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与公共协商:工具?重塑?消解?--互联网与公共协商关系的理论框架
1
作者 张瑜 许星伟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35,共2页
公共协商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参与公共理性讨论和批判性审视具有集体约束的公共政策过程。①互联网,被政治学者看作公共协商的福音,认为互联网能使公共协商具备前所未有的现实可行性。综观中西,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公共协商已践行多年,互... 公共协商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参与公共理性讨论和批判性审视具有集体约束的公共政策过程。①互联网,被政治学者看作公共协商的福音,认为互联网能使公共协商具备前所未有的现实可行性。综观中西,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公共协商已践行多年,互联网与公共协商的融合关系究竟呈何种态势?笔者通过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并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下面分析现有的三种理论框架,以挖掘互联网与公共协商的内在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协商 互联网 政治共同体 工具 消解 公共政策过程 现实可行性 公共理性
下载PDF
我国海洋陆源污染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模式 被引量:28
2
作者 戈华清 蓝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1,共10页
陆源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陆域经济社会活动,是陆上行为对海洋环境负外部性的集中呈现。累积性的陆源排污,是过度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与忽视海洋自净能力的体现,不仅损害海域使用者权益,也影响沿海地区发展。我国陆源污染防治一直以被动的末... 陆源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陆域经济社会活动,是陆上行为对海洋环境负外部性的集中呈现。累积性的陆源排污,是过度利用海洋环境容量与忽视海洋自净能力的体现,不仅损害海域使用者权益,也影响沿海地区发展。我国陆源污染防治一直以被动的末端污染治理与管控为基础,其预见性不足、有效性不充分,亟待确立陆海一体化综合防治对策体系,保护我国近海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污染 环境负外部性 被动监管 综合污染控制与预防
下载PDF
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自然资源地方性法规为样本 被引量:6
3
作者 宦吉娥 谈西润 王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64,共16页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应当凸显特色早已是实务界与学界的共识,对立法特色的外在界限与内在要求的理论探讨颇为丰富,然而,以立法成果为观察对象,对实践中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凸显情况的实证研究尚待加强。通过对湖北省现行的30部自然资源地方...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应当凸显特色早已是实务界与学界的共识,对立法特色的外在界限与内在要求的理论探讨颇为丰富,然而,以立法成果为观察对象,对实践中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凸显情况的实证研究尚待加强。通过对湖北省现行的30部自然资源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条款的甄别与观察,其特色条款率、特色度和法律后果立法特色条款率显示特色凸显程度在量与质层面都有待提升;立法特色凸显内容覆盖立法目的、原则、行为模式、法律后果等多种规范要素,在法规中分布广泛,创新方式原创性不足,有特色的实施性规定是凸显特色的主要方式;经济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了地方特色立法的关注视角,在支持性法律政策环境下特色立法的意愿增强,立法技术精进以助力立法特色凸显的空间较大。由此得出,在当前的法治发展阶段,基于单一制国家央地关系的宪制安排,地方性法规立法特色的凸显不应过度强调创新,而应主要着力于有特色的实施性立法及立法技术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地方性法规 立法特色 有特色的实施性立法 不抵触原则 立法创新 立法重复
下载PDF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邢佳宜 《现代营销(上)》 2022年第5期106-108,共3页
文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融资理论进行了归纳。把河北省作为研究范围,阐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以此为基础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找到能够应对的方案,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顺利成长。
关键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 融资路径 河北省
下载PDF
元代前期省域耕地面积重建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美娇 何凡能 +1 位作者 杨帆 李士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2-842,共11页
基于历史文献资料重建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深入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充实全球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元代(1271—1368年)屯田与屯户、垦田与户口等册载数据及相关史料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 基于历史文献资料重建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深入研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充实全球历史土地利用数据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元代(1271—1368年)屯田与屯户、垦田与户口等册载数据及相关史料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了户均屯田数与户均垦田数的转换关系,构建了元代省域耕地面积估算方法,重建了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研究区省域耕地面积。结果表明:①元代户均屯田数和户均垦田数均具有明显北高南低的特征,这种区域差异性是南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等差异的客观反映,而地域一致性则是户均屯田数配拨以该地户均垦田数为参照的具体表征。②在省域尺度上,户均屯田数与户均垦田数存有一定偏差,其南北方地区的修订系数分别为1.23和0.65。③元代至元二十七年研究区耕地总量为535.4×106今亩,垦殖率为6.8%,人均耕地面积为6.7今亩;其中,境内北方地区耕地面积约占57.8%,垦殖率为6.6%,人均耕地面积为15.6今亩;南方地区约占42.2%,垦殖率为7.1%,人均耕地面积为4.1今亩。④黄河中下游的腹里地区、淮河流域的河南行省、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浙、江西及湖广行省和西南地区的云南行省是元代至元年间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耕地 面积估算 历史文献 元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