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西郁南—德庆地区奥陶系岩石地层序列及古生物化石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汉森 严成文 +5 位作者 李出安 林小明 牛志军 张献河 许冠军 王志宏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7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粤西郁南—德庆地区奥陶系属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地层划分标志不清晰,古生物化石稀少,在地质填图和区域对比中可靠性不足。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剖面测制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双壳类、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本文对该地区奥陶系岩石组合特征... 粤西郁南—德庆地区奥陶系属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地层划分标志不清晰,古生物化石稀少,在地质填图和区域对比中可靠性不足。在野外地质调查及剖面测制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双壳类、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本文对该地区奥陶系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环境、地质时代及区域对比进行了阐述,为云开地块周缘早古生代的地层划分对比及区域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石 岩石地层 奥陶系 云开地区 广东省
下载PDF
湖北竹山杨家堡组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浩 徐大良 +3 位作者 牛志军 彭练红 魏运许 赵小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7-1094,1099-1110,共20页
竹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寒武纪早期发育一套深水硅质岩系。该岩系由纯硅质岩夹少量白云岩、页岩所组成。硅质岩中微晶石英含量均超过85%,还含有少量碳质、燧石及微量绢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硅质岩的Si O2含量较高,平均为93.4%;A... 竹山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寒武纪早期发育一套深水硅质岩系。该岩系由纯硅质岩夹少量白云岩、页岩所组成。硅质岩中微晶石英含量均超过85%,还含有少量碳质、燧石及微量绢云母。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硅质岩的Si O2含量较高,平均为93.4%;Al2O3和Ti O2含量较低,分别为0.19%~1.45%和0.01%~0.09%,TFe2O3为0.053%~0.342%,Al/(Al+Fe+Mn)比值为0.58~0.83,平均为0.71,Eu/Eu*为0.74~3.61,平均为1.65,表明其硅质主要来源于生物本身或其生命活动产物,海底热液活动亦提供了一部硅质物质;同时,硅质岩具有较低的TFe2O3/Ti O2比值(2.16~12.56,平均值为5.86)和Al2O3/(Al2O3+Fe2O3)比值(0.65~0.87,平均值为0.78),Y的正异常(Y/Ho值为34.81~60.19,平均为47.0)及Ce的负异常(Ce/Ce*值为0.28~0.92),表明它们形成于远离陆源物质干扰的边缘海盆环境,且Ce负异常从底部到顶部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记录了寒武纪时期扬子北缘被动陆缘裂谷盆地不断扩大,水体逐渐变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堡组 硅质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湘中南中-晚奥陶世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奥陶纪盆地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垚砚 牛志军 +3 位作者 杨文强 宋芳 王晓地 贾小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6-952,共17页
湘中南地区奥陶系由“细碎屑岩-硅质岩系-粗碎屑岩”构成,三者厚度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厚度等值线的展布逐渐趋于北东方向,厚度最大区域向南东方向迁移.区内岭口剖面烟溪组硅质岩SiO2含量(89.08%-94.32%)和Al/(Al+Fe+Mn)值(0.... 湘中南地区奥陶系由“细碎屑岩-硅质岩系-粗碎屑岩”构成,三者厚度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厚度等值线的展布逐渐趋于北东方向,厚度最大区域向南东方向迁移.区内岭口剖面烟溪组硅质岩SiO2含量(89.08%-94.32%)和Al/(Al+Fe+Mn)值(0.52-0.79)较高,具有轻稀土略富集、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的特点;大桥剖面烟溪组硅质岩SiO2含量高(91.74%-95.14%),Al/(Al+Fe+Mn)值为0.34-0.56,具有轻稀土富集、无明显铕异常和间歇性铈负异常、Y/Ho比值低(20.65±1.63)的特点.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图解说明其主要为正常海相生物成因,形成于开阔的大陆边缘背景.对比邻近地区相应层位数据发现,湘中南及其邻区中-晚奥陶世硅质岩成因与沉积背景相似,指示其形成于统一盆地中,结合地层等厚度图分析认为,盆地经历了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转换,硅质岩系可能是前陆盆地初始阶段的产物,在其展布范围内无明显热液影响,暗示造成华夏地块抬升的地球动力学来源可能还在该套硅质岩系展布范围的更南部或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奥陶纪 盆地演化 华南
下载PDF
