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创新方向初探 被引量:54
1
作者 李晓江 张菁 +3 位作者 董珂 王佳文 苏洁琼 吕晓蓓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变化,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但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方法在很多方面难以适应快速城镇化时期调控城乡空间资源的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变化,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但目前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方法在很多方面难以适应快速城镇化时期调控城乡空间资源的要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改革与创新》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思考,系统性地整理了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创新方向,为下一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规划 问题 创新方向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2
作者 陈亮 孙钰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基于2013、2017和2021年的Landsat-8 OLI/TIRS影像,计算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数据探讨RSEI的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3、2017和2021年的RSEI平均值分别为0.251... 基于2013、2017和2021年的Landsat-8 OLI/TIRS影像,计算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数据探讨RSEI的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3、2017和2021年的RSEI平均值分别为0.251、0.397和0.597,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均衡发展趋势加重,实验区则趋于平衡。(2)RSEI变化以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为主,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净改善面积为79.67 km^(2),占比75.30%。(3)中海拔(309~464 m)、坡度5°~35°以及阳坡(南、西南、西、西北)区域是RSEI降低的主要区域,建议加大该区域的保护治理力度,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形效应 连康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转型中的城乡规划——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谈起 被引量:42
3
作者 杨保军 陈鹏 吕晓蓓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67-76,共10页
在概略性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包括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城市和乡村、政府与市场、物质与人等中国社会运行的几组基本关系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城镇化模式的转变,而城乡规划也须相应进行四个方面的转型:在... 在概略性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包括经济增长与全面发展、城市和乡村、政府与市场、物质与人等中国社会运行的几组基本关系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决定了中国城镇化模式的转变,而城乡规划也须相应进行四个方面的转型:在发展理念上,从经济增长转为价值增进,规划应加强与社会学的结合,自下而上地了解"人的需求";在城乡关系上,从单向替代转为互补共生,规划应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价值,尊重乡村传统文化,汲取农耕文明的智慧;在政府边界上,从权力无边转为管控有界,规划的管控边界也应向公共系统收缩,并适应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的趋势,平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在规划视角上,从宏观单一转为人性多元,规划不能再宏大叙事般地"鸟瞰"城市,而应从置身其中的"人"的视角多维度观察和理解城市,包括与生活模式紧密结合的生态视角、基于个体空间体验的生活视角、适应精细化管理的微观视角、直面复杂城市的"非正规"视角、把握微观社会运行特征的新技术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规划 转型
下载PDF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戴帅 陆化普 程颖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及流于表面等问题,需建立以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为基础的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明确界定乡村规划中政府、... 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及流于表面等问题,需建立以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为基础的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明确界定乡村规划中政府、规划师、农民的功能定位与作用,构筑物质和制度"枢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新农村建设 乡村规划模式
下载PDF
城市防震避难空间规划探讨——以西昌市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艳 郑岭 高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25,共7页
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包括: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场所,有效组织防灾避难的通道系统。借鉴以上经验,我国大陆城市防震避难空间体系应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组织核心,由三... 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防震避难空间规划的实践经验包括: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结合城市用地分级设置避难场所,有效组织防灾避难的通道系统。借鉴以上经验,我国大陆城市防震避难空间体系应以防灾生活圈作为组织核心,由三级防灾生活圈与防灾隔离带共同构成。西昌城区防震避难空间规划基于以上体系,结合避难场所划定防灾生活圈,选择防救灾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避难空间体系 防灾生活圈 防救灾通道 西昌市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演进的系统逻辑——基于人地关系视角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利伟 赵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2,33,共7页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新时... 