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写在楚秀月散文集《戈壁的黄昏》出版之际
1
作者 杨岚 《军工文化》 2023年第11期90-91,共2页
她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是书香浸润出来的,我断定,她一定是属于那种灵魂有香气的女子。2018年,还站在文学圈边缘张望的我,无意中在朋友圈读到了名为“十月传奇楚秀月”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回家》,写的是... 她身上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是书香浸润出来的,我断定,她一定是属于那种灵魂有香气的女子。2018年,还站在文学圈边缘张望的我,无意中在朋友圈读到了名为“十月传奇楚秀月”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回家》,写的是一位十年没有回过家的女子,正月初二,和妹妹半夜回到新疆看望母亲的过程。也许是和她有着相似的境遇,所以就特别能激起我心中的共鸣,加上她富有诗意的语境,一下就将我吸引,让我想起初来这座城市的那些年,每到黄昏站在对岸的河堤朝着自己家乡--陕北方向张望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家》 文学圈 正月初二 朋友圈 张望 气质 黄昏
下载PDF
神奇、独特、多味的藏餐
2
作者 钱国宏 《中国食品》 2024年第9期146-148,共3页
藏餐是西藏菜的统称,藏族在独特的居住环境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术和高原饮食文化。高原上的酒藏族人民常喝的酒是青稞酒,藏语叫作“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逢... 藏餐是西藏菜的统称,藏族在独特的居住环境和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知识,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术和高原饮食文化。高原上的酒藏族人民常喝的酒是青稞酒,藏语叫作“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少不了青稞酒。酿造青稞酒无需复杂的程序,几乎家家户户都能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技术 饮食文化 青稞酒 藏餐 饮食知识 居住环境 藏族 酿造
下载PDF
江西名肴「三杯鸡」
3
作者 钱国宏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9期155-155,共1页
踏上江西的土地,不能不尝一下“三杯鸡”!“三杯鸡”是江西十大名菜之一,有着数百年的传承历史,其奇绝之处在于:烹调时把鸡块放在砂锅内,不添汤水,只加一杯香油、一杯酱油、一杯米酒,再佐以一些调料,虽然食材简单、简易,但味道绝对不一... 踏上江西的土地,不能不尝一下“三杯鸡”!“三杯鸡”是江西十大名菜之一,有着数百年的传承历史,其奇绝之处在于:烹调时把鸡块放在砂锅内,不添汤水,只加一杯香油、一杯酱油、一杯米酒,再佐以一些调料,虽然食材简单、简易,但味道绝对不一般,于是,便有了“三杯鸡”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杯鸡 食材 米酒 酱油 鸡块 传承历史 调料 烹调
下载PDF
东北农家美食
4
作者 钱国宏 《中国食品》 2024年第9期149-151,共3页
辽阔的东北大地孕育了无数的山珍野味、原生态农副产品,尤其在东北农村,物产资源更加丰富。农妇们凭借一双巧手,把各种平平无奇的蔬菜,变成了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的充满东北风味的农家菜,带领着东北菜走向大江南北。
关键词 农家菜 东北菜 物产资源 农副产品 美食 原生态 野味
下载PDF
东北农家美食(二)
5
作者 钱国宏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1期154-157,共4页
前面我们曾介绍过三款东北农家美食——蘸酱菜、韭花酱、摊馅饼,其实广袤的东北大平原上何止这三道美食,要细说起来,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下面我们再挑选出四款极具代表性的东北农家美食,让大家一饱口福。
关键词 美食 酱菜 馅饼 农家 东北 代表性
下载PDF
千年奇鲜一罐收
6
作者 钱国宏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9期156-156,共1页
“民间煨汤上千年,四海宾客常留连。千年奇鲜一罐收,品得此汤金不换。”这首诗赞扬的是江西人引以为豪的一道地方名菜——瓦罐汤。在江西,瓦罐汤又名“民间瓦罐煨”,是江西人须臾不可或缺的一道汤菜,一日三餐若缺了它,万千珍馐便黯然失味!
