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考古与中国文化
1
作者 曹兵武 《大众考古》 2013年第1期15-16,共2页
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小时候却从没有认真地观察过黄土地、思考过黄土地,而重新发现和认识黄土地,则是在从事考古工作之后了。1988年,我从一所南国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以后.在参观、发掘过一些南方红土地上的考古遗址之后,第一次... 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小时候却从没有认真地观察过黄土地、思考过黄土地,而重新发现和认识黄土地,则是在从事考古工作之后了。1988年,我从一所南国大学考古专业毕业以后.在参观、发掘过一些南方红土地上的考古遗址之后,第一次以考古学家的身份,重新走进了生我养我的黄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黄土地 中国文化 考古遗址 考古学家 发掘
下载PDF
从《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文物工作指导思想的变革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超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本文通过对《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的比较,尝试分析二者在文字表述上的内容差异,总结其中指导思想的变化。
关键词 文物工作 文化遗产 指导思想
下载PDF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与博物馆评估——兼谈中国博物馆评估工作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明明 曹兵武 《中国博物馆》 2013年第2期29-34,共6页
本文前半部分探讨在新管理学思路下非营利组织和博物馆等的绩效评估及相关评估理论、方法、模式及其不同的评估目标、特点等,后半部分对中国博物馆的评估尤其是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工作进行反思,并提出进一步完善评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评估理论 博物馆 绩效评价 中国 绩效评估 评估目标 绩效考核
下载PDF
辐与辏:史前中原文化优势的确立——兼论早期中国与华夏文明观的形成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兵武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6期15-25,共11页
从三代到唐宋,国家人口、政治与文化中心基本上没有远离从西安至开封、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这种历史格局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其中庙底沟化和二里头化是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奠基性文化整合和提升运动,它们... 从三代到唐宋,国家人口、政治与文化中心基本上没有远离从西安至开封、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这种历史格局的形成,有一个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其中庙底沟化和二里头化是史前时期最重要的两次奠基性文化整合和提升运动,它们使得中原地区在相对独立的几个早期区域性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中脱颖而出,并影响到中国早期文明的天道观、人文观以及国家与意识形态结构。本文以农业村落的诞生为起点,追寻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基底上区域性文化传统在早期中国形成、演变、碰撞融合并最终形成中原中心的历史过程,并试图解释此一过程赋予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若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 华夏文明起源 庙底沟化 二里头化 分封制度
下载PDF
博物馆作为文化工具的深化与发展——兼谈社区博物馆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 被引量:12
5
作者 曹兵武 《中国博物馆》 2011年第1期46-53,共8页
博物馆是人类发明的建构历史记忆、社会认同和科学价值观的一种文化工具,其在文化功能与地位上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祠堂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堂有类似之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合理运用... 博物馆是人类发明的建构历史记忆、社会认同和科学价值观的一种文化工具,其在文化功能与地位上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祠堂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堂有类似之处。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博物馆学 城市博物馆 社区博物馆 博物馆化生存 祠堂文化
下载PDF
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历程 被引量:7
6
作者 曹兵武 《四川文物》 2003年第5期10-15,共6页
中国考古学是从西方引入的,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掘河南省仰韶村是近代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在带回了当时国外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建国后,中... 中国考古学是从西方引入的,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发掘河南省仰韶村是近代科学意义的考古学在中国的开始,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在带回了当时国外考古学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始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建国后,中国考古学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步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建立了以新技术、新方法为特征的一批新兴边缘学科,考古调查和发掘的主力军更加年轻化,为中国考古学注入了新鲜的有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考古学 百年历程
下载PDF
在重大史学问题上不断创新——何兹全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琳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9,共9页
从 1 934年发表《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起 ,何兹全先生已经走过 6 7年的学术生涯。为论证中国中古社会的性质 ,他撰写了一系列中古社会经济史论文 ,并创立魏晋封建说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他治学的一大特色 :始终关注重大史学问题 ,注... 从 1 934年发表《中古时代之中国佛教寺院》起 ,何兹全先生已经走过 6 7年的学术生涯。为论证中国中古社会的性质 ,他撰写了一系列中古社会经济史论文 ,并创立魏晋封建说 ,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他治学的一大特色 :始终关注重大史学问题 ,注重学术创新。此后 ,何先生执着于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道路 ,1 989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一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兹全 中国史 《中国古代社会》 创新 学术成就 中国古代史 历史研究 魏晋时期 封建社会 社会史
下载PDF
知识考古:现代考古学知识和概念的梳理与重构——《南方文物》“知识考古”专栏开栏辞
8
作者 曹兵武 《南方文物》 2011年第2期74-75,共2页
