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本土化与现代化——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述评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健 于泽元 +3 位作者 谢媔媔 赵秋红 辛涛 宋乃庆 《中国考试》 CSSCI 2019年第5期73-77,共5页
教育质量监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导向作用,基础教育的监测与评价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围绕地方教育监测与本土化、监测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监测与教育政策、... 教育质量监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对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导向作用,基础教育的监测与评价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学术年会围绕地方教育监测与本土化、监测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监测与教育政策、学科监测4个核心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监测 教育评价 基础教育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促进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检视——基于3134份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林 郑智勇 宋乃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7-245,共9页
教育信息化是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动力。研究基于智能化时代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从信息化管理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四个维度探析教育信息化促进西藏基础教... 教育信息化是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动力。研究基于智能化时代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从信息化管理机制、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四个维度探析教育信息化促进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文章以西藏七个市区的3134位中小学教师为调研对象,了解教育信息化促进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的整体水平、发展差异。结果显示,现状规划初步形成但实践迟滞、基础设施配置均衡但保障滞后、教学资源供给基本充足但适切性缺乏、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较强但教学技能羸弱等共性表征。在差异性层面,初中阶段发展水平较弱,乡村地区仍需加大扶持力度。针对结果,提出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西藏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与应用机制牵引;协同多元主体,整合西藏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消解“路径依赖”,提升西藏自身适切性资源开发能力;凸显应用导向,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实效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西藏基础教育 高质量发展 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现状检视
下载PDF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100年:走向公平与质量的教育——以党的教育方针为逻辑主线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乃庆 贾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9,221,共14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教育方针是指导和规范国家教育工作的总纲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息息相关。100年来,以党的教育方针为逻辑主线,中国基础教育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教育方针是指导和规范国家教育工作的总纲领,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息息相关。100年来,以党的教育方针为逻辑主线,中国基础教育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方针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教育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教育改革与完善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教育现代化时期。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二者形成了引领与遵循的密切关系。进入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础教育 教育发展 教育方针 历史脉络 公平与质量
下载PDF
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与水平测度 被引量:26
4
作者 朱德全 彭洪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8-152,共15页
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级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是衡量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刻度尺。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采用熵权TOPSIS法构建创新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 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级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是衡量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刻度尺。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采用熵权TOPSIS法构建创新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等五位一体的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并以2020年截面数据为基础测度我国职业教育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发现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数虽总体基本面良好,但呈现出“领跑型”省份稀缺、“并跑型”省份较少、“跟跑型”省份居多的空间分布格局,突显出“东部地区”居上、“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滞后的空间差异特征,表现出职业教育区域“创新发展”不足、“协调发展”一般、“绿色发展”薄弱、“开放发展”阻滞、“共享发展”欠缺的水平样态。为助推中国职业教育真正实现全方位“指数式”高质量发展,需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浇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坚实基座;强化结构协调深度,增赋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持续动能;延展学习空间广度,打造职业教育“绿色发展”健康生态;深化国际交流强度,畅通职业教育“开放发展”多元渠道;提升资源公平高度,永葆职业教育“共享发展”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指数 熵权TOPSIS法 水平测度
下载PDF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探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罗士琰 张辉蓉 宋乃庆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的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探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基础教育自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亦可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借鉴。我国基...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的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探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基础教育自信,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亦可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基础教育变革提供借鉴。我国基础教育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模式本身,即“中央集权”、三级管理、协同攻关和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 中国模式
