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关附甲素和普罗帕酮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常连芳 白小涓 +3 位作者 杨莹 张镇钟 齐国先 朱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研究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方法 :对 56例入选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 (或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 42例 ,给予盐酸关附甲素治疗 ;对照组 14例 ,给予盐... 目的 :研究盐酸关附甲素注射液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方法 :对 56例入选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 (或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试验组 42例 ,给予盐酸关附甲素治疗 ;对照组 14例 ,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结果 :入选者性别、年龄、体重及 2 4h室早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用药 6h疗效 (以Holter为准 )比较 ,试验组有效率 78.6% ,室性早搏抑制率 69.5% ;对照组有效率 2 8.6% ,室性早搏抑制率 12 .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试验组用药 2 4h疗效 (以Holter为准 ) ,有效率88.1% ,室性早搏抑制率 84.7%。试验组用药前后P R间期、QRS波群、QTc间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不良反应 :试验组 10例发生口唇、舌根麻木 ,1例在负荷量开始时即发生头晕 ,2例出现发热。对照组 6例发生血管反应。均未中断治疗。结论 :盐酸关附甲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关附甲素 盐酸普罗帕酮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静脉胺碘酮在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杨艳敏 朱俊 +7 位作者 宋有城 袁贤奇 谭慧琼 贺丽霞 王国干 康连鸣 章晏 李建冬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298-300,共3页
介绍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 5 6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42例、女 14例 ,年龄 49.6± 13.8岁 ,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 42例、心肌病13例、先... 介绍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经验。 5 6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VT) /心室颤动 (VF)患者 ,男 42例、女 14例 ,年龄 49.6± 13.8岁 ,其中冠心病心肌梗死 42例、心肌病13例、先天性心脏病 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首剂 3~ 5mg/kg,10min注入 ,继之以 1.0~ 1.5mg/min维持静脉点滴 ,以后依病情渐减。静脉应用同时加用口服 6 0 0~ 12 0 0mg/2 4h。第 1次负荷量后 ,若心律失常控制不理想 ,可每隔 15~30min再给 1.5~ 3.0mg/kg的追加负荷量。以VT、VF消失为有效。第 1个 2 4h静脉用量 15 86 .5± 316 .8mg。维持静脉点滴 4.5± 2 .6天。总有效率 85 .7%。对持续性VT终止率 2 6 .9%。静脉用药早期对PR、QTc间期、QRS波时限无影响。静脉用药期间 ,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经减量后恢复 ;1例出现一过性Ⅱ度房室阻滞 ;12例出现静脉炎。静脉胺碘酮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2 4h 10 0 0~ 15 0 0mg为较合适的初始静脉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胺碘硐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在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3
3
作者 袁贤奇 宋有城 +6 位作者 朱俊 王国干 贺丽霞 谭慧琼 杨艳敏 康连鸣 郝云霞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295-297,共3页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 (Am)静脉注射治疗顽固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 )心室颤动 (VF)的用药经验。选择 5 2例患者 ,男 34例、女 18例 ,年龄 47.0± 15 .6 (2 1~ 6 8)岁。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静脉注射负荷量Am ,以3~ 5mg/k...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 (Am)静脉注射治疗顽固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 )心室颤动 (VF)的用药经验。选择 5 2例患者 ,男 34例、女 18例 ,年龄 47.0± 15 .6 (2 1~ 6 8)岁。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静脉注射负荷量Am ,以3~ 5mg/kg稀释后 10min内注入 ,随后以 1.0~ 1.5mg/min泵入维持 ,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 ,可每隔 30min再注入 75~ 15 0mg追加负荷量 ,同时口服Am ,静脉用药平均 7.5 (6~ 12 )天。第 1个 2 4hAm静脉用量为 186 5± 2 72 (15 92~ 3 12 0 )mg ,心律失常控制占 5 6 % (2 9/ 5 2 ) ,72h心律失常全部控制。 1例 96h后VT复发 ,追加Am负荷量后获控制 ,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 :大剂量静脉注射Am对顽固VT和 (或 )VF安全有效 ,用药强调个体化。在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心率、节律变化。预防心律失常复发需长期口服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药物剂量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Ibutilide转复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梁岩 高鑫 朱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6期394-398,共5页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静脉使用Ibutilide转复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和 (或 )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的疗效及副作用。检索公开发表的英文及中文相关文献 ,并建立数据库 ,应用Meta统计分析方法 ,按观察时间、给药方法、房颤、房扑类型等...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静脉使用Ibutilide转复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和 (或 )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的疗效及副作用。检索公开发表的英文及中文相关文献 ,并建立数据库 ,应用Meta统计分析方法 ,按观察时间、给药方法、房颤、房扑类型等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 16项试验 15 13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经统计 ,静脉推注Ibutilide能有效转复房颤或房扑 ,2 0 ,30 ,6 0min转复率分别为 14.9%、2 1.2 %、33.7% ,90min总转复率为 38.4% ,且房扑转复疗效优于房颤 (转复率差 2 4.5 % ,P <0 .0 0 1)。Ibutilide转复房颤、房扑与安慰剂相比的疗效率差在 2 0 ,6 0 ,90min分别为16 .1%、30 .4%及 38.7% (P <0 .0 0 1)。主要副作用为用药早期出现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在静脉推注药物后 40min内发生。结论 :Ibutilide能有效转复房扑及房颤 ,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IBUTILIDE 心脏复律
