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CT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吕滨 毛松寿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8年第2期78-82,共5页
电子束CT(EBCT)与普通CT及螺旋CT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电子枪取代了X线球管,从而使扫描速度大大加快,时间分辨率的极大提高,使之实现了对心血管病的检查。本文全面介绍了EBCT设备结构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最新进展,在此方面显示了... 电子束CT(EBCT)与普通CT及螺旋CT相比,其主要特点是电子枪取代了X线球管,从而使扫描速度大大加快,时间分辨率的极大提高,使之实现了对心血管病的检查。本文全面介绍了EBCT设备结构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最新进展,在此方面显示了其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CT 诊断 电子束CT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肺显像与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峰 方纬 +8 位作者 鲁锦国 吕滨 褚克维 王道宇 张万春 倪新海 熊长明 柳志红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3-345,共3页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5月共51例临床疑诊急性PTE患者的肺灌注显像,其中18例行肺通气显像,并与CTPA对比。以汇...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05年10月~2006年5月共51例临床疑诊急性PTE患者的肺灌注显像,其中18例行肺通气显像,并与CTPA对比。以汇总所有临床资料、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讨论得出的最终诊断作为“标准”。结果最终24位患者被诊断为PTE占47.1%(24/51例),V/Q显像与CTPA的灵敏度分别为95.8%(23/24例)和95.8% (23/24例),特异性分别为88.9%(24/27例)和92.6%(25/27例),准确性分别为92.2%(47/51例)和94.1%(48/51例)。在定性诊断方面,2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 0.71),两者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6.3%(44/51例),Kappa值为0.73。24例PTE患者中,CTPA显示为“完全阻塞”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44个肺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为“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32个(72.7%);CTPA显示为“部分充盈缺损”的肺动脉血管所对应的266个肺段中,肺灌注显像显示为“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155个(58.3%),显示为“亚肺段放射性稀疏、缺损”的肺段数为9个(3.4%)。结论V/Q显像与CTPA在PTE定性诊断方面符合率高,一致性好,但在定位方面存在差异;两者为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开博通肾功能显像对肾血管性高血压介入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文明 史蓉芳 +4 位作者 刘秀杰 金敬琳 方纬 杨敏福 王琦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开博通肾功能显像(CRS)对临床确诊为肾血管性高血压(RVH) 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3 例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狭窄,临床确诊RVH 的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和CR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RS阳性作为... 目的 探讨开博通肾功能显像(CRS)对临床确诊为肾血管性高血压(RVH) 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33 例肾动脉造影明确肾动脉狭窄,临床确诊RVH 的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和CR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RS阳性作为预测RVH 介入治疗后高血压治愈或有效控制的指标;CRS阴性作为预测RVH介入治疗后高血压控制无效的指标。结果 33 例患者中,CRS阳性26 例,24例介入治疗有效,其阳性预测值为92-3 % ;CRS阴性7 例,5 例介入治疗后无效,其阴性预测值为71-4% ;准确性为87-9 % 。结论 CRS对R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血管性 放射性核素显像 开博通 治疗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健康国人心血管正常径线测量及功能值分析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被引量:17
4
作者 吕滨 戴汝平 +5 位作者 张少雄 白桦 荆宝莲 曹程 何沙 任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13-316,共4页
目的用电子束CT(EBCT)测量国人心血管正常解剖径线及心功能值。方法50例健康人(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7岁),利用EBCT横断和心脏短轴电影扫描,分别测量主动脉、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径线,以及左心室... 目的用电子束CT(EBCT)测量国人心血管正常解剖径线及心功能值。方法50例健康人(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7岁),利用EBCT横断和心脏短轴电影扫描,分别测量主动脉、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径线,以及左心室心肌厚度、心肌增厚率等;利用心功能分析软件(walstudy),计算左、右心室各功能指标。结果得到EBCT心脏电影扫描各主要参数;正常国人主、肺动脉、左心房室及心肌径线测量值男性大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心室收缩末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排出量(CO)和心指数(CI),男性大于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和肌块重量(MyM),男性大于女性,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EBCT是心血管解剖和心功能值计算的准确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电子束CT 心血管系统 测量 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心血管影像学检查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世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已经由过去单一的X线成像技术发展成为与计算机、电子学和医学生物工程技术等相结合的综合诊断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脏超声、CT(包括多排螺旋和电子束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已经由过去单一的X线成像技术发展成为与计算机、电子学和医学生物工程技术等相结合的综合诊断体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脏超声、CT(包括多排螺旋和电子束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线平片数字化包括计算机X线摄影(CR)和数字化X线摄影(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数字化X线摄影 计算机X线摄影 心血管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医学影像学 X线成像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
