异性,细致的病史搜集和体格检查、必要的病原学检查以及对病情进展快的病例早期经验性应用较广谱抗生素对于除外SARS诊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非典型肺炎 鉴别诊断 诊断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 治疗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恢复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道斌 邱志峰 +5 位作者 李太生 吕玮 赵永强 段云 江滔 沈悌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免疫重建的规律。方法测定血液肿瘤患者auto-PBSCT前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值。结果部分亚群在移植前低于正常。移植后各细胞亚群恢复时间不同,其中NK细胞在6个月恢复;B细胞在9个月恢...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免疫重建的规律。方法测定血液肿瘤患者auto-PBSCT前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绝对值。结果部分亚群在移植前低于正常。移植后各细胞亚群恢复时间不同,其中NK细胞在6个月恢复;B细胞在9个月恢复正常。T细胞总数在9个月恢复正常,其中主要为CD3+CD8+细胞。CD3+CD4+细胞在18个月恢复,而CD4+CD28+细胞在2年内仍未恢复。CD3+CD8+细胞在移植后早期有所下降,在3个月时恢复并高于正常,至9个月时逐渐下降至正常。CD3+CD8+细胞的主要部分是免疫表型呈活化的T细胞,即CD8+HLA-DR+细胞和CD8+CD38+细胞。两者分别在1个月和3个月时高于正常,在9个月时恢复正常。结论血液肿瘤患者移植前即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的前提下,移植后NK细胞最先恢复,其次为B细胞,T细胞各亚群中CD3+CD8+细胞恢复较早,其中主要为活化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亚群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浅谈护患沟通 被引量:9
6
作者 左玲燕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1期93-94,共2页
护理人员从开始学习护理便开始了护患沟通的学习。但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化开展,护患沟通的问题仍在不断地凸显。有调查显示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其实,很多沟通问题,是因为我们护理人员在沟通中没有... 护理人员从开始学习护理便开始了护患沟通的学习。但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化开展,护患沟通的问题仍在不断地凸显。有调查显示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其实,很多沟通问题,是因为我们护理人员在沟通中没有时刻保持拥有一颗同理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 整体护理 护理纠纷 沟通问题 学习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小军 李展润 +3 位作者 李德明 范韫明 廖桂贤 李太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1-723,共3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剂量个体化的PEG-IFNα-2b和利巴韦林,hepatiti...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剂量个体化的PEG-IFNα-2b和利巴韦林,hepatitisCvirus-1型感染者治疗48周,非HCV-1型感染者治疗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24周后测定患者血浆HCVRNA水平。结果HCV-1型感染者24例(60.0%),非HCV-1型感染者16例(40.0%);HCV-1型和非HCV-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5.0%(18/24例)和87.5%(14/16例),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分别为80.0%(16/20例)和85.7%(12/14例),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56.2%(9/16例)和78.5%(11/14例)。结论基于患者体重的剂量个体化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病毒学应答
下载PDF
头痛、抽搐、发热
8
作者 沈敏 葛瑛 +3 位作者 刘晓清 李太生 盛瑞媛 邓国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8-673,共6页
关键词 四肢抽搐 头痛 发热 恶心呕吐 无肢体瘫痪 牙关紧闭 持续时间 二便失禁 胃内容物 芬必得
下载PDF
发热、肝脾大、嗜酸细胞增多
9
作者 吴欢 葛瑛 +1 位作者 刘晓清 邓国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4,共8页
关键词 嗜酸细胞增多 发热 肝脾大 呼吸困难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附6例报告)
10
作者 吴梓涛 刘正印 +2 位作者 张月秋 李燕 李永哲 《世界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6-7,共2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门诊确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例6例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对诊断标准及方法进行评议。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从38~65岁之间),除了有以ALP、GGT为主的肝功能的损...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门诊确诊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例6例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对诊断标准及方法进行评议。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从38~65岁之间),除了有以ALP、GGT为主的肝功能的损害外,免疫学检查AMA阳性5例,另1例阴性者有AMA—M2阳性;AMA—M2阳性5例(1例未检测);ANA阳性3例;肝穿活体组织检查2例,病理符合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例。给予熊去氧胆酸、强的松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后,症状化验等明显好转。结论:中老年女性,有以ALP、GGT为主的肝损害,IgM及IgG增多,胆固醇增高,线粒体抗体呈阳性,特别是AMA—M2阳性者,可诊断为本病。必要时行肝脏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诊断 临床特点 B型超声 免疫学检查 病理特点
下载PDF
以急性胰腺炎为表现的肾综合征出血热1例及文献回顾
11
作者 刘冬妍 刘正印 《世界医学杂志》 2003年第17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肾综合征出血热 并发症 诊断
下载PDF
加强建立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12
作者 盛瑞媛 《世界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60-61,共2页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医务人员经受了SARS的严峻考验,并在流行病学、临床诊治、病毒学、病理学、实验室检测、动物宿主和疫苗研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和进展。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国医务人员经受了SARS的严峻考验,并在流行病学、临床诊治、病毒学、病理学、实验室检测、动物宿主和疫苗研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和进展。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去冬今春先后袭击了我国广东,北京、香港和新加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卫生事件 SARS 猴痘病毒 禽流感 牛海绵状脑病
下载PDF
