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思触媒”:戏剧《巨物之城》中的身体政治与后人类反思
1
作者 姜欣言 《人文天下》 2024年第7期56-66,共11页
《巨物之城》是国内首部以人机共生时代为背景、以机器人为主要角色的戏剧作品,其以类人机器人的遭遇为线索,引发了有关主体性、歧视、异化等后人类处境的思考。作为“哲思触媒”,艺术以感性方式揭示技术发展的伦理症结,为人机关系的反... 《巨物之城》是国内首部以人机共生时代为背景、以机器人为主要角色的戏剧作品,其以类人机器人的遭遇为线索,引发了有关主体性、歧视、异化等后人类处境的思考。作为“哲思触媒”,艺术以感性方式揭示技术发展的伦理症结,为人机关系的反思提供重要参照。在机械身体日益普及的语境中,捍卫人文价值既需要对技术加以伦理规制,也需要发掘艺术的批判力量。唯有在伦理和艺术的双重规约下,人与机器的关系才能获得平衡,科技进步才不会以人性为代价。《巨物之城》由此开启了对“什么是人”这一终极问题的探询,引导我们展开更为深入的对话与思辨,为理解后人类处境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思触媒 后人类反思 人机伦理 赛博格剧场
下载PDF
在"变"与"不变"中深耕文化产业研究——范玉刚教授访谈录
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范玉刚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2年第6期116-123,共8页
自2002年文化产业正式被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至今已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国文化产业学者孜孜不倦、筚路蓝缕,为建设具有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文化产业学科付出了重要的理论实践。为保留重要口述学术史料、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 自2002年文化产业正式被写入党的十六大报告至今已整整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我国文化产业学者孜孜不倦、筚路蓝缕,为建设具有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文化产业学科付出了重要的理论实践。为保留重要口述学术史料、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理论发展水平,本刊编辑部自2022年第5期开始,特陆续推出“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史”系列访谈。本期受访人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范玉刚教授,访谈者为本刊特约通讯员高洋。范玉刚教授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一位成就斐然的学者,他早年以研究技术美学及海德格尔而蜚声学界,进入新世纪以来,范玉刚教授在文化与市场关系、文艺制度、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我国文化产业理论的原创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技术美学 文艺美学研究 原创研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 大众文化 成就斐然 访谈者
下载PDF
技术视域下艺术本质属性的嬗变及其理论重构
3
作者 姜欣言 《人文天下》 2024年第11期42-50,共9页
传统静态、封闭的艺术观念正在被打破,艺术的本质属性发生革命性嬗变,当代科技驱动正重新定义艺术的存在形态及其创作、传播、接受过程,形成动态、开放、无限可能的全新生成模式。面对如此根本性变革,需重构兼顾三大环节的整体艺术本质... 传统静态、封闭的艺术观念正在被打破,艺术的本质属性发生革命性嬗变,当代科技驱动正重新定义艺术的存在形态及其创作、传播、接受过程,形成动态、开放、无限可能的全新生成模式。面对如此根本性变革,需重构兼顾三大环节的整体艺术本质理论,用动态开放新型范畴定义艺术状态与生成,阐释三个环节的内在统一逻辑,纳入新技术以解构人与技术的二元对立。未来,艺术理论必须与科技发展同步更新,及时吸纳量子计算、人工意识等前沿科技赋予艺术的新样态,经由植根文化富矿、融入中国精神追求,形成融合创新科技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新范式,为世界艺术文明贡献卓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艺术范式 整体理论重塑 艺术理论 数字技术 生物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