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
1
作者 岳新宇 赵薇 吴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0期160-164,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系统平台和信息发布、公文管理、个人办公、资源共享及系统管理等基本功能,并详细讨论了实施过程中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和公文流程管理等关键技术。并对下一步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办公自动化系统 角色管理 流程管理 地震分析预报
下载PDF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20年的回顾及展望
2
作者 张国民 马文乔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1-4,共4页
通过对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成立 2 0年来的回顾及展望 ,介绍了中心成立的原由 ,它的职责、任务 ,所做的工作 ,取得的成绩及其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面对 2 1世纪防震减灾工作的更高要求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大... 通过对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成立 2 0年来的回顾及展望 ,介绍了中心成立的原由 ,它的职责、任务 ,所做的工作 ,取得的成绩及其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面对 2 1世纪防震减灾工作的更高要求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趋势 ,展望了分析预报中心的定位与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及展望 20周年 分析预报中心
下载PDF
中国地震观测台网地震速报定位偏差的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孟玉梅 赵永 王斌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5-69,共5页
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目前地震速报定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并利用1 990~ 1 997年的速报定位资料 ,统计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测定地震震中位置的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 。
关键词 地震台网 地震定位 地震速报 震中偏差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满栋 李闽峰 +2 位作者 姜立新 郝平 米宏亮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11-216,共6页
介绍了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该系统建设采用全新思路 ,将地震前兆数据接收、管理、处理、共享融为一体 ,解决了前兆数据量大、结构复杂、难于管理的历史现状。文中从系统的组成、网络结构、技术特点介绍了地震前... 介绍了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信息网络服务系统 ,该系统建设采用全新思路 ,将地震前兆数据接收、管理、处理、共享融为一体 ,解决了前兆数据量大、结构复杂、难于管理的历史现状。文中从系统的组成、网络结构、技术特点介绍了地震前兆数据接收、管理、处理、共享四个关键环节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地震前兆数据库建设 ,摒弃了当前常规数据库设计思路 ,突破了结构化数据类型的约束 ,使数据库中字段长度随时可调 ,字段中数据位数随时可变。文中还介绍了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在 Internet网络基础上建立的 Web服务器 ,使各地分析预报人员随时获取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数据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中的历史数据和最新前兆数据 ,为地震前兆数据共享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数据 信息网络 网络结构 WEB服务器
下载PDF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邵辉成 傅征祥 +1 位作者 王晓青 江在森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利用能反映非平稳信号时频域特征的小波分析方法 ,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大三角地区的地震资料 ,得到了地震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百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周期分别为 4 2年、2 2年、7年和 14年 ,而且其强度随时间在变... 利用能反映非平稳信号时频域特征的小波分析方法 ,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近大三角地区的地震资料 ,得到了地震活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百年来该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周期分别为 4 2年、2 2年、7年和 14年 ,而且其强度随时间在变化 ,由此我们认为对于地震活跃或平静期的讨论只有建立在具体的时间尺度上才有意义。同时利用各种尺度的小波系数和地震活动主周期对未来地震趋势进行的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 地震活动 小波分析 时变
下载PDF
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走时残差分析与走时修正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峰 赵永 王斌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8年第4期48-54,共7页
使用了30个速报台站的观测数据,计算了100多个中国境内外的地震事件初至波走时残差。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台所记录的所有地震事件的残差随方位角和震中距的分布,及产生这些残差的地球深部非流体静力平衡状态和地球表面构造等方面的... 使用了30个速报台站的观测数据,计算了100多个中国境内外的地震事件初至波走时残差。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台所记录的所有地震事件的残差随方位角和震中距的分布,及产生这些残差的地球深部非流体静力平衡状态和地球表面构造等方面的原因,并给出了不同区域地震走时的平均校正值,从而提高了地震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走时残差 校正值 地震预报 地震台网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海原、古浪、昌马大地震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7
7
