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一带一路”沿线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的动态测度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1 位作者 姚尧 黄凯丽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3,共6页
文章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区资源环境基础对经济和人口的支撑能力进行研究。引用加权几何平均模型测度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既考虑了资源的匹配,又考虑各... 文章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改进,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区资源环境基础对经济和人口的支撑能力进行研究。引用加权几何平均模型测度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既考虑了资源的匹配,又考虑各种资源的相对重要性,同时运用了基于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原则和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原则下的相对综合承载力模型避免了权重的使用。运用该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区以及不同区域的相对资源经济和人口承载力进行测度,通过测度结果与实际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经济和人口承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基础 支撑能力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赣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被引量:23
2
作者 彭珂 彭红霞 +2 位作者 梁峰 黄长生 丘卓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28,共7页
赣州市地质灾害发育广泛、成因复杂,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影响深刻。在对赣州市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斜坡几何形态、斜坡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等6类影响因素作为该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评价指... 赣州市地质灾害发育广泛、成因复杂,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影响深刻。在对赣州市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斜坡几何形态、斜坡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岩组等6类影响因素作为该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经验,结合地形地貌等因素,以250m×250m网格尺寸为单元获取指标数据,利用信息量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开展了赣州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根据分区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可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3个区及11个亚区,该分区结果与地质灾害实际调查结果基本相符,表明利用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信息量模型 赣州市
下载PDF
中国人口集聚与生态集聚的空间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冉端 李江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4-57,共4页
文章采用重心分析、不均衡指数和地理集中度及不一致指数等方法,探讨我国人口集聚和生态集聚及其空间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不断降低,生态重心不断向西推进,其中我国西部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沿... 文章采用重心分析、不均衡指数和地理集中度及不一致指数等方法,探讨我国人口集聚和生态集聚及其空间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不断降低,生态重心不断向西推进,其中我国西部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沿哈大线由南向北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低于其他地区。(2)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保持着"东南多、西北少"的空间分布特点。1990—2000年我国整体人口分布重心向西迁移,随后向东移动。(3)我国生态不均衡度逐渐减弱,人口不均衡性逐渐增强,生态-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先降低后增加。(4)我国人口地理集中度显著高于生态集中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四川盆地、东北地区的中南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分布 生态格局 空间聚集 中国
下载PDF
多目标土地用途分区空间优化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苏黎兰 杨乃 李江风 《地理信息世界》 2015年第1期18-21,共4页
土地用途分区既是空间分类问题更是空间优化问题。针对传统分区方法规划目标单一、空间关系破碎、图数不同步方面的不足,基于空间优化配置的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用途分区模型,剖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土地用途... 土地用途分区既是空间分类问题更是空间优化问题。针对传统分区方法规划目标单一、空间关系破碎、图数不同步方面的不足,基于空间优化配置的思想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用途分区模型,剖析了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构建了土地用途分区空间优化的目标和约束体系,为将复杂地理计算运用到土地用途分区领域提供了基础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土地用途分区 空间优化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从公共产品的角度界定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 龚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对于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均未作出明确界定,导致实际操作中土地征收权的滥用。以公共产品的界定来判断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在分析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公共利益进行分类,并探讨其界定模... 对于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均未作出明确界定,导致实际操作中土地征收权的滥用。以公共产品的界定来判断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在分析其可行性的基础上对公共利益进行分类,并探讨其界定模式,以此来廓清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边界。通过设计一些必要的程序与制度,对防止"公共利益"的泛化提出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公共产品 界定模式
下载PDF
湖泊保护立法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琦 李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59,共3页
文章提出了湖泊保护立法后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依据该指标体系对《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进行了试评估。评估结论表明,湖北省的湖泊保护立法更应注重对执法经验的吸纳。
关键词 湖泊保护 立法后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尺度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范昕 李江风 +3 位作者 陈万旭 朱丽君 韦启杰 林正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9-316,共8页
基于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改进了的城镇化协调发展理论模型,采用泰尔指数、ESDA,GWR等空间分析方法,在河南省108个县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城镇化各子系统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县域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 基于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和改进了的城镇化协调发展理论模型,采用泰尔指数、ESDA,GWR等空间分析方法,在河南省108个县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4年城镇化各子系统及其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县域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空间关联性分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都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各县市间的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子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分布密度、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海拔、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建筑业总产值、地方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建筑业总产值与地方财政人均农林水利支出整体上表现为负相关,其余指标表现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灵宝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昆 彭红霞 +1 位作者 李江风 陈万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4期32-37,共6页
选定河南省灵宝市地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土地覆被、土壤类型和地形坡度等5个因子,构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各个因子权重,结合ArcGIS,运用加权评分法得到灵宝市土地敏感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选定河南省灵宝市地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土地覆被、土壤类型和地形坡度等5个因子,构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确权法-变异系数法确定各个因子权重,结合ArcGIS,运用加权评分法得到灵宝市土地敏感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灵宝市土地生态环境总体较脆弱,以极敏感和高敏感为主,占全市面积的52.90%,不敏感和低敏感区占全市面积的2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敏感性 ARCGIS 变异系数法 灵宝市
