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半岛地区的双重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献栋 《东北亚学刊》 2018年第2期19-25,共7页
目前,朝鲜半岛地区面临安全与外交双重叠加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朝鲜国家最高权力的继承问题等因素引起的东亚政治结构变化,以及美韩等国随之进行的战略目标及安全政策的调整,导致了这一复合困境的形成。经过近十年的互动,如今... 目前,朝鲜半岛地区面临安全与外交双重叠加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朝鲜国家最高权力的继承问题等因素引起的东亚政治结构变化,以及美韩等国随之进行的战略目标及安全政策的调整,导致了这一复合困境的形成。经过近十年的互动,如今相关国家需要反思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究竟给东北亚安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朝鲜的体制是否稳定以及双重困境对各自安全带来的影响这三个问题。只有在这三个问题上形成共识并调整相关政策,才能找到突破目前困境的出路。从是否均衡与全面的角度看,中国提出的"双暂停"与"双轨并进"是一个考虑各方关切且具备现实操作性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困境 战略忍耐 延伸威慑 朝鮮体制稳定 双暂停 双轨并进本
下载PDF
大国关系演变对东北亚地区格局的影响及其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献栋 《和平与发展》 2023年第6期56-81,156,157,共28页
大国竞争既不是当今时代的底色,也不是大国关系的全部。当前大国之间的竞争虽有所加剧,但与过去不同,很难以纯粹竞争的形态展开。全球化发展所形成的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全球性问题治理上的相互需求使得大国关系既存在竞争更需要... 大国竞争既不是当今时代的底色,也不是大国关系的全部。当前大国之间的竞争虽有所加剧,但与过去不同,很难以纯粹竞争的形态展开。全球化发展所形成的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全球性问题治理上的相互需求使得大国关系既存在竞争更需要互动与合作。值得关注的是大国关系对地区格局的形成及其特征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可决定一个地区力量格局的基本架构,而地区国家因国内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政策变化也有可能会改变彼此间的关系组合,从而使地区形势更趋复杂化。东北亚地区大国聚集、同盟关系交错,尤其是中日韩三国在产业上的高度依存、朝韩关系的特殊性、韩国国内政治分化,再加上在该地区有广泛利益的美国不断强化与盟国日本、韩国的三边军事合作等因素都将影响东北亚地区格局走向,并对亚洲乃至世界战略格局产生结构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关系 大国竞争 “新冷战” 中美关系 俄朝关系 朝韩关系 东北亚 美日韩
下载PDF
美韩同盟的运行机制及其演变 被引量:13
3
作者 韩献栋 《当代美国评论》 2019年第3期80-100,124-125,共23页
机制建设是同盟建设的重要方面。60余年来,通过一系列合作机制的构建,美韩同盟已成为历史上关系最为紧密和机制化水平最高的同盟。美韩同盟的基本运行机制形成于冷战时期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冷战后,随着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 机制建设是同盟建设的重要方面。60余年来,通过一系列合作机制的构建,美韩同盟已成为历史上关系最为紧密和机制化水平最高的同盟。美韩同盟的基本运行机制形成于冷战时期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冷战后,随着国际和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以及美韩两国安全战略的调整,美韩同盟及其运行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受到政治力量左右分化因素的影响,不同政府时期的美韩同盟机制的调整方向不同,在进步的卢武铉政府时期美韩同盟走向弱化,在保守的李明博政府和朴槿惠政府时期同盟关系则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加强。文在寅政府执政以来,围绕韩军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问题的推进,美韩同盟及其运行机制再次进入了调整期,从而使美韩同盟在联合指挥体系具体将形成怎样的合作机制等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韩同盟 美韩关系 东北亚地区安全 战时作战指挥权
下载PDF
地区主义、选举制改革与第二十一届韩国国会选举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献栋 《东北亚学刊》 2020年第6期80-95,149,150,共18页
地区主义是韩国政治发展中的沉疴痼疾之一。为弱化地区主义,第二十一届韩国国会选举改革了选举制度,引入了准联动型比例代表制。因降低了选民的法定年龄,选民结构也有所变化。同时,这届国会选举的时间正处于文在寅政府执政近3年之际,在... 地区主义是韩国政治发展中的沉疴痼疾之一。为弱化地区主义,第二十一届韩国国会选举改革了选举制度,引入了准联动型比例代表制。因降低了选民的法定年龄,选民结构也有所变化。同时,这届国会选举的时间正处于文在寅政府执政近3年之际,在韩国政治日程的时间坐标上占位比较重要,从而使得本届国会选举具有了检验新选举制度的功效,观测韩国民众整体政治倾向发展变化趋势的功能。选举以文在寅所属的共同民主党获得压倒性胜利而结束,这一结果不但意味着保守政党所秉持的所谓"保守"理念已经难以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和支持,也意味着文在寅政府执政的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将得到改善。这不仅有利于文在寅政府继续推进其内外政策,也为共同民主党赢得下届总统大选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主义政党结构 准联动 型比例代表制第二十一届韩国国 会选举
