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交替条件下包气带土柱中氮素迁移转化规律实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沙莎 靳孟贵 +2 位作者 孙强 董晓亮 汤庆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8,共7页
干湿交替的回灌方法常被用于解决地面回灌补给地下水的堵塞问题。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地面回灌对地下水的影响对于指导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具有重要实际意义。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在入渗强度为10.5 mm/h的条件下,日均进水量3 888 mL;用干... 干湿交替的回灌方法常被用于解决地面回灌补给地下水的堵塞问题。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地面回灌对地下水的影响对于指导再生水回灌地下水具有重要实际意义。通过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在入渗强度为10.5 mm/h的条件下,日均进水量3 888 mL;用干湿交替的地面回灌模式持续运行136 d,累计灌入氨氮含量为5 mg/L的模拟再生水23 894 L,研究包气带土柱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及氮素在包气带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包气带的好氧、兼氧和厌氧环境,生物脱氮是地下水回灌过程中脱氮的主要途径。包气带对氨氮的去除机理主要为土壤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回灌过程中累积在土颗粒表面的氨氮在干期发生硝化作用,干湿交替会加强氮素在包气带的迁移转化,导致干期后的回灌初期大量硝态氮迁移到饱和带地下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包气带 干湿交替 再生水
下载PDF
改变入渗强度的地下水流模式实验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彦 梁杏 +1 位作者 权董杰 靳孟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6,共6页
自Tóth提出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以来,大多学者基于定水头上边界的解析解或数值模拟研究地下水流系统发育特征,尤其是多级水流系统模式。认为复杂的盆地"地形势"就会发育多级地下水流系统,简单地形发育单一地下水流系统。利... 自Tóth提出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以来,大多学者基于定水头上边界的解析解或数值模拟研究地下水流系统发育特征,尤其是多级水流系统模式。认为复杂的盆地"地形势"就会发育多级地下水流系统,简单地形发育单一地下水流系统。利用自主研发的地下水流系统砂槽模型进行系列实验发现,实验条件下(模型尺寸、介质和多个河谷不变)水流系统的发育受控于降水入渗强度。得出随着降水入渗强度的增大,水流系统模式由单一的区域水流系统,到复杂的多级次水流系统,再到局部的水流系统的结论;盆地多个势汇中,只有实际成为地下水排泄点的汇势才能影响地下水流系统模式,而其他的势汇只是可能的潜在势汇。实验表明,用定流量上边界(降水入渗强度)能够更好地揭示盆地地下水流系统模式发育与变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强度 地下水流模式 模拟实验 河谷势汇
下载PDF
新疆孔雀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伟 宋琪 +2 位作者 刘梦 Ellis Burnet Julia 祁士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9-292,共4页
分析了新疆孔雀河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其主要OCPs含量的顺序为:六六六>异狄氏剂醛>滴滴涕>艾氏剂>硫丹Ⅱ>异狄氏剂>氯丹.研究表明,近期有γ-HCH输入到孔雀河,其最可能的来源是博斯腾湖的补... 分析了新疆孔雀河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其主要OCPs含量的顺序为:六六六>异狄氏剂醛>滴滴涕>艾氏剂>硫丹Ⅱ>异狄氏剂>氯丹.研究表明,近期有γ-HCH输入到孔雀河,其最可能的来源是博斯腾湖的补给或孔雀河附近的农业回流水.滴滴涕的组成特征分析表明,DDTs主要源于施用的农药在好氧环境土壤中的分解,产生DDE等主要产物.风险评价表明,污染物的风险较低,所有被评估的OCPs的风险值均小于风险评价高限(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风险评价 孔雀河
下载PDF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蜂蜜中游离氨基酸 被引量:8
4
作者 童蕾 王焰新 +1 位作者 赵中一 肖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7-759,共3页
在乙酸盐缓冲介质中,氨基酸与乙酰丙酮及甲醛反应生成发出黄绿色荧光的化合物N-取代-2,6-二甲基-3,5-二乙酰基-1,4-二氢吡啶,基于此反应提出了测定蜂蜜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在氨基酸的最大激发波长eλx并在选定的最佳波长差Δλ的... 在乙酸盐缓冲介质中,氨基酸与乙酰丙酮及甲醛反应生成发出黄绿色荧光的化合物N-取代-2,6-二甲基-3,5-二乙酰基-1,4-二氢吡啶,基于此反应提出了测定蜂蜜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在氨基酸的最大激发波长eλx并在选定的最佳波长差Δλ的条件下测定相应氨基酸的同步荧光信号。试验发现:对不同的氨基酸,其eλx,Δλ和所生成的荧光化合物的相对荧光强度以及线性范围均稍有差异。以丙氨酸为例,在eλx为387 nm,Δλ为85 nm及扫描速率为1 000 nm.min-1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49.03x+148.11(r=0.999 2),线性范围为1.0-10.0 mg.L-1。应用此方法测定了蜂蜜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的平均值为9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法 氨基酸 蜂蜜 乙酰丙酮 甲醛
下载PDF
苯胺在土壤悬浊液中的吸附降解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红丽 罗泽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04-2206,共3页
为了研究天然土壤介质对苯胺的吸附、降解特征,选取了4种土壤、砂介质S2、S4、S5、S6,在实验室内进行批实验,实验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介质对苯胺主要表现为吸附,吸附过程满足假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相关系数R高达0.99以上;在土著微生物作... 为了研究天然土壤介质对苯胺的吸附、降解特征,选取了4种土壤、砂介质S2、S4、S5、S6,在实验室内进行批实验,实验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介质对苯胺主要表现为吸附,吸附过程满足假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相关系数R高达0.99以上;在土著微生物作用下,苯胺浓度下降较快,溶液中剩余苯胺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进行拟合,拟合系数R大于0.91,新鲜介质条件下浓度高达30 mg/L的苯胺最短半衰期仅为7.6 h,在60 h内可实现99.9%的去除,降解快慢与新鲜介质本身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土壤 吸附 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