城镇化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要素巨系统的复杂变迁过程,本文基于人地关系视角,提出了城镇化"人—地系统"模型,根据模型框架分析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逻辑机理。从城镇化"人—地系统"出发,指出新时期我国城镇化系统面临土地城镇化路径依赖、人口不完全城镇化困境以及人口、产业、环境与土地非均衡城镇化的人地矛盾,最后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导向:由增量城镇化向存量城镇化转变、由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由刚性城镇化向弹性城镇化转变、由要素城镇化向功能城镇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一地系统 人口、土地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寒地城市儿童不同季节住区户外活动特征及空间规划启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冷红 高竹青 袁青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3-58,共6页
进行户外活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寒地城市的季节变化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影响显著,作为儿童主要活动载体的住区空间设计如何去回应这些特征的季节性变化需要重视。为探讨寒地城市2~6岁儿童不同季节的活动特征如... 进行户外活动是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寒地城市的季节变化对儿童的户外活动特征影响显著,作为儿童主要活动载体的住区空间设计如何去回应这些特征的季节性变化需要重视。为探讨寒地城市2~6岁儿童不同季节的活动特征如何指导住区空间设计,选取哈尔滨市中北春城、欧洲新城、恒祥城3个典型住区,分别于暖季节、过渡季节和冷季节进行实地调研,利用问卷调查、行为注记、微气候实测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儿童不同季节的户外活动特征及其与住区空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定位、空间布局和环境营造三方面提出寒地住区空间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儿童 户外活动特征 季节 寒地城市 住区设计策略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省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被引量:6
8
作者 曹璐 靳东晓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27-31,共5页
中国城镇化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城乡统筹类规划的产生。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探寻当前城镇化模式之下城乡各类要素配置的最佳方案。受政府事权的约束,不同层面的城乡统筹规划的内容和深度不同。作为"点面结合"的规划类型,城... 中国城镇化模式的转变推动了城乡统筹类规划的产生。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探寻当前城镇化模式之下城乡各类要素配置的最佳方案。受政府事权的约束,不同层面的城乡统筹规划的内容和深度不同。作为"点面结合"的规划类型,城乡统筹规划需要以分区导引作为阐述面域规划政策的重要手段,因此分区的合理性问题尤为重要。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主体涉及"城市"和"乡村",大量规划内容政策性强、超出了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权限,必须通过引导和协商予以落实,而这对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师而言几乎是全新的课题。本文以省市域规划的实际案例为参考,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新型城镇化 政府事权 规划分区 政策引导
下载PDF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立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0,共4页
明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重点从空间、产业、环境、社会、资源、交通等方面表达"两型社会"建设的规划理念。从城市群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域、外围城镇密集地区三个层面分别进行重点空... 明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重点从空间、产业、环境、社会、资源、交通等方面表达"两型社会"建设的规划理念。从城市群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域、外围城镇密集地区三个层面分别进行重点空间要素协调。立足"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发展机制,创新发展四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区域规划 一体化 空间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苏鲁豫皖四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钰蘅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分析苏鲁豫皖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区域内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文章以苏鲁豫皖四省82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莫兰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 分析苏鲁豫皖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区域内传统村落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文章以苏鲁豫皖四省82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莫兰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研究区域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苏鲁豫皖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省域尺度下研究区的传统村落均为聚集分布模式,安徽省集聚分布显著。(2)市域尺度下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安徽的黄山市、宣城市和河南的平顶山市、信阳市。(3)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苏鲁豫皖传统村落总体上呈“一主+两次+多中心”的团簇状分布格局,“核心—边缘”状分布较为明显,且在空间上表现为横“V”字型。(4)该区密度因素(如GDP密度)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异解释力最强,其次是普通道路密度、河流密度等,最后是地形因素;传统村落空间分异格局受11个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增强及双因子增强2种类型,说明该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异受多因子的综合影响更明显,其中GDP密度、一般道路密度和其他10个因子交互作用对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不同人口预测模型结果的村镇生物质能发展适宜性评估