作者 傅征祥 刘桂萍 陈棋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42,共8页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 ( 192 0年 2月 ,M =8 5)、古浪 ( 192 7年 5月 ,M =8 0 )和昌马 ( 1932年 12月 ,M =7 6) 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 16~ 4 4... 基于Coulomb静应力变化的概念 ,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的海原 ( 192 0年 2月 ,M =8 5)、古浪 ( 192 7年 5月 ,M =8 0 )和昌马 ( 1932年 12月 ,M =7 6) 3次大地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海原大地震发生可能诱发古浪大地震提前 16~ 4 4a发生 ;而昌马地震发生可能不受海原和古浪地震诱发静应力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相互作用 冒马地震 诱发地震 海原地震 古浪地震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地震断层作用下埋地管线的反应分析 被引量:46
8
作者 刘爱文 张素灵 +1 位作者 胡聿贤 李小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27,共6页
本文在王汝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物理概念明确、简单实用而又保证其精确度的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作某些简化便可退化到Newmark Hall或Kennedy方法上。本文还找到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Θ ,它与管子与断层的夹角、断层的错距、管... 本文在王汝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物理概念明确、简单实用而又保证其精确度的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作某些简化便可退化到Newmark Hall或Kennedy方法上。本文还找到一个无量纲的物理量Θ ,它与管子与断层的夹角、断层的错距、管子的直径、壁厚和管土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其物理意义为管截面内轴向应变与弯曲应变的比值。当它在个范围内变化时 ,管中应变以弯曲应变为主 ,当它在另一个范围内变化时 ,管中应变以轴向应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地管线 地震断层 管材 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模型 摩擦系数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卫星热红外前兆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9
作者 康春丽 陈正位 +2 位作者 陈立泽 田勤俭 刘德富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F002,F003,共6页
以卫星热红外遥感产品的两种参数———长波辐射强度(OLR)(月际资料)和亮度温度(日际资料)为基础,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1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长波辐射强度(OLR)出现增... 以卫星热红外遥感产品的两种参数———长波辐射强度(OLR)(月际资料)和亮度温度(日际资料)为基础,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的卫星热红外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1级地震发生前一个月长波辐射强度(OLR)出现增强异常;震前6~7天出现亮度温度的增强,异常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为条带状,与震中区的构造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属 长波辐射 亮度温度 前兆异常
下载PDF
应用地震学方法研究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应力应变场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辉 张国民 +1 位作者 汪素云 马宏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5-1043,共9页
在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研究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按照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区 .利用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和历史强震资料 ,结合小震综合节面解 ,研究了各地震区的应力应变状态 ,给出了各地震区的平均应力主轴方向和平均应变率 ... 在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研究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按照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区 .利用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和历史强震资料 ,结合小震综合节面解 ,研究了各地震区的应力应变状态 ,给出了各地震区的平均应力主轴方向和平均应变率 .应用地震应变能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了各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水平 .结果表明最大剪切应变率与地震活动水平存在线性关系 .将地震资料给出的中国大陆地壳应力应变场与GPS测量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初步说明了两种结果存在着统一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震源机制 应力应变 GPS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瑞丰 吴忠良 +2 位作者 阴朝民 陈运泰 庄灿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介绍了“九五”期间 (1996~ 2 0 0 0年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 (1999~ 2 0 0 1年 )的建设情况 ,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
关键词 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地震监测 数字化改造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 流动数字地震台网
下载PDF
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中国大陆地块分区地震活动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宏生 刘杰 +1 位作者 张国民 李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9-578,共10页
