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法律解释方法抽象位阶的作用及其逻辑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夏昊 吴国邦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32,共11页
法学方法论之于法律解释方法位阶问题的主流观点内隐着矛盾性,即一方面认为各类法律解释方法之间不存在典型的并列关系,另一方面又否认他们之间可以被固定的位阶谱系所表述。在不结合证成特定案件法律决定的具体情形下,法律解释方法之... 法学方法论之于法律解释方法位阶问题的主流观点内隐着矛盾性,即一方面认为各类法律解释方法之间不存在典型的并列关系,另一方面又否认他们之间可以被固定的位阶谱系所表述。在不结合证成特定案件法律决定的具体情形下,法律解释方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固定的位阶关系;而在结合证成具体案件法律决定的情形下,法律解释方法之间的位阶关系可能有所变化。原因在于,从规范性质上看,法律解释方法具有原则的性质。他们的适用方式是衡量,具有初始性的特征。既然他们具有原则的性质,就意味着在被适用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性质是一种竞争关系。因此,法官或法律适用者必须根据衡量法则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律解释方法之间抽象的优先性关系是无用的。抽象的优先性关系既可以限制法律解释方法适用者的武断性,也能够克服他们适用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法律解释活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方法 抽象位阶关系 具体位阶关系 衡量法则 融贯性
下载PDF
本土实践视角下的日常家事代理权之教义困局和立法完善
2
作者 杜泽文 《南海法学》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日常家事代理权系实现平权的重要法律内容。围绕其性质争议,存在代表说、法定代理说、特别代理说等不同争议,基于其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现实功能,不应将其视为法律创制之人为产物,而是天赋人权之自然权利。日常家事代理权在我国司法实... 日常家事代理权系实现平权的重要法律内容。围绕其性质争议,存在代表说、法定代理说、特别代理说等不同争议,基于其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现实功能,不应将其视为法律创制之人为产物,而是天赋人权之自然权利。日常家事代理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诸多教义学困境:首先,日常家事的范围模糊,造成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行使没有明确的核心构成要件;其次,特殊时期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行使规则欠缺,司法实践处理五花八门;最后,负债情形等状态下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行使纠纷缺少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司法实践中矛盾重重。教义困局反映出基本的立法仍需修正,未来修法的重点应契合实践需求:第一,明确日常家事的定义,罗列典型情形和负面情形;第二,以立法提供夫妻分居期间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规范基础,将离婚诉讼列入负面情形;第三,为类型化处理对外负债时的举证责任归属提供规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家事代理权 构成要件 举证责任 民事立法
下载PDF
高校“大思政”教育生态的要素结构与治理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旭红 杨睿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8期86-89,共4页
教育生态学理论为观测我国高校“大思政”教育提供了全局性、整体性视角。同传统“小思政”教育相比,高校“大思政”教育已经形成为一个各要素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基于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关联、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生态系统,其基本... 教育生态学理论为观测我国高校“大思政”教育提供了全局性、整体性视角。同传统“小思政”教育相比,高校“大思政”教育已经形成为一个各要素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基于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关联、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生态系统,其基本构成为人员要素、路径要素、环境要素。这三大要素相互协调、互相作用,形成了由联结关系、并列关系及反馈关系构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若要保持高校“大思政”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应当基于要素优化原则及动态结构的协调平衡原则,构建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要构建高校“大思政”人员保障体系、环境优化体系和机制协调体系,实现教育生态要素优化和动态结构优化,保障各要素能够健康、持续地进行互动与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 教育生态 思政教育本质 教育机制协调
下载PDF
“双碳”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机制、挑战与应对——以数智化三要素为视角
4
作者 马琳 《生态经济》 2024年第12期45-54,共10页
自党的二十大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双碳”产业如何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通过数智化方式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双碳”背景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顺应时代背景的可取路径。从产业数智化转型的数... 自党的二十大以来,碳达峰、碳中和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双碳”产业如何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通过数智化方式进行产业转型,实现“双碳”背景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顺应时代背景的可取路径。从产业数智化转型的数智化能力、数智化治理及数智化协同三大要素出发,剖析“双碳”数智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如技术创新乏力、规范体系滞后、合作机制不畅,并由此提出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价值引领,加强“双碳”核心技术突破,提升数智化能力;明晰“双碳”的立法体例、理念及规范设计,提高数智化治理能力;构建“双碳”主体协同机制、数据沟通与共享机制,实现数智化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数智化 产业转型
下载PDF
流动中的宪法概念
5
作者 王夏昊 《人大法律评论》 2019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宪法的固有含义指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状态或规则与原则。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不断变迁,宪法的概念也不断变化。近代意义的宪法以近代自然法理论为基础,法治与民主是其基本原则。西方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近代意... 宪法的固有含义指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状态或规则与原则。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定政治共同体的构成不断变迁,宪法的概念也不断变化。近代意义的宪法以近代自然法理论为基础,法治与民主是其基本原则。西方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近代意义宪法在现代社会的变种,是对其局限性的克服。试图在根本上对西方近代意义宪法局限性予以克服的是社会主义宪法。中国现行宪法应该属于现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近代意义宪法 现代意义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