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1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苏俊 冯素英 林麟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常见的靶抗原有LAD97、LAD-1、BP180、BP230和LAD285等抗原,其中BP180抗原可能在发病中起作用。特征性的基底膜带线状IgA抗体沉积为确诊本病的主要依...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常见的靶抗原有LAD97、LAD-1、BP180、BP230和LAD285等抗原,其中BP180抗原可能在发病中起作用。特征性的基底膜带线状IgA抗体沉积为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氨苯砜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转基因动物在皮肤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徐宏彬 刘维达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199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转基因动物在皮肤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徐宏彬刘维达(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随着基因转移技术... 转基因动物在皮肤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徐宏彬刘维达(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转基因动物是指用实验方法导入的外源基因在其染色体基因组内稳定整合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发展,应用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日益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学 转基因动物 医用实验动物
下载PDF
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廉翠红 刘维达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30-233,共4页
近年来 ,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 ,包括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应性皮炎和白癜风等的遗传和基因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对这些常见的复杂疾病已经定位到了基因水平。尤其是对银屑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述对这
关键词 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 遗传易感性 研究进展 银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一种新命名的皮肤病 被引量:32
4
作者 姜祎群 曾学思 +5 位作者 薛燕宁 宋琳毅 常宝珠 顾恒 徐秀莲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8-430,共3页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 目的:报告11例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对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称性肢端角化病"这一新的病名。方法:收集2005年5月以来在我所门诊就诊、以手背及手腕出现特征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的患者11例,详细询问个人史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平均年龄35.4岁,平均发病年龄2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背、指背、手腕出现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11/11),主要分布在掌指关节及其周围、指背、手背两侧和手腕屈侧,足背损害较轻,损害有明显的季节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和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结论: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现有的任何一种皮肤病均不吻合或无法归属于某种皮肤病,因此提出一种新的皮肤病病名——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病 肢端 对称性
下载PDF
南京地区部分中小学生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颜艳 顾恒 +3 位作者 陈祥生 陈崑 张荣林 邵长庚(指导)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62-664,共3页
1998年5~6月对南京地区224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患有皮肤病者1473人,共43种皮肤病,皮肤病总患病率为65.50%。时点患病率以鱼鳞病最高(25.83%),其次为毛周角化(17.61%)、痤疮(15.07%)、单纯糠疹(11.43%)、雀斑(7.65%)、湿疹(4... 1998年5~6月对南京地区2249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患有皮肤病者1473人,共43种皮肤病,皮肤病总患病率为65.50%。时点患病率以鱼鳞病最高(25.83%),其次为毛周角化(17.61%)、痤疮(15.07%)、单纯糠疹(11.43%)、雀斑(7.65%)、湿疹(4.18%)和病毒感染(1.51%)。鱼鳞病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而痤疮、单纯糠疹和湿疹则城市高于农村。单纯糠疹和痤疮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而毛周角化、鱼鳞病和雀斑的患病率则以女性为高。毛周角化、单纯糠疹、雀斑和痤疮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湿疹、口周皮炎和鲜红斑痣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 南京地区 皮肤病 流行病学 中学生 小学生
下载PDF
阿维A酯治疗银屑病和角化性皮肤病91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贾虹 陈敏 +1 位作者 盛楠 刘训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6-97,共2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阿维A酯治疗91例角化性皮肤病(银屑病、毛发红糠疹、掌跖角化病等)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痊愈49.4%,显效38.5%,好转8.8%,无效3.3%。有51.6%的患者出现轻微可逆性不良反应,以口干和皮肤干燥为主。阿维A酯对银屑病等角...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阿维A酯治疗91例角化性皮肤病(银屑病、毛发红糠疹、掌跖角化病等)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痊愈49.4%,显效38.5%,好转8.8%,无效3.3%。有51.6%的患者出现轻微可逆性不良反应,以口干和皮肤干燥为主。阿维A酯对银屑病等角化性皮肤病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化性皮肤病 阿维A酯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吕桂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64-265,共2页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研究吴绍熙,郭宁如,吕桂霞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在江苏省一带比较多见,我们在1974年至1981年7月间在江苏泰州地区即先后见到150例[1],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首选药物还是内服10%碘化钾溶液,...