教育指导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左玲燕 李太生 +3 位作者 谢静 韩扬 徐珊 李雁凌 《现代护理》 2007年第07Z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提高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1、3、6、9、12个月末进行教育指导。结果患者对疾病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擅自停、换药... 目的探讨有效的教育指导方法,提高我国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03例艾滋病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前及治疗1、3、6、9、12个月末进行教育指导。结果患者对疾病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擅自停、换药物和私自退出治疗的情况,病毒复制被控制,实现了免疫功能重建。结论优质的教育指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取得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指导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依从性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被引量:47
14
作者 卢朝辉 刘鸿瑞 +2 位作者 谢秀丽 王爱霞 刘彤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病因学、病理组织学、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等 ,以期提高疾病的发现及治愈率。方法 对 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组织行HE、PAS、Giemsa、六胺银染色观察及病原学培养 ,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复习文... 目的 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病因学、病理组织学、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等 ,以期提高疾病的发现及治愈率。方法 对 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组织行HE、PAS、Giemsa、六胺银染色观察及病原学培养 ,并对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复习文献报道 2 7例 ,其中合并AIDS感染者 10例 ,合并其他疾病者 5例。马尔尼菲青霉菌为温度敏感的双相真菌 ,可感染健康人或免疫力低下人群 ,首发症状常常为肺部感染或淋巴结病 ,感染可为局限性或全身播散 ,可累及肠道、软组织、骨、肝、脾及骨髓等 ,分别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可分别呈肉芽肿型、化脓型及无反应 /坏死型等类型 ,酵母样真菌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胞质内 ,可用PAS、Giemsa或六胺银染色显示 ,病原学培养见到酒红色色素可以确诊。结论 如怀疑患者为结核病但无确切证据 ,患者伴有贫血 ,抗结核治疗无效且患者有东南亚地区生活史者 ,应考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另外 ,要注意同组织胞质菌病的鉴别。疾病早期及时使用抗真菌治疗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 患者 银染色 疾病 病理组织学 病原学 抗真菌治疗 应考 培养 复习
原文传递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何礼贤 潘珏 +3 位作者 陈世耀 王爱霞 谢灿茂 申正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观察替考拉宁在我国人群中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中、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非对照、开放性Ⅳ期药物临床试验.结果(1)156例诊断和高度怀疑中、重度G+球菌感染者入选,年龄9~93岁.感染诊断有下呼吸道感染(66.0%... 目的观察替考拉宁在我国人群中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中、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非对照、开放性Ⅳ期药物临床试验.结果(1)156例诊断和高度怀疑中、重度G+球菌感染者入选,年龄9~93岁.感染诊断有下呼吸道感染(66.0%)、败血症(9.0%)、导管相关感染(5.1%)、心内膜炎(1.9%)、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14.1%)、骨关节感染(1.3%)、皮肤软组织感染(7.7%)和其他(10.9%).87.8%的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其中免疫抑制占28.2%(44/156).69.2%的患者先期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其中以头孢菌素类(57.4%)和碳青霉烯类(28.7%)药物应用最多.(2)123例(78.8%)患者分离到G+球菌130株;5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90.7%(49/54);3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耐甲氧西林CNS占88.2%(30/34).105株替考拉宁药敏测试结果,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全部敏感(100%);121株万古霉素药敏测试结果,葡萄球菌全部敏感,23株肠球菌敏感率78.3%(18/23).有16例患者同时分离到1~2种革兰阴性(G-)杆菌,1例同时分离到白色念珠菌.(3)进入临床疗效ITT(意向治疗)分析156例,PP(符合方案)分析135例,细菌学疗效PP分析121例.临床总有效率ITT分析和PP分析分别为82.1%和85.2%,其中痊愈率分别为44.2%和45.2%,细菌学清除率(按菌株计)为87.7%.对33例细菌学阴性者经验性应用替考拉宁治疗PP分析总有效率为96.8%.不同类型感染疗效相似.(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表现为血细胞一过性减少和肝功能一过性异常.结论替考拉宁治疗中、重度G+球菌感染疗效确凿,安全性高.对临床高度怀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时,可考虑初始经验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革兰阳性球菌 细菌感染 血细胞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CD8^+CD38^+ CD8^+HLA-DR+比例与HIV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扬 邱志峰 +5 位作者 李太生 谢静 左玲燕 李雁凌 匡季秋 王爱霞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CD8+T细胞激活分子CD38、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DR)与血浆HIV载量的相关性,分析用CD8+CD38+、CD8+HLA-DR+的比例替代HIV载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998—200...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CD8+T细胞激活分子CD38、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DR)与血浆HIV载量的相关性,分析用CD8+CD38+、CD8+HLA-DR+的比例替代HIV载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1998—2006年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初诊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236例和56名同期健康献血员的抗凝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8+T细胞分别表达CD38和HLA-DR的比例,用分支DNA技术(bDNA)检测血浆病毒载量(VL)。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预测VL>1×103拷贝/mL、>1×104拷贝/mL和>1×105拷贝/mL时CD8+CD38+、CD8+HLA-DR+比例的临界值范围。