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建康复治疗专业理疗学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丛芳 朱迎九 +4 位作者 侯勇伦 金龙 司凤山 张立颖 王莉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1期1096-1097,共2页
关键词 康复治疗专业 课程教学 理疗学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高等医学院校 康复治疗学专业 首都医科大学
下载PDF
可穿戴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文豪 李建军 +10 位作者 高峰 杨德刚 郭韵 刘长彬 杨明亮 杜良杰 崔尧 李大鹏 张鑫 蔡畅 张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2-795,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可穿戴技术逐渐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可穿戴技术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领域进一步... 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发展,可穿戴技术逐渐成为康复医学领域的热点。可穿戴技术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捷化的特点,在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脊髓损伤康复以及老年退行性疾病康复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在保证动态监测条件下的信号可靠性、可穿戴设备长期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基于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技术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崔尧 丛芳 刘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9-243,共5页
镜像神经元系统提供了一种动作观察-执行匹配机制,在动作观察、动作模仿、运动想象及运动学习等神经生理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动作观察疗法、运动想象疗法、镜像疗法、虚拟现实疗法及脑-机接口技术等的重要神经机制。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动作观察 运动想象 模仿学习 镜像疗法 虚拟现实 脑-机接口 综述
下载PDF
Halliwick理念及其在水疗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崔尧 丛芳 金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9-245,共7页
Halliwick理念是一种通过游泳等水中活动来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水中运动疗法理念。主要内容为旨在教会患者游泳的"Halliwick十点程序"和针对机体功能或结构缺陷的"水中特殊治疗"。Halliwick理... Halliwick理念是一种通过游泳等水中活动来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水中运动疗法理念。主要内容为旨在教会患者游泳的"Halliwick十点程序"和针对机体功能或结构缺陷的"水中特殊治疗"。Halliwick理念可很好地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相关联,其疗效也已得到越来越多循证医学研究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liwick理念 水中物理治疗 水中运动疗法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 循证医学 综述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亮 王冲 +2 位作者 高峰 王玉明 李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5-881,共7页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为严重的亚型,也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目前认为除了椎管狭窄造成的机械压迫和缺血性改变构成其病理生理基础外,颈椎的动态不稳也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临床表现及查体复杂多样,常常需要与一些老年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为严重的亚型,也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原因。目前认为除了椎管狭窄造成的机械压迫和缺血性改变构成其病理生理基础外,颈椎的动态不稳也是造成脊髓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临床表现及查体复杂多样,常常需要与一些老年病相鉴别,除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异常长束征,约51.9%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同时伴有根性病变。可疑脊髓型颈椎病者,磁共振成像为首选检查方法,弥散张量成像检测早期患者的敏感性更高。建议中、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轻度患者自诊断开始3年之内可考虑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实施方案 被引量:29
6
作者 杨明亮 李建军 +9 位作者 李强 邱卓英 陈超 高峰 杜良杰 周红俊 胡春英 丛芳 黄永青 杨德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1-796,共6页
目的制订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方法总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领域的经验、患者住院流程及住院费用情况,同时参考ICF Core sets相关内容。结果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适用于胸、腰、骶椎损... 目的制订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方法总结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领域的经验、患者住院流程及住院费用情况,同时参考ICF Core sets相关内容。结果脊柱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路径适用于胸、腰、骶椎损伤并发脊髓神经损伤患者。内容包括急性期的外科治疗(伤后2周内)和亚急性期及后期的脊髓损伤临床及康复治疗(伤后2周~6个月)。急性期的外科治疗路径体现了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神经减压等核心治疗内容;亚急性及后期脊髓损伤治疗路径体现以康复为主的综合治疗特点。结论本路径的制订及实施基于疾病发展时间进程及脊髓损伤后神经恢复和治疗的阶段性特点,目的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脊髓损伤 临床路径 临床治疗 康复
下载PDF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琼 丛芳 +1 位作者 周红俊 金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16-218,共3页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是一项较新的水疗技术,兼有浸浴、水中步行及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特点。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具有减轻下肢负荷、缓解痉挛、改善步态、延缓肌肉萎缩、增强残存肌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体位...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是一项较新的水疗技术,兼有浸浴、水中步行及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特点。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可能具有减轻下肢负荷、缓解痉挛、改善步态、延缓肌肉萎缩、增强残存肌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等作用。目前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各方面疗效的研究尚不充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 脊髓损伤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用于痉挛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林歆 丛芳 李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近30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体外冲击波在骨骼肌肉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最近国外有研究报道低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缓解痉挛。本文从体外冲击波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治疗痉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痉挛 综述
下载PDF
Alyn水中适应性测试量表1的汉化及信度与效度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金龙 丛芳 +6 位作者 崔尧 萧敦武 司凤山 姚斌 贾威 李侑霖 张淑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3,共5页