下载PDF
新中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历程、经验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锦 彭泽平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年第10期32-38,共7页
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学制屡经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在历史经验方面,主要有:紧扣国情,着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制体系;采取因地制宜的学制改革策略;注重整... 基础教育学制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之一,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学制屡经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在历史经验方面,主要有:紧扣国情,着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制体系;采取因地制宜的学制改革策略;注重整合专家与科研团体的力量;注重开展学制改革实验;始终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要价值导向。在历史教训方面,主要表现在:改革手段与目的未充分统一;未处理好学制改革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没有与基础教育整体改革相配合;行政干预太强。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当前我国学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教育 基础教育学制改革 教育史 学制改革历程 教育经验
下载PDF
数学学业表现能力测评体系构建——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实践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立东 杨涛 +4 位作者 王烨晖 史宁中 宋乃庆 刘晓玫 马复 《数学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61,90,共5页
从国家层面了解中国数学教育质量整体状况,有效地测量评价中国数学教育质量状况是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基本目标.基于2015—2018年两轮数学学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实践,介绍了作为监测理论框架核心内容的数学表现能力指标体系... 从国家层面了解中国数学教育质量整体状况,有效地测量评价中国数学教育质量状况是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基本目标.基于2015—2018年两轮数学学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实践,介绍了作为监测理论框架核心内容的数学表现能力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运算能力、空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表现能力维度.在此基础上,对于该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命题原则及相应的监测结果做出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科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表现能力指标 命题数学 数学表现
下载PDF
“后减负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重构 被引量:57
8
作者 范涌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52,共11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基础教育减负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减负主体和减负对象从单一走向多元,减负方式从线性思维走向系统思维,基础教育逐步进入“后减负时代”。然而,时至今日,减负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周而复始的基础教育“减负令... 进入新时代以来,基础教育减负问题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减负主体和减负对象从单一走向多元,减负方式从线性思维走向系统思维,基础教育逐步进入“后减负时代”。然而,时至今日,减负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周而复始的基础教育“减负令”效果差强人意,症结在于千年考试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社会阶层固化和社会流动通道窄化、科层化的教育政绩考核制度、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与教育发展不均衡、商业资本的强势介入等社会生态失衡,“双减”政策对于治理上述问题具有全新的价值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后减负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态重构,要直面根源性问题,重新回归教育初心和本质规律,拓宽社会上升渠道并消解人才和职业偏见,实施基础教育特色化发展战略,推进以个性化、开放化、智慧化为特征的课程改革,构建以教育生态为核心指标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和自主多元的考试招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双减”政策 高质量发展 基础教育生态
下载PDF
增值评价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探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鑫 宋乃庆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0-106,共7页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评价的改革创新。以增值评价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实现二者间整体效应,这不仅是推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构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客观需要,更是满足... 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评价的改革创新。以增值评价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实现二者间整体效应,这不仅是推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构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客观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向往诉求。以增值评价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做好基础教育探索增值评价的规划设计、建立贯穿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增值评价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增值评价的多元参与、增强基础教育增值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值评价 基础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算法权力及其规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依托框架优势、机器优势和嵌入优势的全新算法,将会随着数字平台的搭建、数据资源的挖掘、“人–机”交互的设计,由单纯的计算工具向事务运行规则转变,进而演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不容回避的权力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算法权力既有... 依托框架优势、机器优势和嵌入优势的全新算法,将会随着数字平台的搭建、数据资源的挖掘、“人–机”交互的设计,由单纯的计算工具向事务运行规则转变,进而演变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不容回避的权力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算法权力既有益于管理风险、规范行为和辅助决策,也可能由于自身的局限以及它与教育之间的冲突,导致教育的风险异化、行为降格和决策失衡。要将算法权力规制到安全、可靠的“笼子”之中,除借助算法目标的教育审查、算法设计的教育解释、算法运行的教育监管、算法应用的教育鉴别、算法信息的教育备案、算法责任的教育认定,以构建从背景、过程到结果的规范机制;还应诉诸教育之于算法的祛魅、平衡与扬弃,以凸显“入乎其内却又出乎其外”的制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权力 数字化转型 算法 算法规制
下载PDF
加强中国教育量化研究的可重复性
11
作者 李毅 张涧清 杨焱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96,共12页
