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学定量彩色室壁动力分析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1
作者 张玉萍 程克正 +2 位作者 刘汉英 樊朝美 刘醒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1997年第4期28-30,共3页
声学定量彩色室壁动力分析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ApplicationofAcousticsRationColorWalDynamicAnalysisTechnologyinDiagnosisofCardia... 声学定量彩色室壁动力分析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探讨ApplicationofAcousticsRationColorWalDynamicAnalysisTechnologyinDiagnosisofCardiacVesselDisease中国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声学定量 心血管疾病 室壁运动 心内膜 左心室功能 局部 二维图像 瞬时运动 彩色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同期“复合”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施怡声 王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1-942,共2页
融合了介入、影像和外科技术的微创术式被称为“复合”(Hybrid)技术正成为心脏外科微创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超声心动图可以在术中进行实时引导,即时评价疗效,成为“复合”技术中主要的环节。本文就术中超声途径的选择、适应证、多种超声... 融合了介入、影像和外科技术的微创术式被称为“复合”(Hybrid)技术正成为心脏外科微创化发展的主要方向。超声心动图可以在术中进行实时引导,即时评价疗效,成为“复合”技术中主要的环节。本文就术中超声途径的选择、适应证、多种超声手段组合等进行回顾,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外科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与左心室造影评价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胡海波 蒋世良 +3 位作者 程飞 徐仲英 朱振辉 刘延龄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通过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对两种方法测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8例成功采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VSD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24h、术后24h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 目的通过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同步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对两种方法测量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8例成功采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VSD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前24h、术后24h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封堵前及封堵后行左心室造影检查,同时进行左心室容积和径线的测量,将超声和造影的测量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提示VSD封堵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每博量(LVSV)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改变。两种方法在LVEDV、LVESV、LVSV和LVEF等左心室容积指标测量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63、0.69和0.82;在左心室长径L和左心室短径D等径线指标测量方面,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6。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在评价VSD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面有着良好相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长期的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胸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造影术 经胸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造影 封堵术后 室间隔缺损 功能变化 AMPLATZER封堵器 左心室容积 左心室射血分数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下载PDF
心内膜垫缺损超声心动图与X线检查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延玲 李益群 +2 位作者 刘汉英 戴汝平 曾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5期283-286,共4页
本文报道了25例心内膜垫缺损的X线、心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的对照分析,总结了3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与手术结果进行了对照。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心内膜垫缺损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共同动脉干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延玲 刘汉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索性地研究共同动脉干(TA)的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以探讨无创诊断本病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手术(n=3)及心血管造影(n=4)结果对照研究,观察了7例TA的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 目的:探索性地研究共同动脉干(TA)的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以探讨无创诊断本病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与手术(n=3)及心血管造影(n=4)结果对照研究,观察了7例TA的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所见。结果:7例患者中,3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为TA,所有患者表现为左心增大,大动脉干增宽,前壁与室间隔连续性中断,大动脉骑跨室间隔,右室流出道呈盲端,未能探及到肺动脉瓣。7例患者中,1例主动脉为3瓣叶伴有1个小的附瓣,2例为4瓣叶,4例为3瓣叶。Ⅰ型TA主动脉根部增宽不明显,于主动脉窦部上方后壁可探及发出的肺动脉,在主动脉长轴部位较易探查,而Ⅱ型TA则于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的升弓部探及到发出的肺动脉。还提到了与重型法乐四联症,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鉴别要点。结论:总结了超声心动图诊断TA的特征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共同动脉干 超声心动图 诊断
下载PDF
单纯心内超声介导房间隔穿刺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澎 刘政 +10 位作者 韩振国 Biju Mathew Ismail Dairywala Dana Bowie Mani Vannan William F Armstrong 唐红伟 刘延玲 程克正 张技革 刘汉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本实验采用最新的心内超声技术 ,研究单纯超声心动图介导经皮房间隔穿刺术的可能性。方法  8条麻醉犬经右颈外静脉穿刺插入心内超声心动图探头 ,右股静脉穿刺行房间隔穿刺术。使用球囊导管扩张房间隔卵圆孔制造房间隔缺损。术中... 目的 本实验采用最新的心内超声技术 ,研究单纯超声心动图介导经皮房间隔穿刺术的可能性。方法  8条麻醉犬经右颈外静脉穿刺插入心内超声心动图探头 ,右股静脉穿刺行房间隔穿刺术。使用球囊导管扩张房间隔卵圆孔制造房间隔缺损。术中测量球囊的直径 ,房间隔缺损直径以及过隔血流。术后心脏行病理学检查与术中结果对照。结果 在单纯超声心动图监测下所有犬均成功行房间隔穿刺并扩张制造房间隔缺损 ,平均手术时间为 37± 8.6min。心内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描述导管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即时评价房间隔缺损的大小以及过隔血流。球囊直径为 1 0 .0 2± 0 .79cm ,体外测量值 1 2 .41± 0 .0 2cm ,P <0 .0 5。术中房间隔缺损大小 (4.4± 0 .85cm )与术后病理 (4.38± 0 .88cm)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超声心动图 经房间隔穿刺术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房间隔缺损及其初步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仲英 徐立 +5 位作者 戴汝平 张戈军 刘延玲 朱振辉 金敬琳 蒋世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25-127,共3页