广西北海地区ZKA02钻孔剖面新近纪孢粉组合及古植被演替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强 贾小辉 +1 位作者 王志宏 雷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4-598,共15页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新生代钻孔ZKA02中的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初步恢复了该地区新近纪植被变化历史和气候变化过程。根据孢粉化石数据,将该钻孔自下而上划分出4个孢粉组合。早中新世—中中新世该地区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混交林-湿...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新生代钻孔ZKA02中的孢粉化石的系统研究,初步恢复了该地区新近纪植被变化历史和气候变化过程。根据孢粉化石数据,将该钻孔自下而上划分出4个孢粉组合。早中新世—中中新世该地区的植被以落叶阔叶混交林-湿生草甸植被为主,气候偏温和半湿润;中中新世末期—晚中新世早期以针叶阔叶混交林-湿生草甸植被、温和半湿润气候为主;晚中新世中期为落叶阔叶混交林-湿生草甸植被,针叶树和蕨类植物逐渐增多,整体气候为温暖湿润型;晚中新世晚期—上新世为落叶阔叶混交林-湿生草甸植被,热带雨林和亚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树种明显增加,蕨类分子明显减少,相较于前三阶段,该阶段气候更加干旱,整体气候为偏温暖半干旱型。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新近纪气候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新近纪 古植被 古气候 北海
下载PDF
湖北大洪山打鼓石群沉积时限——来自碎屑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浩 徐大良 +2 位作者 魏运许 邓新 彭练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5-725,共11页
出露于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是扬子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中元古代地层,其上被青白口系花山群不整合覆盖。通常认为其与神农架群时代相当,但缺乏物源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首次报导了打鼓石群底部太阳寺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 出露于扬子北缘大洪山地区的打鼓石群是扬子地区保留比较完整的中元古代地层,其上被青白口系花山群不整合覆盖。通常认为其与神农架群时代相当,但缺乏物源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证据。首次报导了打鼓石群底部太阳寺组砂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年结果显示,该砂岩中碎屑锆石最古老的年龄为3.1~3.2Ga,最年轻年龄为1124Ma,并在2.65Ga和2.75Ga出现统计峰值,且年龄组成与崆岭杂岩区和杨坡杂岩区的多期岩浆活动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而鄂西地区神农架群沉积于1.1~1.4Ga,主要统计峰值年龄为1.6Ga、2~2.1Ga、2.7~2.8Ga。因此,打鼓石群沉积时间晚于神农架群,两者非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山 打鼓石群 碎屑锆石 神农架群 崆岭杂岩 杨坡杂岩
下载PDF
中扬子地区南华纪早期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物源特征和古地理格局的约束 被引量:21
6
作者 宋芳 牛志军 +1 位作者 何垚砚 杨文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61-2680,共20页
南华纪早期中扬子地区以鄂中古陆为主体,在其周缘发育以莲沱组为代表、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本文通过对湖北通山、长阳以及湖南杨家坪3个地区代表性剖面的莲沱组及相应层位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研究,结合研究区已发表的相关成果,对中扬子地... 南华纪早期中扬子地区以鄂中古陆为主体,在其周缘发育以莲沱组为代表、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本文通过对湖北通山、长阳以及湖南杨家坪3个地区代表性剖面的莲沱组及相应层位碎屑锆石年龄谱的研究,结合研究区已发表的相关成果,对中扬子地区不同地理位置南华纪早期物源特征及其对古地理格局的约束进行探讨。根据研究区碎屑锆石年龄谱~810Ma、~860Ma、~2000Ma及~2500Ma的年龄峰值,认为其物源为典型的亲扬子型,主要物源区为鄂中古陆的隆起剥蚀区;>3000Ma的崆岭杂岩物源只分布于宜昌莲沱、长阳以及随州大洪山地区,在该线南东方向应存在一个地势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中扬子 南华纪 物源特征 古地理格局
下载PDF
广东雷州半岛河头镇ZKA01钻孔剖面晚渐新世—早更新世孢粉组合及古植被演替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宗言 刘祥 +3 位作者 李响 张楗钰 柯学 徐亚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0-892,共13页
对广东省雷州半岛新生代钻孔ZKA01中的孢粉化石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孢粉数据分析,该钻孔自下而上可划分出8个孢粉组合。晚渐新世,该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带明显,周围高山有针叶林分布,平原上生长着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温凉... 对广东省雷州半岛新生代钻孔ZKA01中的孢粉化石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孢粉数据分析,该钻孔自下而上可划分出8个孢粉组合。晚渐新世,该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带明显,周围高山有针叶林分布,平原上生长着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温凉湿润。早中新世,该地区的植被类型由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演变为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气候由温暖干旱变为炎热潮湿。晚中新世,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又演变为山地针叶林和平原上的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气候重新变得温暖湿润。上新世—早更新世,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气温变化波动明显,总体为温凉湿润的气候。孢粉组合所反映的晚渐新世—早更新世气候变化特征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古植被 古气候 新生代 雷州半岛
