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D三轴试验的非饱和黄土吸应力强度参数确定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新婷 李同录 +1 位作者 邢鲜丽 李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非饱和土强度参数的确定是其能够用于工程实际的关键。目前公认的非饱和土强度理论有Bishop的单变量理论、Fredlund的双变量理论以及Lu Ning的吸应力强度理论。其中吸应力强度理论基于吸应力特征曲线,可直接由常规三轴试验得出,回避了... 非饱和土强度参数的确定是其能够用于工程实际的关键。目前公认的非饱和土强度理论有Bishop的单变量理论、Fredlund的双变量理论以及Lu Ning的吸应力强度理论。其中吸应力强度理论基于吸应力特征曲线,可直接由常规三轴试验得出,回避了测定基质吸力的问题,便于在工程实际中推广。本文通过不同含水率的三轴CD试验,测得陕西泾阳原状Q2(L5)黄土的有效强度参数。结果表明,该黄土不同含水率的有效内摩擦角基本接近;有效黏聚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呈指数递减,当含水率超过塑限时,黏聚力趋于定值。根据有效黏聚力和吸应力的关系,可以获得吸应力和含水率的关系,即吸应力特征曲线,并通过拟合得出吸应力函数,以及非饱和土强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黄土 有效强度参数 吸应力 吸应力特征曲线
下载PDF
开挖黄土高边坡的应力路径及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侯晓坤 李同录 李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48-555,共8页
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开挖形成的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机制。以甘肃环县华能电厂人工高边坡为例,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模拟分级开挖过程中潜在破坏面上的应力路径,在边坡上取代表性土样,参考此应力路径做天然含水率... 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开挖形成的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及破坏机制。以甘肃环县华能电厂人工高边坡为例,采用线弹性有限元模拟分级开挖过程中潜在破坏面上的应力路径,在边坡上取代表性土样,参考此应力路径做天然含水率和饱和含水率下的三轴试验。依据试验所得强度参数,建立不同开挖坡比下的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各开挖阶段潜在滑动面上土体的应力状态,揭示边坡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边坡潜在破坏面上土体应力路径为平均应力减小,剪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开挖过程对潜在破坏面作用为先卸载、后加载,当开挖坡比较大时,高边坡坡肩处先发生屈服破坏,屈服范围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逐渐向下扩展,直至形成连通的屈服面,为典型的推移式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高边坡 开挖 应力路径 三轴剪切试验 有限元 推移式破坏模式
下载PDF
黄土非饱和湿陷变形的计算模型 被引量:7
3
作者 侯晓坤 翟张辉 +3 位作者 晁建红 张常亮 李萍 李同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0,共7页
针对黄土含水量增加可发生变形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黄土非饱和湿陷变形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基质吸力作为湿陷的原因,以非饱和渗透和非饱和变形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了水分在土层内的分布对湿陷变形的影响。以甘肃黑方台灌区自重湿陷性黄... 针对黄土含水量增加可发生变形的特点,提出一种考虑黄土非饱和湿陷变形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基质吸力作为湿陷的原因,以非饱和渗透和非饱和变形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了水分在土层内的分布对湿陷变形的影响。以甘肃黑方台灌区自重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含水率的侧限压缩试验和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建立非饱和渗透模型,利用上述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时间的场地湿陷变形总量和年变形量。其总湿陷量同实际结果基本一致,且2007~2011年湿陷量和累积湿陷量同文献中采用INSAR技术得到的结果相近。通过和规范建议的湿陷系数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考虑黄土的非饱和湿陷变形会得到较为符合实际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非饱和湿陷 基质吸力 湿陷变形总量
下载PDF
浅层蠕动型黄土滑坡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沈伟 李同录 +2 位作者 张中华 张国伟 翟张辉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5-841,共7页
浅层蠕动型黄土滑坡通常呈面状发育于相对平缓的沟谷两侧,沿黄土-基岩接触面产生周期性低速蠕动,对附近的工厂、道路和管道等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研究这类滑坡的形成机理对其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罗... 浅层蠕动型黄土滑坡通常呈面状发育于相对平缓的沟谷两侧,沿黄土-基岩接触面产生周期性低速蠕动,对附近的工厂、道路和管道等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研究这类滑坡的形成机理对其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罗玉沟流域的一个典型浅层蠕动型黄土滑坡为例展开研究。取滑带泥岩样进行直剪和直剪蠕变试验,以试验数据为基本参数,利用VB编程的二维滑坡运动模型模拟该滑坡的演化过程,并分析了滑坡在运动过程中及河流侵蚀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泥岩应力-应变曲线呈弱硬化型,破坏后强度不发生衰减,且其长期强度(φ_∞=10.3°、c_∞=12.8 k Pa)明显低于直剪试验强度(φ_f=11.9°、c_f=40.9 k Pa),有利于滑坡发生蠕动;滑坡演化过程中后缘滑体逐渐向前缘蠕动,滑体稳定系数随之提高,但河流侧蚀又会明显降低其稳定性,导致周期性蠕动下滑;本文采用的二维滑坡运动有限差分模型可较好的模拟这类滑坡的演化过程,可为滑距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蠕动型黄土滑坡 蠕变试验 长期强度 运动模拟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黄土垂直节理细微观特征及发育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冯立 张茂省 +2 位作者 胡炜 董英 孟晓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5-244,共10页