原文传递
肺灌注显像结合X线胸片诊断急性肺栓塞 被引量:11
6
作者 方纬 吕建华 +3 位作者 韦云清 郭新华 王峰 何作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肺灌注显像/X 线胸片检查(Q/X)替代肺灌注/通气显像(Q/V)用于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72例疑诊急性肺栓塞,且肺灌注显像显示至少有一个肺段灌注缺损的患者,24 h 内行 X 线胸片检查和肺通气显像,比较 Q/X 和Q/V 的诊断符... 目的探讨肺灌注显像/X 线胸片检查(Q/X)替代肺灌注/通气显像(Q/V)用于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72例疑诊急性肺栓塞,且肺灌注显像显示至少有一个肺段灌注缺损的患者,24 h 内行 X 线胸片检查和肺通气显像,比较 Q/X 和Q/V 的诊断符合率和准确性。结果 Q/X与 Q/V 结果的符合率为84.7%,Q/X 对 Q/V 的阳性预测值为83.7%,阴性预测值为87.0%。在该组病例中,Q/X 诊断急性肺栓塞的灵敏度为94.9%,特异性为63.6%,准确性为80.6%;而 Q/V 则分别为94.9%,78.8%和87.5%。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Q/X 均显示不匹配,而Q/V 均显示匹配,两者结果不同。结论对于多数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Q/X 可以替代Q/V 用于诊断,但对于 COPD 患者应选择 Q/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摄影术 MAA DTPA
下载PDF
108例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患者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禹纪红 黄连军 +3 位作者 蒋世良 金敬琳 常宗平 吕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08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夹层94例,假性动脉瘤14例)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在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支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支架近端锚定区不足的108例胸主动脉病变(B型夹层94例,假性动脉瘤14例)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结果及并发症。2例行人工血管旁路联合覆膜支架置入术(杂交手术),其余患者直接行覆膜支架置入术,其中,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72例(A组),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34例(B组)。对比两组术后内漏、LSA显影、双上肢收缩期压差等结果。结果支架均顺利置入,术后除1例出现脑供血不足,死于呼吸循环衰竭,余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A组左上肢收缩期血压低于右侧(84.8±44.0)mmHg和(130.8±21.4)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双上肢收缩期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1.3±23.7)个月,仅A组中33例出现轻微左上肢乏力、麻木及头晕症状,无需手术处理。结论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中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直接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延长锚定区是可行的,特别是部分覆盖LSA开口更为安全;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仔细评估双侧椎动脉及颈动脉血供情况,对合并脑梗塞、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影响脑供血疾病的患者即使右侧椎动脉及双侧颈动脉血供良好,也不宜直接完全覆盖LSA开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溃疡 动脉瘤 夹层 动脉瘤 假性 支架 锁骨下动脉 近端锚定区
下载PDF
电子束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8
8
作者 杨有优 戴汝平 +3 位作者 孟悛非 荆宝莲 何沙 白桦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63岁 ,平均 15 .6岁。 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3例 ,女 8例。年龄 3~ 63岁 ,平均 15 .6岁。 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面阴影显示法三维重建。 17例有心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 ,其中 9例单纯行造影 ,4例单纯行手术 ,4例造影后手术。结果  2 0例术前资料 ,EBCT诊断为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 12例 ,部分型肺静脉异常连接 8例。前者包括心上型 3例 ,心脏型 8例和混合型 1例。EBCT均清晰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数目、分布和位置。 1例术后复查病例 ,EBCT示吻合口狭窄。 7例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者 ,EBCT提示合并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 8例有手术对照者 ,EBCT对肺静脉异常连接的定性、定位诊断全部正确。结论 EBCT及其三维重建可准确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位置、数目和术后狭窄 ,对明确胸腹并发畸形有明显优势 ,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性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电子束CT 肺静脉异常连接 诊断
下载PDF
经静脉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吕滨 戴汝平 蒋世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8-353,共6页
