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及其古生态意义
被引量:
17
1
作者
黄咸雨
蒲阳
+5 位作者
崔景伟
吴勇民
李秀丽
黄俊华
胡超涌
谢树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1-407,共7页
对采自湖北省清江和尚洞滴水样品,采用XAD大孔径树脂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出种类丰富的脂肪酸,包括直链(nC12∶0~nC30∶0)与支链(iC14∶0~iC26∶0,及aC15∶0和aC17∶0)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nC15∶1,nC16...
对采自湖北省清江和尚洞滴水样品,采用XAD大孔径树脂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出种类丰富的脂肪酸,包括直链(nC12∶0~nC30∶0)与支链(iC14∶0~iC26∶0,及aC15∶0和aC17∶0)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nC15∶1,nC16∶1,nC17∶1和n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nC18∶2)及微量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iC17∶1)。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显示有机质以微生物来源为主,兼有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势的偶碳直链饱和脂肪酸(主要是nC16∶0,nC18∶0和nC14∶0),含量相对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微藻。滴水中还检出含量较高的nC17∶1和nC15∶1及微量的iC17∶1和iC15∶1,它们很可能来自洞顶土壤厌氧层中的硫酸盐还原菌。洞顶土壤、滴水与现代石笋碳酸钙沉积脂肪酸分布对比揭示,石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也有地下水微生物及洞穴原地微生物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滴水
类脂物
微生物
土壤
石笋
脂肪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环境的不稳定性和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浙江长兴微生物分子化石记录
被引量:
12
2
作者
黄咸雨
焦丹
+7 位作者
鲁立强
谢树成
黄俊华
王永标
殷鸿福
王红梅
张克信
赖旭龙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9-635,共7页
从生态系统的底层——蓝细菌和绿硫细菌出发,从分子化石角度分析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环境变化和生物危机的特点.系列2-甲基藿烷(C28-C32)指数揭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蓝细菌的剧烈变化,蓝细菌在动物灭绝期间和期后出现多次(至少两次)繁盛...
从生态系统的底层——蓝细菌和绿硫细菌出发,从分子化石角度分析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环境变化和生物危机的特点.系列2-甲基藿烷(C28-C32)指数揭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蓝细菌的剧烈变化,蓝细菌在动物灭绝期间和期后出现多次(至少两次)繁盛,反映了生态系统和水体营养条件的不稳定性.2-烷基-1,3,4-三甲基苯系列化合物(C12-C23)指标与姥鲛烷/植烷比值(Pr/Ph)共同揭示了沉积环境快速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这些分子化石参数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处于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环境.这种环境条件长期的极度不稳定状态与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生物复苏的长期性相吻合.因此,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与生物复苏的长期性是统一的,它们都是对环境条件不稳定性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
绿硫细菌
分子化石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环境
原文传递
GC-MS检测东湖水体中有机物及结果分析
3
作者
吴勇民
宋虎跃
黄咸雨
《科技成果纵横》
2007年第4期66-66,70,共2页
随着工、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为主,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相对不足,而且加氯消毒还形成了“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
随着工、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为主,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相对不足,而且加氯消毒还形成了“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经过处理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隐患,因此如何准确监测水中有机物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去除
水体
东湖
检测
HS
GC
废水处理工艺
污染物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内真菌:恐龙大绝灭的可能杀手
4
作者
龚一鸣
徐冉
胡斌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湖北省丹江口市温家坪剖面晚白垩世晚期胡岗组上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恐龙蛋壳碎片.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在保存良好的恐龙蛋壳柱状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内真菌.这些石内真菌以不同的角度钻掘寄主,并有选择地富集在恐龙蛋壳...