本研究理论辨析了可重复原则、研究的可重复性与重复性研究的关系,探讨了重复性研究的精确重复、直接重复、概念重复等三种类型及其验证和延展两重功能,并阐述了教育量化研究可重复性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以我国37本教育学类CSSCI... 本研究理论辨析了可重复原则、研究的可重复性与重复性研究的关系,探讨了重复性研究的精确重复、直接重复、概念重复等三种类型及其验证和延展两重功能,并阐述了教育量化研究可重复性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以我国37本教育学类CSSCI期刊在2015—2020年间发表的重复性量化研究为对象,分析了我国教育量化研究可重复性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发现:可重复性是创新性研究的基本立场未得到充分认识;量化研究基础薄弱致使可重复性的确证存在困难;对复现失败的误解带来了对“可重复危机”的恐慌;传统思维惯性阻碍原始研究团队的持续跟进。最后,本文建议加强对重复性研究价值的认识,建立重复性研究激励机制;加强研究者量化研究方法训练,搭建开放科学平台促使“黑箱”变“白箱”;克服重复性研究“唯成功率”思想,打造稳定团体形成研究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性 量化研究 重复性研究 科学化 南大核心
下载PDF
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大数据赋能与路向 被引量:57
12
作者 宋乃庆 郑智勇 周圆林翰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共7页
大数据正在成为推动教育系统颠覆性创新与变革的科学力量,包括教育在内的整个领域都将在这一力量潮流推动下发生深刻机理变革。大数据赋能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是破除“五唯”教育评价痼疾,落实立德树人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 大数据正在成为推动教育系统颠覆性创新与变革的科学力量,包括教育在内的整个领域都将在这一力量潮流推动下发生深刻机理变革。大数据赋能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是破除“五唯”教育评价痼疾,落实立德树人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传统课堂教学联姻教育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校园的迫切需要;过滤与挖掘隐含教育信息和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应然要求等诉求。然而,现实却面临着考试大数据理念异化,迟滞教育评价观的科学树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羸弱,冲击评价改革的师资保障;数据教学资源分化,加剧教育不公平取向的发生;数据价值理性备受忽视,规约评价改革的功效发挥等问题。针对问题,该文提出厘清传统考试价值观念,构建大数据赋能的基础教育评价观;消解教师技术能力的担忧,完善评价改革的智力支持;合理搭建数据资源平台,满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诉求;准确把握大数据评价价值旨归,驱动教育评价体系重构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 教育评价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础教育STEAM课程改革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46
13
作者 宋乃庆 高鑫 陈珊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7-33,共7页
STEA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有机融合,是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手段,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在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下,合... STEAM教育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有机融合,是培养实践型、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手段,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在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下,合理借鉴和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STEAM课程改革:着力做好STEAM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明晰STEAM课程改革主体权责,建立融时代要求与现实情境的STEAM课程内容体系,培育STEAM课程师资,搭建STEAM课程改革协同机制,构建科学的STEAM课程评价体系,推动STEAM课程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AM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下载PDF
新时代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专访西南大学宋乃庆教授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乃庆 郑智勇 范涌峰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宋乃庆教授认为新时代小学全科教师是按照高素质小学教师要求培养的,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具备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将单一的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统整的课程整合能力(如一专多能、一主多辅、两主多辅等),能够独立承担多门学科课程教... 宋乃庆教授认为新时代小学全科教师是按照高素质小学教师要求培养的,以学生学习发展为中心,具备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将单一的不同学科知识进行统整的课程整合能力(如一专多能、一主多辅、两主多辅等),能够独立承担多门学科课程教学任务,并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小学教师。宋乃庆教授认为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不但可以纾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而且可以满足全面提升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现实需求,这既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教育扶贫、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面向未来,宋乃庆教授认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顶层设计,完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机制;第二,建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做好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教材资源建设工作;第三,建立由多元主体参与的激励机制,开展对小学全科教师的追踪评价;第四,打造多元和包容的文化空间,营造小学学科教师向全科教师转型的良好氛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全科教师 教师培养 教师教育 教师培训
下载PDF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现实困境与制度框架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涌峰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8,共6页
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评价改革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设的应有之意。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合现实之需,是高中教育质量的诊断器, 合价值规约,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合制... 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评价改革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建设的应有之意。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合现实之需,是高中教育质量的诊断器, 合价值规约,是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合制度规范,是新高考功能离差的补充剂, 合国际趋势,是基础教育评价适应未来发展的度量仪。然而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是"唯分数论"的藩篱依然难以跨越,人们对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缺乏科学认识,普通高中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业支持系统尚不成熟,同时面临"增负"的质疑。为此,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在监测定位上,应彰显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的诊断性、专业性、督导性, 在监测框架上,应建立"减负"取向和素养本位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在监测保障上,应构建系统完备、张力合理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监测良性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教育质量监测 新高考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的历史演进、时代导向与弘扬方略
