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GPS研究红河断裂带的地壳形变及断层运动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闫欢欢 乔学军 +2 位作者 聂兆生 王伟 赵斌 《测绘地理信息》 2019年第1期36-40,共5页
利用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的2009~2014年间144个GPS测站的三期观测数据,将红河断裂带分为北、中、南三段,计算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水平速度场,并采用DEFNODE程序反演了红河断裂带的闭锁和滑移亏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呈现较为明... 利用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的2009~2014年间144个GPS测站的三期观测数据,将红河断裂带分为北、中、南三段,计算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水平速度场,并采用DEFNODE程序反演了红河断裂带的闭锁和滑移亏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呈现较为明显的分段特征,断裂带的水平运动速度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减小,且GPS水平速度场在跨越断层时呈现较为均匀的二次线性变化;断层位错模拟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北段的闭锁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其北段在44km深度处闭锁系数为1.0,达到完全闭锁状态,相应的红河断裂带北段的滑移亏损量也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上述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北部的应变积累能力较强,地震危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带 GPS速度场 闭锁特征深度 滑移亏损
原文传递
川滇地区活动地块现今地壳形变特征 被引量:120
2
作者 乔学军 王琪 杜瑞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5-811,共7页
利用川滇地区 1998~ 2 0 0 2年间 2 0 0多GPS点位的多期复测结果 ,将川滇地区分为 9个次级活动块体 ,计算了各个活动块体的欧拉旋转矢量和主要活动断裂的运动速度 ,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应变场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的地壳运动速度具有... 利用川滇地区 1998~ 2 0 0 2年间 2 0 0多GPS点位的多期复测结果 ,将川滇地区分为 9个次级活动块体 ,计算了各个活动块体的欧拉旋转矢量和主要活动断裂的运动速度 ,并分析了该地区的应变场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的地壳运动速度具有北强南弱、西强东弱、以菱形块体为主顺时针旋转的特征 ;菱形块体外各个块体运动速度大幅衰减 ;与地质结果的差异表明 ,川滇菱形块体的现今地壳运动由北往南逐渐增强 ;青藏高原物质的侧东向挤出在滇中块体南部明显下降 ,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的吸收作用并不明显 ;川滇地区以压应变为主 ,四川石棉和云南新平一带出现的应变集中地区也许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地壳形变 川滇地区 GPS
下载PDF
利用InSAR技术获取三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 被引量:18
3
作者 乔学军 李澍荪 +2 位作者 王琪 游新兆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 利用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技术 ,使用 38幅 1992~ 2 0 0 0年间三峡地区的ERS卫星SAR图像 ,并利用USGS的低精度DEM ,得到了该地区的DEM ,与GPS高程结果对比的差值为 15~ 12 8m。干涉结果表明 ,基线小于 2 0 0m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具有较好的相干性 ;基线大于 2 0 0m、在晚春和夏季观测的串行数据图像对容易出现失相关 ,而几乎所有重复轨道的SAR图像对在进行配准时都不相关。为了进一步获得三峡地区较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 ,在该地区建立了角反射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三峡地区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串行 角反射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