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逻辑: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洪 《政法论丛》 2009年第6期3-9,共7页
法律逻辑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以传统逻辑或一阶逻辑内容为框架的法律逻辑体系,并将这些理论广泛地运用于法律思维领域之中;第二阶段主要是从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扩展到了法律发现或获取问题的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 法律逻辑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以传统逻辑或一阶逻辑内容为框架的法律逻辑体系,并将这些理论广泛地运用于法律思维领域之中;第二阶段主要是从法律适用问题的研究扩展到了法律发现或获取问题的研究;第三阶段主要是对事实发现、法律获取、诉讼主张与裁决证成的规律、规则与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逐渐地建立以事实推理、法律推理、判决推理与法律论证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不同于传统逻辑与一阶逻辑框架的法律逻辑体系,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事实的发现、法律的获取、诉讼主张与裁决的证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的发现 法律的获取 判决的证成
下载PDF
近年国内法律逻辑研究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8期23-27,31,共6页
近年国内法律逻辑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律逻辑体系建构出现新进展;第二,法律推理类型备受关注,但对其认定不尽一致;第三,法律推理规则尤其是法律推理特殊规则成为研究重点,然对其概括还存在分歧;第四,法律论证在... 近年国内法律逻辑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法律逻辑体系建构出现新进展;第二,法律推理类型备受关注,但对其认定不尽一致;第三,法律推理规则尤其是法律推理特殊规则成为研究重点,然对其概括还存在分歧;第四,法律论证在法律逻辑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法律论证的含义和所指、法律论证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成为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逻辑 法律推理 法律论证
下载PDF
逻辑在刑事审判中的应用
3
作者 徐海燕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263-267,共5页
刑事审判工作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阶段,刑事审判的过程离不开逻辑的支持。文章从法律逻辑的角度论证并分析了逻辑推理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审判三段论 定罪三段论 量刑三段论
下载PDF
逻辑的批判
4
作者 王洪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5-10,共6页
逻辑批判就是考察思想内在的一致性、推理的必然性和论证的充分性,逻辑的要求是全部理性要求的底线,逻辑批判是一切理性批判的基础和前提,逻辑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逻辑批判 逻辑理性 逻辑矛盾 逻辑悖论
下载PDF
我国刑事审判推理的逻辑形式之探讨
5
作者 王学棉 《研究生法学》 1996年第2期40-42,共3页
刑事审判是我国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能。能否正确地进行刑事审判,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二是对刑事审判推理的把握。故掌握好审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正确运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必要前提。我国... 刑事审判是我国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能。能否正确地进行刑事审判,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二是对刑事审判推理的把握。故掌握好审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正确运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必要前提。我国刑事审判一般分两步进行,先定罪,后判刑。那么,罪该怎样定,刑该怎样判呢?它们的逻辑推理形式怎样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推理 逻辑形式 刑事审判 推理形式 犯罪构成 三段论推理 正确运用 罪名定义 法律条文 必要前提
下载PDF
法的不确定性与可推导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洪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63-76,共14页
