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凡》不凡——梅兰芳舞台艺术里的美术、技术与学术
1
作者 胡晓宏 《美术大观》 2014年第12期64-65,共2页
梅兰芳先生早年习画的经历广为人知,他与张大千、齐白石等美术大师多有过从往还。梅先生染指丹青,一种独特的美术思维,深刻影响也融入他独特的艺术观,体现在他的舞台表演探索实践中。它有不同层次也互为表里,其中有传统笔墨韵味的美术,... 梅兰芳先生早年习画的经历广为人知,他与张大千、齐白石等美术大师多有过从往还。梅先生染指丹青,一种独特的美术思维,深刻影响也融入他独特的艺术观,体现在他的舞台表演探索实践中。它有不同层次也互为表里,其中有传统笔墨韵味的美术,有独创舞台语汇的技术,更有现代视觉思维的学术。"三术"同步,综合涵养,让梅兰芳在诸多戏曲表演大师中,显得与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 视觉思维 梅先生 张大千 数罗汉 舞台表演 戏曲舞台 传统戏曲 视觉信息 中国京剧
下载PDF
梅兰芳1958年郑州演出纪实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小红 《文史知识》 2019年第7期34-39,共6页
1958年是梅兰芳非常忙碌的一年。他不仅对北京周边的工人、农民、驻军部队、劳动模范、科学家等进行慰问演出,还不断出外巡演,安徽、河南、河北、山西、福建等五个省十几个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关于梅兰芳郑州巡演,《梅兰芳艺术年谱... 1958年是梅兰芳非常忙碌的一年。他不仅对北京周边的工人、农民、驻军部队、劳动模范、科学家等进行慰问演出,还不断出外巡演,安徽、河南、河北、山西、福建等五个省十几个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关于梅兰芳郑州巡演,《梅兰芳艺术年谱》有几条记载:4月9日下午,抵达郑州。到车站欢迎的有河南省副省长嵇文甫、郑州市副市长王元亭等百馀人。从14日至30日在河南人民剧院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姜妙香 《河南日报》
原文传递
《鼎峙春秋》与京剧三国戏研究综述 (2008-2019)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小红 刘铁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4-42,共9页
2008至2019年12年时间里,清代宫廷戏研究已经成为戏曲研究的焦点、热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对三国戏、京剧三国戏、京剧“关公戏”的研究也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2016年李小红在其2008年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鼎峙春秋〉研究》一... 2008至2019年12年时间里,清代宫廷戏研究已经成为戏曲研究的焦点、热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对三国戏、京剧三国戏、京剧“关公戏”的研究也都有长足的进步与发展。2016年李小红在其2008年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鼎峙春秋〉研究》一书第一次全面深入研究了《鼎峙春秋》的版本、体制、演出、文本来源、思想内涵和演剧艺人等,此外尚有潘琰佩和刘超、刘子哲等少数直接研究《鼎峙春秋》的文章出现。对于《鼎峙春秋》与京剧三国戏的研究,李小红只比较《鼎峙春秋》中个别章节与京剧《华容道》的文本关系,认定《鼎峙春秋》孕育了京剧三国戏,包海英只以《马跳潭溪》文本为例,认为卢胜奎的《三国志》没有借鉴《鼎峙春秋》,都不够全面具体。《鼎峙春秋》与京剧三国戏具体关系究竟如何,仍缺乏深入研究,实在有厘清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峙春秋》 清宫大戏 京剧三国戏 京剧关公戏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与数字技艺——数字版《清明上河图》文化传播失误分析(一)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晓宏 《艺术教育》 2014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准确理解、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应引起"新媒体"艺术创作及专业教育的重视;数字版《清明上河图》与世博会展陈环境、与历史信息寓意发生了冲突失谐,文章根据其他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其历史真相进行还原,展开分析和澄清。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数字技艺 历史信息 艺术教育
原文传递
新媒体艺术与“视觉教养”理论——续论数字版《清明上河图》文化传播失误的成因
5
作者 胡晓宏 《艺术教育》 2014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为准确传播中国文化,新媒体在倚重工具技能的同时,需引入国际"视觉教养"的思维技能训练概念和现代理论;"美术""影视""设计"等传统专业技能,不是也无法取代"视觉教养";数字版《清明... 为准确传播中国文化,新媒体在倚重工具技能的同时,需引入国际"视觉教养"的思维技能训练概念和现代理论;"美术""影视""设计"等传统专业技能,不是也无法取代"视觉教养";数字版《清明上河图》的传播错讹,正源自"技能"基础和结构的长期失衡,文章就"视觉教养"功能做续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传统文化传播 视觉教养 艺术教育
原文传递
清梅余韵久绵长——怀念梅葆玖先生——普通人梅葆玖
6
作者 吴迎 于洋 《纵横》 2016年第7期53-55,共3页
因为我的母亲和葆玖的母亲是朋友,所以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认识了他。后来,我们各自念书,有时候我会到梅家去看看他。长大之后彼此比较庀,“文革”前,如果他来上海、我去北京,就见见面,但也一直通信。
关键词 梅葆玖 普通人 怀念 余韵 “文革”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