目的:对Alyn水中适应性测试量表1进行汉化,检验其重测信度、评定者间信度以及效度。方法将英文版Alyn水中适应性测试量表1(WOTA1)翻译成中文。25例脑瘫患儿由两名评定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名评定者在首次... 目的:对Alyn水中适应性测试量表1进行汉化,检验其重测信度、评定者间信度以及效度。方法将英文版Alyn水中适应性测试量表1(WOTA1)翻译成中文。25例脑瘫患儿由两名评定者分别进行评定,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名评定者在首次评定2 d后,进行第2次评定,两次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运动功能评价简表(BAMF)对患儿进行陆上运动功能评定,对WOTA1总分与BAMF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文版WOTA1总分重测相关系数r=0.992,95%CI:0.982~0.996;各分项相关系数r=0.887~1.000。WOTA1总分评定者间相关系数r=0.992,95%CI:0.980~0.998;各分项相关系数r=0.748~1.000。WOTA1总分与BAMF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0.926(P〈0.01)。结论中文版WOTA1是可靠有效的水中运动功能评定工具,可在水疗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yn水中适应性测试量表 中文版 水中运动疗法 水中运动功能 水疗 评定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琼 丛芳 +1 位作者 桑德春 侯勇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肌电触发的电刺激治疗是上肢瘫痪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对于偏瘫患者具有诱发随意运动,降低痉挛肢体的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改善肩痛、肩关节半脱位等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肌电触发的电刺激治疗 偏瘫 上肢功能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水中运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琼 王欣欣 +1 位作者 王颖鹏 刘宏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448,共4页
水中运动研究和水疗康复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表面肌电图(s EMG)作为陆上运动研究的有力工具,逐渐被应用于水中运动的研究。水中s EMG的检测多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可局部覆盖防水层或穿干式防水衣隔水。水中运动的肌电活动模式与陆上运动... 水中运动研究和水疗康复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表面肌电图(s EMG)作为陆上运动研究的有力工具,逐渐被应用于水中运动的研究。水中s EMG的检测多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可局部覆盖防水层或穿干式防水衣隔水。水中运动的肌电活动模式与陆上运动不同,肌电幅值与运动速度密切相关。水中s EMG与水中视频分析、水中足底压力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将是水中运动检测和水疗康复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水中运动 水疗 综述
下载PDF
微电子肌电桥技术对颈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冲 杜良杰 +5 位作者 王志功 李建军 李军 刘宏炜 丛芳 林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5,共8页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微电子肌电桥(EMGB)技术对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桡侧腕长伸肌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选择本院C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进行常规腕背伸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EMGB训练,共180 d。以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徒手肌力检查(MMT)、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脊髓损伤独立性量表(SCIM)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提高(t>2.510,P<0.05);试验组左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和平均值均优于对照组(t>2.759,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峰值优于对照组(t=2.691,P<0.05);试验组右侧桡侧腕长伸肌表面肌电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063,P=0.054)。两组治疗后MMT均提高(t>2.569,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278,P<0.05)。两组治疗后WMFT、SCIM评分均明显提高(t>3.839,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498,P>0.05)。结论EMGB训练能够提高C5完全性脊髓损患者桡侧腕长伸肌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微电子肌电桥 桡侧腕长伸肌 康复
下载PDF
水中平板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雪晶 王亚囡 +1 位作者 金龙 刘建华 《中国康复》 2022年第8期468-472,共5页
目的:研究水中平板运动对亚急性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偏瘫患者34例,分为观察组17例接受水中平板运动及陆上运动训练,对照组17例接受陆上运动训练;选取13例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健康参照组。研究开始前、4... 目的:研究水中平板运动对亚急性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偏瘫患者34例,分为观察组17例接受水中平板运动及陆上运动训练,对照组17例接受陆上运动训练;选取13例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健康参照组。研究开始前、4周后,测量2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两侧腹横肌厚度,患侧下肢股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厚度,计算两侧腹横肌厚度比及患侧下肢主要抗重力肌群增厚比。腹横肌厚度、BBS评分等计量资料进行参数检验,腹横肌厚度比、下肢主要抗重力肌群增厚比等比值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BBS评分与下肢抗重力肌群增厚比进行非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两侧腹横肌厚度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观察组患侧腹横肌厚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腹横肌厚度比均低于健康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及健康组3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患侧下肢主要肌群增厚比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均P<0.05),观察组下肢股直肌增厚比与胫前肌、外侧腓肠肌增厚比呈负相关(P<0.05),胫前肌与外侧腓肠肌增厚比呈正相关(P<0.05),2组患者BBS评分与各下肢肌群增厚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水中平板运动和陆上运动训练均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水中平板运动可以有效提高患侧腹横肌厚度,改善异常的腹横肌形态,增强下肢主要抗重力肌群力量,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平板运动 平衡功能 腹横肌厚度 偏瘫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晶 曾明 +6 位作者 金敏敏 杨美霞 崔尧 朱美红 施明 李亮 顾旭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并使用量角器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4.81±8.86)、肩关节前屈(150.88°±21.32°)、肘关节伸展(135.56°±17.22°)主动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显著(P<0.05);两组患者,除治疗后的对照组FMA评分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FMA评分与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不相关(P>0.05)外,其余FMA评分均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及腕主动背伸活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效度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林歆 丛芳 +1 位作者 吴琼 芦海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5-758,共4页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伴有上肢痉挛的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每周1次,共4周。