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状胬肉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龚健杨 黄河 +2 位作者 刘伦 朱美玲 程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人为地造成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以及慢性结膜炎症的眼表模型,探讨翼状胬肉的形成原因。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设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手术切除1个象限角巩膜缘组织的方法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 目的人为地造成局部角膜缘干细胞缺损以及慢性结膜炎症的眼表模型,探讨翼状胬肉的形成原因。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设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手术切除1个象限角巩膜缘组织的方法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模型,眼部以稀盐酸(A、B组)或滑石粉(C、D组)定期点眼产生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实验眼在同一眼上观察同时产生角膜缘干细胞缺损和慢性角结膜炎模型后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眼分别采用两种模型之一的相应形态学改变。于2、4、8、12周每只眼记录角膜上皮缺损、球结膜充血和结膜新生物情况,评分,并随机每组取材2只作病理。结果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兔眼,可以在短期内在切除角膜缘干细胞的方向上出现类胬肉增殖组织样改变。类胬肉增殖组织的形成、程度和是否有局部的炎症反应以及角膜上皮完整性的破坏呈正相关性。结论局限性角膜缘干细胞的缺损和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的同时作用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疾病模型 动物 干细胞 角膜缘/损伤结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