依据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的划分,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通过地震应变积累释放的计算,研究了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各地块的地震活动阶段划分.此外,还对应变积累释放... 依据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的划分,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应用应变积累释放模型,通过地震应变积累释放的计算,研究了中国大陆各活动地块分区的地震活动性,初步探讨了各地块的地震活动阶段划分.此外,还对应变积累释放模型的应用前提条件进行了必要的讨论,并对模型结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积累释放模型 中国大陆 活动地块 地震活动性 地震活跃期
下载PDF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实时处理及大地震速报软件系统 被引量:14
13
作者 宋锐 顾小虹 +3 位作者 王永力 赵永 王斌 谢湘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9,共13页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实时系统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有 :实时收集、存储 47个国家数字地震台的地动波形数据 ,进行地震事件实时检测、自动定位、报警、人机结合精确定位。可速报国内 MS≥ 5 .0、邻区 M...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实时系统是国家数字地震台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有 :实时收集、存储 47个国家数字地震台的地动波形数据 ,进行地震事件实时检测、自动定位、报警、人机结合精确定位。可速报国内 MS≥ 5 .0、邻区 MS≥ 6 .0、世界范围 MS≥ 7.0地震的震源位置及震级。软件系统的主要特点 :双机热备份 ,使用多种编程技术 ,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稳定性高。提出地震定位计算法的几何背景 ,双曲线与圆相交地震定位法等。丰富和发展了地震定位理论 ,解决了初始定位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大地震速报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机交互系统 ,操作简便 ,用图形和数字给出丰富的信息 ,有助于分析地震波形和地震定位结果 ,是一个计算机辅助思维、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地震定位 计算机实时处理 人机交互处理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 地震速报软件系统
下载PDF
中国地震台网前兆异常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富春 许俊奇 +4 位作者 张宪 钱家栋 米秋霞 郭美娥 段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15-520,共6页
利用1988年来全国会商会所提出的各类定点前兆异常,研究其与下一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从84次地震资料的统计中得出,除地下水外,其它6种观测手段在有震区的异常比均低于无震区或全大陆的异常比.有震区中异常比值最高的手段... 利用1988年来全国会商会所提出的各类定点前兆异常,研究其与下一年大陆地震的对应关系.从84次地震资料的统计中得出,除地下水外,其它6种观测手段在有震区的异常比均低于无震区或全大陆的异常比.有震区中异常比值最高的手段为地下水,在新疆、四川和云南等地最突出;比值次之的手段为水化和形变,比值最高的地区分别在新疆、华南和新疆、云南;地磁是异常比最低的手段,比值最低的地区在内蒙和华南;7种观测手段的综合异常比,有震区为26.85%,无震区为25.11%,后者也即为中国地震前兆台网的异常本底.该台网中,200km内的5级、300km内的6级和500km内的7级地震的前兆异常比分别为26.30%、29.19%和29.44%.加强无震异常的研究,是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关键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震台网 前兆异兆 地震前兆 统计研究
下载PDF
关于2001年昆仑山8.1级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的讨论 被引量:27
15
作者 顾国华 张晶 王武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3-660,共8页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GPS连续观测 ,获得了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 8.1级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 ,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信息 .以东部长期相互间相对水平位移很小的几个站组成的一组稳定点作为基准 ,据此获得水平位移分...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GPS连续观测 ,获得了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 8.1级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 ,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信息 .以东部长期相互间相对水平位移很小的几个站组成的一组稳定点作为基准 ,据此获得水平位移分量时间序列 .2 0 0 0年 11月上旬起中国西部的GPS基准站开始出现显著的异常位移 ,此后在云南及四川发生多次 6级左右的地震 .自 2 0 0 1年 4月中旬开始 ,中国西部GPS基准站向北的水平位移速率明显减小 ,甚至反向 ,临震前及震后略有恢复 ,但震后向北的水平位移速率仍减小 ,并有明显的向西运动 .近几年中国大陆西部 (相对东部 )的地壳运动过程表明 ,印度板块的向北挤压是昆仑山8.1级大地震的主要力源 ,大地震释放了大量的能量 ,印度板块对中国大陆的作用力明显降低 ,大震后至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壳运动 GPS 地震预报 时间序列
下载PDF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板内8级大地震活动过程和趋势预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傅征祥 刘杰 +2 位作者 王晓青 郝平 吕梅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112-117,共6页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区 8级大地震的活动过程可能存在相对平静 (1812— 190 2年 )和相对活跃 (190 3— 195 7年 )交替的幕式或轮回过程的性质。 195 7年蒙古地震之后可能是一次新的轮回开始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是新轮回的第二次地震 ,按照轮回过程中事件发生频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的假定 ,该区下一次 8级大地震可能约在 2 0 2 6年发生。如果假定该过程相当接近泊松过程。那么 ,在 2 0 0 5 ,2 0 10年和 2 0 15年前至少发生一次 8级大地震的泊松概率 ,分别是 0 .2 9,0 .5 3和 0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8级大地震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 地震预测
