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低度近视SB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雷玉琳 郑秀云 +2 位作者 苏燕 刘素美 党光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探讨中低度近视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方法:中低度近视患者108例216眼,前瞻性、随机性为其1眼行... 目的:探讨中低度近视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方法:中低度近视患者108例216眼,前瞻性、随机性为其1眼行SBK手术,其对侧眼行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wk;1,3,6mo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分析比较SBK和LASIK两组间各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经配对t检验,SBK组和LASIK组术前术后,术后各时间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期两组间角膜后表面高度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BK和LASIK手术对中低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K LASIK 近视 PENTACAM 角膜后表面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娜 王东林 +1 位作者 刘朝阳 王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62-563,共2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01/2010-12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1973例28722眼患者的资料(超声乳化20937例27521眼,囊外摘除术1036例120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术眼中,感染性眼内...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01/2010-12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1973例28722眼患者的资料(超声乳化20937例27521眼,囊外摘除术1036例120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全部术眼中,感染性眼内炎11眼,感染率为0.04%,9眼发生于超声乳化术后,2眼发生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共有5眼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浅绿色气球菌,真菌各1眼。感染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者占73%(8/11),房水混浊或前房积脓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前房积脓合并明显玻璃体混浊或经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观察1~2d感染加重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11眼均保住眼球。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常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感染发展,保留部分有用视力;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必要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内炎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娜 郑秀云 +3 位作者 王东林 颜世广 康亚琪 王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方法:对我院15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术中抽取玻璃体做病原学检查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15例在术中采集前房水及玻璃体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7例培养... 目的:探讨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对广谱抗生素的耐药性及敏感性。方法:对我院15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术中抽取玻璃体做病原学检查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15例在术中采集前房水及玻璃体做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7例培养出致病菌,细菌培养阳性率47%(其中真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缓慢葡萄球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浅绿气球菌1例),8例示无菌生长。培养阳性病例中3例表皮葡萄球菌和1例缓慢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均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耐药的,MIC均>4;另外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1例浅绿气球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是敏感的,MIC均<2,万古霉素与利福平均为敏感抗生素,MIC均<1。结论:大多数医疗机构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作为内眼手术预防性用药,但本文章总结后对此现象提出质疑。临床医生对致病菌经验性用药经常出现,但当未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时致病菌出现耐药时经验性用药往往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应该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适时调整用药方案是规范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 眼内炎 左氧氟沙星 耐药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明 毛国良 +1 位作者 郑秀华 党光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835-837,共3页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利用飞秒激光进行晶状体前囊膜切开、核裂解、角膜切口制作及散光性角膜缘松解切开,有效地降低了传统超声乳化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是对白内障手术技术和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 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利用飞秒激光进行晶状体前囊膜切开、核裂解、角膜切口制作及散光性角膜缘松解切开,有效地降低了传统超声乳化手术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是对白内障手术技术和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已发表文章的综述,就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的临床价值及优缺点与传统的超声乳化手术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白内障手术 超声乳化 激光治疗
下载PDF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诊疗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东林 党光福 +2 位作者 郑秀云 孟繁超 张建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587-1588,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06/2007-02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9例9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7例视力改善;2例患者视力无改善,无视力下...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06/2007-02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9例9眼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术后7例视力改善;2例患者视力无改善,无视力下降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术后7d黄斑水肿减轻;术后1mo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术后3mo黄斑水肿完全能消退,黄斑形态恢复正常;术后6mo时,有2例OCT示有黄斑前膜发生,但视力较术前无下降,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疗效显著,OCT在本病的诊断治疗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综合征
下载PDF
电磁铁吸引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取出球内异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韩彦辉 李曼 +1 位作者 于广委 王东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62-563,共2页
