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十旦九张”? 兼论“张派崛起”的时代意义与京剧未来(中)
1
作者 齐致翔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57,共3页
张派《玉堂春》的情感变化,仰赖于对京剧唱腔程式的灵活运用。说明程式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生命的,是可变通、可改造的。传统[二六]多用于角色对内心世界之描述,大师运当通神。苏三唱两句即转[摇板][流水]或[散板],表现了苏三欲言又止... 张派《玉堂春》的情感变化,仰赖于对京剧唱腔程式的灵活运用。说明程式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有生命的,是可变通、可改造的。传统[二六]多用于角色对内心世界之描述,大师运当通神。苏三唱两句即转[摇板][流水]或[散板],表现了苏三欲言又止、思绪多动的心理状态。君秋《大登殿》中的[二六]对宰相父亲“忠孝”教诲的反驳,虽不乏亲情,却在结尾处对自身悲苦命运的感叹和对花郎丈夫一朝驾坐金銮的骄傲唱出令人解颐的花腔,将人物心中的“宣叙”变为裹挟观众一起动容的“咏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堂春》 情感变化 京剧唱腔 二六 心理状态
原文传递
经典何以产生--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编导专访系列之二
2
作者 黄卫星 邢德辉 《舞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1,共4页
历史背景:历史和时代孕育的艺术经典 黄卫星:围绕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传播和接受,我曾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包括问卷调查、对不同接受群体的访谈、有意识地收集观后感和组织QQ群讨论等等,这些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60后... 历史背景:历史和时代孕育的艺术经典 黄卫星:围绕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传播和接受,我曾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包括问卷调查、对不同接受群体的访谈、有意识地收集观后感和组织QQ群讨论等等,这些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60后”对《东方红》感情深厚、记忆深刻,至今依然十分赞赏和感动;“70后”很多对《东方红》比较陌生,但对其中传唱至今的许多歌曲和旋律,也很熟悉,尽管他们的评价中有近四分之一的贬损和排斥,但大多数人至少折服于它的艺术魅力。任何一部经典都具有时代性,经典在一个具体的时代应运而生,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化石。请问邢老师,《东方红》的出台背景是怎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 专访 编导 艺术魅力 “70后” 实证研究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