目的探寻造成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不可评估的原因,比较舒张早期和晚期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电子束CT血管造影检查(EBA)。采用静脉法增强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心电门控采集CT断层图像,并用“容... 目的探寻造成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不可评估的原因,比较舒张早期和晚期心电门控扫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电子束CT血管造影检查(EBA)。采用静脉法增强扫描心脏冠状动脉,心电门控采集CT断层图像,并用“容积再现法”(VRT)技术重建冠状动脉三维图像。对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和伪影作统计分析。结果7例(7%)患者因心跳和呼吸运动伪影而检查失败。冠状动脉左主干(LM)图像质量最好,左回旋支(LCX)最差(P<0.001)。各支冠状动脉由近段向远段图像质量依次降低(P<0.001)。40%RR间期心电图门控扫描优于80%RR间期门控。不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分布在3%左主干,2%、24%和64%左前降支(LAD)近、中、远段,8%、22%和45%左回旋支的近、中、远段,以及5%、12%和20%右冠状动脉(RCA)近、中、远段(P<0.05)。结论静脉法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限度是图像空间分辨率低和各种伪影。理想的心电门控扫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三维重建 电子束CT成像 CT血管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电子束CT诊断肺栓塞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纬 史蓉芳 +3 位作者 曹程 何作祥 张晓丽 沈锐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肺栓塞 电子束CT 诊断 肺通气 肺灌注显像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室造影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海波 蒋世良 +3 位作者 程飞 徐仲英 朱振辉 刘延龄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通过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对两种方法测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8例成功采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VSD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24h、术后24h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 目的通过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对两种方法测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8例成功采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VSD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24h、术后24h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封堵前及封堵后行左心室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左心室容积和径线的测量,将超声和造影的测量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提示VSD封堵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每博量(LVSV)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改变。两种方法在LVEDV、LVESV、LVSV和LVEF等左心室容积指标测量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63、0.69和0.82;在左心室长径L和左心室短径D等径线指标测量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6。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在评价VSD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面有着良好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长期的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胸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造影术 经胸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造影 封堵术后 室间隔缺损 功能变化 AMPLATZER封堵器 左心室容积 左心室射血分数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下载PDF
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一站式”杂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海波 徐仲英 +7 位作者 蒋世良 张戈军 金敬琳 李守军 闫军 郑哲 张浩 胡盛寿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12月,共26例重症F4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岁(5个月~29岁),在我院Siemens杂交手术室系统内...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12月,共26例重症F4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岁(5个月~29岁),在我院Siemens杂交手术室系统内完成了“一站式”治疗:全麻插管下先完成主动脉及心室造影,若发现有明确的体-肺侧支血管即予以经导管栓塞,随后立即完成外科根治术(杂交组)。选择同期住院仅接受单纯外科根治术的26例重症F4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外科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组中有20例患者接受了体-肺侧支栓塞术,其中2例因侧支血管太细放弃栓塞、4例未发现明确体-肺侧支血管。共采用Cook不可控弹簧圈50枚栓塞了38支侧支血管,另有两例采用明胶海绵团块栓塞侧支血管,所有患者均获栓塞成功,无异位栓塞发生。杂交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单纯外科组有两例患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现象,术后2~5d内接受了补救性体-肺侧支栓塞术,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不全。杂交组较对照组总住院时间(19.5d比25.6d)、术后ICU监护时间(50.3h比82.6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h比38.6h)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5.1min比131.3min)均要明显缩短(均为P〈0.05)。