下载PDF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两难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海娟 胡守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4-192,共9页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具有维护政治稳定与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过分强化土地承包权可能使中国农业发展落入地权固化、难以调...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具有维护政治稳定与促进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过分强化土地承包权可能使中国农业发展落入地权固化、难以调整的“东亚陷阱”,而过分强化土地经营权可能使中国社会落入失地农民问题严峻的“拉美陷阱”。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需要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放活土地经营权之间保持平衡,可行路径是在重新界定土地承包权的内涵的基础上合理发挥集体所有权的权能。基于此,《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应重视实践经验,发挥集体土地制度的功能,兼顾农地制度改革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地制度改革 集体所有制 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特殊自然地物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杨剩富 胡守庚 +1 位作者 徐枫 童陆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8-749,共12页
揭示微观影响因素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作用关系,是提高城市地价和房价预测水平,有效进行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础工作。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定量测度与分析特殊自然地物湖、江、山体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 揭示微观影响因素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作用关系,是提高城市地价和房价预测水平,有效进行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基础工作。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定量测度与分析特殊自然地物湖、江、山体对城市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尝试根据影响因素作用的差异解释住宅地价和房价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部分原因。结果表明:(1)住宅地价和房价与各自然地物之间呈现空间非平稳的影响作用关系;(2)湖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平均边际价值分别为0.11元/m2、0.52元/m2,江均为0.15元/m2;在区域分布上,住宅地价和房价高值区受湖和江的影响更显著,面积较大的湖泊(如东湖)因受周边商服繁华程度、供给能力等因素影响对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作用存在各向异性;城市的山体或因坡度小、分布零散及周边特殊用地结构如黄鹤楼等保护性建筑限制了区域土地的商业开发,使其对住宅地价和房价影响作用不显著;(3)住宅地价与房价受湖影响的作用变化趋势并未呈现空间一致性,而是切合了区域住宅地价和房价的价格走势,且变化幅度与价格高低呈正相关;住宅地价和房价受江影响的边际作用力大小差别不大,空间上表现为梯度和圈层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平稳性 住宅地价 房价 特殊自然地物 山体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武汉市
原文传递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66
11
作者 杨剩富 胡守庚 +1 位作者 叶菁 童陆亿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9,共7页
在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分法、变异系数分析法、地统计全局趋势分析法等方法探索了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80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2010年,中部地区分类城镇化差异呈现出... 在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分法、变异系数分析法、地统计全局趋势分析法等方法探索了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80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2010年,中部地区分类城镇化差异呈现出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省域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表现为湖北省>安徽省>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湖南省。2自2001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综合水平差异总体呈现减小趋势,但这并未带来城镇化协调度的稳步增高,而是整体降低且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3武汉、长株潭城市圈内城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然而京九段等经济带所辖城市虽形成经济协作关系,但在城镇化协同发展上还未显现明显规律。4中部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中部重大经济战略体的形成、产业转移承接及集聚要素创新等因素对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格局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协调度 时空变化 形成机制 中部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库兹涅茨曲线的耕地集约利用对耕地实际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现慧 王占岐 +1 位作者 杨俊 刘婧鸣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2-1000,共9页
准确识别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下耕地实际产能的响应规律是指导耕地利用投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实际产能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实际产能的... 准确识别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下耕地实际产能的响应规律是指导耕地利用投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在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实际产能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耕地实际产能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利用标准耕作制度二级指标区,对湖北省进行了市域尺度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鄂豫皖丘陵山区、沿江平原区和盆周秦巴山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耕地实际产能已呈现倒U曲线关系,证实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可以有效识别不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下耕地实际产能的响应规律。将各市耕地利用投入水平与相应临界值进行对比,得出襄阳等市应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调整耕地利用投入结构,发挥耕地集约利用的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而随州等市则需加强耕地利用投入结构优化,提升耕地集约利用的结构效益。该研究可为优化耕地利用投入结构和制定差异化耕地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 耕地实际产能 库兹涅茨曲线 湖北省
原文传递
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及驱动机理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回归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朱丽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3-982,共10页
为研究我国中部6省近15a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效,探索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水平路径,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EMS3.1软件测度了我国中部6省80个地级单元2000~2014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 为研究我国中部6省近15a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效,探索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水平路径,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EMS3.1软件测度了我国中部6省80个地级单元2000~2014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GeoDa095i软件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在分析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中部6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处于DEA有效的地市数量逐渐增加,处于波动上升的地市有52个,呈现下降趋势的有28个,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DEA效率值相对高于其他地区;(2)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空间分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3)产业支撑因子、产业吸引因子、产业发展因子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影响较为显著,而产业鉴别因子影响相对较弱。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客运总量、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基于研究结果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超效率DEA 面板估计 空间分析 中部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