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外科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变化与血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龚丁旭 张琳 +2 位作者 张莹 王芳 孙寒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纳入无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根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术后血糖正常组46例和术后血糖升高组40例,收集术前...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纳入无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根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血糖是否升高,将患者分为术后血糖正常组46例和术后血糖升高组40例,收集术前基线资料,测量术前、术后血浆FGF21水平,二元回归分析FGF21变化与血糖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FGF21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7.49±0.53)μg/L vs(3.04±0.26)μg/L,P<0.01]。术后血糖正常组FGF21水平升高较术后血糖升高组更显著[(5.84±0.72)μg/L vs(2.84±0.46)μg/L,P<0.01]。循环FGF21水平变化与术后血糖升高相关(OR=10.67,95%CI:2.34~48.63,P<0.01)。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血糖变化与FGF21水平显著相关,这对心脏外科术后血糖管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疾病 血糖
下载PDF
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尹朝华 沈向东 +2 位作者 刘迎龙 王小启 李巅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的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2006年2月期间26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异常冠状动脉上下右心室流出...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的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2006年2月期间26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异常冠状动脉横跨右心室流出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异常冠状动脉上下右心室流出道双切口,6例采用异常冠状动脉下右心室流出道切口,4例采用异常冠状动脉上右心室流出道切口,2例采用心外管道;其他3例。结果26例患者中手术死亡2例(7.7%),无远期死亡。随访1-100个月,所有患者无室间隔残余分流,右室-肺动脉压差27.3±15.6mmHg。结论对法洛四联症患者术前应明确冠状动脉走行;术者术中应仔细观察冠状动脉的走行,根据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程度和异常冠状动脉走行采用个体化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异常冠状动脉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
下载PDF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的快速康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曾敏 李守军 +3 位作者 王旭 阎军 晏馥霞 李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索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快速康复(fast track,F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患者865例的临床资料。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肺动... 目的探索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快速康复(fast track,F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外科中心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患者865例的临床资料。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等。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风险分级评估(risk adjustment forcongenital heart surgery 1,RACHS-1),病种类型、年龄、体质量等因素对FT的影响。结果总体FT比率为42.65%。按年龄分组(0~6个月、6~12个月以及>12个月)3组FT比率分别为19.70%、40.20%、62.6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比非FT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1±4.06)h vs.(58.07±74.81)h,P<0.05;(2.05±1.06)d vs.(7.64±8.75)d,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质量、高RACHS-1分级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FT治疗影响因素。结论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可行FT治疗,高RACHS-1风险分级、疾病类型、年龄<6个月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FT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外科治疗 快速康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SARS对心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林野 潘世伟 +2 位作者 刘平 孙立忠 胡盛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2-442,共1页
关键词 SARS 病毒性心肌炎
下载PDF
改良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伴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大动脉错位 被引量:19
5
作者 胡盛寿 李守军 +5 位作者 王欣 王立清 晏伏霞 李立环 王旭 李永青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大动脉错位(TGA)。方法4例伴LVOTO、VSD的TGA患者及1例伴LVOTO、VSD的右心室双流出口患者,被采用改良的Nikaidoh技术将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完...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治疗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的大动脉错位(TGA)。方法4例伴LVOTO、VSD的TGA患者及1例伴LVOTO、VSD的右心室双流出口患者,被采用改良的Nikaidoh技术将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完整互换移植、冠状动脉移植以及双心室流出道重建;其中2例房室异常连接患者被同期施行Senning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平均随访5.40个月,生长发育好。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室功能良好,主动脉瓣无反流;2例患者肺动脉瓣有少量反流。结论保留半月瓣的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伴LVOTO的复杂型TGA患者,不仅可获得解剖根治,同时解决了右心室流出道的非生长性问题,改进的冠状动脉再植技术扩大了Nikaidoh手术的适应范围,并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仍需更大组的手术例数及更长期的随访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错位 左室流出道梗阻 主动脉根部移植 肺动脉根部移植
下载PDF