结果236例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138(16,262)×106/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8+T细胞计数618(353,87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CD38+、CD8+HLA-DR+的比例分别为85.4%(72.5%,92.2%)和40.3%(17.5%,59.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HIV载量的相关性分别为0.429(P<0.01)和0.282(P<0.01)。用CD8+CD38+>80.4%预测VL>1×103拷贝/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6%和75.0%;用CD8+HLA-DR+预测VL>1×105拷贝/m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8.7%和81.4%。结论对HIV感染或AIDS初诊的患者可以尝试用CD38和HLA-DR激活亚群来预测血浆HIV载量,这种替代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CD38 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 病毒载量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逯爱平 王爱霞 盛瑞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02-405,共4页
为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对危险因素,对1994年12月~199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及1995年新入学的30例研究生(健康对照)进行研究。采用第二代E... 为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对危险因素,对1994年12月~199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及1995年新入学的30例研究生(健康对照)进行研究。采用第二代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HCV抗体,逆转录巢式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CVRNA。追查80例血液透析患者,24例HCV抗体阳性,56例HCV抗体阴性患者中,2例HCVRNA阳性,即80例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32.5%(26/80)。Mantel-Haenszel法分析显示,血透患者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肾移植及手术史有关。9例HCVRNA阳性病人的透析液中,3例检出HCVRNA。表明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是输血和免疫功能低下,透析设备和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马小军 李桂萍 +2 位作者 周炯 王爱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8-720,共3页
目的评估两性霉素 B(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AmB 优化生产工艺前后两年时间内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治疗患者113例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有效率为76%以上。不良反应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3.6%、肌酐(... 目的评估两性霉素 B(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AmB 优化生产工艺前后两年时间内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治疗患者113例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有效率为76%以上。不良反应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3.6%、肌酐(Cr)、尿素氮(BUN)一过性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9.0%和27.4%,发热等即刻反应总发生率为15.0%;未发现归因于 AmB 导致的死亡和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工艺改进后,过敏等即刻反应明显下降(发生率由28.0%降至7.2%)。以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隐球菌脑膜炎等疾病为例,按12周标准疗程和常规剂量静脉注射计算费用,AmB 的治疗费用约为4600元,氟康唑(进口)为38000元,伊曲康唑为99100元,AmB脂质体为190000元,伏立康唑为250000元,醋酸卡泊芬净为270000元。结论 AmB 仍是目前抗真菌药物中疗效最佳者;生产工艺改进后发热等即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完成治疗,获得治愈;其明显的药效-经济学优势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别是需长期治疗的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侵袭性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艾滋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陶梅梅 叶俊杰 +6 位作者 匡季秋 韩扬 谢静 邱志峰 左玲燕 李雁凌 李太生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6例AIDS患者,对其中23例CM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学指标、治疗... 目的探讨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05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6例AIDS患者,对其中23例CM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学指标、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3例合并CMV感染的AIDS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18例)、咳嗽(11例)、胸闷(9例)、腹泻(8例),13例出现CMV视网膜炎,其中7例以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为首发表现。18例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等多种机会性感染。15例(65.2%)CMV血清学阳性,CMVpp65的阳性率为43.5%,特异性CMVIgM抗体的阳性率为30.4%。CMV感染组的CDfT细胞数量[14(4,39)个/μl]明显低于非CMV感染组[48(12,128)个/μl],P=0.005;CDSCD未T细胞比例高于非CMV感染组。结论CMV感染多发生于晚期AIDS患者,当AIDS患者的CD4T细胞〈100个/μl时,应常规检测CMVpp65抗原和特异性IgM抗体,筛查眼底;若青壮年患者以发热、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就诊,应警惕AIDS合并CMV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1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急性HIV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左玲燕 宋书梅 +3 位作者 谢静 韩扬 徐珊 李太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80-1082,共3页
报告1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在为患者进行全面的生活护理和营养支持基础上,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该病例提示,在为急性、危重患者进行... 报告1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在为患者进行全面的生活护理和营养支持基础上,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该病例提示,在为急性、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及治疗护理的操作过程中,应秉承标准性预防原则,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