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足现代生活,重新认识儒学
1
作者 王新元 《当代儒学》 2017年第1期355-356,共2页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师长同道:由于王钧林主编出差在外,委托我来参加这次盛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孔子研究》编辑部,向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前来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关键词 现代生活 重新认识 儒学 专家学者 孔子研究 编辑部 感谢
下载PDF
“情感儒学”评析--蒙培元八十寿辰学术座谈会发言选登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来 李存山 +9 位作者 张再林 王钧林 景海峰 丁为祥 梁枢 涂可国 何善蒙 宋大琦 王正 任蜜林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9,191,共15页
蒙培元经历了从"性"到"心"到"情"的学术发展路向,最终归向主体性和主体思维,他的"情感儒学"具有强调"仁爱情感""理性情感"和具体性情感的特点。从"情感型儒学"... 蒙培元经历了从"性"到"心"到"情"的学术发展路向,最终归向主体性和主体思维,他的"情感儒学"具有强调"仁爱情感""理性情感"和具体性情感的特点。从"情感型儒学"到"心灵的超越与境界",再到"人与自然"即天人关系,既是蒙培元对中国哲学史的诠释,又体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特点。他主要有两大哲学贡献,一是从逻辑理性到情感理性的主体性转向以及由此转向所形成的两种逻辑如何融合的问题,二是在中西文化相互借鉴基础上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他的思想体现了对中国哲学核心问题和中国哲学根本内容的回归,很好地指引或勾勒出了一种"回到原点"的理论思考形式。他是少数几个能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其研究是一个从"通古今之变"到"究天人之际"的过程,然后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一家之言"。蒙培元不是就范畴来讲范畴,而是想把理学的范畴作为一个系统的构建来探究,力图从哲学形态上做系统的梳理。"情感型儒学"主要出现了三种理论形态:第一种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学,这是把情感看成是道德理性的心理基础;第二种是新儒学中的理学派,他们把情感看成是道德理性(即本体)的表现和作用;第三种是新儒学中的心学派,他们把情感本身看成是理性的。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精神向度是从情出发,凸显"情本位"和"情本体",情感与理性在一个人的生命、生活中都是不可忽视的,但是,情感和理性各有各的存在和活动的边界。蒙培元创构了由"性–情"到"情–性"这样一个架构,实现了"两千年来儒家哲学之大翻转"。蒙培元提出价值是由情感决定的,把本原问题进一步转化为情感问题,给了情感本体以合法性。情感哲学的转向,颠覆了理性的霸权、教条的霸权,重新设计出一种以个体性为基础、以感性的活泼泼的欲望为基础的公共理性。他强调精神自由具有永久性价值,它是社会政治自由的基础,而自由是一种价值,价值是由情感决定的。他不光是一个哲学史家,也是一个哲学家,在儒学的现代转向中开创了情感哲学的方向,是情与理合一的言说,避免了理性主义和情感主义的偏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培元 情感儒学 情感理性 情感本体 主体性转向 公共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