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淀粉流体提高原油采收率
1
作者 王成俊 周文佳 +2 位作者 郑江波 展转盈 张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6,92,共7页
为了进一步促进纳米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高效应用,亟需开发新型的纳米驱油产品。纳米淀粉颗粒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材料,分布广、价格相对低廉、性能优异,具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岩心驱替实验、微观可视... 为了进一步促进纳米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高效应用,亟需开发新型的纳米驱油产品。纳米淀粉颗粒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材料,分布广、价格相对低廉、性能优异,具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潜力。通过室内静态实验、岩心驱替实验、微观可视化实验、CT扫描实验等手段,从纳米淀粉流体的基本物性、提高驱油效果、扩大波及体积等方面研究了其提高采收率的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000 mg/L的纳米淀粉流体因其亲水性和较小的粒径(30 nm)可改变水分子的赋存状态,使水相变温度从102℃升高至110℃,使得岩石表面的润湿接触角从78°降至34.2°,使油水界面张力从20 mN/m降至0.56 mN/m,注入压力下降39.6%。在微观可视化模型中,纳米淀粉流体可以明显降低多孔介质中的含油饱和度,特别是多孔介质固体表面的油膜量明显减少,提高驱油效果明显。在低渗透岩心中,纳米淀粉溶液的驱替前沿更加均匀,与水驱相比具有更大的波及体积。由于较大的波及体积、较高的驱油效率以及良好的润湿性等,注入0.4 PV质量浓度为5000 mg/L的纳米淀粉流体后,低渗透岩心的采收率增幅达21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油藏的提高采收率提供一种新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淀粉 低渗透油藏 扩大波及体积 提高驱油效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盆地中心天然气系统成藏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柏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1,共6页
盆地中心气为一类储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这类天然气除北美已成功地进行了勘探与开发外,世界其他地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为此,对盆地中心气系统的概念、该系统的形成演化、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准... 盆地中心气为一类储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这类天然气除北美已成功地进行了勘探与开发外,世界其他地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为此,对盆地中心气系统的概念、该系统的形成演化、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盆地中心天然气系统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深层4100-4500m以下存在一异常压力封闭层,相应的煤系烃源岩成熟度Ro〉0.7%、储层致密,泥浆中气显示丰富,推测该区存在一个巨大的盆地中心天然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中心气系统 异常压力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吐哈油田2、3井区沉积微相和储层地质模型研究
3
作者 姜洪松 吴俊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7年第5期211-212,共2页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从单井沉积相的分析入手,并结合钻井岩性剖面、沉积构造和电性特征等大量地质资料,详细分析了吐哈油田2、3井区三叠系的沉积相类型、特征及其展布;认为该区发育一套湖进式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层序完整,扇三...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从单井沉积相的分析入手,并结合钻井岩性剖面、沉积构造和电性特征等大量地质资料,详细分析了吐哈油田2、3井区三叠系的沉积相类型、特征及其展布;认为该区发育一套湖进式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扇三角洲层序完整,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包括辫状分支河道,河道侧缘和分支间湾微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支河道、河道侧缘边滩及分支河道间湾三个微相;前扇三角洲亚相主要由深灰色泥岩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储层地质模型 吐哈油田
下载PDF
雅克拉区块潜山储集体类型动态量化表征及自动识别
4
作者 任宏 李伟奇 +3 位作者 虢中春 杨小腾 徐健 王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6期789-800,共12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原油储量丰富,受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不同类型储集体具有各自的开发特征,准确识别储集体类型是后续生产措施制定和油藏有效开发的基本前提。针对塔河油田雅克拉区块潜山碳酸盐岩...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原油储量丰富,受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不同类型储集体具有各自的开发特征,准确识别储集体类型是后续生产措施制定和油藏有效开发的基本前提。针对塔河油田雅克拉区块潜山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体类型判别的实际需求提出一套储集体类型动态识别方法,基于塔河油田生产井动态数据分析,在单井开发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取与储集体类型相关性强的弹性驱初期产油量、弹性驱时间、弹性驱累计产油量、弹性驱产量月递减率4项动态参数作为判别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形成动态参数量化标准,最终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基于动态资料的储集体类型自动批量识别,获得的储集体识别结果与钻录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确定的储集体类型吻合度达80%以上。该自动识别方法具有参数明确、识别结果准确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辅助地质资料对储集体进行更准确的判定,更可应用于地质资料较少地区的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研究,为油藏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雅克拉潜山 储集体类型动态识别 生产阶段划分 神经网络 缝洞型储集体