下载PDF
广东雷州半岛晚渐新世—早更新世孢粉共存因子分析及古气候变化重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宗言 刘祥 +3 位作者 李响 柯学 张楗钰 徐亚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316,共14页
广东省雷州半岛新生代钻孔ZKA01揭露的地层序列自下向上为渐新统涠洲组、中新统下洋组、角尾组、灯楼角组、上新统望楼港组、下更新统湛江组和中更新统北海组,涠洲组—望楼港组为滨浅海沉积,湛江组和北海组为陆相河湖相沉积。本文在ZKA0... 广东省雷州半岛新生代钻孔ZKA01揭露的地层序列自下向上为渐新统涠洲组、中新统下洋组、角尾组、灯楼角组、上新统望楼港组、下更新统湛江组和中更新统北海组,涠洲组—望楼港组为滨浅海沉积,湛江组和北海组为陆相河湖相沉积。本文在ZKA01钻孔地层中自下向上88个层位中获取的29311粒孢粉化石的81个属中,选取了常见的种子植物花粉种属42个,通过共存因子分析法,定量重建了研究区晚渐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气候参数,划分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25~17 Ma)、中中新世(17~13.5 Ma)、晚中新世—上新世初期(13.5~4 Ma)和上新世—早更新世(4~1.5 Ma)4个气候演化阶段。孢粉共存因子定量法重建的研究区晚渐新世—早更新世4个阶段的古气候变化过程能较好地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相匹配,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温度降低的时间拐点大致可与Mi1a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中中新世可以与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MMCO)相对应,表现为炎热潮湿的气候特征。中中新世晚期的气温是下降的,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Mi3中中新世气候变冷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共存因子分析 气候变化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 雷州半岛
下载PDF
南岭成矿带前寒武纪地层区划与岩石地层的厘定 被引量:4
9
作者 牛志军 杨文强 +1 位作者 刘浩 宋芳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4年第4期308-318,共11页
南岭成矿带前寒武系为金、铁、锰、磷及铅锌的赋矿层位,近年来由于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应用,建立了较为清晰的年代地层格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前寒武系岩石地层序列在湘黔桂赣粤交界地区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不利于地质矿产图的编制,需要重新... 南岭成矿带前寒武系为金、铁、锰、磷及铅锌的赋矿层位,近年来由于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应用,建立了较为清晰的年代地层格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前寒武系岩石地层序列在湘黔桂赣粤交界地区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不利于地质矿产图的编制,需要重新厘定完善。本文以武陵运动构造面为界,将南岭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按中元古代至青白口纪早期、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划分出不同地层区。早期划分出两个地层区—扬子与华夏地层区,晚期同属于华南地层区,依据处于盆地不同位置,再划分为六个地层分区。本文重点对湘黔桂交界地区的青白口系上部层位、赣湘桂地区南华系和震旦系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不再采用部分岩石地层单位,以便于编制该地区地质矿产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成矿带 青白口系 南华系 震旦系
下载PDF
湘西-鄂西成矿带新元古代地层区划及岩石地层划分对比方案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浩 徐大良 +2 位作者 牛志军 彭练红 魏运许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4年第4期299-307,共9页
湘西—鄂西成矿带自新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依据大地构造演化特征,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按青白口纪和南华纪—震旦纪两个阶段进行地层区划分。青白口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黄陵地层区、梵净山地层区、武陵-雪峰... 湘西—鄂西成矿带自新太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依据大地构造演化特征,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及岩相古地理,按青白口纪和南华纪—震旦纪两个阶段进行地层区划分。青白口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黄陵地层区、梵净山地层区、武陵-雪峰地层区与四川盆地区。南华纪-震旦纪时期,研究区分为南秦岭地层区武当地层分区、陨均台地层分区及扬子地层区湘黔鄂地层分区、湘中分区。对成矿带岩石地层提出了对比方案,主要为:石桥铺组和黄狮洞组来替代甲路组;沿用乌叶组而弃用砖墙湾组;重新定义清水江组,将以板岩为主的地层都归属清水江组,相当于番召组上段、清水江组、平略组之和;保留原清水江组之上的隆里组而弃用平略组(黔)和岩门寨组(湘);弃用陨均台地区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沿用尚家店组和青山寨组的定名;采用老堡组来替代留茶坡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地层划分与对比 地层分区 岩相古地理 湘西-鄂西成矿带
