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提升既有建筑抗震设防调查技术水平提供支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既有建筑抗震设防调查标准》(送审稿)审查会召开
1
作者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2年第5期87-87,共1页
4月7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主编、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既有建筑抗震设防调查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召开,会议以线下与线上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 4月7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研院”)主编、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既有建筑抗震设防调查标准(送审稿)》(以下简称《标准》)审查会召开,会议以线下与线上视频会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编、参编单位代表以及编制组成员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震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毋剑平主持。中国建研院工程抗震所副所长程绍革致欢迎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设防 技术水平 工程抗震 副所长 线下 视频会议 参编单位 提供支撑
下载PDF
加强工程抗震标准化建设 助力防灾减灾工作持续深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明玉 程绍革 肖艳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1年第8期51-54,共4页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百年峥嵘岁月,百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带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繁荣富强的复兴道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百年峥嵘岁月,百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带领中华民族走出一条繁荣富强的复兴道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抗震专业委员会自1992年建立至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光辉历程。这期间,抗震专业委员会经历了与国家政策同发展,与时代车轮共前进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工作 工程抗震 标准化建设 不忘初心 第一年 砥砺前行 光辉历程 新征程
下载PDF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完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
3
作者 冯远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1年第3期21-22,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各大中城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逐渐增多,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特别是残障人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各大中城市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逐渐增多,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特别是残障人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不高、系统不够、设施不均衡、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障碍环境建设 标准体系建设 残障人士 无障碍设施 公共场所 幸福感 安全感 一流水平
下载PDF
CECS标准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导航——协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结构设计标准》介绍
4
作者 周颖 张增德 +1 位作者 陈鸿 汪凯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1年第5期27-29,共3页
2019年6月6日,按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9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同济大学会同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结构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19... 2019年6月6日,按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19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要求,由同济大学会同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结构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19年12月31日,《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主编单位同济大学和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与来自21家参编单位的相关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吕西林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上盖结构的技术难题和发展前景的讲话。会议确立了《标准》的编制目的、工作大纲、编制计划等,深入探讨了相关工程技术问题。之后的多次编制工作会议结合线下和线上开展,形成了多个研究专题,编制单位组织开展了相关数值分析、试验研究和基础理论分析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城市轨道交通 修订计划 标准制订 同济大学教授 主编单位 工程技术问题 协会标准
下载PDF
标准助力第一次全国房屋建筑普查工程 被引量:5
5
作者 史铁花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1年第5期34-36,67,共4页
1 相关背景近年来,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地震灾害形势极为严峻。2008年汶川地震中,我国虽已逐渐重视房屋防灾减灾能力,但在随后的雅... 1 相关背景近年来,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地震灾害形势极为严峻。2008年汶川地震中,我国虽已逐渐重视房屋防灾减灾能力,但在随后的雅安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严重破坏性地震后,还是造成了相当程度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水平与部分房屋建筑较低的防灾减灾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协调,因此,提升房屋建筑的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同时防灾减灾能力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屋建筑 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 普查工程 破坏性地震 地震活跃期 防灾减灾能力 玉树地震
下载PDF
房屋抗震设防普查助力自然灾害防治“九大重点工程” 被引量:3
6
作者 史铁花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0年第5期13-15,共3页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整体地震灾害形势较为严峻。建国以来,我国发生过多次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7.8级地震,约8万人遇难...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整体地震灾害形势较为严峻。建国以来,我国发生过多次大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7.8级地震,约8万人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8000多亿人民币,这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发生的损失巨大的一次地震,之后发生的雅安地震、玉树地震等多次严重破坏性地震,仍然显示出我国部分房屋的防灾减灾能力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水平不协调,故提高我国房屋建筑的防灾减灾能力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平洋地震带 直接经济损失 欧亚地震带 破坏性地震 玉树地震 地震灾害 抗震设防 防灾减灾能力
下载PDF
国家标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编制与说明 被引量:14
7
作者 谭平 陈洋洋 +1 位作者 周福霖 杨奎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1年第5期22-26,共5页
汶川地震后,建筑隔震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从筹备到完成报批稿编制,先后历经8年,汇集了28家编制单位的成果,征求了两百多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在充分参考现行相关标准条文的基础上,发展并确立了以"直接设计法... 汶川地震后,建筑隔震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从筹备到完成报批稿编制,先后历经8年,汇集了28家编制单位的成果,征求了两百多位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意见,在充分参考现行相关标准条文的基础上,发展并确立了以"直接设计法""复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新一代隔震设计反应谱为代表性内容的方法体系,将于近期颁布。本文对《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内容总述、标准创新点、关键问题、设计算例、应用意义等,供科研和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设计 标准 建筑结构
下载PDF
为人民幸福生活献良策 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8
作者 冯远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2年第3期34-35,共2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住宅对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转的影响越来越大。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人们已能足不出户进行工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几乎全国都实行了居家办公和学习。可见住宅的功能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它...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住宅对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转的影响越来越大。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人们已能足不出户进行工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几乎全国都实行了居家办公和学习。可见住宅的功能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人们栖居休憩的场所,而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技术 民众生活 幸福生活 建筑业 现代社会生活 高质量发展 住宅
下载PDF
承灾体调查中的市政设施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圣伟 《城市与减灾》 2021年第2期30-34,共5页
背景为全面贯彻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会议精神,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行业部门积极配合,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工作,确保全国“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 背景为全面贯彻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的会议精神,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行业部门积极配合,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快速推进工作,确保全国“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设施 隐患排查 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 承灾体 全面贯彻 中央财经委员会 快速推进
下载PDF
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
10
作者 尹保江 程绍革 黄世敏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0年第5期8-12,共5页
火灾现场,消防员是最美逆行者;新冠疫情当前,白衣天使是最美逆行者;地震现场,除了救死扶伤的人民子弟兵和医护人员,还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他们在震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冒着余震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震害... 火灾现场,消防员是最美逆行者;新冠疫情当前,白衣天使是最美逆行者;地震现场,除了救死扶伤的人民子弟兵和医护人员,还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他们在震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冒着余震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震害调查、应急评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们就是抗震人,以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践行着"建筑安全、百姓安居"的初心,用实际行动实现建筑安全守护者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工作者 防灾减灾工作 地震保险制度 工程建设行业 建筑抗震设防 防灾减灾日 标准编制 不忘初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