湖北省丹江口市温家坪剖面晚白垩世晚期胡岗组上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恐龙蛋壳碎片.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在保存良好的恐龙蛋壳柱状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内真菌.这些石内真菌以不同的角度钻掘寄主,并有选择地富集在恐龙蛋壳柱状层差的生物结晶带内.单个石内真菌呈针状、带状、丝状,长5~18μm,基部宽0.3~0.5μm,不分叉.石内真菌与寄主有相同的石化特征、脆性断口、质地和主要化学成分.石内真菌的主要成分为氧、碳和钙,次要成分为钠、钾、氯和硫.认为石内真菌入侵恐龙蛋的时间发生在恐龙蛋形成后和石化作用前,白垩纪末期石内真菌入侵恐龙蛋,致使其不能正常孵化和夭折可能是导致恐龙大绝灭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内真菌
恐龙蛋
白垩纪
大绝灭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及其古生态意义
被引量:
17
1
作者
黄咸雨
蒲阳
崔景伟
吴勇民
李秀丽
黄俊华
胡超涌
谢树成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生物
地质与
环境
地质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1-407,共7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25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209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学术探索与创新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文摘
对采自湖北省清江和尚洞滴水样品,采用XAD大孔径树脂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出种类丰富的脂肪酸,包括直链(nC12∶0~nC30∶0)与支链(iC14∶0~iC26∶0,及aC15∶0和aC17∶0)饱和脂肪酸,直链单不饱和脂肪酸(nC15∶1,nC16∶1,nC17∶1和n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nC18∶2)及微量的支链不饱和脂肪酸(iC17∶1)。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显示有机质以微生物来源为主,兼有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势的偶碳直链饱和脂肪酸(主要是nC16∶0,nC18∶0和nC14∶0),含量相对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微藻。滴水中还检出含量较高的nC17∶1和nC15∶1及微量的iC17∶1和iC15∶1,它们很可能来自洞顶土壤厌氧层中的硫酸盐还原菌。洞顶土壤、滴水与现代石笋碳酸钙沉积脂肪酸分布对比揭示,石笋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也有地下水微生物及洞穴原地微生物贡献。
关键词
洞穴滴水
类脂物
微生物
土壤
石笋
脂肪酸
Keywords
cave drip water, lipid, microorganism, soil, stalagmite, groundwater, fatty acids
分类号
P592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Q547 [生物学—生物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环境的不稳定性和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浙江长兴微生物分子化石记录
被引量:
12
2
作者
黄咸雨
焦丹
鲁立强
谢树成
黄俊华
王永标
殷鸿福
王红梅
张克信
赖旭龙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生物
地质与
环境
地质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地质
过程
与矿产资源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环境
学院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9-635,共7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40525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232025)
+1 种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04-0729)
霍英东教育基金资助
文摘
从生态系统的底层——蓝细菌和绿硫细菌出发,从分子化石角度分析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的环境变化和生物危机的特点.系列2-甲基藿烷(C28-C32)指数揭示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蓝细菌的剧烈变化,蓝细菌在动物灭绝期间和期后出现多次(至少两次)繁盛,反映了生态系统和水体营养条件的不稳定性.2-烷基-1,3,4-三甲基苯系列化合物(C12-C23)指标与姥鲛烷/植烷比值(Pr/Ph)共同揭示了沉积环境快速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这些分子化石参数记录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处于一种极度不稳定的环境.这种环境条件长期的极度不稳定状态与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生物复苏的长期性相吻合.因此,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与生物复苏的长期性是统一的,它们都是对环境条件不稳定性的响应.
关键词
蓝细菌
绿硫细菌
分子化石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环境
分类号
Q91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GC-MS检测东湖水体中有机物及结果分析
3
作者
吴勇民
宋虎跃
黄咸雨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生物
地质与
环境
地质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科技成果纵横》
2007年第4期66-66,70,共2页
文摘
随着工、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源污染日益严重。常规废水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为主,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相对不足,而且加氯消毒还形成了“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经过处理的自来水中仍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隐患,因此如何准确监测水中有机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有机物去除
水体
东湖
检测
HS
GC
废水处理工艺
污染物质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内真菌:恐龙大绝灭的可能杀手
4
作者
龚一鸣
徐冉
胡斌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武汉
)
生物
地质与
环境
地质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河南理工
大学
资源
环境
学院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9-444,共6页
基金
科学技术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编号:2005CCA05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472020,40621002)
+3 种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编号:B08030
IRT0546
20040491506
G0800-06-ZS-319)资助
文摘
湖北省丹江口市温家坪剖面晚白垩世晚期胡岗组上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含丰富的恐龙蛋壳碎片.运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在保存良好的恐龙蛋壳柱状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内真菌.这些石内真菌以不同的角度钻掘寄主,并有选择地富集在恐龙蛋壳柱状层差的生物结晶带内.单个石内真菌呈针状、带状、丝状,长5~18μm,基部宽0.3~0.5μm,不分叉.石内真菌与寄主有相同的石化特征、脆性断口、质地和主要化学成分.石内真菌的主要成分为氧、碳和钙,次要成分为钠、钾、氯和硫.认为石内真菌入侵恐龙蛋的时间发生在恐龙蛋形成后和石化作用前,白垩纪末期石内真菌入侵恐龙蛋,致使其不能正常孵化和夭折可能是导致恐龙大绝灭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石内真菌
恐龙蛋
白垩纪
大绝灭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滴水脂肪酸分布特征及其古生态意义
黄咸雨
蒲阳
崔景伟
吴勇民
李秀丽
黄俊华
胡超涌
谢树成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环境的不稳定性和生物危机的多阶段性:浙江长兴微生物分子化石记录
黄咸雨
焦丹
鲁立强
谢树成
黄俊华
王永标
殷鸿福
王红梅
张克信
赖旭龙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2
原文传递
3
GC-MS检测东湖水体中有机物及结果分析
吴勇民
宋虎跃
黄咸雨
《科技成果纵横》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石内真菌:恐龙大绝灭的可能杀手
龚一鸣
徐冉
胡斌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