风积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在黄土塬边或岸边容易观测,受水环境变化影响极易诱发黄土灾害。以黄土垂直节理为研究对象,从黄土垂直节理细微观发育特征入手,总结了黄土垂直节理在横纵方向上发育规律,研究了黄土垂直节理在不同评价尺度上的展... 风积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在黄土塬边或岸边容易观测,受水环境变化影响极易诱发黄土灾害。以黄土垂直节理为研究对象,从黄土垂直节理细微观发育特征入手,总结了黄土垂直节理在横纵方向上发育规律,研究了黄土垂直节理在不同评价尺度上的展现形式、转换机制及形成垂直节理的微细观结构基础。从黄土的沉积动态出发,探讨了垂直节理的垂向发育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垂直节理是黄土在历史沉积过程逐渐形成的,是成岩过程的产物,提出了黄土中存在的孔隙集中带及垂直管状通道是能够发育垂直节理的微细观结构基础,三维CT扫描试验结果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其在不同评价尺度上的展现形式不同,在外部作用下(干湿循环作用及黄土堆厚)其垂直节理在微-细-中观是可以向上尺度(扩张特征)或者向下尺度(衰退特征)发育、发展转换的,即尺度转换机制;并借此提出了黄土垂直节理的垂向发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节理 结构单元 尺度转换 发育机制
下载PDF
条形荷载下不排水土坡破坏模式判定及极限承载力估算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文红 李同录 李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3,共7页
为了确定边坡放置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采用弹-理想塑性有限元,分析了不排水土坡(φ_u=0)的坡肩上放置条形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不排水土坡地基极限承载力仍可沿用Terzaghi水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q_u=c_uN_c。不考虑重度条... 为了确定边坡放置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采用弹-理想塑性有限元,分析了不排水土坡(φ_u=0)的坡肩上放置条形基础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不排水土坡地基极限承载力仍可沿用Terzaghi水平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q_u=c_uN_c。不考虑重度条件下,土坡地基的破坏模式类似于水平地基破坏模式,承载力系数Nc与极限分析法计算的结果一致;考虑重度条件下,可用土坡实际状态的Taylor数与其极限状态的Taylor数的差值ΔN作为判别指标,当该值较小时将发生边坡破坏模式,较大时发生地基破坏模式,找出了两种破坏模式的ΔN分界点,确定了N_c与ΔN的关系,建立起坡肩作用条形荷载下不排水土坡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基 极限承载力 破坏模式 有限元
下载PDF
强度随深度线性增长的不排水土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萍 张倩 +1 位作者 侯晓坤 李同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5,共7页
土在自然沉积的历史中,强度的形成主要受自重应力影响,因此许多学者发现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有随埋深线性增长的特点。本文用弹塑性有限元结合强度折减法计算了全淹没、部分淹没和不浸水3种工况下不排水边坡在抗剪强度随深度线性增... 土在自然沉积的历史中,强度的形成主要受自重应力影响,因此许多学者发现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有随埋深线性增长的特点。本文用弹塑性有限元结合强度折减法计算了全淹没、部分淹没和不浸水3种工况下不排水边坡在抗剪强度随深度线性增长条件下的稳定系数,利用稳定系数反演了稳定数。结果表明,对于全淹没和不浸水的边坡,有限元计算的稳定数和Hunter&Schuster的结果非常吻合。当部分淹没时,与美国陆军工程师团推荐算法所得结果差异较大,稳定系数的偏差在黏聚力增长梯度大时,可达30%。为此,本文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的计算结果,提供了新的稳定数图谱,校正了美国陆军工程师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排水边坡 抗剪强度 线性增长 稳定数 弹塑性有限元
下载PDF
甘肃Q_3原状黄土的微观结构对其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侯晓坤 李同录 +3 位作者 谢萧 晁建红 赵权利 张常亮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07-1314,共8页
为了探究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与土样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对甘肃黑方台不同埋深Q_3原状黄土进行了基本物理指标的测试,张力计法测得其土-水特征曲线,并利用Fredlund&Xing模型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采用光学显微镜和Photosho... 为了探究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与土样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对甘肃黑方台不同埋深Q_3原状黄土进行了基本物理指标的测试,张力计法测得其土-水特征曲线,并利用Fredlund&Xing模型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了拟合。采用光学显微镜和Photoshop合成技术获得了不同埋深土样的微观结构,统计得到孔隙累积级配曲线和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不同埋深Q_3黄土,颗粒组成相同;其土水特征曲线,在饱和区,相同基质吸力下土样埋深(干密度)越大,体积含水率越小;而在过渡区,体积含水率则越大;在残余区,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土样的孔隙分布特征所控制。最后根据土样的分布曲线建立了黄土土水特征的本构关系,其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土-水特征曲线 微观结构 孔隙分布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