下载PDF
以构筑和平为中心: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被引量:12
5
作者 韩献栋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5,共9页
基于所秉持的进步政治理念,基于对南北关系现状以及朝鲜半岛地区安全态势的发展等问题的战略思考,文在寅政府制定并积极推进了以构筑和平为中心的对朝政策。朝韩首脑会晤以及《板门店宣言》的签署标志着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取得了重大... 基于所秉持的进步政治理念,基于对南北关系现状以及朝鲜半岛地区安全态势的发展等问题的战略思考,文在寅政府制定并积极推进了以构筑和平为中心的对朝政策。朝韩首脑会晤以及《板门店宣言》的签署标志着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朝鲜半岛地区局势是否能够整体转圜,朝鲜半岛问题解决进程是否能够持续推进,仍然需要朝韩中美等相关国家之间国际共识的形成,仍然需要在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和平机制构建等问题上形成合理、稳健且具操作性的解决与构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韩关系 文在寅政府 板门店宣言 朝鲜半岛
原文传递
系统属性、内外协调与拜登政府的对朝政策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献栋 《东北亚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63,125,共17页
系统属性与内外协调是美国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这源于朝鲜半岛地区是一种紧密型的地区体系。冷战结束初期的“一超多强”格局使得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较弱,内外协调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遏制中国战略的制定,美国对朝政策的系... 系统属性与内外协调是美国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这源于朝鲜半岛地区是一种紧密型的地区体系。冷战结束初期的“一超多强”格局使得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较弱,内外协调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遏制中国战略的制定,美国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逐渐增强,对朝政策逐渐失去独立性,开始套嵌于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在内外协调方面,因国内战略共识的形成,内部协调的必要性逐步下降,但因韩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存在,外部协调的特征仍然明显。从冷战结束初期的克林顿政府至当下执政的拜登政府,美国对朝政策整体上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了上述特征。拜登政府执政后标榜其对朝政策以朝鲜半岛无核化为目标,并追求一种精准而务实的方法,但实际上,其对朝政策已全面回归至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且因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体系的构筑以及对朝延伸威慑的强化,具有“战略忍耐”加强版的特征。拜登政府的这一政策本身内含着其难以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会刺激朝鲜,使朝鲜的拥核意志更加坚定,另一方面,它还需抑制因“朝鲜威胁”的存在而日渐走强的韩国拥核冲动,以使韩国在安全战略上更加依赖美国,这会促使矛盾和张力在美韩之间以及韩国国内左右政治势力之间产生,激化韩国的党争,进而有可能催生出更激进的政客和更激进的政策,并给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带来更为复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对朝政策 系统属性 内外协调 加强版“战略忍耐” 美日韩安全合作
原文传递
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韩国的外交安全战略 被引量:13
7
作者 韩献栋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5,63,共7页
韩国在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和亚太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必然对韩国产生直接影响。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基于对东北亚地区体系和地区秩序的判断及自身所秉持的政治理念,... 韩国在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和亚太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必然对韩国产生直接影响。在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基于对东北亚地区体系和地区秩序的判断及自身所秉持的政治理念,代表韩国保守势力的李明博和朴槿惠政府均做出了以强化韩美同盟为外交安全战略基干的选择,迎合美"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将韩国纳入美亚太战略布局中,从而对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产生复杂的影响,不但激化地区内的对立格局,也使得包括朝鲜核问题在内的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的解决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再平衡” 美韩同盟 韩国外交 安全战略 东北亚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