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岩石地球化学及成矿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国平 艾永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5,共7页
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为隐伏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矿体寄主岩石以变粒岩为主,次为大理岩、云母片岩。不同类型容矿岩石对比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渗透性,同时又是成矿溶液物理障和化学障的岩石是细脉浸染状矿床的最有利容矿岩石。围岩与... 辽东小佟家堡子金矿为隐伏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矿体寄主岩石以变粒岩为主,次为大理岩、云母片岩。不同类型容矿岩石对比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渗透性,同时又是成矿溶液物理障和化学障的岩石是细脉浸染状矿床的最有利容矿岩石。围岩与矿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反映了成矿溶液早期为氧化、偏酸性,晚期逐渐变为还原、偏碱性。矿化元素组合、矿化过程微量元素变化特征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等表明该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成矿溶液 成矿条件 金矿床
下载PDF
辽宁桃源-小佟家堡子金矿带煌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国平 艾永富 冼伟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24-330,共7页
桃源-小佟家堡子金矿带煌斑岩为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型,不相容元素间分馏明显,高场强元素丰度较低,低场强元素丰度较高。稀土元素高度富集[ΣREE为359.8—669.5(×10-6)],为强烈的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型。... 桃源-小佟家堡子金矿带煌斑岩为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型,不相容元素间分馏明显,高场强元素丰度较低,低场强元素丰度较高。稀土元素高度富集[ΣREE为359.8—669.5(×10-6)],为强烈的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对比研究表明,区内煌斑岩蚀变过程中K2O、TiO2、P2O5等的含量较稳定,Si、Ca、Mg、Fe等元素有明显的带入带出。不太强烈的蚀变作用一般不会引起煌斑岩微量元素的明显带入带出,Nb、Zr、Y等尤为稳定,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为拉张构造环境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金矿床 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河南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矿床成因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邵世才 汪东坡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20-525,共6页
本文通过太华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地质体的含金性评价,认为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旷床的金等成矿元素大多来自太华群,且太华群是主要的矿源层。对矿床的硫、铅、氢、氧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硫、铅及碳等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而成... 本文通过太华群、熊耳群和燕山期花岗岩等地质体的含金性评价,认为熊耳山蚀变断层岩型金旷床的金等成矿元素大多来自太华群,且太华群是主要的矿源层。对矿床的硫、铅、氢、氧和碳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硫、铅及碳等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而成矿流体则主要为大气降水,可能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结合晚太古代至元古宙的区域变质作用、燕山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和成矿时代,作者认为该类金矿床是一种复杂的改造型矿床,想必金是在区域变质基础上先形成“矿胚”,大概经燕山期循环大气降水的改造、活化和转移,最后在断层破碎带内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源层 稳定同位素 金矿床 成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吉林珲春河上游砂金区自然金的气液包体成分研究
4
作者 吴尚全 杨翼 宋群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8,共8页
由于成矿作用的继承性、砂金的气液包体成分同原生的金十分相似.通过对珲春河砂金区十二个砂金样品包体成分及微量元素组成的研究,并和已知矿床自然金的包体成分数据进行比较,认为珲春河上游砂金来源于燕山期中低温超浅成岩浆热液金矿床.
关键词 砂金 山金 气液包体成分
下载PDF
辽宁白云金矿床某些基本问题探讨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国平 艾永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9-225,290,共8页
白云金矿产于辽宁省东部辽东裂谷增生地体内的辽河群古元古代变质岩系中,矿体主要赋存在呈东西向展布的滑脱构造带,蚀变分带明显,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作用为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均... 白云金矿产于辽宁省东部辽东裂谷增生地体内的辽河群古元古代变质岩系中,矿体主要赋存在呈东西向展布的滑脱构造带,蚀变分带明显,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作用为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均一法测温结果的主要范围为200~250℃,氢、氧、硫同位素表明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矿物流体包裹体、硫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沸腾作用是矿液沉淀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滑脱构造 沸腾作用 辽东 矿床地质
下载PDF
偏光塞曼无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土壤中的痕量铟 被引量:6
6
作者 方以规 史洪英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3-26,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HI介质中以甲基异丁基酮萃取富集铟(Ⅲ),以铬(Ⅵ)为基体改进剂,在升温程序中,先加有机相后加水相Cr^(6+),使铟的吸收提高3倍,25种阳离子不干扰铟的测定,方法已用于地质、化探标样和大量找矿样的测定。
关键词 岩石 土壤 痕量铟 测定
下载PDF
加拿大魁北克省加斯佩区与花岗岩有关的马德莱娜铜矿床中流体的演化及其在成矿中的作用
7
作者 A.E.Williams-Jones 冯建忠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18,共5页
魁北克马德莱娜铜矿床的容矿岩石为黑云母角页岩,与麦克杰里格尔花岗岩杂岩体相邻,由网脉状矿体组成,从中心向外呈现出斑铜矿-黄铜矿到黄铜矿-磁黄铁矿的分带现象。矿化早于接触变质主期,与黑云母、钙硅酸盐脉及其蚀变组合伴生。绿泥石... 魁北克马德莱娜铜矿床的容矿岩石为黑云母角页岩,与麦克杰里格尔花岗岩杂岩体相邻,由网脉状矿体组成,从中心向外呈现出斑铜矿-黄铜矿到黄铜矿-磁黄铁矿的分带现象。矿化早于接触变质主期,与黑云母、钙硅酸盐脉及其蚀变组合伴生。绿泥石-白云母蚀变及石英-碳酸盐脉晚于矿化。脉石英含有低、高盐度的含水包裹体、CO_2-CH_4含水包裹体及无水的流体包裹体。等容线投影图表明,矿床形成于400—600℃,1—2kbar。低的冰熔化温度、低共熔温度表明,某些含水包裹体含钙高。本文建立了以下流体演化模式,即高盐度的正岩浆流体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反应形成富含CH_4和N_2的流体,导致黑云母蚀变。在局部地区,正岩浆流体与钙质层反应,释放出CO_2,使流体中钙质增加,因而导致钙硅酸盐蚀变。主要由地层水形成的低盐度流体,导致了绿泥石-白云母蚀变及石英-碳酸盐脉的形成。从矿化中心向外,水/岩比值降低,从而导致温度和(或)Cu/Fe比降低以及a_(H_2S)增加,这被用来解释硫化物矿物的分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矿床 流体 演化 成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