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粤剧需强化导演的舞美意识——浅评梁三根作品的特点
1
作者 金桐 《政工学刊》 2000年第10期-,共4页
“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这是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在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过的一句话。我国著名的导演艺术家焦菊隐先生也曾明言:“一个戏的演出成功与失败,舞台美术几乎起着一半的决定性的作用。起着半个导演的作用。”这... “没有舞台美术就没有戏剧。”这是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在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成立大会上讲过的一句话。我国著名的导演艺术家焦菊隐先生也曾明言:“一个戏的演出成功与失败,舞台美术几乎起着一半的决定性的作用。起着半个导演的作用。”这些论断毫不含糊地指出舞台美术在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中举足轻重,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从事戏曲导演工作近四十年了。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戏曲电影《杜鹃山》创作得失谈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培成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73,共4页
观照当代中国戏曲电影的创作历程,不管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样板戏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坎儿,其中《杜鹃山》占有重要的位置。《杜鹃山》搬上银幕,创作人员在布景设置,镜头蒙太奇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今天重看《杜鹃山》,最棒的还是它的音... 观照当代中国戏曲电影的创作历程,不管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样板戏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坎儿,其中《杜鹃山》占有重要的位置。《杜鹃山》搬上银幕,创作人员在布景设置,镜头蒙太奇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今天重看《杜鹃山》,最棒的还是它的音乐、唱腔,整部戏的人物却概念化,肤浅。如果数它的败笔的话,那最大的败笔就是"三突出"——它走到极端只能是弄真成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杜鹃山 镜头蒙太奇 音乐唱腔
原文传递
谈戏曲导表演艺术创造中的“潜美学”思维
3
作者 杨非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4,共6页
戏曲美学是潜美学,它属艺术美学的范畴。它不同于现实美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戏曲美学所以称"潜美学",完全是由戏曲导表演艺术创造方法及表现形式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潜美"思维是戏曲导表演创造实践中必须运用的一... 戏曲美学是潜美学,它属艺术美学的范畴。它不同于现实美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戏曲美学所以称"潜美学",完全是由戏曲导表演艺术创造方法及表现形式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潜美"思维是戏曲导表演创造实践中必须运用的一种艺术认识方法。戏曲导表演艺术创造,只有运用"潜美"思维的诸多要素,达到在抽象中有具象,无形中具大象的伏采潜发、梦往神游的潜美效应,才能给人以超逸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达到至美至善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美学思维 想象联想 计白为黑 虚实相生 隐喻 含蓄
原文传递
梅兰芳戏曲影片创作简论
4
作者 苏东花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8,共5页
梅兰芳的戏曲电影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表演的角度看,默片时代,梅先生重点摸索戏曲表演身段、表情适应电影分切镜头的拍摄方式。有声彩色片时代,梅先生对唱、念、做、舞表演艺术作全方位的提炼,力求将程式性的戏曲表演手段,自然流畅... 梅兰芳的戏曲电影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从表演的角度看,默片时代,梅先生重点摸索戏曲表演身段、表情适应电影分切镜头的拍摄方式。有声彩色片时代,梅先生对唱、念、做、舞表演艺术作全方位的提炼,力求将程式性的戏曲表演手段,自然流畅的融化在银幕表演的拍摄中。根据电影景别的处理要求,运用眼神、表情、手势及唱、念、吐字等传统戏曲表演技术,使各种不同的戏曲人物形象雍容华美、生动自然地在银幕中展现。他晚年拍摄的最后一部戏曲电影《游园惊梦》,对杜丽娘的人物塑造,足以证明了他重自然、忌矜持的表演理念,及将程式性的表演技巧融入写实镜头中的戏曲电影表演方法是成功而无与伦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戏曲电影 戏曲表演程式 戏曲电影表演
原文传递
“龙套艺术”与“群体调度”
5
作者 阎骏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3,共7页
从导演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中所谓"龙套艺术"进行回顾梳理与重新定位,用较为科学的"群体调度"概念替代了旧有的称谓。立足传统、观照当代,除了对旧有的传统提法给予补充完善外,根据戏曲新剧目创作过程中出... 从导演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中所谓"龙套艺术"进行回顾梳理与重新定位,用较为科学的"群体调度"概念替代了旧有的称谓。立足传统、观照当代,除了对旧有的传统提法给予补充完善外,根据戏曲新剧目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创新变化,新的程式套路,归纳总结,大胆提出区别前人的全新"分类法",在这一学术领域进行有益的探讨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龙套艺术 群体调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