下载PDF
歧南凹陷沙河街组重力流水道砂体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模式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正华 杨香华 +2 位作者 汪贵峰 黄海龙 张帆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储层物性既受沉积相平面分区性的控制,又受成岩作用的垂向分带性的控制。因此,根据不同地质背景与微相类型,建立具体的成岩作用模式,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分析歧南地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层序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沙河街组... 储层物性既受沉积相平面分区性的控制,又受成岩作用的垂向分带性的控制。因此,根据不同地质背景与微相类型,建立具体的成岩作用模式,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在分析歧南地区沉积相平面展布和垂向层序特征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沙河街组的42块样品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级发光、X-衍射、古地温分析,总结了重力流主水道砂体和重力流水道侧翼、水道末梢砂体的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孔隙演化模式,指出在进行重力流水道砂体进行勘探部署时,应选择主水道中心部位进行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水道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模式
下载PDF
潜江盐湖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母源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方志雄 陈开远 柳保军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2,共3页
依据潜江凹陷潜江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以与盐岩紧密共生的粘土矿物微量元素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详细研究潜江组各层序粘土矿物微量元素丰度并与物源区各岩类微量元素进行比较,认为潜江凹陷潜江组盐湖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酸性岩物源区... 依据潜江凹陷潜江组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以与盐岩紧密共生的粘土矿物微量元素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详细研究潜江组各层序粘土矿物微量元素丰度并与物源区各岩类微量元素进行比较,认为潜江凹陷潜江组盐湖沉积的物源主要来自于酸性岩物源区和较老的含盐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沉积物源 盐湖盆地 潜江凹陷
下载PDF
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郝芳 陈建渝 王启军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0-72,F003,F004,共5页
笔者对南阳、泌阳及倪丘集三个凹陷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的62个干酪根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透射和反光镜鉴定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化学类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2)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干酪根富含^(... 笔者对南阳、泌阳及倪丘集三个凹陷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的62个干酪根样品进行了元素分析、透射和反光镜鉴定及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其化学类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依赖关系;(2)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干酪根富含^(12)C(δ^(13)C<-28%),干酪根的δ^(13)C值不能有效地反映海、陆相有机质的相对输入;(3)随沉积-成岩过程中有机质氧化程度的加深,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变重(δ^(13)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同位素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速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红涛 陈开远 +1 位作者 朱培民 陈志宏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50,共2页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为高温、异常高压地层,具有独特的地震速度特征,在中深层(约2250m)速度存在倒转现泉。通过对速度倒转现象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异常压力和高温因素控制,为此讨论了速度特征对勘探实践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区下...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为高温、异常高压地层,具有独特的地震速度特征,在中深层(约2250m)速度存在倒转现泉。通过对速度倒转现象的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异常压力和高温因素控制,为此讨论了速度特征对勘探实践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区下部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高温 异常高压 地震 速度
下载PDF
断层封堵类型及并置封堵模式概述 被引量:7
9
作者 程军林 《海相油气地质》 1999年第1期52-56,共5页
