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监测的芦山7.0级地震前应变积累及同震位移场初步结果 被引量:58
1
作者 武艳强 江在森 +10 位作者 王敏 车时 廖华 李强 李鹏 杨永林 向和平 邵志刚 王武星 魏文薪 刘晓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910-1916,共7页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的GPS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四川芦山"4.20"7.0级地震震前变形场及同震位移场特征.结合震前GPS资料分析认为,这次地震以逆冲破裂为主兼有少量左旋错动,且破裂可能未达地表,发震断层很可能为灌县-安... 利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的GPS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四川芦山"4.20"7.0级地震震前变形场及同震位移场特征.结合震前GPS资料分析认为,这次地震以逆冲破裂为主兼有少量左旋错动,且破裂可能未达地表,发震断层很可能为灌县-安县断裂东侧的一条断层.具体结果:①发生芦山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一直处于闭锁状态,汶川地震后南东向挤压应变积累速率明显加大,且主压应变率方向使发震断层呈逆冲兼左旋剪切变形状态,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加速了此次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②GPS检测出同震位移的范围在垂直发震断裂带方向约为230km、平行发震断裂带约为100km,其中同震位移超过10mm的测点分布于垂直发震断层方向的100km范围内;③同震位移场在较大范围主要表现为发震断层逆冲错动的应变释放特征,但在靠近发震断层约70km范围逆冲位移显著偏小,不符合断层错动的位移衰减特征,推断地震破裂未达地表;④在靠近发震断层的上盘约50km范围显示有典型的断层左旋错动位移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应变积累状态 连续GPS测量 同震位移场
原文传递
GPS观测揭示的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变形演化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晓霞 武艳强 +4 位作者 江在森 占伟 李强 魏文薪 邹镇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98-1207,共10页
横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连续GPS测网记录到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地壳变形信息,为研究此次地震前孕震区地壳变形动态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研究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导致茂县一汶川断裂南段及以东地区挤... 横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连续GPS测网记录到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孕育过程相关的地壳变形信息,为研究此次地震前孕震区地壳变形动态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研究表明,汶川地震的发生导致茂县一汶川断裂南段及以东地区挤压应变和左旋剪切应变加载.GPS跨单条断裂的基线平均缩短速率约为1~2mm/a,跨越整个断裂带的基线平均缩短速率约为8~10mm/a,且均表现出随芦山地震临近年均缩短速率逐渐减小的特征;多站组合的应变参数时序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主压应变率自西向东逐渐减小,主压应变方向为N30°~45°w近似垂直于断裂带;北川-映秀断裂以东地区以挤压变形为主兼有明显的左旋剪切变形,且面应变和第一剪应变随着芦山地震的临近应变率逐渐减小;北川-映秀断裂以西则表现为在时间进程上逐渐增强的右旋剪切变形.区域GPS变形场结果显示汶川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挤压应变积累速率显著大于震前,且茂县-汶川断裂以东地区表现出左旋剪切应变积累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汶川地震后巴颜喀拉块体东向运动加速,运动速度自西向东递减,致使在汶川地震中未破裂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挤压应变积累水平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S7.0级地震 GPS连续观测 GPS基线时间序列 应变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