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哲学变革意义辨识--兼与学界同仁就“哲学终结论”商榷 被引量:2
1
作者 游兆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41,共9页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哲学变革以前确实抱有在现实中"消灭哲学"又"实现哲学"的思辨观点,但在哲学变革以后,就完全转到以"科学"、"实践"取代"哲学"的立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质不在于&...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哲学变革以前确实抱有在现实中"消灭哲学"又"实现哲学"的思辨观点,但在哲学变革以后,就完全转到以"科学"、"实践"取代"哲学"的立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本质不在于"重建哲学"或"以新哲学取代旧哲学",而在于以"科学"、"实践"取代"哲学",以"科学共产主义"取代"哲学共产主义"。国内一些学者仍把马克思哲学变革之前的一些早期文本作为解读"哲学终结论"的重要依据,并把"哲学终结"理解为"哲学重建"或"哲学实现",这是对马克思哲学变革本质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本 哲学变革 终结 科学 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意识形态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秀琴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8,共9页
本文立足于文本,从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结构三个层次把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文本演化逻辑划分为三个阶段:1844年之前的第一阶段,1845年至1866年的第二阶段,以及1867年以后的第三阶段。它们分别代表的是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萌芽、形成和成... 本文立足于文本,从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结构三个层次把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文本演化逻辑划分为三个阶段:1844年之前的第一阶段,1845年至1866年的第二阶段,以及1867年以后的第三阶段。它们分别代表的是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萌芽、形成和成熟发展时期。本文试图揭示在各个时期马克思通过自己富有特色的概念群和形象比喻,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基本类型、主要特征、社会功能、历史意义以及其发挥机制的卓有成效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意识形态 文本 三个阶段
原文传递
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中的尊王之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心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1-123,共3页
宋代,尤其是北宋,《春秋》引起当时士大夫的重视,对它的注疏研读成为显学。当今学界亦多立足于经学史以及经学断代史对其做概貌性的、历时性的探究和梳理;在具体的论述中,多以人物个案为线索而展开。也有一些专门研究宋代《春秋》... 宋代,尤其是北宋,《春秋》引起当时士大夫的重视,对它的注疏研读成为显学。当今学界亦多立足于经学史以及经学断代史对其做概貌性的、历时性的探究和梳理;在具体的论述中,多以人物个案为线索而展开。也有一些专门研究宋代《春秋》学的博士论文和专著已将思考的重心拓展到了经学与理学的流变关系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学 王之 尊王 孙复 经学史 博士论文 士大夫 断代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