实在法是一个不完全的、非协调的、开放的体系。实在法是不确定的、可推导的和可修正的。立法者不可能为每个具体案件都准备好现成的法律答案,法官们不得不在法律不确定条件下探寻解决当前案件的裁决理由。解决法律不确定性的过程是一... 实在法是一个不完全的、非协调的、开放的体系。实在法是不确定的、可推导的和可修正的。立法者不可能为每个具体案件都准备好现成的法律答案,法官们不得不在法律不确定条件下探寻解决当前案件的裁决理由。解决法律不确定性的过程是一个法律推理的过程,可以将这些法律推理概括为:解释推导、还原推导、演绎与类比推导、辩证推导、衡平推导。法律的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的问题,是法律逻辑的中心问题与重大课题,应当而且能够从逻辑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以往"经典逻辑加法律例证"的法律逻辑体系,不涉及也不可能解答法律的不确定性及其推导问题,没有充分涵盖法律领域中的推理与论证,不能作为法律逻辑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可推导性 法律推理 法律逻辑
下载PDF
论判例法推理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洪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62,共13页
英美法的判例制度其运作本质是法官释法与造法,法院通过释法与造法而创制的先例或判例是法律渊源之一。英美法的判例制度其要义不在于法官在案件审理中从先前的判例得到借鉴和指导,而在于它把判例看作是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遵循和适用的规... 英美法的判例制度其运作本质是法官释法与造法,法院通过释法与造法而创制的先例或判例是法律渊源之一。英美法的判例制度其要义不在于法官在案件审理中从先前的判例得到借鉴和指导,而在于它把判例看作是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遵循和适用的规则与原则。在英美法的判例制度中,法官在审判案件中受先例的约束,但法官对待先例具有广泛的酌处权。先例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遵循先例;二是区别先例;三是创制先例与推翻先例。因此,对待先例的推理类型可以概括为:遵循先例的判例法推理、区别先例的判例法推理、创制先例和推翻先例的判例法推理。其推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例推模式与类推模式、区别模式、衡平模式与否决模式。而且公开判决理由是通过对话与交流达成共识或多数意见以寻求法律适用统一性或法制统一性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例法推理 法官释法与造法 遵循先例与区别先例 推翻先例与创制先例
下载PDF
司法的不法与司法的不正义(上)——违反正当法律程序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洪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在司法过程中,法官不依法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法,没有公平与公正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正义。在司法领域也存在着如下的拉德布鲁赫公式:在司法的不法与虽不正义但仍属依法裁判的司法之间划出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是不可能的,但最大限度明晰地作出... 在司法过程中,法官不依法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法,没有公平与公正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正义。在司法领域也存在着如下的拉德布鲁赫公式:在司法的不法与虽不正义但仍属依法裁判的司法之间划出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是不可能的,但最大限度明晰地作出另外一种划界还是可能的,即凡正义根本不被追求或构成正义之核心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有意不被承认的司法裁决,就不仅仅是司法的不正义,它根本上就是司法的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法律程序 实证法优先原则 整体推导原则 衡平与正义原则
下载PDF
中国近三十年逻辑悖论研究的主要特点与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建芳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当代逻辑悖论研究有三个不同层面:一是特定领域某个或某组悖论的建构及其具体解悖方案研究;二是各种悖论及解悖方案的哲学研究;三是关于悖论的发现、解决及其功能的一般方法论研究。文革前,中国学界的逻辑悖论研究主要体现在莫绍揆... 当代逻辑悖论研究有三个不同层面:一是特定领域某个或某组悖论的建构及其具体解悖方案研究;二是各种悖论及解悖方案的哲学研究;三是关于悖论的发现、解决及其功能的一般方法论研究。文革前,中国学界的逻辑悖论研究主要体现在莫绍揆、沈有鼎等学者在第一层面的研究上。中国学界关于逻辑悖论问题第二、三层面的研究,文革后才开始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悖论 中国学界 三十年 解悖方案 方法论研究 哲学研究 沈有鼎 文革
原文传递
司法的不法与司法的不正义(下)——违背实在法证成原则和衡平与正义原则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洪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6期112-120,共9页