16
作者 赵鑫 王玲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为人类精神尤其是教师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特殊表征,是教师精神发展进程中的高阶形态。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同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进程和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相统一,教育家精神的价值逻辑熔铸于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作为人类精神尤其是教师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特殊表征,是教师精神发展进程中的高阶形态。教育家精神的历史逻辑同中华民族精神建构的进程和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相统一,教育家精神的价值逻辑熔铸于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战略问题的回应。从“建章立制”“社会宣传”“育人实践”“深研理论”等四个维度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化教育家精神的实践逻辑,能够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和教育强国建设凝聚精神内核、强化精神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情怀 师道文化 教育强国 弘扬方略
下载PDF
未知的精彩冒险——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图景透视
17
作者 杨欣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9,共13页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力,教育难免因为在认知上依附数字化而被窄化、在动机上顺应数字化而被弱化、在行动上模仿数字化而被矮化。如此迷思、降格和盲从,除了可以印证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图景透视的重要性,更凸显了将之视作未知精彩...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潜力,教育难免因为在认知上依附数字化而被窄化、在动机上顺应数字化而被弱化、在行动上模仿数字化而被矮化。如此迷思、降格和盲从,除了可以印证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图景透视的重要性,更凸显了将之视作未知精彩冒险的必要性。原因在于,只有接受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知版图,教育信念才会从依附数字化的迷思中醒来;也只有将教育数字化转型讲述为继往开来的精彩故事,教育的求知活动才能升华为比顺应数字化更可持续的转型动机起源;也唯有将教育数字化转型视作冒险之旅,模仿数字化的经济目的、标准过程和满意结果才有可能被教育的精神价值、成长意义与道德追求所制衡。如此一来,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将因为教育的可信、可爱与可贵而得到丰富、升华与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图景 教育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教育转型
下载PDF
基于用户评论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持续使用影响因素分析——源于17601条评论的质性研究
18
作者 张辉蓉 魏利 李舒展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4年第5期3-11,共9页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资源,具有加速基础教育公平步伐和助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从用户评论文本角度挖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影响因素模型,对促进该平台的数字资源效用最大化以及提高用户粘...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是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资源,具有加速基础教育公平步伐和助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作用。从用户评论文本角度挖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影响因素模型,对促进该平台的数字资源效用最大化以及提高用户粘性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剖析智慧中小学APP在五大手机应用市场的17601条用户评论数据,得到125个概念,39个范畴和8个主范畴。构建出用户特征、数字资源、平台功能和社会环境对用户的平台满意度、持续使用态度和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持续使用态度是影响持续使用行为的直接原因;用户特征与用户满意度处于相互促进的关系;数字资源、平台功能、平台环境会影响用户满意度,进而影响持续使用态度;社会环境调节持续使用态度进而影响持续使用行为。最后,基于持续使用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智慧中小学 持续使用 扎根理论 基础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小蓉 张辉蓉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5期27-35,共9页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新时代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应扭转“唯分数、唯成绩”的评价导向,与教育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牢固结合,树立起为了...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新时代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应扭转“唯分数、唯成绩”的评价导向,与教育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牢固结合,树立起为了学习而评价、为了改进而评价、为了发展而评价的价值取向。为此,只有厘清“谁来评价、评价什么”,即明确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同伴和家长)和评价内容(德智体美劳),才能保障学生评价的顺利开展。新时代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的发展路径包括:关注学生的成长起点,基于安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开展全要素横向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基于形成性评价和增值评价开展全过程纵向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结果,基于总结性评价和比较性评价开展全方位立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价 为了学习而评价 为了改进而评价 为了发展而评价
下载PDF
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基于《教育规划纲要》第三方评估1的证据 被引量:61
20
作者 朱德全 李鹏 宋乃庆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77,共15页
通过对苏、鲁、鄂、湘、川、渝等14个省(市、自治区)82个县(区)546所中小学的实证调查,结合2010年-2014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典型案例分析,对2010年以来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评估。评估发现:5年... 通过对苏、鲁、鄂、湘、川、渝等14个省(市、自治区)82个县(区)546所中小学的实证调查,结合2010年-2014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宏观数据和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典型案例分析,对2010年以来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评估。评估发现:5年来,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不仅从战略任务的高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而且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所进步,"均衡配置师资"逐步实现。但也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部塌陷"、办学条件"内涵化"差距巨大、农村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严重、城镇化进程中新挑战不断、教育质量城乡差距甚大等问题。因此,新时期中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转变义务教育发展方式,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开拓义务教育内涵均衡、优质均衡与特色均衡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第三方评估 治理体系 综合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