下载PDF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的地震学证据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化然 马宏生 +2 位作者 李轶群 李丽 刘爱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8,共6页
应用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地震学参数(如大震烈度图、综合等震线、余震分布、震源尺度、地震矩、地震应变、能量、震源机制解和震中分布等,通过综合集成,刻画了我国陆区地震活动性的空间展布格局。并将其与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及其边界... 应用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地震学参数(如大震烈度图、综合等震线、余震分布、震源尺度、地震矩、地震应变、能量、震源机制解和震中分布等,通过综合集成,刻画了我国陆区地震活动性的空间展布格局。并将其与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及其边界相比较,发现中国7级以上强震活动基本上都集中在活动地块的边界上,这对进一步了解活动地块的运动性状、探讨地块之间相互作用及与强震发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活动地块 地震学参数 地震活动性 地震矩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顾国华 牛红叶 +2 位作者 孟国杰 许永江 孙汉荣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203-210,共8页
为了解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数据处理 ,特别是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数据处理 ,首先简要介绍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系统及网络的数据中心。较为全面地概述了数据中心的数据流程 ,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 GPS数据处理方法与软... 为了解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数据处理 ,特别是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数据处理 ,首先简要介绍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观测系统及网络的数据中心。较为全面地概述了数据中心的数据流程 ,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 GPS数据处理方法与软件 ,讨论了数据处理中解算结果的选取、精度分析、位移与应变分析、位移时间序列分析等。较详细分析了 1 998年 9月初至1 999年 1 1月底基准网地壳运动 ,包括各基准站位移与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基准网每周计算结果时间序列。表明在所述观测期间 ,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 ;相对东部的西南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 ,并受到 NNE向挤压 ;西北地区以向北西运动为主 ;而云南地区以向南运动为主。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则是一强烈的剪切变形带。观测结果表明 ,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依然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观测网络 地壳运动 数据处理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b值与地震趋势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学忠 吕晓健 王慧敏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2,共4页
计算了中国大陆 5个地震活跃期和 4个地震平静期的 b值。地震活跃期的 b值明显比地震平静期的 b值低 ,地震活跃期的 b值为 0 .72~ 0 .76,平均为 0 .75,地震平静期的 b值为 0 .86~1 .0 6,平均为 0 .97。截止到 2 0 0 0年 3月 ,第五轮... 计算了中国大陆 5个地震活跃期和 4个地震平静期的 b值。地震活跃期的 b值明显比地震平静期的 b值低 ,地震活跃期的 b值为 0 .72~ 0 .76,平均为 0 .75,地震平静期的 b值为 0 .86~1 .0 6,平均为 0 .97。截止到 2 0 0 0年 3月 ,第五轮回的活跃期 b值为 0 .87,介于地震平静期与地震活跃期的平均值之间 ,明显高于地震活跃期的 b值。因此 ,中国大陆从 1 988年开始的第五轮回的地震活跃期可能还没有结束 ,还可能发生较大的 (7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跃期 地震平静期 B值 地震趋势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全国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与地震相关性的统计模拟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兆苾 刘杰 +2 位作者 李罡风 钱家栋 汪雪泉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8-546,共9页
用统计模拟的方法对 1 990~ 1 997年全国年度重点危险区与地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由于统计模拟的方法有效地处理了地震和危险区的时空不均匀性 ,并且得到经运算 1 0 5次的统计模拟随机预报概率 ,将其与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较 ,得到较... 用统计模拟的方法对 1 990~ 1 997年全国年度重点危险区与地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由于统计模拟的方法有效地处理了地震和危险区的时空不均匀性 ,并且得到经运算 1 0 5次的统计模拟随机预报概率 ,将其与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较 ,得到较为客观的结果 .结果表明 :1 1 990~ 1 997年全国年度重点危险区的实际预报平均概率 ,比完全平均随机划定预报区的统计模拟平均随机概率高 0 .0 371 9;2考虑地震活动背景概率时 ,实际预报平均概率比危险区加权重的统计模拟平均概率高 0 .0 2 1 83;3将中国大陆依地震分布不均匀性分为新疆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和其它地区 3个区时 ,新疆西部地区的实际预报平均概率大大高出统计模拟平均随机概率 ,其差值为 0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模拟 相关性 地震预报 地震重点危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