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孢子丝菌病的研究吴绍熙,郭宁如,吕桂霞皮肤型孢子丝菌病在江苏省一带比较多见,我们在1974年至1981年7月间在江苏泰州地区即先后见到150例[1],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首选药物还是内服10%碘化钾溶液,但在对碘化钾过敏或因一些原因不能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菌病 孢子丝菌病 特比萘芬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贾冬梅 佟训靓 +1 位作者 罗庆录 刘维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通过真菌培养、动物模型观察糖皮质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实验组选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单独应用沙氏培养基,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 目的通过真菌培养、动物模型观察糖皮质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室研究:采用琼脂稀释法,实验组选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单独应用沙氏培养基,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动物试验:分别取生长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的须癣毛癣菌和普通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的须癣毛癣菌接种在豚鼠上,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动物皮损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发现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皮损加重,但并不是在感染初期立即加重,而是在1周以后。结论不能单独应用激素治疗真菌感染,但可以在一周之内应用抗真菌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的复方制剂,有效改善炎症后单独应用抗真菌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皮肤癣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维达 王金燕 吴建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建立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学,为该类实验的标准化打下基础。方法:用96孔酶标板做药敏试验载体,10级倍比稀释药液,测定30株皮肤癣菌临床分离株对三唑类新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目的,建立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方法学,为该类实验的标准化打下基础。方法:用96孔酶标板做药敏试验载体,10级倍比稀释药液,测定30株皮肤癣菌临床分离株对三唑类新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30株皮肤癣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0.06~4μg/ml和1~32μg/ml,均值分别为0.32μg/ml和7.76μg/ml.结论: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皮肤癣菌MIC初步显示了用药量少、重复性好、结果较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癣菌 伊曲康唑 最低抑菌浓度 微量稀释法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20-622,共3页
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是一组新的具有大环内酯结构的免疫抑制剂,经体内外研究证明该类药物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中包括他克莫司、子囊霉素及其衍生物匹美克莫司、西罗莫司等,不仅可内服还可外用,故对一些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 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是一组新的具有大环内酯结构的免疫抑制剂,经体内外研究证明该类药物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其中包括他克莫司、子囊霉素及其衍生物匹美克莫司、西罗莫司等,不仅可内服还可外用,故对一些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坏疽性脓皮病、扁平苔藓、接触性皮炎和斑秃等均有一定疗效,该文介绍其作用机制、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大环内酯类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皮肤科
下载PDF
联苯苄唑与丙酸氯倍他索联合抗皮肤癣菌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贾冬梅 罗庆录 刘维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8,62,共5页
目的通过真菌培养、药敏试验及动物模型研究联苯苄唑与丙酸氯倍他索联合抗皮肤癣菌感染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琼脂稀释法,实验组选用1%联苯苄唑与0.05%丙酸氯倍他索混合加入沙堡弱培养基中,对照组... 目的通过真菌培养、药敏试验及动物模型研究联苯苄唑与丙酸氯倍他索联合抗皮肤癣菌感染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外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琼脂稀释法,实验组选用1%联苯苄唑与0.05%丙酸氯倍他索混合加入沙堡弱培养基中,对照组为单用1%联苯苄唑组、单用0.05%丙酸氯倍他索组、二甲基亚砜组和沙堡弱培养基组,分别测定其对4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2)建立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豚鼠模型,实验组每日外涂含有1%联苯苄唑与0.05%丙酸氯倍他索复方霜剂1次,对照组分别为单用1%联苯苄唑组、单用0.05%丙酸氯倍他索组、二甲基亚砜组和沙堡弱培养基组,观察动物皮损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体外抑菌实验组对各种皮肤癣菌的MIC值小于各对照组,动物模型实验组的皮损和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各对照组。结论1%联苯苄唑与0.05%丙酸氯倍他索组抑制真菌作用优于各自单独应用的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苄唑 丙酸氯倍他索 MIC 皮肤癣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中国致病真菌48年动态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绍熙 郭宁如 +9 位作者 吕桂霞 廖万清 封绍奎 秦启贤 李若瑜 李春阳 郑岳臣 冉玉平 谭升顺 江致德 《医学研究杂志》 1999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动态研究1499年~1996年中国致病真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统一方法多中心在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致病真菌动态分析。结果:从1949年~1985年21459株,1986年9139株及1996年18085株临床分离到的致病真菌动态分析发现近10年来致病真... 目的:动态研究1499年~1996年中国致病真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统一方法多中心在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致病真菌动态分析。结果:从1949年~1985年21459株,1986年9139株及1996年18085株临床分离到的致病真菌动态分析发现近10年来致病真菌分布有明显差异,红色毛癣菌所占比例从1986年的45.4%下降至1996年的34.5%,但仍居首位;白念球菌从1986年的5%上升至1996年的19.6%而居第2位。结论:从我国1949年至1996年临床分离出致病真菌48683株分析看来,白念珠菌的地位已明显上升。这些结果对指导临床治疗很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流行病学 中国 动态
下载PDF
QY-520型Q开关YAG激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琴芳 杨夕芳 +1 位作者 张小华 顾恒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64-264,共1页
随着选择性光热理论作用的提出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治疗色素性皮肤病在临床应用日渐增多。我科于2005年7~11月,采用国产QY-520型Q开关YAG激光治疗仪对31例色素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YAG激光治疗 色素性皮肤病 疗效观察 Q开关 0型 皮肤病患者 激光治疗仪 临床应用 激光技术 治疗观察
下载PDF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浩 姜祎群 +1 位作者 徐秀莲 孙建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0,共2页
报告1例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患者男,43岁。因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1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局灶性棘层松解,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均阴性,诊断为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Grover病)。结合本例临床特点... 报告1例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患者男,43岁。因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瘙痒1个月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局灶性棘层松解,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均阴性,诊断为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Grover病)。结合本例临床特点进行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