结论外科术前体-肺侧支栓塞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供良好手术野、减少术后灌注肺的发生,在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能提高外科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栓塞 治疗性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成人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云青 戴汝平 崔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评价成年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意义。 2 0 8例 42~ 75岁瓣膜病患者换瓣术前行电子束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同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发现 ,2 0 8例瓣膜病患者中无冠状动脉钙化者 114例 ,... 评价成年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意义。 2 0 8例 42~ 75岁瓣膜病患者换瓣术前行电子束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同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结果发现 ,2 0 8例瓣膜病患者中无冠状动脉钙化者 114例 ,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 10 9例 ,占 95 .6% (P <0 .0 0 5 ) ,另 5例合并冠心病 ,其中 4例至少有一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全组瓣膜病患者电子束CT检查既无冠状动脉钙化 ,临床又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共 5 8例 ,造影证实仅 1例有冠心病 ,占 1.72 %。结果表明 ,瓣膜病患者以电子束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阴性 ,并且无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者排除冠心病的准确性高于 95 .6%。从而认为电子束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阴性对排除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术前行电子束CT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瓣膜病 电子束CT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加立 郑宏 +4 位作者 宋金松 蒋世良 荆宝莲 凌坚 刘玉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 研究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的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 ( 3DDCEMRA)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目的 研究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的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右弓右降及多囊状动脉瘤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 ( 3DDCEMRA)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两例均为镜面右位主动脉弓 (I型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部多囊状动脉瘤。结论 心血管造影是诊断该类复杂畸形最可靠的方法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 ( 3DDCEMR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心血管造影 ,能为临床手术提供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缩窄 右位主动脉弓 多囊状动脉瘤
下载PDF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房间隔缺损及其初步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仲英 徐立 +5 位作者 戴汝平 张戈军 刘延玲 朱振辉 金敬琳 蒋世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目的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8例多孔ASD病人 ,男性 1例 ,女性 7例 ,年龄 11~ 5 6岁 (36 6± 17 3)岁 ,体重 2 8~ 90 (6 0 1± 19 5kg)。所有病... 目的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8例多孔ASD病人 ,男性 1例 ,女性 7例 ,年龄 11~ 5 6岁 (36 6± 17 3)岁 ,体重 2 8~ 90 (6 0 1± 19 5kg)。所有病例均于X线透视和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置入一个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大小缺损。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除 1例术中发生短暂性ST段抬高外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早期 4例根据球囊测量值选择封堵器 ,余 4例根据TEE测量值选择封堵器 ,采用封堵器直径为 13~ 34 (2 2 4± 7 0mm)。术后即刻TEE/TTE检查显示 8例患者大缺损均获完全闭合 ,但有 5例 (6 2 5 % )患者其小缺损存在微量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2 4h复查提示 3例 (37 5 % )仍存在少量分流。近期随访中TTE检查发现 2例 (2 5 % )患者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但同期TTE检查提示其右心室舒张末径 (RVEDD)均较术前明显回缩 ,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ASD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期疗效满意 ,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导管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异位心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世华 冯敢生 +6 位作者 蒋世良 陆敏杰 张岩 闫朝武 祁晓鸥 韦云青 曹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应用MRI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后心脏结构、功能等变化。方法对5例行自体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患者,采用1.5T超导MRI扫描仪对心脏形态、功能、心肌灌注、延迟增... 目的应用MRI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后心脏结构、功能等变化。方法对5例行自体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联合室壁瘤切除术+异位心脏移植术患者,采用1.5T超导MRI扫描仪对心脏形态、功能、心肌灌注、延迟增强等进行综合评价。3例术前行MRI检查,5例术后1~17个月先后3次行心脏MRI扫描。结果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3例手术后自体心脏左心室腔均较术前缩小,仅1例心功能明显提高,LVEF从18.4%提高到47.2%。移植术后5例患者中2例自体心脏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LVEF分别上升至47.2%和52.1%,其供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低下,LVEF分别为18.4%和22%;3例自体心脏功能恢复不佳的患者,供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功能良好。所有供体心脏心肌首过灌注与延迟增强均无异常信号;所有自体心脏心肌首过灌注与延迟增强均无显著变化。结论MRI一站式无创性检查方法是异位心脏移植术较理想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磁共振成像 心肌梗塞 心脏室壁瘤
