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理论坐标——重温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87-91,440,共6页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在现实层面推动了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发展,在理论层面也已成为中国式文艺现代化和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重要理论坐标。文章指出,这篇讲话对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的阐...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在现实层面推动了中国革命与文艺事业的发展,在理论层面也已成为中国式文艺现代化和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的重要理论坐标。文章指出,这篇讲话对文化领导权与文化主体的阐释已成为当代世界美学与文艺理论家的理论资源。它深刻地把握住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审美范式的转换,并概括出一种新的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理论结构与情感结构,是世界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式审美现代性 理论坐标
原文传递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结构论纲
2
作者 王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16,共12页
中国审美现代性是一个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组成的双螺旋理论结构。这一双螺旋结构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能够充分阐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框架。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看,对这一理论或情感结构的民族志分析,应该从当代艺术... 中国审美现代性是一个由“乡愁乌托邦”和“红色乌托邦”组成的双螺旋理论结构。这一双螺旋结构在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能够充分阐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框架。从审美人类学的角度看,对这一理论或情感结构的民族志分析,应该从当代艺术现象入手,把当代艺术、当代审美经验分析作为重要的理论切入点,并在学理上对它们作出适当的分析,这是真正把握当代美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关于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主要有三个基本的维度:社会结构的基本转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目标及其当代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审美现代性 乡愁乌托邦 红色乌托邦 悲剧人文主义 审美人类学
原文传递
转化为“死神”的普罗米修斯——电影《奥本海默》的悲剧人文主义
3
作者 王杰 吴丰军 卢幸妮(整理)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94-404,共11页
《奥本海默》是近期上映的一部传记电影,由著名导演诺兰执导,主要讲述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人生故事。诺兰的电影历来受到影迷们的热烈追捧,尤其在当今国际局势紧张和核能安全议题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形下,影片的上映掀起讨论的热潮。在... 《奥本海默》是近期上映的一部传记电影,由著名导演诺兰执导,主要讲述了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人生故事。诺兰的电影历来受到影迷们的热烈追捧,尤其在当今国际局势紧张和核能安全议题受到广泛关注的情形下,影片的上映掀起讨论的热潮。在中国文艺评论(浙江大学)基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并从多角度对影片进行了批评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本海默 传记电影 文艺评论 核能安全 普罗米修斯 人文主义 诺兰
原文传递
从饮食品味到地方性审美经验的建构——关于葛亮小说《燕食记》的一次美学讨论
4
作者 王杰 黄筱茜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77-393,共17页
当代作家葛亮最新长篇小说《燕食记》,以百年茶楼同钦楼结业为引子,以叙述者“我”对茶楼一对厨师师徒的访谈展开,呈现岭南地区四代厨师的传奇人生,揭示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小说的饮食书写跨越百年,饮食的审美表达包含食物种类... 当代作家葛亮最新长篇小说《燕食记》,以百年茶楼同钦楼结业为引子,以叙述者“我”对茶楼一对厨师师徒的访谈展开,呈现岭南地区四代厨师的传奇人生,揭示地方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小说的饮食书写跨越百年,饮食的审美表达包含食物种类、制作工艺、地方口味、味觉体验、处世哲学等多元层次。该切口具有丰富的理论对话能力,其中味觉/品味(taste)是美学的重要概念,加之作者在小说艺术层面也展开了有力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层面 当代作家 葛亮 传奇人生 审美表达 食物种类 传承与变迁 处世哲学
原文传递
乡土故事:关于《隐入尘烟》的研讨
5
作者 王杰 周锋(整理) +1 位作者 杨荔斌 胡漫(整理)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36-149,共14页
《隐入尘烟》是一部由李睿珺执导的关于农民与土地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影,讲述了一对农村夫妇一段艰辛而温馨生命旅程的故事。2022年1月19日,该片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本届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影片。这部影片上映后引发... 《隐入尘烟》是一部由李睿珺执导的关于农民与土地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影,讲述了一对农村夫妇一段艰辛而温馨生命旅程的故事。2022年1月19日,该片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成为本届唯一一部入围的华语影片。这部影片上映后引发热议。对于这样一部作品,如何从学理上客观地进行评价,把握住它真实的理论价值和当代意义,这是一个值得学者们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2022年9月,王杰教授通过其“审美人类学”课程组织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学者和学生,从情感民族志等方法和角度入手,对《隐入尘烟》进行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电影节 农村题材电影 审美人类学 生命旅程 年龄层次 民族志 李睿珺 华语影片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现代美术如何可能?
6
作者 王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3-12,477,共11页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具有先锋性的文学艺术革命为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动因。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开始于李叔同赴日求学,伴随这一事件,中国画的古典形态失去了核心地位,探索中国美术传统的现代化问题和研究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美学风...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具有先锋性的文学艺术革命为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动因。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开始于李叔同赴日求学,伴随这一事件,中国画的古典形态失去了核心地位,探索中国美术传统的现代化问题和研究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美学风格成了题中之义。“流动的幻象”是中西两大绘画传统经过百年碰撞与融合所形成的新的美学概念,可以用来表征当代中国绘画的美学风格,以“心象绘画”为特征的柴祖舜绘画艺术及美学风格是其典型代表,是探索中华民族现代美术的美学风格,以及中华民族现代美术如何可能的重要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的幻象 美学风格 现代美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