三尖瓣改良De 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许建屏 葛翼鹏 +3 位作者 史艺 潘世伟 钱向阳 柳枫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改进经典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探讨改良DeVega环缩术与经典DeVega环缩术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2002年1月到2005年8月对70例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DeVega环缩术。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DeVega环缩术组(改良DeV... 目的改进经典三尖瓣DeVega环缩术,探讨改良DeVega环缩术与经典DeVega环缩术相比是否具有更好的成形效果。方法2002年1月到2005年8月对70例继发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DeVega环缩术。术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良DeVega环缩术组(改良DeVega组)和经典DeVega环缩术组(经典DeVega组),每组均35例。采用Ridit分析研究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和心功能分级的差异,配对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DeVega组随访时间12.91±8.84个月,经典DeVega组随访时间13.61±11.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Vega组三尖瓣无反流12例,轻度反流17例,中度反流6例,无重度反流;经典DeVega组无反流7例,轻度反流19例,中度反流7例,重度反流2例。Ridit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eVega组患者心功能级32例,心功能级2例,心功能级1例;经典DeVega组心功能级31例,心功能级2例,心功能级2例,两组经Ridit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DeVega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较术前显著缩小,经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DeVega组患者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尖瓣改良DeVega环缩术的成形效果优于经典DeVega环缩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成形术 改良De Vega环缩术 经典De Vega环缩术
下载PDF
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6
7
作者 马维国 孙寒松 +3 位作者 胡盛寿 许建屏 吕锋 朱晓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总结7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用于左前降支旁路移植,并切取大隐静脉,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 目的总结72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游离左乳内动脉用于左前降支旁路移植,并切取大隐静脉,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单支或多支病变血管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1.4%),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4.2%).手术时间195.6±50.6 min,吻合口数2.3±0.8个(1~4个);术后气管内插管时间0~364 h,中位数11 h;住ICU时间1~23 d,中位数3 d;术后住院时间10.9±5.4 d(6~36 d,中位数9 d);胸腔引流量8.5±5.9 ml/kg;47例患者需输血,输血量为1 091.3±636.2 ml;所有患者胸部切口长9~11 cm.术后随访时间36.2±17.6个月,随访率92.9%(66/71),无远期死亡,心绞痛完全免除率65.2%(43/66);明显改善占27.3%(18/66).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直视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创伤小,无须特殊器械;皮肤切口小,美观;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获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充分再血管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 微创
下载PDF
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首次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柏松 杨研 +2 位作者 李景文 赵洪序 张秀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 ,经肺动脉灌注 4℃含抑肽酶、沐舒...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 ,经肺动脉灌注 4℃含抑肽酶、沐舒坦的低温保护液 ,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 ,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 2 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 ,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 ,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 0、3、6和 1 2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 ( Pa O2 )、吸入氧浓度 ( Fi O2 ) ,计算氧指数 ( Pa O2 /Fi O2 )及肺泡 -动脉氧压力差 ( P〔 A-a〕O2 )。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 2 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 ,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Pa O2 /Fi O2 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6h达到最低点 ,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1 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 ,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0、3、6和 1 2 h,实验组的 Pa O2 /Fi O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灌注 60 min后实验组 P〔 A-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气道阻力在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肺动脉 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心尖部室间隔缺损修补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朝华 沈向东 +3 位作者 刘迎龙 李守军 阎军 钱向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探讨心尖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以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4年7月间29例存在心尖部VSD行室间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切口入路共有4种:右心房切口、右室心尖部切口、左室心尖部切口和右心... 目的探讨心尖部室间隔缺损(VSD)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以提高治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4年7月间29例存在心尖部VSD行室间隔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手术切口入路共有4种:右心房切口、右室心尖部切口、左室心尖部切口和右心室流出道联合左室心尖部切口;并分析比较不同入路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死亡2例(6.9%),1例为左室心尖部切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死亡,1例术中不能停机,行心肌活检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死亡;发生残余漏4例(13.8%),直径3~5mm,均为右心房切口,不需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11例患者随访2~34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均未见室壁瘤形成. 结论心尖部VSD患者手术结果良好,但残余漏的发生率仍较高,术终应常规行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切口选择应根据术中VSD的实际位置,尽可能采用右心房切口,必要时可经右室心尖部切口,避免左心室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尖部 室间隔缺损 手术
