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几个主要地震活动区的水平形变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国华 韩月萍 +1 位作者 王敏 马庆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3期42-49,共8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复测资料 ,对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疆和华北 4个主要地震活动区水平形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川滇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9.7± 0 .8(应变率单位均为10 -8/a) ,最小主应变率 -...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复测资料 ,对川滇、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疆和华北 4个主要地震活动区水平形变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①川滇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9.7± 0 .8(应变率单位均为10 -8/a) ,最小主应变率 - 10 .7± 1.8,最大剪切应变率 2 0 .3± 1.7,面应变率 - 1.0± 1.9;最大主应变方向 33°。②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8.0± 0 .6 ,最小主应变率 - 15 .1± 1.1,最大剪切应变率 2 3.1±1.2 ,面应变率 - 7.1± 1.2 ;最大主应变方向 14 0°。③新疆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2 .4± 0 .8,最小主应变率 - 9.1± 0 .8,最大剪切应变率 11.5± 1.1,面应变率 - 6 .7± 1.1;最大主应变方向 10 8°。④华北地区的整体变形为 :最大主应变率 2 .7± 0 .3,最小主应变率 - 1.4± 0 .3,最大剪切应变率 4 .2± 0 .4 ,面应变率 1.3± 0 .4 ;最大主应变方向 173°。⑤每个地区内部既包含上述的整体变形 ,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运动 ,川滇地区最突出 ;青藏高原东北缘和新疆地区最为有序 ,华北地区相对比较零乱。文中还给出了这 4个地区的应变和水平运动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震活动区 水平形变 川滇地区 青藏高原东北缘 新疆地区 华北地区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GPS复测资料
下载PDF
中国大陆的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及地震活动 被引量:20
2
作者 郭良迁 薄万举 杨国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在GIS平台上 ,以 195 1~ 1990年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度图为基础求出的垂直形变速率梯度 ,其变化情况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垂直剪应变及相应的剪应力的大小。东部的华北块体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值明显地高于东北和华南地区 ,西部地区... 在GIS平台上 ,以 195 1~ 1990年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度图为基础求出的垂直形变速率梯度 ,其变化情况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垂直剪应变及相应的剪应力的大小。东部的华北块体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值明显地高于东北和华南地区 ,西部地区的青藏块体和天山地块的梯度较高 ,它们是现代构造活动较强的块体。斜贯中国大陆的察隅 -通化北东向高梯度带和其西侧的银川 -乌丽北东向高梯度带是现代地壳垂直差异活动强烈的地带。现代强震主要孕育发生在高梯度异常区及其附近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异常对地震危险区预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形变速率梯度 梯度信息 地震活动 中国大陆 GIS平台 地壳
下载PDF
华北地区GPS监测网建设、地壳水平运动与应力场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延兴 胡新康 +3 位作者 赵承坤 王敏 郭良迁 徐菊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简要地介绍了华北地区、特别是首都圈GPS地震监测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方案和监测精度等,较详细地分析了地壳水平形变与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以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分析表明:GPS测量的精度达到了10-9量级,华北地区地... 简要地介绍了华北地区、特别是首都圈GPS地震监测网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方案和监测精度等,较详细地分析了地壳水平形变与构造运动、应力场变化以及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分析表明:GPS测量的精度达到了10-9量级,华北地区地壳水平形变年速率约为4~5mm,地壳的水平运动是区域应力场的直接反映,监测地壳水平运动的时序变化可以研究应力场的变化、分析地震活动趋势、判定地震的孕育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GPS 监测网 地壳运动 应力场 地震活动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M_S=8.1级地震的形变应变场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良迁 张祖胜 +2 位作者 李延兴 王敏 薄万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8-1075,共8页