11
作者 李蝉韵 张一飞 王贝妮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8期31-40,69,共11页
本文以研究村镇区域人口规模变化趋势对与生物质能发展适宜性的影响为目的,通过预测研究区域人口总量和用电量发展趋势,以及建立生物质潜能盈亏模型来分析研究区域发展生物质能的适宜程度。选取粤西地区村镇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增长... 本文以研究村镇区域人口规模变化趋势对与生物质能发展适宜性的影响为目的,通过预测研究区域人口总量和用电量发展趋势,以及建立生物质潜能盈亏模型来分析研究区域发展生物质能的适宜程度。选取粤西地区村镇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增长率法、趋势外推法、灰色预测法3种不同的人口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域未来10年的人口规模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合计算所得的年人均用电量得到用电需求量发展趋势。根据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和阳江市的农作物产量,广东省秸秆可收集系数及对应热值确定秸秆资源量和区域生物质理论发电潜能。运用Origin软件对历史人口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分析并进行趋势外推预测。结果显示:短期内研究区域人口总量将保持平稳下降的趋势。通过公式运算得到粤西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为120522.6t,总生物质理论发电潜力为305万mWh,研究结果显示粤西地区村镇区域人口总量和用电量虽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2030年之前仍不能完全达到生物质能的100%供能目标,其中茂名市茂南区村镇区域生物质供能有望达到40%~60%,剩余能源需求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及传统能源相结合进行供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 人口预测 生物质能源 适宜性分析 粤西地区
下载PDF
TOD理论在旧城更新中的融合性设计策略--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音乐广场改造项目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惟科 刘圆圆 尹静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研究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背景出发,针对旧城更新中TOD理论应用的不足,结合成都市龙泉驿区音乐广场改造项目,提出范围合理策略、功能有机策略、交通分级架构策略和区域有序分布策略等融合性的设计策略,并对TOD理论进行补充,以期为TO... 研究从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背景出发,针对旧城更新中TOD理论应用的不足,结合成都市龙泉驿区音乐广场改造项目,提出范围合理策略、功能有机策略、交通分级架构策略和区域有序分布策略等融合性的设计策略,并对TOD理论进行补充,以期为TOD理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旧城更新 TOD理论
下载PDF
西藏农耕文化语境下的村庄规划实践与思考——以拉萨市尼木县吞达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宇 张清华 《南方建筑》 2013年第4期59-63,共5页
西藏农耕文化体系下形成的村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吞达村是西藏自治区的古村落,其聚落空间、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带有典型的西藏农业文明印迹。本文研究农耕文化要素对吞达村农业村庄聚落发展的影响,探寻在西藏传统文... 西藏农耕文化体系下形成的村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吞达村是西藏自治区的古村落,其聚落空间、生活习俗、生产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带有典型的西藏农业文明印迹。本文研究农耕文化要素对吞达村农业村庄聚落发展的影响,探寻在西藏传统文化演进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农耕文化 村庄规划 吞达村
下载PDF
内陆农业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立力 谭静 《小城镇建设》 2006年第8期20-23,共4页
本文主要涵盖了内陆农业地区小城镇目前的发展概况、发展动力、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该地区的小城镇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突出特色、专产发展,统筹规划、... 本文主要涵盖了内陆农业地区小城镇目前的发展概况、发展动力、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四个方面的内容,并指出该地区的小城镇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突出特色、专产发展,统筹规划、宜居建设的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发展 农业地区 内陆 劳动力转移 发展概况 统筹规划 方针
下载PDF
世界城市与世界级城镇群:殊途同归——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区域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0,共5页
从内涵上看,世界城市与世界级城镇群具有内在统一性:城镇群发展催生世界城市,世界城市引领世界级城镇群的整体发展。根据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结合北京自身发展的现实状况,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必须树立明确的区域发展观念,通过京津冀联手打... 从内涵上看,世界城市与世界级城镇群具有内在统一性:城镇群发展催生世界城市,世界城市引领世界级城镇群的整体发展。根据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结合北京自身发展的现实状况,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必须树立明确的区域发展观念,通过京津冀联手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镇群,实现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和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的互利双赢,这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世界城市 区域 世界级城镇群 京津冀
下载PDF
