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的德治思想及其价值根源 被引量:4
1
作者 孔祥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71,共6页
孔子认为"为政在人",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伦理道德的方式解决"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为政思想和主张。孔子德治思想的创设和建构,是对周初"敬德保民"等政治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 孔子认为"为政在人",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伦理道德的方式解决"礼坏乐崩"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的为政思想和主张。孔子德治思想的创设和建构,是对周初"敬德保民"等政治思想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知天命",既是对周初"以德配天"的政治化天命观的转化和超越,也是其德治思想的价值根源。孔子把天人关系的重心从"天道"转向"人道",影响中国政治思想数千年,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德治思想 政治伦理 价值根源
下载PDF
孔子忠伦理的多层意蕴——以《论语》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2
作者 孔祥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4,共8页
孔子忠伦理有教人忠、修身忠、与人忠、忠于职守、爱国(事君)以忠、忠恕为仁等多层意蕴,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一种伦理美德。孔子提倡"以道事君"、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反对臣无人格原则地讨好、侍从、顺从君... 孔子忠伦理有教人忠、修身忠、与人忠、忠于职守、爱国(事君)以忠、忠恕为仁等多层意蕴,是人们应该遵循的一种伦理美德。孔子提倡"以道事君"、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反对臣无人格原则地讨好、侍从、顺从君。孔子把"忠"纳入其"仁学"体系,将忠恕作为为"仁之方"并予以一以贯之,指明了做人和待人的一种方式、求仁和为仁的基本途径,贯通了"下学而上达""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自觉的道德修为境界。忠恕之道作为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伦理准则,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忠伦理 意蕴 忠恕 仁之方
下载PDF
孔子的“为政以德”及其思想基础 被引量:1
3
作者 孔祥安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0,共5页
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命题是对周公"以德配天"政治观念的继承、转化和提升,孔子倡导的"政者正也""道之以德""爱民利民""取信于民"等政治主张是对周初"敬德保民"... 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命题是对周公"以德配天"政治观念的继承、转化和提升,孔子倡导的"政者正也""道之以德""爱民利民""取信于民"等政治主张是对周初"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治理理念的借鉴和发展。孔子将为政之"德"贯穿于其设计的政治生活的诸方面,彰显了其政治思想的价值取向和特质,存有道德决定论和理想主义的倾向。至今仍在以德治国、党员干部执政素质、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德政 思想 基础
下载PDF
孔子孝论的汉代异化——从“以孝入律”视角进行探析
4
作者 孔祥安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汉代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大力推行"以孝治天下"治国之策,儒家孝伦理逐渐被汉律化。为此孔子儒家孝论在汉代发生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现代法学的视角,从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几方面梳理孝伦理的汉代律... 汉代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大力推行"以孝治天下"治国之策,儒家孝伦理逐渐被汉律化。为此孔子儒家孝论在汉代发生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现代法学的视角,从行政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几方面梳理孝伦理的汉代律令化,探讨孔子孝论在汉代的异化及其社会影响,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孔子孝论的内涵和实质,厘清原始儒学与后世儒学的区别,正本清源,从而汲取孔子孝论之精华,弘扬中华"孝文化",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孝论 汉律化 异化 影响
下载PDF
孔子“孝”论探微
5
作者 孔祥安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3期63-66,共4页
孝是中国社会最基本和重要的伦理范畴,也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对孝特别关注,他从"孝敬"、"谏诤"、"父慈子孝"、"亲亲"、"仁"等多个层面创构了一套儒家孝伦理思想,... 孝是中国社会最基本和重要的伦理范畴,也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对孝特别关注,他从"孝敬"、"谏诤"、"父慈子孝"、"亲亲"、"仁"等多个层面创构了一套儒家孝伦理思想,成为其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孔子孝论,发掘孔子儒家"孝的文化"科学内涵,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对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孝敬 谏诤 父慈子孝 亲亲
下载PDF
原始儒家孝伦理的汉代异化及其影响——以孝亲案例为中心的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孔祥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76,共5页
汉代为"以孝治天下",利用教化、奖惩等手段,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极力推行儒家孝伦理,为此原始儒家孝伦理在汉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孝亲案例探讨孝伦理在汉代的异化,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儒家孝伦理... 汉代为"以孝治天下",利用教化、奖惩等手段,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极力推行儒家孝伦理,为此原始儒家孝伦理在汉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孝亲案例探讨孝伦理在汉代的异化,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儒家孝伦理的内涵和实质,厘清原始儒学与后世儒学的区别,正本清源,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服务当今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儒家 孝伦理 汉代 异化 影响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孔祥安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力倡修身为政、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富民强国、礼主刑辅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以后,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体的主体意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封建社会... 孔、孟、荀代表的先秦儒家,力倡修身为政、民为邦本、选贤使能、富民强国、礼主刑辅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以后,这一儒家政治思想便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体的主体意识和人们社会生活的主导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余年。其所蕴含的丰富合理内涵和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至今仍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为政以德 仁政德治 哲学思想
下载PDF
杨雄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法言》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冬梅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2-47,共6页
杨雄以孟子的后继者自居,仿效孟子辟杨拒墨,对西汉后期兴起的诸子学说进行了批判,认为诸子学说和儒家学说是不相容的,如果任由诸子学说发展而不加以制止,必定会使人不明是非,偏离正道。杨雄论人性,试图调和孟、荀之说,主张"人之性... 杨雄以孟子的后继者自居,仿效孟子辟杨拒墨,对西汉后期兴起的诸子学说进行了批判,认为诸子学说和儒家学说是不相容的,如果任由诸子学说发展而不加以制止,必定会使人不明是非,偏离正道。杨雄论人性,试图调和孟、荀之说,主张"人之性也,善恶混",认为人性中同时存在着善良和邪恶两方面因素,这一观点能很好地解决为什么社会上有善人和恶人以及一个人有时具有善念和善行,有时又具有恶念和恶行,这无疑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杨雄的中和思想与孔孟的"中和""中道"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认为"立政鼓众,动化天下,莫上于中和,中和之发,在于哲民情"。他所推崇的"中和之道",就是以仁政为核心的中和政治,赋予中和思想的实践色彩,即君主要想贯彻中和之道,就必须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雄 《法言》 孟子思想 人性论 中和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