根据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 ,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 .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 ,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 ,应变速率较大 .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 .地... 根据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 ,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 .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 ,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 ,应变速率较大 .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 .地壳的形变和应变揭示出孕震体在挤压状态下积累了较高的应变势能 .8.1级地震的同时期由于地壳释放了巨大的应变能而应变速率变化显著 .计算结果表明 ,地震所产生的应变达到 4 .5× 10 -6以上 .发震断裂带的平均左旋走滑量是 3.31m(89°E~ 96°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形变 应变速率 地震 昆仑山
下载PDF
华北地区GPS形变测量结果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5
作者 顾国华 王若柏 +2 位作者 孙惠娟 孙汉荣 杨春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7-104,共8页
简要介绍了华北地区GPS形变监测网1995~1996年两次观测概况,利用伯尔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主要过程、水平形变计算与应变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及垂直形变的结果。分析了GPS成果的地震地质意义,认为GPS观测到的水平形变... 简要介绍了华北地区GPS形变监测网1995~1996年两次观测概况,利用伯尔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主要过程、水平形变计算与应变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及垂直形变的结果。分析了GPS成果的地震地质意义,认为GPS观测到的水平形变可能反映了上地壳层块构造活动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 华北地区 GPS 地震地质意义
下载PDF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的地壳形变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若柏 顾国华 +1 位作者 徐杰 周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596,共11页
华北北部地区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是控制现代强震的一条地震构造带。新近纪以来,在区域NEE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下,新发育了一系列的NE向构造活动带,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组成1组共轭的剪切破裂系统,控制了近代强震的发生。文中主要探讨了这... 华北北部地区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是控制现代强震的一条地震构造带。新近纪以来,在区域NEE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下,新发育了一系列的NE向构造活动带,与张家口-渤海断裂带组成1组共轭的剪切破裂系统,控制了近代强震的发生。文中主要探讨了这条断裂带的地壳形变特征。长趋势GPS地壳形变图像反映了这条活动断裂带相对完整的左旋走滑活动。分期的地壳形变图像揭示了在中强地震前,沿该断裂带出现一系列的NE向梯度异常带,分别指示了唐山-河间、三河-涞水以及延怀-山西地震构造活动带的活动,表明了沿张家口-渤海断裂带出现了中强地震的中期前兆。研究认为,强震前地壳形变揭示的是深部蕴震层的应变活动信息,而强震之后比较杂乱的图像特征体现了盖层的调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渤海地震构造带 地壳形变 NE向梯度带 华北亚板块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后中国西部地壳水平位移场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国华 张晓东 +4 位作者 张风霜 杨博 韩月萍 王利 沈舞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2,共6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站自1998年运行以来积累的观测资料,以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所有资料计算的运动结果为基本参考,分别计算了2002年相对于2001年和以后几年相对于2002年的测站累计偏离位移变化结果...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站自1998年运行以来积累的观测资料,以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所有资料计算的运动结果为基本参考,分别计算了2002年相对于2001年和以后几年相对于2002年的测站累计偏离位移变化结果,据此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时和震后中国西部水平运动场的变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以发震断裂为界,震时南侧的西藏地区发生了由北至东的偏离位移,数值超过10mm,北侧的新疆地区发生了NW向的偏离位移,最大值也超过了10mm;②震后(从2003年算起)左旋性质的偏离位移是断断续续的增加,截止到2005年,距震源最近的JB51(发震断裂南侧)和JB30(发震断裂北侧)站的地形变变化最大,相对达70mm;③震后发震断裂以南的西藏地区优势偏离位移向东,以北新疆地区的优势偏离位移向北北西,距震中越近偏离越大;④2006年,距震源最近的JB51和JB30站的偏离位移似乎有向反向移动的迹象,西藏地区基本上没有新的偏离,新疆地区的WNN向偏离位移似乎仍在进行。尽管地震发生距今已5年多了,但有关迹象表明,地壳水平形变场的有序调整可能尚未完全结束,也不排除震前西藏地区的运动由于孕震的缘故而略有所减慢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GPS 偏离位移 响应与调整 中国西部
下载PDF