探索中国沿海转型发展之路——河北沿海地区空间发展战略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泽 李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之一,河北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突出、战略性资源丰富,但由于存在港口功能单一、产业结构与港城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等问题,其发展模式急需转变。立足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河北沿海...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之一,河北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突出、战略性资源丰富,但由于存在港口功能单一、产业结构与港城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盲目无序等问题,其发展模式急需转变。立足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河北沿海地区规划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要求,包括转变港口发展模式、资源利用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及城镇发展模式等,通过港口拉动、港城互动与区域联动,实现"内聚提升、对接开放、转型跨越",推动河北沿海地区的发展,并使之成为我国新一轮沿海开放开发的区域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地区 发展模式 转型发展 河北
下载PDF
中原农业地区县域单元城镇化路径研究——以河南省西华县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宇 《城乡规划(城市地理学术版)》 2014年第6期22-31,72,共11页
县域单元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县由于发展成本较低的影响呈现出更快的发展速度。作为中原农业地区的西华县,在工业化、现代化的浪潮下,本地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在人... 县域单元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中中西部地区的县由于发展成本较低的影响呈现出更快的发展速度。作为中原农业地区的西华县,在工业化、现代化的浪潮下,本地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在人口流动和城乡空间上表现出来,呈现和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特征。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下,西华县需要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匹配的城镇化空间承载格局。同时,在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的约束下,西华县也不宜照搬传统的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路径。应当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通过满足外出务工人员、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三类人群”需求,协调好县城、小城镇、乡村“三类空间”的发展,实现统筹城乡、集约高效的目标,共享城镇化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农业地区 县域发展 城镇化 西华县
下载PDF
众创空间的需求特征及规划响应策略
18
作者 田文洁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6期22-22,30,共2页
本文首先从形成机制、设施要求和服务对象三个方面,诠释了众创空间的内涵.从政策、环境和成本三个导向,解释了其空间形式要求,依据众创空间的内涵和形式要求,提出了以土地使用为核心的空间布局响应和建筑形式响应等策略.
关键词 众创空间 空间形式 规划响应
下载PDF
1970—2019年河南省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钰蘅 张辰光 +3 位作者 刘翼泽 邢伟 杨飒 刘明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8-534,共7页
利用河南省1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并辅以海表温度距平指数(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和南方涛动指数,运用多项式拟合、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0—2019年河南省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 利用河南省1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数据,并辅以海表温度距平指数(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和南方涛动指数,运用多项式拟合、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0—2019年河南省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1)1970—2019年河南省年、季节气温均呈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年均温以0.24℃/10a的速率递增,且春季气温增温速率最大,冬季气温增温速率最小。(2)过去50年,河南省的气温变化与ENSO事件的强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的增多和强度的加大,对应的河南省气温也显著增加。(3)在ENSO事件发生年份,河南省气温变化与SSTA值呈现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河南省在强ENS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易发生极端灾害事件,需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 相关性 气温 河南省
下载PDF
法国社会住宅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27
20
作者 赵明 弗兰克.合雷尔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2期62-66,共5页
法国社会住宅系统创立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二战后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以政府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刺激,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建设管理社会住宅的系统。社会住宅系统起到了解决贫困人口居住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调控房地产市场等多... 法国社会住宅系统创立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二战后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以政府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刺激,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建设管理社会住宅的系统。社会住宅系统起到了解决贫困人口居住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调控房地产市场等多种作用。但社会住宅空间分布集中,建设规模偏大等原因,千万了1980年代以来法国严重的居住隔离问题。2000年以后,法国确立了通过社会住宅的重新分布实现社会混和的战略目标。文章通过对法国社会住宅政策演变历程的回顾,总结出它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应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扩大融资方式,建立以租赁为主的保障性住房系统,并以此调控房地产市场;同时注意通过综合规划,防止居住隔离现象进一步加剧,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住宅 居住隔离 住宅政策 保障性住房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