关键词 江西人 瓦罐 汤菜 千年 地方名菜
下载PDF
令我难以忘怀的“秋篓子”
7
作者 钱国宏 《中国食品》 2024年第17期154-155,共2页
在我的老家东北有一种习俗:每年秋季,家家都喜欢蒸食又肥又大的窝瓜馅包子,这种包子形如捕鱼用的柳条篓,因此俗称“秋篓子”。虽然它的外形略显臃肿,馅料也谈不上稀缺,但却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种包子。我的老家位于辽河平原。大辽河... 在我的老家东北有一种习俗:每年秋季,家家都喜欢蒸食又肥又大的窝瓜馅包子,这种包子形如捕鱼用的柳条篓,因此俗称“秋篓子”。虽然它的外形略显臃肿,馅料也谈不上稀缺,但却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种包子。我的老家位于辽河平原。大辽河蜿蜒曲折,给平原送来了肥沃的土地,五谷、六畜、百卉、千木长势茁壮,这其中就包括“磨盘窝瓜”,一种平原上的“土著”蔬菜,农家院里没有不种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平原 大辽河 蜿蜒曲折 农家院 包子
下载PDF
散文五题
8
作者 刘克邦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23期30-39,30,共10页
清晨的感动 我有一个习惯,每个星期天清晨,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专程到三王街双燕楼,花上五块钱,吃一碗馄饨,一则早上车辆少,空气好,是散步走路的好时机;二则双燕楼的馄饨价廉物美、别具风味,吸引了我。既锻炼了身体,又品赏... 清晨的感动 我有一个习惯,每个星期天清晨,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专程到三王街双燕楼,花上五块钱,吃一碗馄饨,一则早上车辆少,空气好,是散步走路的好时机;二则双燕楼的馄饨价廉物美、别具风味,吸引了我。既锻炼了身体,又品赏了美味,可谓一举两得,物质精神双丰收。因此,不是出差或者是遇上特殊情况,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物质精神 星期天 不间断 馄饨
下载PDF
文人的城与文学的故乡
9
作者 李晓 《城市地理》 2023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学之都”。在南京作家叶兆言那本《南京传》里,我读到了这座绵延了1800年文脉的古都一砖一瓦的前世今生。一个作家为母城作传,让一座城市的心脏,在生生不息里恒久搏动。
关键词 叶兆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前世今生 生生不息 省会城市
下载PDF
王者英贤
10
作者 李广彦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17期58-60,共3页
全国叫王英的人数不胜数,大概很多人身边都有一个叫王英的熟人。全国叫王英镇的,我知道的只有两个,一个在浙江,一个在湖北。叫“王英水库”的水利工程全国独一无二,绝世无双。
关键词 王英水库 水利工程 绝世无双 独一无二
下载PDF
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名称提出第一人
11
作者 钱国宏 《清风》 2024年第9期33-35,共3页
很多人不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将党的名称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居然是两封私人信件!这两封信的寄信人是蔡和森,而收信人则是毛泽东。思想猛醒蔡和森,字润寰,1895年3月出生于上海,4岁随母亲葛健豪回到家乡湖南... 很多人不知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将党的名称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居然是两封私人信件!这两封信的寄信人是蔡和森,而收信人则是毛泽东。思想猛醒蔡和森,字润寰,1895年3月出生于上海,4岁随母亲葛健豪回到家乡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当时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之下,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政治黑暗。青少年时期,蔡和森就树立了“匡时救民”的远大抱负,立志改造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压迫 私人信件 湖南湘乡 远大抱负 收信人 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 双峰县
原文传递
楼兰新娘
12
作者 王成礼 高春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83-192,共10页
序幕一双纤细漂亮的女士双手在电脑键盘上有节奏地敲打着文字。
关键词 新娘 楼兰 席慕容 电脑 女士 包裹
下载PDF
亲近马家荡
13
作者 李广荣 《江苏地方志》 2021年第4期78-79,共2页
马家荡,位于阜宁西南,盐城、淮安、扬州三市交界地。一直以来,我在文里画中与马家荡一次次深情相见,在我的诗意念想里,她是“浪翻叶色千层碧,波映花光一片红”的莲花水国佳境,“马荡夏莲”嫩蕊凝珠、玉洁冰清、清香袭人、风姿绰约,她是... 马家荡,位于阜宁西南,盐城、淮安、扬州三市交界地。一直以来,我在文里画中与马家荡一次次深情相见,在我的诗意念想里,她是“浪翻叶色千层碧,波映花光一片红”的莲花水国佳境,“马荡夏莲”嫩蕊凝珠、玉洁冰清、清香袭人、风姿绰约,她是一位袅娜娉婷、含羞带俏的佳人,一帧精美的挂轴,但与我隔着时空的彼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洁冰清 袭人 佳人 深情 袅娜娉婷
下载PDF
古墨——徜徉在记忆的河边
14
作者 杨永平 《中外企业文化》 2010年第7期78-78,共1页
进村的小道由石头铺成,墙壁是石头垒的.屋顶是石头搭的,院子里也尽是石头,石头地坪、石桌石凳、石磨石碾……这里完全是一个石头的世界。
关键词 记忆 古墨 石头
下载PDF
那些带有“革命”记忆的回忆
15
作者 江南雪儿 《中国工人》 2010年第6期49-50,共2页
