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修复基因XRCC1和XPC多态性与胰腺癌风险关联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丽 林东昕 +2 位作者 陆星华 缪小平 李辉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相关基因XRCC1及核酸切除修复基因XPC基因多态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胰腺癌新发病例101人,对照337人)方法,分析XRCC1 Arg399Gln、Arg194Trp及XPC第9内含子的AT双核苷酸的插入/缺失...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相关基因XRCC1及核酸切除修复基因XPC基因多态与胰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胰腺癌新发病例101人,对照337人)方法,分析XRCC1 Arg399Gln、Arg194Trp及XPC第9内含子的AT双核苷酸的插入/缺失(PAT)多态与胰腺癌风险的关系。结果经年龄、性别及吸烟、饮酒状态调整后,携带XRCC1 399Arg/Gln及Gin/Gin基因型的个体较399Arg/Arg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有所降低,OR值分别为0.83(95%CI,0.52~1.34,P=0.41)和0.64(95%CI,0.21~1.66,P=0.30),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携带PAT+/+基因型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为XPC/PAT-/-基因型者的0.30倍(95%CI,0.10—0.76,P=0.02)。结论XPC—PAT多态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XRCC1 XPC 基因多态 易感性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3号染色体短臂上抑癌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肖泽均 张建军 +4 位作者 郑闪 李长岭 何祖根 程书钧 高燕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 探讨位于 3号染色体短臂的候选抑癌基因FHIT、hMLH和VHL在中国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 6个位于上述基因内含子或与上述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对 4 0例膀胱TCC组织进行杂合性缺失 (LOH)分析。... 目的 探讨位于 3号染色体短臂的候选抑癌基因FHIT、hMLH和VHL在中国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 6个位于上述基因内含子或与上述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对 4 0例膀胱TCC组织进行杂合性缺失 (LOH)分析。结果 位于FHIT基因内含子内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 (D3S12 34和D3S130 0 )中至少有一个为杂合子的杂合率为 95 0 % (38/ 4 0 ) ,至少有一个发生LOH的频率为 5 7 8% (2 2 / 38)。与hMLH1基因连锁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 (D3S15 6 1和D3S16 12 )中至少有一个为杂合子的杂合率为 5 5 0 % (2 2 / 4 0 ) ,至少有一个发生LOH的频率为 5 9 1%(13/ 2 2 )。与VHL基因连锁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 (D3S10 38和D3S12 84 )中至少有一个为杂合子的杂合率为 90 0 % (36 / 4 0 ) ,至少有一个发生LOH的频率为 4 7 2 % (17/ 36 )。在所检测微卫星多态标记中仅D3S12 84的LOH与膀胱TCC的病理分期正相关 (P <0 0 5 ) ,余微卫星多态标记的LOH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病理分期均不相关 (P >0 0 5 )。结论 上述 3个基因在膀胱TCC中存在高频率LOH ,提示它们可能在膀胱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HIT基因和hMLH1基因的缺失作为分子标志有可能为膀胱TCC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途径和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杂合性缺失 FHIT基因 hMLH基因 VHL基因
原文传递
热休克蛋白70对突变型p53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范云霞 赵玫 +5 位作者 黄常志 茆灿泉 周纯 徐枫 杜菲 林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对突变型p53(mutanttypep53mtp53)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反义HSP70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XAHSP70脂质体介导转染至MCF7/Adr人乳腺癌细胞,PCR确定转染细胞中外源DNA存在,Westernblot检测...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对突变型p53(mutanttypep53mtp53)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反义HSP70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XAHSP70脂质体介导转染至MCF7/Adr人乳腺癌细胞,PCR确定转染细胞中外源DNA存在,Westernblot检测HSP70蛋白的抑制程度,p53稳定性实验分析反义HSP70RNA对mtp53半衰期的改变。结果:转染重组质粒的MCF7/Adr细胞中HSP70蛋白表达下降42%,其胞内mtp53含量下降,半衰期缩短了6h,稳定性下降。结论:反义HSP70RNA能够明显地降低mtp53稳定性,提示肿瘤细胞中HSP70高表达可增强mtp53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MTP53 反义RNA 乳腺肿瘤 稳定性 热休克蛋
下载PDF
反义HSP70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瘤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范云霞 赵玫 +3 位作者 黄常志 茆灿泉 杜菲 周纯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96-699,共4页
目的:观察反义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RN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方法:将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介导的反义HSP70重组质粒pX-AHSP70和空载体pLXSN-neo转染至MCF7/Adr人乳腺癌细... 目的:观察反义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RNA对人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方法:将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介导的反义HSP70重组质粒pX-AHSP70和空载体pLXSN-neo转染至MCF7/Adr人乳腺癌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软琼脂集落实验以及裸鼠移植瘤实验观察转染反义HSP70重组质粒细胞的体内外抑瘤作用。结果:建立了稳定表达反义HSP70 RNA的MAp70细胞,与空载体细胞相比,HSP70蛋白的表达下降了48%。细胞群体生长速度明显减慢,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和抑制率分别为6.08%和62.14%,裸鼠皮下接种的平均出瘤时间为15天,最终平均瘤重为108 mg,以上参数与空载体细胞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反义HSP70 RNA能够有效地抑制HSP70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体内移植瘤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热休克蛋白70 反应RNA 基因治疗
下载PDF
XRCC3遗传变异与喉癌和下咽癌发病风险相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温树信 张雪梅 +4 位作者 唐平章 赵丹 郭永丽 谭文 林东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56-859,共4页
目的研究 DNA 修复基因 XRCC3 Thr 241 Met 遗传变异与喉癌和下咽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175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对照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 目的研究 DNA 修复基因 XRCC3 Thr 241 Met 遗传变异与喉癌和下咽癌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175例喉癌及下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对照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喉癌和下咽癌的发病风险,以及与吸烟交互对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XRCC3 241 Met 等位基因增加了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与 XRCC3 241 Thr/Thr 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至少携带一个241 Met 等位基因的个体罹患喉癌、下咽癌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2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33~3.82。分别分析 XRCC3多态与喉癌及下咽癌发病风险关系发现,XRCC3 241 Met 等位基因均增加喉癌与下咽癌的发生风险,与 XRCC3 241 Thr/Thr 基因型携带者相比,至少携带一个 XRCC3 241 Met 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喉癌和下咽癌风险的 OR 值(95%CI)分别为2.27(1.26~4.09)和2.99(1.27~7.04)。基因吸烟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吸烟和 XRCC3 Thr 241 Met 多态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喉癌、下咽癌发病风险。至少携带一个 XRCC3 241 Met 等位基因的重度吸烟个体发生喉癌、下咽癌的 OR 值(95%CI)为19.09(7.38~49.40),大于至少携带一个 XRCC3 241 Met 等位基因的不吸烟个体(OR,0.91;95%CI,0.20~4.21)及重度吸烟但携带 XRCC3 241 Thr/Thr 基因型个体(OR,4.13;95%CI,2.38~7.17)的 OR 乘积。结论 XRCC3 Thr 241 Met 单核苷酸多态是喉癌、下咽癌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下咽癌 变异(遗传学)
原文传递
肺癌分子生物学特性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0
6
作者 毛友生 高燕宁 +2 位作者 赫捷 张德超 程书钧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2-634,共3页
目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迅速增高,已经跃居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虽然早期(pIa~pIb)肺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60%~70%,但大部分患者(约75%)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Ⅰ~Ⅳ期患... 目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迅速增高,已经跃居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虽然早期(pIa~pIb)肺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60%~70%,但大部分患者(约75%)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Ⅰ~Ⅳ期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肺癌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分子生物学 肿瘤转移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