由GPS观测得到的中国大陆水平形变 被引量:10
8
作者 应绍奋 黄立人 +1 位作者 郭良迁 朱文耀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通过复测得到的全国19 个GPS点之间两年内(1994 ~1996 年) 的基线长度变化,表明我国西部形变量远大于东部。表现为西部北东向、近南北向基线多为缩短,北西及东西向基线伸长:华北则北东、东西向基线缩短,而北西向基线伸长;华南变化稍大... 通过复测得到的全国19 个GPS点之间两年内(1994 ~1996 年) 的基线长度变化,表明我国西部形变量远大于东部。表现为西部北东向、近南北向基线多为缩短,北西及东西向基线伸长:华北则北东、东西向基线缩短,而北西向基线伸长;华南变化稍大,以北西西向基线缩短为多,北东向基线主要为伸长。缩短基线与震源机制解中P轴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水平形变 中国大陆 地壳变形
下载PDF
张北6.2级地震地形变前兆演化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车兆宏 谢觉民 +1 位作者 张晶 范燕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5-322,共8页
分析了张北6.2 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水准、GPS、重力、定点形变、流动形变、地应变观测资料及前兆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深大构造对背景场起着控制及传递的作用;震中区位于经历了剧烈地壳运动后近年处于相对平静的地区;背景场... 分析了张北6.2 级地震前后华北地区水准、GPS、重力、定点形变、流动形变、地应变观测资料及前兆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深大构造对背景场起着控制及传递的作用;震中区位于经历了剧烈地壳运动后近年处于相对平静的地区;背景场与前兆异常动态过程的密切配合,是作出正确震情判定的关键;前兆异常在震后的新发展,在震后趋势预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变 前兆异常 演化特征 张北地震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滇地区地壳水平形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国华 江在森 +4 位作者 张风霜 刘峡 韩月萍 沈午春 王利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跟踪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并更客观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文中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川滇地区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 为了从整体上(较大尺度)跟踪区域应变场的时空变化,并更客观地描述区域运动场,文中在区域无旋转的基础上使用了以提取中低频应变信息为主的连续非线性应变模型。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位于川滇地区GPS测站所产生的复测资料(1999年~2001年~2004年),以1999年~2001年的运动为基本参考(阶段性形变背景),从2001年和2004年两期资料中分离出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对其产生的主要影响量。结果表明:①昆仑山8.1级地震对JII滇地区产生了可识别的影响,且形变的方式与形变背景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异;②震前运动场非常有序;震后的位移场有序与杂乱并存,GPS测站的位移量一般为数毫米;③震前的主应变场基本为近东西向显张性、南北向显压性,且以张性为优势;震后四川地区基本上为东西向压、南北向张,且以压性为优势,云南地区北东向张、北西向压,且以张性为优势;④震前面应变以膨胀为主,收缩区基本位于川滇块体的东界及附近地区;震后四川地区为面收缩地区(越往北越大),南部为面膨胀地区。从整体上看,昆仑山8.1级地震对川慎地区能量的积累有积极作用,重点应注意西昌一东川段及附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8.1级地震 川滇地区 GPS水平运动与应变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昆仑山口大地震与地形变异常的讨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薄万举 张祖胜 郭良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1期22-28,共7页
针对昆仑山口大地震 ,总结了多种地形变 (大地测量 )手段所显示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结果显示 :8.1级大震前存在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长的地形变前兆异常。简要介绍了相关的异常图像 ,给出了初步解释 ,并对未来震情的发展进行了探... 针对昆仑山口大地震 ,总结了多种地形变 (大地测量 )手段所显示的异常变化及其时空分布 ,结果显示 :8.1级大震前存在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长的地形变前兆异常。简要介绍了相关的异常图像 ,给出了初步解释 ,并对未来震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认为近期内强震活动向华北迁移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 地震危险区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大地测量 地形变
下载PDF
滨海附近地区 G P S和断层形变与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薄万举 李延兴 +4 位作者 杨国华 谢觉民 郭良迁 胡新康 王敏 《华北地震科学》 1999年第2期66-71,共6页