目的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8例多孔ASD病人 ,男性 1例 ,女性 7例 ,年龄 11~ 5 6岁 (36 6± 17 3)岁 ,体重 2 8~ 90 (6 0 1± 19 5kg)。所有病... 目的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8例多孔ASD病人 ,男性 1例 ,女性 7例 ,年龄 11~ 5 6岁 (36 6± 17 3)岁 ,体重 2 8~ 90 (6 0 1± 19 5kg)。所有病例均于X线透视和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置入一个Amplatzer封堵器同时闭合大小缺损。术后重复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除 1例术中发生短暂性ST段抬高外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早期 4例根据球囊测量值选择封堵器 ,余 4例根据TEE测量值选择封堵器 ,采用封堵器直径为 13~ 34 (2 2 4± 7 0mm)。术后即刻TEE/TTE检查显示 8例患者大缺损均获完全闭合 ,但有 5例 (6 2 5 % )患者其小缺损存在微量到少量残余分流。术后 2 4h复查提示 3例 (37 5 % )仍存在少量分流。近期随访中TTE检查发现 2例 (2 5 % )患者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 ,但同期TTE检查提示其右心室舒张末径 (RVEDD)均较术前明显回缩 ,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多孔的ASD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近期疗效满意 ,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心导管术
下载PDF
彩色室壁运动显像评价心肌梗塞病人的室壁节段性运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维新 谢峰 +5 位作者 张技革 许飞 李永青 李予新 杨浣宜 刘汉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心肌梗塞病人的室壁运动分析,探索CK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惠普5500超声诊断仪。定量壁运动积分法对比4 级节段性收缩和舒张期壁运动的CK 测值。结果 二维长度面积法测LVEF:47±2% ...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心肌梗塞病人的室壁运动分析,探索CK 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惠普5500超声诊断仪。定量壁运动积分法对比4 级节段性收缩和舒张期壁运动的CK 测值。结果 二维长度面积法测LVEF:47±2% ,AQ法测LVEF:43 ±2% ,二维与AQ 测LVEF 相关(r= 0-72 ,SEE= 7-89,P< 0-001 ,n = 30) 。正常壁运动71 段平均心内膜向内运动1-15 ±0-19cm ,比运动减低72 段明显大( P< 0-0001)。矛盾运动13 段与无运动段有明显差别(P< 0-001) 。心内膜向外运动的距离在所有壁运动分级也具有明显差别。结论 CK 显像分析可快速,客观,自动评价节段性壁运动。A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室壁节段性运动 室壁运动显像
下载PDF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功能
9
作者 李靖 刘延玲 +4 位作者 王浩 吕秀章 程克正 杨洪昌 段福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收缩速度 ,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 :对肥厚型心肌病及正常人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速度模式测量二尖瓣环收缩速度 ,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材料和方法 :对肥厚型心肌病及正常人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各点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 ,均较正常组减低。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组织成像 肥厚型心肌病 左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微生物感染致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樊丽姿 郑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04-309,共6页
主动脉疾病是一类具有严重致命危险的心血管疾病。随着新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快速诊断技术使患者得以及时治疗。围手术期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工材料的进步使得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 主动脉粥样硬化 微生物感染 快速诊断技术 围手术期治疗 治疗效果 心血管疾病 主动脉疾病 影像学技术
下载PDF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胡海波 蒋世良 +4 位作者 徐仲英 刘延龄 吕秀章 朱振辉 王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 分析比较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TCVSD)与外科修补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 ,为临床提供优选依据。方法 外科组包括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 4 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 ,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VSD ;TCVSD组包... 目的 分析比较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TCVSD)与外科修补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 ,为临床提供优选依据。方法 外科组包括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 4 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 ,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VSD ;TCVSD组包括同期接受TCVSD术的 4 5例膜周部VSD患者 ,采用新型偏心状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VSD。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结果 TCVSD组 4 4例封堵成功 (技术成功率 98% ) ,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3例 (均小于 2mm) ,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外科手术组全部手术成功 ,无死亡 ,术后出现残余分流 1例 (3~ 4mm) ,心包积液 1例 (后行切开引流术 ) ,切口内出血 1例(后行二次缝合术 ) ,左前分支阻滞 2例。两组间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径 (LVEDD)的减小程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总住院天数及特护天数TCVSD组要明显少于外科组 ,治疗总费用及器材费TCVSD组要明显高于外科组。结论 TCVSD术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具有并发症较少 ,术后恢复快 ,不留疤痕等优点 ,但治疗费用较高 ;对于部分选择性病例 ,TCVSD术可以逐步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膜周部VSD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外科手术治疗 并发症 封堵术 经导管 患者 替代 成功率 缝合