下载PDF
心脏憩室的电子束CT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有优 郑丽丽 +4 位作者 戴汝平 李向民 周旭辉 彭谦 孟悛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心脏憩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EB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憩室患者资料6例,男女各3例,年龄1.5—24岁。采用美国Imatron-C150型扫描机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3例,单层容积增强扫描2例,单层增强...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心脏憩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EB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心脏憩室患者资料6例,男女各3例,年龄1.5—24岁。采用美国Imatron-C150型扫描机行连续容积增强扫描3例,单层容积增强扫描2例,单层增强扫描与横断电影1例。结果心室憩室1例、心房憩室3例和心内向隔憩室2例。EBCT扫描能准确显示憩室来源、大小、形态与对邻近结构的压迫推挤,而且对其他并发异常,如心内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缩窄等,可明确提示。电影序列尚可提供心功能方面资料。结论EBCT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诊断心脏憩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一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海波 蒋世良 +1 位作者 徐仲英 马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 合并症 主动脉窦瘤 超声心电图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诚 赵世华 +7 位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徐仲英 凌坚 郑宏 张戈军 闫朝武 戴汝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7年10月至2006年2月,4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ASD患者接受了封堵治疗(同期196例无肺动脉高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导管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7年10月至2006年2月,4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ASD患者接受了封堵治疗(同期196例无肺动脉高压为对照组)。分析经导管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心功能以及右心室、肺动脉直径变化。结果48例中47例封堵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97.9%,即刻残余分流率为2.1%(1/48)。全组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最大径18.9±5.1mm。封堵后即刻肺动脉收缩压由61.2±12.6mmHg降至43.0±8.4mmHg(P<0.01),肺动脉平均压由31.1±4.8mmHg降至26.0±3.4mmHg(P<0.05),全肺阻力由2.9±1.4mmHg.min(Wood单位)降至1.9±0.8mmHg.min(P<0.01)。封堵后第1天,主肺动脉直径由术前的30.2±7.3mm降至27.2±5.8mm(P<0.01),右心室前后径由35.4±7.6mm降至28.0±7.0mm(P<0.01)。全组并发症发生率8.3%(4/48),其中操作相关并发症4.2%。随访8.7±15.4个月(1~60个月),随访期间肺动脉收缩压进一步下降,肺动脉直径、右心室前后径进一步减小,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比例降低,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的中老年ASD安全、有效,术后肺动脉压降低,心功能改善,近、中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术 肺动脉高压 中老年
下载PDF
法乐四联症外科根治术后残余右室流出道梗阻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海波 凌坚 +6 位作者 张戈军 蒋世良 郑宏 徐仲英 赵世华 黄连军 王云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处理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后残余右室流出梗阻(RVOTO)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共有5例TOF术后残余RVOTO的患者接受了PBPV术,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5~24岁,3例为残余肺... 目的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处理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后残余右室流出梗阻(RVOTO)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院共有5例TOF术后残余RVOTO的患者接受了PBPV术,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5~24岁,3例为残余肺动脉瓣狭窄,2例为残余肺动脉瓣下狭窄,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途径采用聚乙烯单球囊法或Inoue球囊法进行PBPV术,介入治疗前后测量肺动脉-右室峰值压差。所有患者介入术后24 h、3个月、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PBPV术均获成功,右室-肺动脉峰值压差平均由术前的61 mm Hg下降至9.6 mm Hg,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7.2个月(平均3~12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TOF外科根治术后残余RVOTO中的部分病例,可采用PBPV术有效解除梗阻,避免二次手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外科根治术 右室流出道梗阻 球囊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