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撬动新闻生产和品牌效应交叉双向赋能——中国教育报智慧校园案例报道活动的实践探索 |
王强
|
《传媒》
|
2024 |
0 |
|
2
|
喧嚣的舆论 理性的力量——以《中国教育报》“编辑部评论”为例 |
张显峰
张树伟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3
|
数据说话让两会报道不再“自说自话”——以中国教育报刊社2018年两会报道为例 |
易鑫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4
|
打造评论员IP的探索——以中国教育报两会期间的实践为例 |
易鑫
俞水
张树伟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5
|
努力促进师资队伍均衡——中国教育报记者专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摘录) |
刘华蓉
|
《师资建设》
|
2010 |
0 |
|
6
|
主流媒体做好教育信息化传播的四大着力点——以中国教育报改进融媒体智慧教育传播的实践为例 |
黄璐璐
|
《新闻传播》
|
2022 |
0 |
|
7
|
专业内容与移动传播如何相互赋能——以中国教育报刊社“问名师”知识服务产品为例 |
冀晓萍
|
《中国记者》
|
2024 |
0 |
|
8
|
以产品思维优化新闻评论生产——中国教育报融媒体评论中心的探索与总结 |
刘钰
|
《传媒观察》
|
2023 |
0 |
|
9
|
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综述 |
冯婷婷
刘德建
黄璐璐
曹培杰
曾海军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4 |
28
|
|
10
|
行业媒体评论强化舆论引导力的选择与突围--以中国教育报为例 |
杨三喜
张树伟
|
《中国记者》
|
2022 |
0 |
|
11
|
《中国教育报》:打造纸媒升级版、生长版的转型之路 |
翟博
|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2
|
前行路上的良师益友——我与《基础教育课程》 |
汪瑞林
|
《基础教育课程》
|
2024 |
0 |
|
13
|
智慧教育让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基于2023全球智慧教育大会观点 |
刘德建
曾海军
黄璐璐
刘军
|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4
|
全国多地教育成就巡礼 |
刘淼
史望颖
熊杰
刘盾
苏峰
蒋夫尔
任朝霞
施剑松
|
《华夏教师教育》
|
2024 |
0 |
|
15
|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 |
翟博
孙百才
|
《教育科学文摘》
|
2012 |
1
|
|
16
|
打好媒体深度融合三张“牌”——中国教育报刊社的融合实践与思考 |
周飞
|
《中国报业》
|
2021 |
1
|
|
17
|
以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强国建设新动能——六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述评之四 |
欧媚
柴葳
|
《华夏教师教育》
|
2024 |
0 |
|
18
|
深挖教育资源 创新冬奥报道--中国教育报以新媒体为主阵地报网端微全面发力报道北京冬奥 |
易鑫
李小伟
|
《新闻战线》
|
2022 |
0 |
|
19
|
在短视频中构建新时代“强国之师”新形象——以抖音基础教育学段“网红教师”为例 |
张婷
李芳
|
《教育评论》
|
2024 |
0 |
|
20
|
2023年全球科学教育热点 |
无
|
《湖北教育》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