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秦渊 刘斌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3期25-30,共6页
学科交叉融合正在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交叉学科也正在成为新时代科学创新的源动力之一。“双一流”建设实践背景下,加强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是行业特色大学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 学科交叉融合正在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交叉学科也正在成为新时代科学创新的源动力之一。“双一流”建设实践背景下,加强优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是行业特色大学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时代赋予行业特色高校的机遇与使命。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科交叉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分析了行业特色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交叉融合和交叉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一些实践经验,以期与行业特色高校交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特色 学科交叉融合 双一流
下载PDF
面向“双一流”建设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岳文 陈剑 +4 位作者 邱昆峰 王银宏 谢冰晶 刘海乐 毕嘉禾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4期21-25,共5页
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对于高校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调研发现当前国际化评价体系存在着设计目的不清、指标分类不恰当和评价方法模糊等问题。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特点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框架方法构建了一... 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对于高校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调研发现当前国际化评价体系存在着设计目的不清、指标分类不恰当和评价方法模糊等问题。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特点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框架方法构建了一套以自评为目的的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涉及6个一级指标、45个二级指标,涵盖了“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方面。通过采用“积分系数-积分上限”的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能够起到有效引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抑制不均衡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指标体系 自评 积分系数-积分上限
下载PDF
科研全面支持教学 助力地学人才成长——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志丹 刘大锰 +6 位作者 殷昊 王琳 王晓佳 李亚林 季荣生 彭国华 费明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2期15-18,共4页
科研与教学是高等学校不可分离的两个主要任务,新时期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依赖于科研和教学的高度融合。本文结合地质类高校和专业发展实际,探讨了科研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科研成果融入课堂... 科研与教学是高等学校不可分离的两个主要任务,新时期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依赖于科研和教学的高度融合。本文结合地质类高校和专业发展实际,探讨了科研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科研成果融入课堂、融入教材,提升了本科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科研项目支持70%以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让本科生得到全面的基础科研训练。博士生在导师和学校科研项目支持下,产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在科研活动中完成高质量的博士论文,科研促进了地学人才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 教学 融合 地学人才 地质行业高校
下载PDF
实验技术的发展对学科交叉融合的推动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冰晶 张寿庭 赵志丹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64,共5页
学科交叉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推动力。文章通过文献实例探究立足于基础学科的实验技术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发挥的推动作用,以释光测年技术的发展路径和研究情况为例,借助Scopus引文数据库和SciVal科研分析平台,运用发文量、论文引用影响... 学科交叉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推动力。文章通过文献实例探究立足于基础学科的实验技术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发挥的推动作用,以释光测年技术的发展路径和研究情况为例,借助Scopus引文数据库和SciVal科研分析平台,运用发文量、论文引用影响力指标(FWCI)、主题显著度等科研表现指标,分析该技术与地球科学、考古学、材料学、医学等应用学科开展交叉融合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和发展效应。结果表明,释光测年技术在物理学、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的发文量多,随着该技术的进步,与地球科学、考古学、材料学、医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程度不断增强,发文量和FWCI值不断提高,在顶级期刊中50%论文为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实验技术是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交叉研究的重要桥梁,对于学科交叉研究和融合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实验技术 发文量 论文引用影响力指标 主题显著度
下载PDF
地质文化的价值及内涵挖掘:以青海省化隆县阿河滩地质文化村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一凡 张绪教 +8 位作者 张向格 李俊磊 袁晓宁 王凯雅 刘心兰 王重歌 饶昊舒 刘江 秦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3-1434,共12页
地质文化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但指导其建设的理论基础迄今尚不明晰,尤其是村落的地质文化内涵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因此,地质文化内涵的挖掘成为地质文化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青海省化隆县阿河滩地质文化村于2022年... 地质文化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但指导其建设的理论基础迄今尚不明晰,尤其是村落的地质文化内涵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因此,地质文化内涵的挖掘成为地质文化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青海省化隆县阿河滩地质文化村于2022年成为黄河流域和青海省第一个三星级地质文化村,在地质文化内涵挖掘和乡村文化振兴的立体空间拓展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在对该村黄河河流阶地、古泉、古城、空心古榆树等地质和人文遗迹开展调查评价、深入挖掘村落地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地质文化的定义、价值及内涵挖掘的方法,提出地质文化是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的理论基础。地质文化指人类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地球过程中创造的所有物质与精神财富;其内涵挖掘聚焦地质演化与人类文明发展间的联系,重建村落地质演化史与人地和谐发展史;并借助地质文化村内科普解说系统向公众展示。本文旨在通过对地质文化内涵及其挖掘方法的系统总结,为全国地质文化村的发展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 地质文化村 自然文化 内涵挖掘 化隆县 阿河滩村