简要介绍了环渤海及华北部分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的分析结果,同时介绍了 1992年至 1995 年首都圈两期 G P S测量资料处理分析的初步结果。通过比较,二者所显示的地壳活动趋势存在性质上的差异,主要是因观测时段的不一致而... 简要介绍了环渤海及华北部分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的分析结果,同时介绍了 1992年至 1995 年首都圈两期 G P S测量资料处理分析的初步结果。通过比较,二者所显示的地壳活动趋势存在性质上的差异,主要是因观测时段的不一致而引起;在同时段资料的对比分析中,因测点和断层空间分布差异的存在,有 44.8% 的流动资料难以判定其与 G P S资料的一致性,但在可判定的33 项资料中,有89% 是一致的,证明二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近几年地壳应力场的异常活动, G P S在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空间尺度内反应了地壳形变量的平均水平,而跨断层测量在几十米至数百米的尺度内反应了断块边缘处的相对运动,是地壳应力活动在断块边界处的一种反映。二者理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矛盾,又存在共性特征。 G P S测量对地震危险区域的判定效果较好,跨断层形变测量对判定危险时段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地壳形变 地震预测 GPS 滨海
下载PDF
GPS形变监测网起算点坐标对水平形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顾国华 孙惠娟 孙汉荣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9年第1期43-48,共6页
利用首都圈GPS形变监测网的资料,用伯尔尼软件计算并分析了大规模GPS地形变监测网中起算点坐标误差对水平形变计算结果的影响,给出了3种典型图形。利用速率动态平差结果,分析了不同固定点的情况下,GPS形变监测网的点位位... 利用首都圈GPS形变监测网的资料,用伯尔尼软件计算并分析了大规模GPS地形变监测网中起算点坐标误差对水平形变计算结果的影响,给出了3种典型图形。利用速率动态平差结果,分析了不同固定点的情况下,GPS形变监测网的点位位移中误差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水平形变 数据处理 误差 形变监测网 坐标
下载PDF
张北6.2级地震的断层形变速率异常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郭良迁 谢觉民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1期79-84,共6页
利用北京地区 1994~ 2 0 0 0年的跨断层形变资料 ,研究了张北地震的形变前兆规律。以形变速率值和基准值之比作为异常参数 ,定量分析了北京地区 1995~ 1999年的异常及其与本区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 ,异常出现后的 0 .5~ 1... 利用北京地区 1994~ 2 0 0 0年的跨断层形变资料 ,研究了张北地震的形变前兆规律。以形变速率值和基准值之比作为异常参数 ,定量分析了北京地区 1995~ 1999年的异常及其与本区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 ,异常出现后的 0 .5~ 1年内 ,都有中强震发生 ,而在 1997~1998年近 2年内异常数都超过 6次 ,其间即发生了张北 6 .2级地震 ( 1998年 1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异常参数 地震前兆 形变速率 基准值
下载PDF
首都圈及山西断陷带北部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月萍 杨国华 马庆尊 《华北地震科学》 2003年第3期8-13,共6页
根据首都圈地区及山西断陷带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地壳垂直形变状态与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东北区域表现为整体下降,下降速率约2~4mm/a;但"北升南降"的运动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太行山以西至山西断陷带的东侧地... 根据首都圈地区及山西断陷带精密水准复测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地壳垂直形变状态与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东北区域表现为整体下降,下降速率约2~4mm/a;但"北升南降"的运动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太行山以西至山西断陷带的东侧地区为整体隆升,隆升速率最大近8mm/a。运动的时空分布从"南快北慢"整体上升的特征,逐步转变为"北升南降"的有升有降的特征。西区上述运动性质发生变化是以2001年为分界线,同时在延怀盆地及其附近区域形成了四象限分布的形变图像。但这一图像从规模和量级上都小于大同地震前的变形。山西断陷带北部的运动表现为断陷型的垂直运动,整体呈下降趋势,运动速率为4~6mm/a。上述特征表明监测区未来2~3年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山西断陷带北部 垂直形变 强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监测工作——关于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延兴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0,共6页
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 ,1 996~ 2 0 0 0年我国地震预报的平均成功率 ( R值 )为0 .330 ,总的预报水平仍是较低的 ,预报的成功率是不稳定的 ,漏报和虚报的比例还相当高。文中指出 ,制约我国地震预报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地震... 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 ,1 996~ 2 0 0 0年我国地震预报的平均成功率 ( R值 )为0 .330 ,总的预报水平仍是较低的 ,预报的成功率是不稳定的 ,漏报和虚报的比例还相当高。文中指出 ,制约我国地震预报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地震预报仍然是经验预报 ,由于受到人们经验的局限性与制约 ,预报水平很难有质的提高 ;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理论基础 ,还没有形成以理论模型为指导的预报方法和预报体系 ;基础观测系统薄弱 ,尚不能提供随时空变化的各种“物理场”的信息。分析表明 ,地震活动与地震孕育发生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地球动力学、天体动力学、地球化学三大学科领域。与此有关的学科主要有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天体物理学。应从这五大学科中重点研究与地震活动、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基础理论 ,以及地震触发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保证地震预报工作的需要 ,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监测工作 ,从而获得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地壳水平、垂直运动速度场、中国大陆重点地震监视区的重力场、地球磁场、应力场、地壳热流场等随时空变化的信息。为提高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 ,需建设三支高素质的地震工作队伍 ,即地震预报专家队伍、基础理论研究专家队伍和监测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基础理论 基础监测 地震活动 地球动力学 地质学 天体动力学 地壳 重力场