在司法过程中,法官不依法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法,没有公平与公正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正义。在司法领域也存在着如下的拉德布鲁赫公式:在司法的不法与虽不正义但仍属依法裁判的司法之间划出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是不可能的,但最大限度明晰地作出... 在司法过程中,法官不依法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法,没有公平与公正裁判就是司法的不正义。在司法领域也存在着如下的拉德布鲁赫公式:在司法的不法与虽不正义但仍属依法裁判的司法之间划出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是不可能的,但最大限度明晰地作出另外一种划界还是可能的,即凡正义根本不被追求或构成正义之核心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有意不被承认的司法裁决,就不仅仅是司法的不正义,它根本上就是司法的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法律程序 实证法优先原则 整体推导原则 衡平与正义原则
下载PDF
态度语境中的同一替换问题——巴威斯等对弗雷格方案、罗素方案的分析和评判
11
作者 王建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4-149,共6页
巴威斯等认为弗雷格对涵义和所指的区分不能合理解释替换规则在态度语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原因在于:(1)态度报告从句中的表达式有时不能提供概念性内容,有时不能提供合适的概念性内容;(2)态度报告中语言表达式指示其通常涵义的做法,是对... 巴威斯等认为弗雷格对涵义和所指的区分不能合理解释替换规则在态度语境中所遇到的问题,原因在于:(1)态度报告从句中的表达式有时不能提供概念性内容,有时不能提供合适的概念性内容;(2)态度报告中语言表达式指示其通常涵义的做法,是对语义无辜原则的放弃;同样,罗素对态度语境中同一替换问题的处理也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他放弃了两个重要的常识:(1)摹状词是语法单位,(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其语义值是个体;(2)一个通名的语义值是个体。针对如上不足,巴威斯等重新确立了态度语义研究的目标,对态度语境中同一替换原则的适用性问题做出了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动词 替换原则 摹状词 语义无辜
下载PDF
要道德绑架还是要法律权利
12
作者 徐海燕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第7期339-340,共2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被照顾。在火车上不给老年人让座是不是就是没有道德?这实际上是一个道德绑架和法律权利的冲突。
关键词 道德绑架 法律权利
下载PDF
法律逻辑研究的主要趋向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洪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6,共11页
关键词 法律逻辑 逻辑研究 形式逻辑 逻辑应用 法律工作 学者 本体
原文传递
逻辑能解法律论证之困吗?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洪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66,共13页
法律论证其本质是基于法律证立判决,其关键问题是基于规范推导问题与价值选择问题。法律论证之困实际上就是规范推理难题以及价值选择难题。其中约根森难题是规范推理难题,而涵摄与例推难题、德沃金惟一正解难题与明希豪森困境是价值选... 法律论证其本质是基于法律证立判决,其关键问题是基于规范推导问题与价值选择问题。法律论证之困实际上就是规范推理难题以及价值选择难题。其中约根森难题是规范推理难题,而涵摄与例推难题、德沃金惟一正解难题与明希豪森困境是价值选择难题,也是法律论证之真正难题。逻辑是对有效推理规则的研究。它承担着回答约根森难题的重要任务与使命,必须提供规范推理一致性或有效性标准,应当建构出新的逻辑操作技术,使司法裁决真正受到法教义学和逻辑的双重检验。但它不能解答价值冲突的选择与平衡标准问题,因而不能消解涵摄与例推难题、德沃金惟一正解难题与明希豪森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约根森难题 涵摄与例推难题 德沃金惟一正解难题 明希豪森困境
原文传递
逻辑能解法律论证之困吗?
15
作者 王洪 《社会科学文摘》 2019年第10期65-67,共3页
舒国滢教授在《逻辑何以解法律论证之困?》中,基于约根森难题所揭示的经典逻辑在规范推理中遭遇的难题,提出了逻辑何以解法律论证之困的问题。他指出道义逻辑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手段和研究工具,并且指出法律规范适用的难题仍然需要建构... 舒国滢教授在《逻辑何以解法律论证之困?》中,基于约根森难题所揭示的经典逻辑在规范推理中遭遇的难题,提出了逻辑何以解法律论证之困的问题。他指出道义逻辑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手段和研究工具,并且指出法律规范适用的难题仍然需要建构出更为精致、实用的逻辑操作技术。接下来值得讨论的问题是,道义逻辑能解法律论证之困吗;进一步的问题是"更为精致、实用的逻辑操作技术"能解法律论证之困吗;更为一般的问题是逻辑能解法律论证之困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逻辑操作 道义逻辑 经典逻辑 舒国滢 逻辑手段 规范推理 规范适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