原文传递
介入技术和外科手术同期“复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胡盛寿 李守军 +4 位作者 张浩 孙寒松 沈向东 王浩 蒋世良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结合介入器械和外科手术,实施“复合(Hybrid)”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实施治疗。方法2005年3—10月,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术中Hybrid技术治疗。球囊扩张组包括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新生儿和4例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缺... 目的结合介入器械和外科手术,实施“复合(Hybrid)”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实施治疗。方法2005年3—10月,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术中Hybrid技术治疗。球囊扩张组包括3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的新生儿和4例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缺损封堵组13例,包括10例房间隔缺损和3例多发室间隔缺损。正中或右侧腋下小切口进胸,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流出道置入球囊扩张管扩张肺动脉瓣或经右心房置入封堵器。2例多发室间隔缺损于体外循环下经三尖瓣置入封堵器。合并的其他心脏病变同期常规外科矫正,术式包括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动脉导管结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术后心脏超声随访。结果患者全部顺利出院。1例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术后2个月接受常规右室流出道成形术,1例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因无法置入封堵器而转为常规术式。其余患者均顺利实施Hybrid术式。随访期内未发现介入器材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复合”Hybrid技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心脏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延玲 李靖 +4 位作者 王剑鹏 吕秀章 朱振辉 凌雁 李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正常人心脏大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瓣口流速,以确定中国人心脏结构正常值以及心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方法对8302例正常人分别取胸骨旁长轴观测量左房、左室、右室、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内径...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正常人心脏大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各瓣口流速,以确定中国人心脏结构正常值以及心功能指标正常范围。方法对8302例正常人分别取胸骨旁长轴观测量左房、左室、右室、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及升主动脉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大动脉短轴观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瓣峰值速度。心尖五腔观测量主动脉瓣峰值速度。心尖四腔观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三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左室短轴观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计算每搏量、左室短轴缩短分数及左室射血分数。以10岁为一年龄段计算各年龄段各项指标均数,按心脏结构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按心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聚类后各年龄组各项指标95%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值。结果按心脏结构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类即≤10岁,11~30岁,31~90岁。按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2类即≤10岁,11~90岁。按左室舒张功能各项指标对年龄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类即≤10岁,11~50岁,51~90岁。左室舒张功能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中国人心脏发育分为3个阶段,30岁以后心脏结构固定。左室收缩功能在10岁以后呈稳定状态。左室舒张功能随年龄增长呈生理性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 心室功能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靖 刘延玲 +7 位作者 吕秀章 朱振辉 许闻桥 王浩 李建蓉 李芝声 姚征 孙博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7期395-396,共2页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分别进行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其中 3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 ,1例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例为干下室间隔缺损。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分别进行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其中 3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 ,1例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例为干下室间隔缺损。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清晰显示室间隔缺损的形态、部位以及毗邻关系。结论 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反映了室间隔缺损的立体空间结构。与以往三维重建超声相比 ,实时三维超声可迅速得到室间隔缺损的三维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室间隔缺损 影像学诊断 超声诊断仪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6
15
作者 逄坤静 王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比右心导管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对PH的评估方法。方法:选择CHD-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不同程度PH患者60例,经右心导管...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对比右心导管结果,探讨超声心动图对PH的评估方法。方法:选择CHD-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不同程度PH患者60例,经右心导管检查,根据全肺阻力将PH分级为Ⅰ、Ⅱ、Ⅲ级,每级20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双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左右径(RVT、LVT)、双心室左右径比值(RVT/LVT)、右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RVAWT),多普勒测量室水平、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速度(FLV)等参数,分析不同程度PH的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总结超声心动图对PH的评估标准。结果:Ⅰ级PH表现为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左室明显增大,右室不大,RVT/LVT=1/2~2/3,RVAWT正常,分流为左向右大量分流,FLV2.5~3.5m/s;Ⅱ级PH时逐渐表现出阻力型肺高压特点,左室回缩至轻度增大至正常大小,右室开始增大,RVT/LVT=2/3~1,RVAWT轻度增厚,左向右分流变为低速,FLV1.5~2.5m/s;Ⅲ级PH肺阻力严重增高,肺血流量显著减少,左室内径缩小,右室内径明显增大,RVT/LVT≥1,RVAWT明显增厚,FLV〈2.0m/s,出现明显右向左分流。全部指标中,RVAWT(r=0.89,P=0.000)、RVT/LVT(r=0.84,P=0.000)、FLV(r=-0.73,P=0.000)与全肺阻力相关性最好,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反映肺动脉高压的阶段和程度,为临床分级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高血压 肺性