断层封堵性研究始于80年代末,其封堵类型主要有并置、涂抹作用、碎裂作用和成岩胶结作用等四种,对并置封堵机制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为深入。并置封堵模式基干下列假设:(1)断层本身不具备封堵性质;(2)断层也不是敞开的通道;(3)断层与圈闭... 断层封堵性研究始于80年代末,其封堵类型主要有并置、涂抹作用、碎裂作用和成岩胶结作用等四种,对并置封堵机制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为深入。并置封堵模式基干下列假设:(1)断层本身不具备封堵性质;(2)断层也不是敞开的通道;(3)断层与圈闭和运移的关系取决于断层两侧地层的并置。并置封堵性评价的基础是制作断层面剖面,这种剖面不像通常的剖面那样是垂直的,而就是断层面本身。它能较为方便地用以描述断层两侧地层的并置特性,因而可对各层位的封堵性进行判别。将断层面剖面图和构造图相结合,可较为理想地预测断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圈闭 断层面 剖面 油气田 并置封堵模式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气藏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立君 孙玉峰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6年第4期47-52,共6页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剩余油研究方法、模式的调研,结合中国东部老油田勘探开发的实际和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特殊背景,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法、水驱曲线法和产量递减法三结合”的剩余油研究思路,突出油藏的静动态结合,分析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 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剩余油研究方法、模式的调研,结合中国东部老油田勘探开发的实际和复杂断块油气藏的特殊背景,采用了“油藏数值模拟法、水驱曲线法和产量递减法三结合”的剩余油研究思路,突出油藏的静动态结合,分析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并将次模式应用于S23断块东部单元沙二下一砂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分析表明该方法实用,效果较好,这对于加深对剩余油分布新认识,为油田挖潜治理和合理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藏 剩余油 分部规律
下载PDF
江陵凹陷西南缘烃源岩测井评价——以谢凤桥油田鄂深4井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锋 顾伟欣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传统烃源岩评价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文中应用ΔlogR技术对鄂深4井进行响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碳(TOC)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及校正,分析结果表明:在TOC值>0.5%时,TOC测井响应效果好。相对误差较小,且随着TOC的...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传统烃源岩评价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文中应用ΔlogR技术对鄂深4井进行响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碳(TOC)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及校正,分析结果表明:在TOC值>0.5%时,TOC测井响应效果好。相对误差较小,且随着TOC的增大,相对误差变小,对应的误差值为2.56~33.33%;TOC值<0.5%时,测井响应效果差,误差较大。从而为研究区烃源岩TOC下限值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烃源岩 Δlog R技术 TOC 测井响应
下载PDF
吉林油区大老爷府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解释 被引量:6
12
作者 谢丛姣 侯俊胜 《吉林地质》 2002年第1期50-55,78,共7页
在国内外研究低阻油层的基础上 ,结合大老爷府油田的生产实际 ,认为形成大老爷府油田低阻油层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针对低阻油层的测井特征 。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低阻油层 模糊识别 地下水 储层 地质构造
下载PDF
用测井方法确定砂岩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金宝 蔡忠贤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塔里木油田志留系砂岩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高,一般方法难以标定,给油气评价带来困难,通过对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并结合实验室资料,总结出测井评价方法,能较准确的标定出储层中固体沥青含量,为准确的油气评价和油气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关键词 固体沥青 测井解释 残余油
下载PDF
孤岛东区馆陶组油藏水淹油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彦超 关振良 +2 位作者 毕研鹏 陆宪亮 刘建民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2-37,46,共7页
在总结水淹油层的测井解释流程基础上 ,研究了孤岛东区馆陶组水淹油层水淹类型及不同水淹阶段水淹油层的测井特征。利用密闭取芯井资料建立了三个不同水淹阶段的判断图版及测井解释模型 ,对孤岛东区不同阶段的井进行了测井二次解释。利... 在总结水淹油层的测井解释流程基础上 ,研究了孤岛东区馆陶组水淹油层水淹类型及不同水淹阶段水淹油层的测井特征。利用密闭取芯井资料建立了三个不同水淹阶段的判断图版及测井解释模型 ,对孤岛东区不同阶段的井进行了测井二次解释。利用这个解释结果开展了储层描述研究工作并对新钻井进行了水淹层分析 ,分析结果的符合率达到 70 % ,这对于研究剩余油分布、指导开发方案的调整、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油层 测井评价 剩余油
下载PDF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昌维 《内江科技》 2005年第1期25-25,共1页
本文总结了目前较为流行的剩余油分部规律研究方法,指出了剩余油存在的三个主要部位,最后对剩余油的控制 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简单阐述了剩余油分部规律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剩余油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部位 流行
下载PDF
有机包裹体的红外光谱研究进展
16
作者 孙秀丽 陈武珍 张晖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22期5-7,共3页
近年来,随着新仪器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开发,包裹体成分分析逐渐从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发展到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由破坏性成分分析发展到非破坏性成分分析,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包裹体的情况下,测定单个油气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 近年来,随着新仪器的引进和新技术的开发,包裹体成分分析逐渐从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发展到单个包裹体成分分析,由破坏性成分分析发展到非破坏性成分分析,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包裹体的情况下,测定单个油气包裹体的成分、分子结构和其中油气包裹体的成熟度。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有机包裹体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进行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机包裹体成分的红外光谱分析可以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红外光谱 成分分析