“革命”——这是个多么响亮而干脆的动词:我童年时代,广播喇叭里总是播送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墙上总是出现“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的标语,军人被称为革命军人,干部被称为革命干部,学生被尊称为革命... “革命”——这是个多么响亮而干脆的动词:我童年时代,广播喇叭里总是播送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墙上总是出现“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的标语,军人被称为革命军人,干部被称为革命干部,学生被尊称为革命小将,我们不够成为红卫兵的年龄,我们对那些被革命词语炫目包同的人和事充满迷恋和崇拜。我们没有参加过“革命”,但我们在“革命”声中耳濡目染茁壮成长:我可以将所有的英文单词忘却,但revolution(革命)一词永记心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回忆 记忆 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军人 英文单词 毛主席 红卫兵
下载PDF
远去的古道马帮
16
作者 李宏荣 《丝绸之路》 2018年第6期61-69,共9页
历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走进武定,这样的历史文化将与你不期而遇。"七·七"茶馆亘古以来,武定是川滇茶马文明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古城。据《经世大典》记载: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辟昆明经富民、武定至四川成都之驿道。方国瑜... 历史文化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走进武定,这样的历史文化将与你不期而遇。"七·七"茶馆亘古以来,武定是川滇茶马文明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古城。据《经世大典》记载: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辟昆明经富民、武定至四川成都之驿道。方国瑜先生按:"此为川滇交通之重要线路。"武定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马帮和商人们云集,至今还有命名为中马街的古街道,那里是最繁华的茶马客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道 马帮 《经世大典》 历史文化 精神财富 茶馆 方国瑜 古城
下载PDF
故居物语
17
作者 曾强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15期107-113,共7页
大土沟 故居的左面和前面是住户邻居。但没有右舍。右边紧靠一条贯通村子南北的大约七八米深的大土沟。这条沟就像过去那些村里娃,二狗、三蛋、大傻随便叫,没个像样的名儿,最严肃的称呼,还是只能叫,大土沟。大土沟向北,不到十里... 大土沟 故居的左面和前面是住户邻居。但没有右舍。右边紧靠一条贯通村子南北的大约七八米深的大土沟。这条沟就像过去那些村里娃,二狗、三蛋、大傻随便叫,没个像样的名儿,最严肃的称呼,还是只能叫,大土沟。大土沟向北,不到十里,就延伸到了刘邦被匈奴所困的白登山东邻——采凉山褶皱;向南大约五里,就连通到了十多万年前古人类遗址的大同湖腹地——大同盆地平川。但村人好像谁都不在意它的这些颇有背景的来龙去脉,终日我行我素,日复一日,就那样咸不咸淡不淡,寡寡地生活着。对我而言,这条大土沟,却像特意给童年设置的一道充满快意乐趣的天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居 物语 大同盆地 古人类遗址 匈奴 刘邦
下载PDF
弦外之音有真音——记武术家刘宝禄先生
18
作者 萧远 《丝绸之路》 2018年第6期58-60,共3页
刘宝禄先生已退休多年,退休前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宝禄出身于武术世家,父亲刘仪轩是兰州著名的老拳师。刘仪轩早年师从田广仁法师,得撕炮拳真传,功力深厚,是当代撕炮拳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撕炮拳、八门拳... 刘宝禄先生已退休多年,退休前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刘宝禄出身于武术世家,父亲刘仪轩是兰州著名的老拳师。刘仪轩早年师从田广仁法师,得撕炮拳真传,功力深厚,是当代撕炮拳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撕炮拳、八门拳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家 刘宝 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生导师 体育学院 集大成者 炮拳
下载PDF
真缘千鸟湖
19
作者 刘东喜 《中国农垦》 2016年第11期72-73,共2页
有一本果慈所著的仙侠异侠的图书,书名《真缘》,讲述一位记者的亲身经历,引发出多彩的人生故事。在我看来,真正的缘,不只是对方留下的那些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认识对方很久却丝毫没有久而生厌的感觉,反倒是依然喜欢和她在一起相守的心境... 有一本果慈所著的仙侠异侠的图书,书名《真缘》,讲述一位记者的亲身经历,引发出多彩的人生故事。在我看来,真正的缘,不只是对方留下的那些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认识对方很久却丝毫没有久而生厌的感觉,反倒是依然喜欢和她在一起相守的心境。15年前,我和好友结伴游黄山。正当大家兴起要去毗邻的浙江千岛湖时,我接到新的任务,失恋般的悻悻而归。千岛湖,便成了我一生的向往与缺憾。天地有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下载PDF
我行走在三坊七巷
20
作者 天罡 《神州》 2019年第2期5-5,共1页
夜幕降临的時候,我行走在三坊七巷。抬头,发着光亮的红灯笼,点燃着刚刚漆黑如墨的夜空,也装饰着这里的门楣壁梁,婉如一串串鲜红的葡萄,熟透了心呙滴答着光亮,偶尔飘在空中;偶尔又如夏夜里的一簇簇萤火虫,结伴游动。嘿!耀眼的是规模庞大... 夜幕降临的時候,我行走在三坊七巷。抬头,发着光亮的红灯笼,点燃着刚刚漆黑如墨的夜空,也装饰着这里的门楣壁梁,婉如一串串鲜红的葡萄,熟透了心呙滴答着光亮,偶尔飘在空中;偶尔又如夏夜里的一簇簇萤火虫,结伴游动。嘿!耀眼的是规模庞大的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筑,留心的是琳琅满目的闽越文化绘萃,嘴馋的是闻香喷鼻的榕城特色小吃。我惊喜地望着这梦幻得无与伦比的街坊巷子,不禁拨开脚步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坊七巷 民居建筑 闽越文化 特色小吃 萤火虫 明清 地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