下载PDF
沙利度胺治疗皮肤病的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浩 孙建方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沙利度胺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镇静止痛药物,其还在抗炎、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临床上联合其他药物可治疗一些常规治疗无效或用常规治疗不良反应较大的疾病。因此,沙利度胺在皮肤疾病治疗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 沙利度胺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镇静止痛药物,其还在抗炎、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临床上联合其他药物可治疗一些常规治疗无效或用常规治疗不良反应较大的疾病。因此,沙利度胺在皮肤疾病治疗中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沙利度胺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皮肤疾病 治疗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天恩 郑家润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47-250,共4页
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尤其在老年人中。由于皮肤鳞状细胞癌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的多样性,因而误诊的情况常见。有鉴于此,对近年来有关皮肤鳞状细胞癌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诸如流行病学、... 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尤其在老年人中。由于皮肤鳞状细胞癌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的多样性,因而误诊的情况常见。有鉴于此,对近年来有关皮肤鳞状细胞癌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进展,诸如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新的治疗措施及其预防进行了综述,以期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预防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进展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冬梅 佟训靓 +1 位作者 罗庆录 刘维达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1813-1815,共3页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选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单独应用沙氏培养基,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然后分别取生长在含0.1%去炎松...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皮肤癣菌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组选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对照组单独应用沙氏培养基,采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接种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观察菌落的大小、形态。然后分别取生长在含0.1%去炎松的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的须癣毛癣菌和普通沙氏培养基上生长的须癣毛癣菌接种在豚鼠上,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动物皮损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使皮损加重,但并不是在感染初期立即加重,而是在1周以后。结论不能单独应用激素治疗真菌感染,但可以在1周之内应用抗真菌药与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的复方制剂,有效改善炎症后单独应用抗真菌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 皮肤癣菌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三种变应性皮肤病162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路洋 张锡宝 +4 位作者 孙健方 梁艳华 李平 黎小东 宋卫忠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5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特应性皮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三种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对广州地区这三种疾病的致敏原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血清总Ig水平及致敏原在这三种疾病中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89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目的通过测定特应性皮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三种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对广州地区这三种疾病的致敏原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血清总Ig水平及致敏原在这三种疾病中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89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24例特应性皮炎(AD)、49例慢性湿疹、32例正常对照进行MAST-CLA致敏原检测。结果这三种疾病患者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三者间无显著差异,在三种疾病主要致敏原AD分别是螨虫83.34%、蟑螂37.5%、狗毛或猫毛58.34%;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螨虫39.32%、蟑螂12.36%、牛肉与蟹10.11%、牛奶8.99%;慢性湿疹螨虫24.48%、屋尘14.29%、狗毛或猫毛10.2%、棉花、青霉菌、蟑螂、牛肉均为8.16%。结论在广州地区外原性致敏原诱发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在这三种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敏原 血清总IGE 特应性皮炎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慢性湿疹
下载PDF
抗氧化剂与紫外线相关性皮肤病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昆 常宝珠 郑家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紫外线长期辐射后导致的氧化压力可诱发皮肤光老化、免疫抑制、皮肤肿瘤等紫外线相关性疾病。抗氧化剂可维持机体抗氧化内环境的稳定性,对上述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综述多种抗氧化剂防治紫外线相关性疾病的体内及体外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抗氧化剂 紫外线 皮肤病 维生素 谷胱甘肽
下载PDF
脉冲激光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展超 郑家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对近年来脉冲激光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复习 ,依据选择性光的热作用原理、现代脉冲激光在激光波波长、脉冲宽度和能量密度等参数的不同选择与使用 ,使各种脉冲激光在血管性疾病、色素性疾病、文刺、多毛、光老化和痤疮瘢痕等领... 对近年来脉冲激光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复习 ,依据选择性光的热作用原理、现代脉冲激光在激光波波长、脉冲宽度和能量密度等参数的不同选择与使用 ,使各种脉冲激光在血管性疾病、色素性疾病、文刺、多毛、光老化和痤疮瘢痕等领域的治疗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同时介绍了各种脉冲激光在各种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 选择性光热作用 皮肤病 血管性皮肤病 色素性皮肤病 激光疗法 痤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