知识考古学是法国人福柯的发明,他将考古学方法嫁接于对社会主流知识的寻根究底,"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其主旨是要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完成的转换原则... 知识考古学是法国人福柯的发明,他将考古学方法嫁接于对社会主流知识的寻根究底,"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其主旨是要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完成的转换原则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史 知识考古学 福柯 人类 知识考古 南方文物 概念 思维形式
下载PDF
博物馆牵手时尚——“发现·FASHION——2011年度中国时尚回顾展”面面观
9
作者 曹兵武 《中国博物馆》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2011年底,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发现·FASHION—2011年度中国时尚回顾展"展览及系列活动,该馆不仅通过此类活动实现其收藏和业务范围的扩展,而且直接将时尚概念引进了博物馆展览,同时请部分时尚作品设计师在场,与观众... 2011年底,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发现·FASHION—2011年度中国时尚回顾展"展览及系列活动,该馆不仅通过此类活动实现其收藏和业务范围的扩展,而且直接将时尚概念引进了博物馆展览,同时请部分时尚作品设计师在场,与观众及博物馆专家进行对话。这个展览及相关活动体现了博物馆业务的发展,及博物馆理念与实践的若干新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回顾展 新博物馆学 对话空间 为明天而收藏今天 职业道德伦理
下载PDF
考古学勾画早期中国历史文化图景
10
作者 曹兵武 《大众考古》 2015年第1期19-22,共4页
在第四纪的早期,今天中国的南北就已经留下了人类活动的各类遗迹。元谋猿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和县猿人、南召猿人等以及西侯度、匼河、东谷坨、观音洞等石器地点的发现,使中国成为亚洲直立人化石和文化遗物发现最为丰富的地区。而... 在第四纪的早期,今天中国的南北就已经留下了人类活动的各类遗迹。元谋猿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和县猿人、南召猿人等以及西侯度、匼河、东谷坨、观音洞等石器地点的发现,使中国成为亚洲直立人化石和文化遗物发现最为丰富的地区。而云南开远和禄丰、广西大新和柳城、江苏洪泗、湖北建始等地更新世初期或上新世大型古猿化石的发现,也使中国成为探索由猿到人,即人类起源的重要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文化 上新世 文化遗物 直立人 考古学文化 禄丰 二里头文化 建始 尖底瓶 下川文化
下载PDF
从创新成果管窥文物科技保护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桂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中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始终紧跟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文物保护及其保存和开放展示环境面临着的诸多挑战为导向,聚焦基础研究、保护技术与装备研发、保护制度与规范标准研究、保护技术平台建设等展开... 中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始终紧跟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文物保护及其保存和开放展示环境面临着的诸多挑战为导向,聚焦基础研究、保护技术与装备研发、保护制度与规范标准研究、保护技术平台建设等展开多项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着重从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成果进行梳理,阐述了我国文物科技工作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的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从闭门研究、各自为战到资源开放、互相合作、凝练共性、共克难关;从随意性到标准化,建立共同话语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支撑作用日益显著;由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基本实现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在理论、技术、装备、标准建设等方面取得系统突破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文物科技评奖 创新成果 发展趋势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历史底蕴及现实意义(下)
12
作者 郭桂香 王展国 《郭沫若学刊》 1999年第3期76-82,共7页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历史底蕴 郭沫若 现实意义 创造精神 开放精神 中国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狂人日记》
下载PDF
新时代行业报社转型发展的战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勇强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4,共4页
新时代需要新发展,新发展要用新战略。新时代行业报社需要从行业定位、核心竞争力和战略选择等方面,对自身发展进行战略思考,作出科学分析和研判,战略定位是行业报社谋划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是行业报社能够转型发展的必... 新时代需要新发展,新发展要用新战略。新时代行业报社需要从行业定位、核心竞争力和战略选择等方面,对自身发展进行战略思考,作出科学分析和研判,战略定位是行业报社谋划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是行业报社能够转型发展的必要因素,战略选择是行业报社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报 转型 发展战略
下载PDF
文物系统政府网站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14
作者 何薇 《文博》 201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加强政府和公众沟通、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提供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文物系统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文物系统 政府网站 政务公开 现状 问题对策
下载PDF
细节精致而充满矛盾的全球化与世界性——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评论
15
作者 王超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的文化交流,展现全球化与世界性的趋势.透 过对展品的选择、解读以及展览内容的对比等方面的观察,从中可以发现尽管仍残余西方中心主义和冷战思维的影响,但全球 化与世...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的文化交流,展现全球化与世界性的趋势.透 过对展品的选择、解读以及展览内容的对比等方面的观察,从中可以发现尽管仍残余西方中心主义和冷战思维的影响,但全球 化与世界性作为历史发展趋势的主流,不可阻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英博物馆 全球化 世界性 文物
下载PDF
从精神界之战士到精神界之领袖──论郭沫若与新中国的关系
16
作者 郭桂香 《郭沫若学刊》 2000年第1期15-21,共7页
关键词 郭沫若 精神界之战士 学术研究 国民党 人民本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袖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五四运动 精神世界
下载PDF
文化遗产 文化自觉 文化建设——追寻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兵武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2,共6页