原文传递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特发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赞凯 王浩 +5 位作者 吕秀章 李靖 许闻桥 金丽娜 杨洪昌 段福建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 特发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部分切除术 超声心动图 诊断
原文传递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心室心尖部憩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赞凯 王浩 胡盛寿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01-201,共1页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 术中诊断 左心室心尖部憩室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畸形
原文传递
超声心动图评价大动脉调转术患者冠状动脉解剖类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逄坤静 王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调转术(ASO)患者冠状动脉解剖类型的准确性,总结超声观察冠状动脉位置及走行的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共50例患儿单纯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后行ASO,术前超声均对冠状动脉的解剖类型进行了评... 目的评估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调转术(ASO)患者冠状动脉解剖类型的准确性,总结超声观察冠状动脉位置及走行的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共50例患儿单纯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后行ASO,术前超声均对冠状动脉的解剖类型进行了评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其中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23例,右室双出口大动脉关系反位型(DORV)20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2例,左室双出口大动脉关系反位型(DOLV)1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TGA+TAPVc),完全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TGA+PS)2例。结果5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发育正常40例,冠状动脉畸形10例。除2例因声窗条件差未能诊断冠状动脉解剖类型外,其余48例均能显示出冠状动脉的起源及走行方向,总可显示率为96.0%。与术中所见对比,48例患者超声诊断总正确率为95.8%。其中,冠状动脉正常者除1例因声窗条件未能显示冠状动脉外,其余均诊断正确。10例冠状动脉畸形包括单冠畸形4例;两支冠状动脉起自一个冠状窦2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源于右冠状窦2例;两支冠状动脉起源于相邻两个冠状窦,开口位于冠瓣交界两侧2例。其中1例因声窗限制未能诊断,2例诊断与术中有出入。冠状动脉畸形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7.8%。结论通过多切面扫查,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诊断绝大部分ASO患者的冠状动脉解剖类型,为ASO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大血管错位 冠状血管畸形
原文传递
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的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胡海波 蒋世良 +4 位作者 徐仲英 赵世华 黄连军 刘延龄 王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 结合介入治疗实践对室间隔缺损 (VSD)伴膜部瘤形成进行造影分型 ,并对不同类型膜部瘤的介入封堵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1月 ,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 32例合并膜部瘤的膜周部VSD行... 目的 结合介入治疗实践对室间隔缺损 (VSD)伴膜部瘤形成进行造影分型 ,并对不同类型膜部瘤的介入封堵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1月 ,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 32例合并膜部瘤的膜周部VSD行封堵治疗 ,平均年龄 19岁 (3~ 4 8岁 )。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 ,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及透视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 ,并于术后 1、3、6、12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 根据左室造影的不同形态 ,将VSD膜部瘤分为漏斗型、囊袋型、菜花型、弯管型 4种类型。 32例VSD合并膜部瘤患者中 ,30例成功行VSD封堵术 ,技术成功率 94 %。其中 3例采用封堵瘤体法 ,9例采用封堵右室面破口法 ,18例采用封堵左室面破口法。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 4例 ,其中 2例 3个月随访时消失。 1例术后 2周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但无心肌受损表现 ,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左室舒张末径(LVEDD)由术前的 (47 4± 7 1)mm缩小为术后的 (45 1± 7 1)mm ,缩小明显 (t =3 83,P =0 0 0 2 )。结论 应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治疗VSD膜部瘤是安全有效的 ,VSD膜部瘤的介入治疗需要根据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介入治疗 术后 封堵器 左室 造影分型 室间隔缺损 大小 系统 安全
原文传递
应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3
20
作者 胡海波 蒋世良 +5 位作者 徐仲英 黄连军 刘延玲 王浩 吕秀章 王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7月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 2 6例 (男 11例 ,女 15例 )膜周部VSD(2 0例合并膜部瘤 )患者进行... 目的 探讨新型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7月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对 2 6例 (男 11例 ,女 15例 )膜周部VSD(2 0例合并膜部瘤 )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年龄 3~ 4 0 (16 4± 10 7)岁 ,胸超声提示VSD的直径为 3~ 14 (4 7± 1 0 )mm。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 ,并分别于术后 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2 5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 ,技术成功率 96 %。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均示完全封堵 2 0例 ,少量残余分流 2例 ,微量残余分流 3例 ,均在 1天至 3个月内消失 ,总完全封堵率为 10 0 %。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但无心肌受损表现 ,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1例嵴内型VSD由于距主动脉瓣较近 ,封堵未成功。结论 应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治疗膜周部VSD是安全有效的 ,近期效果良好 ,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治疗 室间隔缺损 导管插入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