下载PDF
粤西德庆地区三洲岩发现泥盆纪珊瑚化石
11
作者 王志宏 牛志军 +2 位作者 李志宏 李出安 廖卫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4-1295,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三洲岩位于广东省德庆县九市镇三洲村,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三洲”得名自“蓬莱第三洲”,三洲岩内保存了自宋朝以来的摩崖石刻近百题,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价值。三洲岩作为一处弥足珍贵的地质遗迹,在...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三洲岩位于广东省德庆县九市镇三洲村,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三洲”得名自“蓬莱第三洲”,三洲岩内保存了自宋朝以来的摩崖石刻近百题,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以及艺术价值。三洲岩作为一处弥足珍贵的地质遗迹,在2002年正式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三洲岩所在的云开地层小区,地质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该地区的灰岩地层呈北东向线性不连续零星出露,这一呈透镜状产出的北东向“灰岩带”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罗东组在地表的不连续出露,而三洲岩即是位于该带的一套灰岩地层。2019年笔者在德庆地区开展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过程中,关注到三洲岩风化面上显示的大量珊瑚及腕足化石,发现其生物面貌与奥陶纪并不吻合,其时代可能需要重新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文物保护单位 古生物化石 地质遗迹 喀斯特岩溶 珊瑚化石 德庆 三洲
下载PDF
走进神农架,探寻远古冰川的奥秘
12
作者 安志辉 叶琴 +1 位作者 胡军 段其发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8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在地质历史过程中,也发生过极端的气候现象。现代冰川作为寒冷气候的产物分布于极地或高海拔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球曾多次被冰雪覆盖,陆地、海洋到处分布有巨厚的冰川。
关键词 古冰川 神农架 地质历史时期 高海拔地区 气候问题 全球变暖 气候现象 产物分布
下载PDF
黔东北沿河县奥陶系湄潭组碎屑锆石特征、物源——构造意义及其成矿年代学启示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垚砚 牛志军 +7 位作者 张遵遵 宋芳 姚华舟 杨文强 龚银杰 王忠伟 甘金木 王志宏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5-1040,共16页
黔东北沿河县位于中扬子地区,分布有众多低温热液矿床,构造上位于加里东期前陆盆地的隆后带,是研究盆地物源-构造响应的良好场所,然而在中扬子的大部分地区,奥陶纪地层序列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质岩,因而从岩性上制约了碎屑锆石年代学... 黔东北沿河县位于中扬子地区,分布有众多低温热液矿床,构造上位于加里东期前陆盆地的隆后带,是研究盆地物源-构造响应的良好场所,然而在中扬子的大部分地区,奥陶纪地层序列多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质岩,因而从岩性上制约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等定量分析手段的开展。近来,笔者注意到沿河县及周边地区下—中奥陶统湄潭组(O1-2m)为泥岩、灰岩夹(钙质)砂岩,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湄潭组碎屑锆石年龄大于1.0 Ga的锆石仅8颗(占12%)且未形成峰值,最年轻一组谐和年龄的加权平均值((457.8±8.1)Ma)与该组沉积上限十分接近,反映湄潭组碎屑主要来自新隆升的物源区,且具有相对较高的沉积速率。根据年龄的分布和特征峰值,可分为5组:~461 Ma(Ⅰ)、~580Ma和~606 Ma(Ⅱ)、~722 Ma(Ⅲ)、~865 Ma(Ⅳ1)和~936 Ma(Ⅳ2),其中Eu正异常的锆石集中分布于第Ⅰ组(占62%),而在第Ⅱ组和第Ⅳ2组中缺失,结合稀土元素等的分析,认为其物源主要分为3部分,第Ⅰ组、第Ⅱ组和第Ⅳ2组、第Ⅲ和Ⅳ1组,分别主要来自3个不同的物源区,分别对应黔中隆起、扬子西缘康滇古陆(另有少量来自扬子东南缘—华夏地区)、武陵—雪峰隆起。此外,第Ⅰ组年龄450~511 Ma范围内发育了高达73%的热液锆石,与区域低温热液成矿时间对应,认为其形成是物源区流体的活跃导致的,可能与奥陶纪区域构造体制从伸展到挤压的转换有关,暗示此时加里东运动已经开始波及中扬子沿河地区,但主要表现为热液活动,并没有发生大规模岩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纪 湄潭组 碎屑锆石 物源 热液锆石 中扬子 低温热液矿床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扬子陆块南北缘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研究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9
14
作者 牛志军 邓新 +4 位作者 刘浩 李福林 宋芳 何垚砚 杨文强 《华南地质》 CAS 2022年第1期27-45,共19页