下载PDF
山西裂谷带形变应力场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秀文 宋美琴 +2 位作者 杨国华 程紫燕 李媛媛 《山西地震》 2006年第4期11-16,共6页
1996年至2001年山西裂谷带6期GPS复测资料的基本特征为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南段向东运动,整体呈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南北向伸展运动只有1 mm/a,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72;&... 1996年至2001年山西裂谷带6期GPS复测资料的基本特征为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南段向东运动,整体呈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南北向伸展运动只有1 mm/a,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72;°看不出区内任一条断裂两侧存在着明显的趋势性差异运动。显示了华北地区西界受力的特征为“南强北弱,”2002年运动性质与以往基本一致,量级上也比较接近;2003年的运动量级明显偏大,这可能预示着应力增量场有所加强,山西断裂带中段的应变(尤其剪应变)积累较快一些。2004年水平运动没有形成断层错动、应变相对集中或断层闭锁的有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GPS测量 山西裂谷带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形变及孕震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薄万举 《山西地震》 2003年第3期37-45,共9页
以GPS、大面积水准、流动重力测量、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等方面的监测和研究成果为主,围绕青藏块体和中国大陆地壳的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震源机制以及孕震机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多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印度板块对中国大陆的碰撞和挤... 以GPS、大面积水准、流动重力测量、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等方面的监测和研究成果为主,围绕青藏块体和中国大陆地壳的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震源机制以及孕震机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多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印度板块对中国大陆的碰撞和挤压,是青藏块体隆升及其周边地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主要动力来源,并通过多方面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坝体决口孕震模式"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形变 孕震机制 GPS 玛尼地震
下载PDF
华北近年水平形变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良迁 《东北地震研究》 1999年第4期50-54,共5页
近年华北地区GPS水平形变反映出阴山-燕山南缘构造带、张家口-蓬莱隐伏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及建昌-唐山-邢台构造带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成为不同时间的压缩区段.近年的基线和位移量的表明:形变压缩区和位移量较大的地区是地应力积累... 近年华北地区GPS水平形变反映出阴山-燕山南缘构造带、张家口-蓬莱隐伏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及建昌-唐山-邢台构造带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成为不同时间的压缩区段.近年的基线和位移量的表明:形变压缩区和位移量较大的地区是地应力积累较大地区,因此,成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场所,这两项可作为判定地震危险区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线变化 位移量 地震活动 GPS 华北地区 地壳形变 地震前兆
下载PDF
山西裂谷带形变应力场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20
作者 王秀文 宋美琴 +1 位作者 杨国华 程紫燕 《山西地震》 2005年第B09期10-10,共1页
1996年至2001年山西裂谷带6期GPS复测资料的基本特征为:a)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南段向东运动,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南北向伸展运动只有1mm/a,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b)主压应变... 1996年至2001年山西裂谷带6期GPS复测资料的基本特征为:a)趋势性活动表现为北段向西运动,南段向东运动,整体呈现逆时针的差异活动性质;趋势性活动强度并不高,南北向伸展运动只有1mm/a,而且主要发生在断裂带的北段;b)主压应变场的方位角为72°;c)看不出区内任一条断裂两侧存在着明显的趋势性差异运动。也显示了华北地区西界受力的特征为“南强北弱”,2002年运动性质与以往基本一致,量级上也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应力场 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