文物古迹是过去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不同人们共同体在特定时空中适应环境与社会的结晶,也是人类曾经的生存可能性的记录,因此,文化遗产是发展的智慧资源而非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物与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拓展和提高... 文物古迹是过去文化的载体,文化既是不同人们共同体在特定时空中适应环境与社会的结晶,也是人类曾经的生存可能性的记录,因此,文化遗产是发展的智慧资源而非包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物与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拓展和提高的过程,经历了由古玩、文物到全民性的文化遗产自觉的演变。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化及历史文化遗产,既是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开的选择,也是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古今中外文化大会面时代人类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前提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中国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运动 文化自觉 文化间性 新轴心时代
原文传递
小农经济与中国文明的形成及特征——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之三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兵武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8,共7页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社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且水稻农业不断传播、扩张与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不断。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带粟黍农业开发较早,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小农经济特色较...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农业社会文明。早期中国有东南的水稻和西北的粟黍两个农业起源与发展中心,而且水稻农业不断传播、扩张与发展的势头一直持续不断。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带粟黍农业开发较早,开发程度相对较高,小农经济特色较为鲜明,很早就形成了较为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聚落组织。因此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粟黍农业社会反而奠定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经济基础和凝聚核心,更多地影响了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方式、演变路向与一些关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小农经济 农业社会 仰韶文化 龙山时代
原文传递
资料·信息·知识·思想——由专家考古学到公共考古学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兵武 《南方文物》 2011年第2期89-92,75+77,共6页
曹兵武的《资料·信息·知识·思想——由专家考古学到公共考古学》一文,探讨的是从具体的考古资料到知识与思想的一般路径及其在考古学学科发展中的必要性。文中既涉及到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考古发掘、调查资料的处理包括保... 曹兵武的《资料·信息·知识·思想——由专家考古学到公共考古学》一文,探讨的是从具体的考古资料到知识与思想的一般路径及其在考古学学科发展中的必要性。文中既涉及到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考古发掘、调查资料的处理包括保护,以及考古新闻报道、报告、论文、概述性著述和普及性著述等几种文本的地位和作用,也涉及到由资料到理论和思想相关信息与知识的展开与构建的过程,涉及到由私密或者专业的知识到公共的知识的交互反馈及相互促进作用,还涉及到公共考古学与考古资源的管理问题。总之,对于考古资料的多元视角,对考古过程和考古学理论方法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下社会普遍关心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建设的需要。考古学不仅仅发现物、发掘物、研究物,连最保守的考古学家也承认考古学可以由物见人,研究古代的技术、社会和精神领域的一些问题甚至是关键性问题。当然,以巨大时空范围内的人类遗存及其文化为对象的考古学在新考古学范式下提出追寻人类文化进步的动力学法则的宏伟目标,曾经令一代学人为之振奋,尽管现在看来不仅是考古学,连整个的人文社会科学都距离这个目标仍然十分遥远,但是至今我仍然十分敬仰这种豪迈但却是建基于理性与科学之上的学科理想。我认为,新考古学最大的贡献是其系统性的思维与研究方式,这是指导其文化结构论、功能论、适应论和过程论的背后的哲学基础。近代科技的专业化和精深化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与社会的进步,但是现在我们更需要整体性的科学和系统性的反思,需要构筑一种关于文明和文化的整体性学问,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不同人类文化和平共处的伦理与科学问题,并提升人类驾驭自己的物质性创造的综合能力。这一方面,考古学是个很好的试验田。为此,相对于捍卫考古学的纯洁性,我认为考古学不仅应该更开放,而且应该更自觉,要加强对学术史、学科史的研究,开展考古的考古——考古学也需要更多的学术自觉。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考古学需要补课。一是亟需补上西方二战之后已经走过的考古学诸范式或者发展阶段,包括系统论的新考古学、文化相对主义的后过程主义考古学等内容,扩大考古资料的信息含量,扩展并深化考古学研究的学术目标,提升考古学的科技含量与理论思维等科学水平;二是要自觉地迎接当下中国的文化复兴与文化遗产时代,自觉地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价值诠释和理论支撑,发展公共考古学,普及考古知识,融入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大潮。否则,中国考古学有边缘化、沦落为基本建设工程随工清理的危险。一方面考古学作为科学,有其内生的知识追求和增长链条,另一方面考古学从来就不是象牙塔中的学问,它处理人类共同的遗产,考古学的进步与社会环境密切关联,对考古学范式的反思,是理解考古知识状况与考古学进步动力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考古资料 考古 考古报告 考古调查 考古遗址 考古发掘 专家
下载PDF
作为媒介的博物馆——一个后新博物馆学的初步框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曹兵武 《中国博物馆》 2016年第1期77-82,共6页
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为我们观察和认识物、人、事、理——包括博物馆的物及相关业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方法。按照媒介的定义和特点,博物馆里的藏品和展品、博物馆展览及博物馆自身都完全符合信息存贮、加工、传播、交流等媒... 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为我们观察和认识物、人、事、理——包括博物馆的物及相关业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方法。按照媒介的定义和特点,博物馆里的藏品和展品、博物馆展览及博物馆自身都完全符合信息存贮、加工、传播、交流等媒介特点。因此,媒介视角下的博物馆学将会为重新认识博物馆之物及博物馆的定位、功能、使命以及各项业务活动提供新的参照与启示。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信息 博物馆物 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