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与演化是新元古代全球地质演化的重要事件。作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陆块及周缘青白口纪早期经历了俯冲碰撞增生过程,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则处于大规模裂解阶段。本文梳理了扬子陆块北缘、中部、东南... 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与演化是新元古代全球地质演化的重要事件。作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子陆块及周缘青白口纪早期经历了俯冲碰撞增生过程,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则处于大规模裂解阶段。本文梳理了扬子陆块北缘、中部、东南缘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在地层序列、地质时限、构造背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认识,尽管存在争议,跨越扬子陆块北缘、南缘的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对区域性重大事件的响应是大致可以对比的,进而奠定了扬子陆块中间高南北低的古地理格局,制约了后期锰、铁、金、磷、页岩气等战略性矿产的产出层位和区域分布格局。扬子陆块南、北缘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精细对比、聚散过程和资源环境效应等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是下一步地质调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青白口系 南华系 震旦系 扬子陆块
下载PDF
云南墨江上三叠统歪古村组燧石质砾石中的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力 杨文强 +3 位作者 冯庆来 谢国刚 王晓地 贾小辉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云南哀牢山缝合带由于长期未找到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深海环境的化石及沉积地层记录,对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历史存在着不同认识。文中报道了采自云南墨江坝留地区上三叠统歪古村组底砾岩中的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所有放射虫化... 云南哀牢山缝合带由于长期未找到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深海环境的化石及沉积地层记录,对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历史存在着不同认识。文中报道了采自云南墨江坝留地区上三叠统歪古村组底砾岩中的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所有放射虫化石发现于4件燧石质砾石中,共计11属9种和7未定种及1属种未定放射虫。其中,3件砾石含有Albaillella deflandrei Gourmelon,Albaillella sinuosa Won and Seo等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另1件砾石含有Pseudoalbaillella spp.,Quadricaulis scalae Caridroit and De Wever,Cauletella sp.和Ishigaum sp.等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由此表明,哀牢山缝合带存在着早石炭世和中二叠世深海盆地沉积地层记录,哀牢山深海盆地应该在中二叠世之后封闭。该成果为探讨哀牢山古特提斯盆地演化提供了放射虫古生物学证据,进而说明哀牢山缝合带与金沙江缝合带一样,也存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深水洋盆沉积地层记录,指示其演化历史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 燧石质砾石 歪古村组 早石炭世 中二叠世 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 昌都-思茅地块
原文传递
早三叠世南漳-远安动物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子晨 程龙 阎春波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20年第1期80-86,共7页
南漳-远安动物群是分布在湖北省南漳县和远安县的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生物群。关于该动物群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末,至今的研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取得重要成果。文章梳理了南漳-远安动物群的研究历程,从动物群的产出层位、海生爬行... 南漳-远安动物群是分布在湖北省南漳县和远安县的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生物群。关于该动物群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末,至今的研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取得重要成果。文章梳理了南漳-远安动物群的研究历程,从动物群的产出层位、海生爬行动物组合特征和生态特征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漳-远安动物群近年来取得的进展。这些进展表明,南漳-远安动物群所代表的早三叠世末期海生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已经高度发展,为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生物复苏进程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对促进化石产地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南漳-远安动物群 海生爬行动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论断代构造-地层区划的原则与方法:以中国寒武纪构造-地层区划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克信 何卫红 +11 位作者 徐亚东 姚华舟 张雄华 林启祥 季军良 骆满生 宋博文 于洋 韩凤禄 寇晓虎 王嘉轩 王丽君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267-4290,共24页
