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层孔虫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董俊彦
龚一鸣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3-802,共2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872034,41290260)资助~~
-
文摘
层孔虫(stromatoporoid)一词由德国地质学家Goldfuss在1826年创立,因其表面呈纹层状而得名。层孔虫属于海绵动物,是一类营群体生活的海洋底栖固着生物,形态多样,大小从几厘米至数米不等,通常生活在温暖、清澈、盐度正常和光照条件好的浅海中,常与珊瑚、藻类共生而形成生物礁,是重要的造礁生物之一。层孔虫起源于早奥陶世,繁盛于泥盆纪,进入石炭纪基本消失,但在晚三叠世复又出现,并于晚侏罗世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在早白垩世末彻底灭绝。本文在回顾总结了层孔虫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指出层孔虫的研究历史大体经历了零星研究阶段(1826-1950年)、系统研究阶段(1951-1971年)和集成创新阶段(1972年至今),主要介绍了层孔虫的形态与构造、系统分类、起源与演化、生物间的共生关系和层孔虫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层孔虫研究中存在的3个主要问题:缺少明确、完善且统一的生物分类方案;起源的时代存在争议,演化过程中存在奇怪的"间断"现象,早石炭世至晚三叠世的地层中未见相关化石记录;与各种共生生物之间的关系不甚清楚。层孔虫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门类,它的各种形态、习性特征在恢复古地理、重建古环境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层孔虫
古生代
生物演化
古环境
-
Keywords
stromatoporoid
Paleozoic
biological evolution
palaeoenvironment
-
分类号
Q915.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