下载PDF
青海省化隆县地学研学旅行的路线规划与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俊磊 张绪教 +8 位作者 王一凡 张向格 王重歌 袁晓宁 刘心兰 王凯雅 饶昊舒 刘江 秦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1422,共12页
地学研学是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开展地学科普,进而带动地学旅游的新引擎;但目前由于研学路线规划的指导思想及方法尚不明晰,地学研学普遍存在着研学对象局限、课程内容较浅、科学探究性不足、重游轻学等问题。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化隆县... 地学研学是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开展地学科普,进而带动地学旅游的新引擎;但目前由于研学路线规划的指导思想及方法尚不明晰,地学研学普遍存在着研学对象局限、课程内容较浅、科学探究性不足、重游轻学等问题。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化隆县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保存有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原特提斯洋俯冲及闭合、青藏高原隆升和黄河演化等重要地质遗迹,具有开展地学研学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以化隆县为例,从指导思想、科学问题和配套设施等方面着重探讨地学研学规划的设计思路。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化隆县地质遗迹的特征、类型、分布及科学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挖掘。以拉脊山早古生代蛇绿岩套、西宁群—化隆岩群角度不整合、丹霞地貌、红色土林地貌和古地震堰塞湖等地质遗迹为研学要点,规划出拉木峡—合什加“十亿年的相会”、阿河滩村—公伯峡“流水-大自然的雕刻家”、科巴村—金源乡“新构造运动的双刃剑”、药水泉沟—昂思多镇“沧海桑田蛇绿岩”、夏琼寺—岗山“九曲黄河,高原林海”共5条地学研学路线;并提出以地学科学问题为导向、以地球系统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地学研学路线规划和设计方法。可为化隆县地学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它地区地学研学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研学 地质遗迹 路线规划 化隆县 黄河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初探
7
作者 费明明 曹银贵 +1 位作者 张寿庭 武雄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社会服务是高校与国家和社会联系的桥梁。本文基于前人相关文献分析和国内外高校经验,将高校社会服务分解为科教服务、平台服务、文化服务和资源服务四个方面,并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社会服务 评价指标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基于“三资”视角的矿山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明凯 张寿庭 +1 位作者 刘昌新 张红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5-43,共9页
我国矿山企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储量和环境保护约束日益趋紧,企业发展面临重大瓶颈。为探索新时期我国矿山企业发展路径,梳理了当前我国矿山企业面临的问题,以“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管理为创新发展视角,构建“三资”一体化管理与环境保... 我国矿山企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储量和环境保护约束日益趋紧,企业发展面临重大瓶颈。为探索新时期我国矿山企业发展路径,梳理了当前我国矿山企业面临的问题,以“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管理为创新发展视角,构建“三资”一体化管理与环境保护耦合的协调发展模式。以广西凤凰山银业公司为实证对象,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分析该矿山存在的问题,构建凤凰山银矿“资源-资产-资本”与环境保护耦合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结果表明:凤凰山银矿存在资源储量、环境保护和企业核心能力约束的问题。结论为我国矿山企业实行“三资”一体化管理与环境保护耦合发展模式,有利于突破企业发展瓶颈,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企业 “三资”一体化 环境保护 凤凰山银矿 绿色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特色文化育人的内涵及路径研究
9
作者 唐旭 刘江 王静修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0期138-141,共4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高校应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高校应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该文以某双一流高校为例,立足学科特色,探讨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大学文化,构建高校特色文化育人体系,以教育和引导高校师生大力弘扬校园文化、传承校园特色文化基因,培育新时代具有新自然观、新生态观和新文化观的高水平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育人 路径研究 特色文化 育人体系
下载PDF
地学人才“四位一体”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被引量:6
10
作者 费明明 彭国华 +2 位作者 刘大锰 赵志丹 季荣生 《中国地质教育》 2021年第2期24-28,共5页
能源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地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双重挑战。产教融合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地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在研究地学专业育人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性的产教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对构建政府、... 能源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地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双重挑战。产教融合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提升地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在研究地学专业育人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性的产教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探索,对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提出不同视角下的建议,以期发挥校企合力育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四位一体 创新人才 培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