基础地质调查的首项任务就是查清不同构造-地层区划单元内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因此,开展构造-地层区划和建立地层格架,是矿产能源、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等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奠基性工作.本文强调构造、沉积和气候环境等对地层发育的主控作... 基础地质调查的首项任务就是查清不同构造-地层区划单元内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因此,开展构造-地层区划和建立地层格架,是矿产能源、水文环境和工程地质等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奠基性工作.本文强调构造、沉积和气候环境等对地层发育的主控作用,并提出断代构造-地层区划定义为: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地质发展阶段(如新元古代,寒武纪等)内形成的地层,通过对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沉积和气候环境、岩石组合、古生物组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记录的综合调查分析对比后,所进行的地层地理分布划分.根据新含义,本文以中国寒武纪构造-地层区划为实例,拟定出构造-地层区划的主要依据是:全球洋陆重建分布、地层建造大类、基底和盖层地层序列和洋陆转化时间、地层序列完整性与接触关系、地层岩性岩相序列对比、造山带对接缝合带洋板块地层分布与特征、造山带叠接缝合带洋板块地层分布与特征、生物古地理区系、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古气候分区、区划边界11条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地层区划 原则 方法 寒武纪 中国 地层学
原文传递
南岭成矿带早古生代地层区划与岩石地层的厘定 被引量:5
18
作者 牛志军 杨文强 +2 位作者 宋芳 何垚砚 刘浩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6-265,共10页
南岭成矿带下古生界主体为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硅页岩建造,是钒钼铀、石煤、磷、铅锌矿的赋矿层位。由于历史原因,早古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在湘、桂、赣、粤各省区交界地区存在同物异名现象,需要重新厘定、完善。依据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南岭成矿带下古生界主体为浅变质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硅页岩建造,是钒钼铀、石煤、磷、铅锌矿的赋矿层位。由于历史原因,早古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在湘、桂、赣、粤各省区交界地区存在同物异名现象,需要重新厘定、完善。依据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将南岭成矿带早古生代划分为1个地层区——华南地层区,再依据处于盆地的不同位置划分为6个地层分区,一般在同一地层分区内采用同一套岩石地层序列,基于此,重点对湘、黔、桂、赣、粤各省区交界地区的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了梳理,重新厘定和完善早古生代岩石地层序列,废弃部分岩石地层单位,以利于该地区地质矿产图的编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层分区 寒武系 奥陶系 志留系 南岭成矿带 华南
原文传递
粤西德庆地区晚奥陶世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志宏 纵瑞文 +5 位作者 牛志军 林小明 李出安 严成文 宋芳 何垚砚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1-187,共7页
本文介绍了广东西部德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晚奥陶世动物群,包括化石产出层位、生物组合类群及其科学意义。该动物群产自原划分为中奥陶世东冲组的地层内,化石产出层位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动物类群以三叶虫为主,伴生有腕足动物、棘皮... 本文介绍了广东西部德庆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晚奥陶世动物群,包括化石产出层位、生物组合类群及其科学意义。该动物群产自原划分为中奥陶世东冲组的地层内,化石产出层位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动物类群以三叶虫为主,伴生有腕足动物、棘皮动物及少量短剑类化石,化石保存多较破碎,仅少部分保存较好,分布非常集中,结合野外露头与沉积相特征,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浪基面至风暴浪基面间的高能滨浅海环境。该动物群的发现,不仅厘定了这套地层时代,而且丰富了粤西地区晚奥陶世的生物组合面貌,为该地区奥陶系的划分对比和区域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合 三叶虫 兰瓮组 晚奥陶世 云开地区 粤西
原文传递
鄂东南新元古界冷家溪群大药菇组地质特征及区域对比
20
作者 何垚砚 牛志军 +1 位作者 宋芳 杨文强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5-208,共14页
鄂东南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区段,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自东向西从明确到争议的过渡区域,区内新元古界冷家溪群顶部普遍发育一套含砾层位——大药菇组。调查发现,通山小洞剖面是研究冷家溪群顶部层位的理想剖面,剖面中大药菇组可... 鄂东南位于江南造山带中部区段,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结合带,自东向西从明确到争议的过渡区域,区内新元古界冷家溪群顶部普遍发育一套含砾层位——大药菇组。调查发现,通山小洞剖面是研究冷家溪群顶部层位的理想剖面,剖面中大药菇组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下段以含砾层为主,结合药菇山剖面可将大药菇组砾岩分为五种类型;上段以粉砂质板岩为主。碎屑锆石研究表明大药菇组至少形成于~826 Ma之后,甚至有可能略晚于820 Ma,与武陵运动的年龄范围十分接近,说明大药菇组沉积时限短,为近源快速堆积的产物,结合沉积特征的研究,认为大药菇组下段的砾岩以斜坡碎屑流沉积为主,而非前人认为的浊积物。相对而言,小洞剖面的大药菇组沉积于斜坡之上,碎屑流沉积占主导地位;药菇山剖面的大药菇组沉积更靠近坡底,浊流沉积比重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砾岩 碎屑流 大药菇组 冷家溪群 新元古代 江南造山带 鄂东南 湖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