目的:观察电磁铁吸引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不规则磁性球内异物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在治疗球内异物取出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3-12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电磁铁吸引手术治疗不规则球内磁性异物患者30例30眼与我院2010-... 目的:观察电磁铁吸引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不规则磁性球内异物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在治疗球内异物取出术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3-12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电磁铁吸引手术治疗不规则球内磁性异物患者30例30眼与我院2010-01/2011-12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治疗球内异物患者30例30眼的临床疗效。对两组患者术中异物取出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电磁铁吸引取出异物的患者中有28眼(93%)异物均一次取出,单纯应用玻璃体切割取出异物的患者中有20眼(67%)异物一次性取出,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21),玻璃体切割联合电磁铁吸引取出异物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均少于单纯应用玻璃体切割取出异物的患者。结论:不规则球内金属异物玻璃体切割异物取出术中联合应用电磁铁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铁 球内异物 玻璃体切割术
下载PDF
个体化切削治疗标准LASIK不能完全矫正的近视 被引量:2
7
作者 郑秀云 郑秀华 +3 位作者 刘素美 孟小丽 张颖 李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切削治疗标准LASIK不能完全矫正的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例398眼实施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术前屈光度-2.00~-12.00D,散光度0~4.00D。其中角膜厚度不足者136例269眼(67.6%);矫正视力不佳者(包括弱视,除外... 目的:观察个体化切削治疗标准LASIK不能完全矫正的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例398眼实施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术,术前屈光度-2.00~-12.00D,散光度0~4.00D。其中角膜厚度不足者136例269眼(67.6%);矫正视力不佳者(包括弱视,除外眼底病变)20例38眼(9.5%);瞳孔直径≥5mm者40例80眼(20.1%);患者本人要求行个体化切削者32例64眼(16.1%)。不同屈光组的平均切削直径不同,随着近视度数增加从6.2~5.3mm变化切削直径。手术后定期观察。结果:患者术后角膜无浸润,清亮,角膜瓣对位好。术后1d,1wk,1mo,3mo,视力≥0.5分别为86.2%,95.3%,96.6%,93.5%;≥1.0分别为43.3%,80.6%,77.9%,84.3%。6mo有27眼复查,视力均在0.5以上,1.0以上占85.2%。术后眼压平均下降7.38mmHg,3mo回退率1.8%(2/108)。术后角膜中央区厚度较术前平均减少134.6μm,减少的量与其屈光度成正比。术后角膜5mm区域曲率较术前平均减少6.03D。对比敏感度标准化组和个体化组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mo个体化组对比敏感度比标准化切削组有所增加,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和术后6mo患者手术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99.5%;不良反应分别为36.5%和6.5%,主要是干眼,其次眩光、复视和视觉疲劳。结论:个体化切削手术具有显著提高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视觉敏感度,改善夜间视力,眩光和光晕发生率低的优点。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弱视或角膜厚度不足、标准LASIK术后视觉质量不佳者的再次矫正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切削 标准LASIK 矫正方法 近视 角膜
下载PDF
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中的止血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彦辉 吕永斌 +1 位作者 袁丹 于广委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的止血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3-01/2014-03于我院因PDR进行治疗的400例80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目的:分析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中的止血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013-01/2014-03于我院因PDR进行治疗的400例800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前4~14d注射曲安奈德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凝血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u-PA、t-P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AI-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剥膜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DR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常伴随有出血和各类并发症,曲安奈德可通过对患者玻璃体腔内多项凝血因子水平进行调节,从而直接发挥止血作用,减少出血量,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割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矫正 并发症
下载PDF
玻璃体腔充满气体的情况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东林 张春侠 +2 位作者 韩彦辉 孟繁超 杨小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玻璃体腔充满气体的情况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意义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玻璃体腔充满气体的情况下植入人工晶状体的36例3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12(平均5.6)mo。结果: 所有... 目的: 探讨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玻璃体腔充满气体的情况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意义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玻璃体腔充满气体的情况下植入人工晶状体的36例3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12(平均5.6)mo。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均提高2~6行。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非接触全视野镜下玻璃体腔充满气体、无人工晶状体的情况下能较容易地看清周边视网膜并进行光凝治疗,在玻璃体腔充满气体的情况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捷、无不必要的重复操作、手术无太大难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视网膜脱离 前后段联合手术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葛金玲 王超庆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7-78,共2页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外斜视。起病较早,发病年龄通常为6月龄~4岁。与其他类型的斜视不同,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可维持正常眼位和双眼视功能,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儿童最常见的外斜视。起病较早,发病年龄通常为6月龄~4岁。与其他类型的斜视不同,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可维持正常眼位和双眼视功能,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干预时机及治疗方式对临床医师是个挑战,同时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效果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旨在对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简要介绍,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手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