下载PDF
左心辅助不同插管途径对心肌氧代谢的影响
10
作者 马维国 朱晓东 +4 位作者 张怀军 孙寒松 郜朝晖 李国荣 孟亮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对左心辅助的两种插管引流途径(左心室引流与左心房引流)的氧代谢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引流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条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建立左心房-主动脉(LA组)和左心室-主动脉(LV组)的左心室辅助动物模型,并... 目的对左心辅助的两种插管引流途径(左心室引流与左心房引流)的氧代谢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引流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条犬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建立左心房-主动脉(LA组)和左心室-主动脉(LV组)的左心室辅助动物模型,并测定左心辅助后各时相的心率、冠状静脉窦血流量,计算冠状静脉窦的氧含量、冠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和心肌的耗氧量。结果两组心率在各时点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肌耗氧量、冠状静脉窦血流量和冠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辅助后均较辅助前显著降低;左心室引流途径对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比左心房引流更明显(P<0.01)。结论两种引流途径均能明显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以左心室引流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辅助 心肌 氧代谢
下载PDF
12例心脏病术后患儿体外膜肺的临床结果及经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举 刘晋萍 +7 位作者 冯正义 黑飞龙 胡盛寿 刘迎龙 沈向东 李守军 王旭 龙村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2例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共实施儿童ECMO病例12例,所有患儿均使用Medtronic ECMO系统,管道、氧合器及离心泵内膜采用全肝素涂抹技术,...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2例儿童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共实施儿童ECMO病例12例,所有患儿均使用Medtronic ECMO系统,管道、氧合器及离心泵内膜采用全肝素涂抹技术,行静脉-动脉ECMO辅助。激活凝血时间维持146~258S,肝素用量5~20U/(kg·h)。辅助期间平均流量在40~220ml/(kg·min)。结果ECMO支持时间55~266h,平均120h;9例(75%)顺利撤离ECMO,其中6例康复出院(67%),3例术后死亡,3例不能撤离ECMO而放弃治疗;总出院率为50%(6/12)。存活出院患儿EC,MO前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患儿(P=0.022),两组患儿体重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9)。结论ECMO支持在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循环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的机械辅助方法,同时可以作为心脏移植患儿等待供体期间的过渡桥梁。手术畸形纠治满意、尽早对心肺衰竭的患儿使用ECMO支持、避免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损伤依然是ECMO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膜肺氧合 术后死亡 临床结果 患儿 MEDTRONIC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ECMO
原文传递
婴儿期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快速康复及相关风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曾敏 李守军 +3 位作者 王旭 晏馥霞 闫军 刘迎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7期2107-2109,共3页
目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快速康复(FTS)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开展,但是小年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FTS目前临床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婴儿期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FTS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其相关风... 目的大年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快速康复(FTS)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开展,但是小年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FTS目前临床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婴儿期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FTS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2009年以来行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婴儿共364例的临床资料。FTS组定义为机械通气时间小于8h(早拔管)、ICU住院时间小于24h的病例。资料分成FTS组和非FTS(NFTS)组,分析FTS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FTS比例80.2%(292/364)。FTS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NFTS组明显减少(P<0.000)。术后近、远期死亡率为0,无二次气管插管病例。FTS组年龄<3个月和体重<5kg患儿人数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多数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婴儿矫治术后FTS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减少患儿ICU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小年龄、低体重是FTS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婴儿 康复 早拨管
原文传递
结蛋白基因S12F新突变导致的结蛋白病一家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道俊 栾兴华 +4 位作者 张巍 陈彬 丰雷 王朝霞 袁云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82-685,共4页
目的报道1个结蛋白基因新突变导致的结蛋白病家系,介绍其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内共有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发病年龄20~50岁。其中7例有心脏损害,3例有肢体近端无力,1例伴慢性腹泻。先证者和其兄行左... 目的报道1个结蛋白基因新突变导致的结蛋白病家系,介绍其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内共有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发病年龄20~50岁。其中7例有心脏损害,3例有肢体近端无力,1例伴慢性腹泻。先证者和其兄行左肱二头肌活体组织检查,进行组织学、酶组织化学、电镜观察及抗结蛋白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先证者和3例患者、5名无症状家系成员及50名健康人行结蛋白基因测序。结果先证者的骨骼肌出现肌纤维直径变异加大伴结缔组织增生,少数肌纤维出现嗜酸性改变伴镶边空泡,其兄的骨骼肌仅在许多肌纤维内出现小圆状嗜酸性包涵体。肌纤维内包涵体和肌纤维膜下结蛋白阳性。电镜显示先证者肌纤维内颗粒物质沉积。4例患者存在结蛋白基因S12F突变,无症状家系成员和健康对照无此突变。结论结蛋白S12F新突变导致的结蛋白病多出现在男性,以心脏病多见。病理改变在家系不同患者之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心脏病 结蛋白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