下载PDF
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认识地层结构、对比概念、体积配分、相分异和储层的间隔单元划分 被引量:14
17
作者 T.A.Cross 杜宁平 《国外油气勘探》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容存空间和基准面的概念对于认识和阐述盆地形成、沉积物产生和迁移及沉积物堆积等基本过程沉积响应动力学是充分和必要的。这两个概念对确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产生地层记录的基本结构... 容存空间和基准面的概念对于认识和阐述盆地形成、沉积物产生和迁移及沉积物堆积等基本过程沉积响应动力学是充分和必要的。这两个概念对确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产生地层记录的基本结构单元。代表基准面升降旋回不同部分的基本结构单元被冠以"成因层序"、"成因地层增量(GIS)"、"沉积幕"、"间断加积旋回(PACS)"、"准层序"、"中旋回层(mesothems)"、"变细旋回"和"变浅旋回"等不同的名称。容存空间和基准面概念对于描述、解释和预测地层结构、相域体积配分、储层非均质性与相分布、以及由多种动力学过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相的岩石物理性质等都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 沉积相 地层对比 储集层
下载PDF
矿化度对柠檬酸铝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交联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成俊 展转盈 +3 位作者 倪军 张磊 高怡文 王维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58-1063,共6页
认识Al^(3+)络合离子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交联反应机理,是高效利用HPAM/Al^(3+)调驱体系的基础。针对不同络合形态的Al^(3+)与HPAM组成的调驱体系,利用NMR,UV-Vis等方法研究了矿化度对柠檬酸铝的形态、Al^(3+)络合离子与HPAM... 认识Al^(3+)络合离子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交联反应机理,是高效利用HPAM/Al^(3+)调驱体系的基础。针对不同络合形态的Al^(3+)与HPAM组成的调驱体系,利用NMR,UV-Vis等方法研究了矿化度对柠檬酸铝的形态、Al^(3+)络合离子与HPAM交联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与柠檬酸根的配比不同,弛豫时间随矿化度变化的幅度不同。对于用NaCl配制的模拟地层水,柠檬酸铝Ⅰ、Ⅱ、Ⅲ适用的矿化度区间分别为0~20000,5000~35000,18000~50000mg/L。在该适用区间内,调驱体系的交联反应不受矿化度的影响。对于给定的油藏,通过调整柠檬酸铝的组成即可控制交联反应时间,从而控制调驱体系的现场施工时间,提高利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驱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Al^(3+)体系 交联反应 矿化度 络合状态
下载PDF
临南油田夏52块沙三中泥质砂岩油层精细评价
19
作者 李丽 赵彦超 +2 位作者 王秀鹏 张永刚 郭振华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临南油田夏 5 2块沙三中泥质砂岩油层分布广 ,未动用程度高 ,为了稳定产量 ,急需寻找可直接投产的泥质砂岩油层。本文利用相渗实验资料建立油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 ,从而建立有效渗透率的解释模型。依据有效渗透率和有效厚度将... 临南油田夏 5 2块沙三中泥质砂岩油层分布广 ,未动用程度高 ,为了稳定产量 ,急需寻找可直接投产的泥质砂岩油层。本文利用相渗实验资料建立油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 ,从而建立有效渗透率的解释模型。依据有效渗透率和有效厚度将泥质砂岩油层划分等级 ,分区评价 ,这不仅有利于合理开采和保护此类油层 ,降低其生产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砂岩油层 有效渗透率 油相相对渗透率 有效厚度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晚期快速成藏机理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邹华耀 王红军 +2 位作者 郝芳 柳广弟 张柏桥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32-1040,共9页
基于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喀桑托开背斜带克拉1、克拉2和克拉3构造油气生、运、聚过程分析,以及通过一系列油气藏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烃源岩晚期快速生烃与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及其控制的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是逆冲带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 基于库车坳陷克拉苏逆冲带喀桑托开背斜带克拉1、克拉2和克拉3构造油气生、运、聚过程分析,以及通过一系列油气藏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烃源岩晚期快速生烃与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及其控制的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是逆冲带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的2个重要条件.由于逆冲带构造叠加导致的地层重复加厚,使得下伏烃源岩快速深埋,在较短的2.3Ma时间内烃源岩成熟度自1.3%Ro增加到2.5%Ro,熟化/生烃速率达到了0.539%Ro/Ma,表现出逆冲构造叠加作用对烃源岩生烃的显著加快效应,以及逆冲带烃源岩在短期内可以为晚期成藏快速提供充足的气源.该背斜带具有多种构造样式,只有断层扩展褶皱相关断层才能形成切穿膏泥岩盖层的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由此导致的盐下流体低势区成为天然气快速汇聚的有利部位.露头构造、地震剖面解释构造和自生高岭石与储层物性证据一致表明,克拉2构造相关断裂形成的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及其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是该大型气田成藏的关键;而克拉2构造两侧的克拉1和克拉3构造由于不具备天然气快速汇聚输导体系,从而不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生烃 超压流体主排放通道 天然气快速汇聚/运移输导体系 (晚期)快速成藏 克拉苏逆冲带 库车坳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