ESWT前和每次ESWT后以及...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伴有上肢痉挛的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每周1次,共4周。ESWT前和每次ESWT后以及4周后随访时,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上肢部分进行评定。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每次ESWT后及随访时,MAS、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对照组MAS、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在第4次ESWT后及随访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每次ESWT后及随访时,治疗组MAS均较对照组改善(P<0.01),第4次ESWT后及随访时,治疗组FMA较对照组改善(P<0.01)。治疗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ESWT对偏瘫患者上肢痉挛具有一定的疗效;4周随访时,疗效持续存在,且安全无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痉挛 上肢 偏瘫
下载PDF
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偏瘫患者腕指背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侯勇伦 丛芳 +4 位作者 桑德春 朱迎九 王莉莉 张立颖 林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6期568-570,共3页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指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腕指背伸时的肌电均值、腕背伸的主动活动度(ac-tiverang...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指背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常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腕指背伸时的肌电均值、腕背伸的主动活动度(ac-tiverange of motion,AROM)、上肢Fugl-Meyer评分(FMA)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腕指背伸时的肌电均值、腕背伸AROM与FMA评分均增加(P<0.05)。结论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有助于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电刺激 偏瘫 上肢
下载PDF
水中平板训练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琼 丛芳 宋桂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 目的比较水中平板训练(UWTT)、减重平板训练(BWSTT)和常规步行训练(CG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CGT组(n=14)、BWSTT组(n=13)和UWTT组(n=16),后两组在CGT组的基础上,分别接受BWSTT和UWTT。训练前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6 min步行距离(6MWT)进行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进行动、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结果经过4周训练,各组FAC、MWS、6MWT及动、静态平衡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0.05);UWTT组在6MWT、患侧下肢负重时间、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及稳定极限范围方面优于BWSTT组(P<0.05)。结论UWTT在改善患者步行耐力及动、静态平衡功能等方面效果优于BWS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水中平板训练 减重平板训练 康复 步行 平衡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水中平板步行训练疗效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琼 丛芳 +4 位作者 金龙 司凤山 姚斌 贾威 肖登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利用水中步行运动系统对1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训练,20 min/d,5/周,共训练4周。治疗前后利用平衡测试仪评定健侧下肢负重时间、患侧下肢负重时间... 目的观察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利用水中步行运动系统对1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训练,20 min/d,5/周,共训练4周。治疗前后利用平衡测试仪评定健侧下肢负重时间、患侧下肢负重时间、睁眼及闭眼时重心移动总轨迹长、重心移动面积、重心X轴及Y轴偏移、稳定极限范围及到达目标总时间。并比较水中步行距离及最大步速的变化。结果经过4周的训练,患者水中行走距离、最大步速、健肢及患肢负重时间显著提高(P<0.001);睁、闭眼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和重心移动面积显著减小(P<0.001);稳定极限范围显著扩大(P<0.001);到达目标总时间明显缩短(P<0.01);重心X轴及Y轴偏移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水中平板步行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 偏瘫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定量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建贤 黄俊 +2 位作者 王斌 刘彤 宣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定量评估。方法使用智能能量消耗和日常活动记录仪(IDEEA)对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18例)ADL进行记录和监测,应用IDEEA相关软件,采集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定量评估。方法使用智能能量消耗和日常活动记录仪(IDEEA)对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18例)ADL进行记录和监测,应用IDEEA相关软件,采集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腰部前屈运动角速度(FA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后伸运动角速度(EA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 min步行试验显示,研究组步行时间、步速和每分钟步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6 min单步行距离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LDH患者ADL能力受到明显限制。IDEEA在定量评估LDH患者ADL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健康成人水中平板步行运动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琼 张通 +3 位作者 丛芳 潘钰 吴瑞斌 赵铁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比较健康成人陆地步行及水中平板步行时步态参数及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 2015年1月至9月,分别在陆地及水中平板步行训练过程中,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表面肌电图系统同步采集10名健康成人步行时空参数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与陆地... 目的比较健康成人陆地步行及水中平板步行时步态参数及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 2015年1月至9月,分别在陆地及水中平板步行训练过程中,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及表面肌电图系统同步采集10名健康成人步行时空参数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与陆地步行相比,自感舒适速度下水中平板步行步态周期显著增加(t=-11.411,P<0.001),步长无显著性差异(Z=-0.357,P>0.05),步行速度明显降低(Z=-2.803,P<0.01),步频显著降低(t=7.421,P<0.001),摆动相百分比增加(t=-5.252,P<0.05);水中平板步行过程中,股二头肌、腓肠肌、胫前肌的平均肌电积分明显低于陆地步行时(t>3.984,P<0.01),但股直肌无显著性差异(t=0.054,P>0.05)。结论水中平板步行时,步态及肌肉收缩强度与陆地步行均有所差异,其运动生理及神经控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平板步行训练 步态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