下载PDF
静脉胺碘酮的应用及价值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艳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静脉胺碘酮对终止心律失常急性期发作,减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短期复苏成功率的作用明确。在心律失常的急性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指征包括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波心动过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性... 静脉胺碘酮对终止心律失常急性期发作,减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短期复苏成功率的作用明确。在心律失常的急性期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应用指征包括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波心动过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不伴QT延长的多形室速、除颤无效的心室颤动/室速、"电风暴"辅助用药;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控制快速房颤、房扑、房性心动过速的室率;特别适应于伴有心功能受损的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胺碘酮的剂量除参照指南外,还要强调剂量应因人而异。静脉胺碘酮首位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损害,其次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静脉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律失常 综述 胺碘酮 静脉
下载PDF
具有自动夺获功能起搏器刺激除极波振幅的影响因素及远期随访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艳敏 朱俊 +7 位作者 宋有城 谭慧琼 李建冬 袁贤奇 王国干 康连鸣 贺丽霞 章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观察刺激除极波 (evokeresponse,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远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不同体位对其的影响 ,分析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的关系。对 1996年 12月~ 1998年 12月之间收治的 2 4例埋置了RegencySC +2 40 2L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 2... 观察刺激除极波 (evokeresponse,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远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不同体位对其的影响 ,分析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的关系。对 1996年 12月~ 1998年 12月之间收治的 2 4例埋置了RegencySC +2 40 2L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 2 .43± 0 .6 2 (2~ 3.5 )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随访期间是稳定的 ,平卧位时ER振幅最低为 8.5 0± 3.0 2mV ,立位时最高达 9.32± 2 .95mV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其他体位之间无差异。极化电位与体位变化无关。 2 / 2 4例分别因极化电位升高、ER振幅降低同时伴极化电位升高 ,而至自动夺获功能不能工作。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ER及极化电位在随访期间是稳定的 ,体位对ER振幅有一定影响 ,个别病例出现ER及 /或极化电位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博器 自动夺获 刺激除极波 极化电位 影响因素 随访 振幅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妍 王国干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功能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房室结双径路1∶2房室传导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2
8
作者 任自文 宋有城 +5 位作者 罗维 丁燕生 朱俊 周菁 杨俊娟 林文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 总结房室结双径路 1∶2房室传导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分析诱发 1∶2房室传导的条件 ;测定患者的基础AH、HV、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等电生理参数 ,与无 1∶2传导者对比分析。结果  11例有 1... 目的 总结房室结双径路 1∶2房室传导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分析诱发 1∶2房室传导的条件 ;测定患者的基础AH、HV、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等电生理参数 ,与无 1∶2传导者对比分析。结果  11例有 1∶2传导者基础AH 5 0~ 80 (6 0 9± 7 0 )ms,HV 35~ 40 (38 6± 2 3)ms;心房有效不应期 130~ 2 40 (194 5± 31 4)ms,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 7例短于 2 2 0ms,其他 5例分别为 40 0、380、32 0、2 80、2 40ms。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为 30 0~ 740 (4 99 0± 12 1 8)ms,显著大于对照组。房性早搏、心房期前刺激、心房快速刺激、窦性搏动、房室结多径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以及心室期前刺激等 6种方式可诱发 1∶2房室传导。结论 房室结远端共同传导通路的不应期短于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 ,是发生 1∶2房室传导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房室传导 电生理
原文传递
酒精性心肌病基本治愈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荆志成 陈白屏 +3 位作者 高莹 韩志岩 裴卫东 程显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31-731,共1页
关键词 酒精性心肌病 治疗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