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湾滨海湿地CH_4排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蒙 吴明 +1 位作者 邵学新 盛宣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3-1009,共7页
2013年4—9月,利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湾裸滩湿地、海三棱藨草湿地、芦苇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并利用室内厌氧培养法测定了0-30 cm深度的土壤CH4产生潜力。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裸滩湿地表现为CH4的吸收... 2013年4—9月,利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湾裸滩湿地、海三棱藨草湿地、芦苇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CH4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并利用室内厌氧培养法测定了0-30 cm深度的土壤CH4产生潜力。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裸滩湿地表现为CH4的吸收源,CH4排放通量春季高、夏季低;海三棱藨草湿地、芦苇湿地和互花米草湿地表现为CH4的排放源,CH4排放通量均呈现夏季高、春秋季低的季节变化。平均CH4排放通量表现为:互花米草湿地(1.589 mg/(m^2·h))〉芦苇湿地(0.722 mg/(m^2·h))〉海三棱藨草湿地(0.218 mg/(m^2·h))〉裸滩湿地(–0.068 mg/(m^2·h)),互花米草湿地各月CH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湿地。0-30 cm深度平均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互花米草湿地(0.050μg/(g·d)〉芦苇湿地(0.042μg/(g·d))〉裸滩湿地(0.030μg/(g·d)〉海三棱藨草湿地(0.027μg/(g·d)),互花米草湿地各土层CH4产生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湿地(除0-5 cm外)。裸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没有明显的空间垂直变化趋势,CH4产生潜力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0-20 cm和5-10 cm土层。其他3类湿地0-5 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大,土壤CH4产生潜力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海三棱藨草湿地和芦苇湿地5-10 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小,互花米草湿地20-30 cm土层的CH4产生潜力最小。土壤p H、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对CH4排放通量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CH4排放通量 CH4产生潜力 土壤
下载PDF
杭州湾南岸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文敏 姜小三 +2 位作者 吴明 邵学新 周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7-1095,共9页
应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杭州湾南岸慈溪市域内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0~10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49~7.95 g k... 应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杭州湾南岸慈溪市域内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0~100 cm)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3.49~7.95 g kg-1,变异系数介于54.51%~67.34%之间,属中等程度变异;地统计分析得出块金效应变化范围为0.141~0.372,表现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自表层至底层最优半方差模型依次为高斯、指数、指数、高斯和球状模型;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自滩涂向内陆呈递增趋势,其中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平行于海岸线的带状分布;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呈递减规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围垦时期均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性。从研究结果看,慈溪市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杭州湾南岸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杭州湾南岸
下载PDF
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宁潇 吴伟志 +3 位作者 胡咪咪 邵学新 张小伟 吴明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年第4期22-26,共5页
2014年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 550.29×108元。其中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的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9.01%、63.47%、4.08%和3.44%。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 2014年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2 550.29×108元。其中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的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9.01%、63.47%、4.08%和3.44%。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评估
下载PDF
杭州湾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 被引量:67
4
作者 张文敏 吴明 +3 位作者 王蒙 邵学新 姜小三 周斌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1360,共10页
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调查采集杭州湾自然滩涂湿地土壤样品(0~10 cm、10~20 cm、20~30 cm),比较分析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裸滩的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碳(ROC)... 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调查采集杭州湾自然滩涂湿地土壤样品(0~10 cm、10~20 cm、20~30 cm),比较分析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裸滩的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碳(ROC)和轻组有机质(LFOM)的变化。结果表明:(1)0~30 cm各土层,芦苇、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和裸滩的SOC平均含量依次为3.87~5.08 g kg-1,6.46~6.78 g kg-1,4.33~4.48 g kg-1和4.99~5.25 g kg-1,互花米草SOC含量高于相同土层的其他类型;(2)互花米草DOC和LFOM平均含量分别为90.69~98.90 mg kg-1,2.35~2.95 g kg-1,高于相同土层的海三棱藨草、芦苇和裸滩,而裸滩ROC含量(2.06~2.22 g kg-1)却高于相同土层的其他三种类型;(3)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DOC占土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而相同土层的DOC占土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大小依次为裸滩〉海三棱藨草〉芦苇〉互花米草;(4) SOC和DOC、ROC、LFOM、全氮(TN)、土壤含水量、pH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关系(p〈0.01),各指标与pH之间均表现为负相关性。研究表明互花米草的入侵增强了滩涂湿地的固碳能力,有机碳活性组分能够反映有机碳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轻组有机质 植被类型 杭州湾湿地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杭州湾湿地围垦区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梁雷 叶小齐 +2 位作者 吴明 邵学新 李长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0-685,共6页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is)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为了阐明其对入侵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湿地围垦区内自然分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和3种土著植物群落:束尾草(Phacelurus Griseb)群落、...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is)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为了阐明其对入侵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湿地围垦区内自然分布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和3种土著植物群落:束尾草(Phacelurus Griseb)群落、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土壤氮、磷和钾含量以及有效性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 H(P〈0.05),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和钾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1),但显著提高了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P〈0.01),其中加拿大一枝黄花0~1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分别是束尾草、白茅和芦苇的1.72倍、2.35倍和2.00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土壤总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1),但是却改变了活性有机碳组分,与束尾草、白茅和芦苇相比,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0~10 cm表层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96.72%、180.21%和41.47%;可溶性碳0~1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27.27%、40.78%和4.00%,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41.36%、39.49%和29.63%;易氧化碳含量在两个土层中均显著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降低了土壤p H,提高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改变了活性有机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加拿大一枝黄花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碳组分
下载PDF
杭州湾典型潮滩湿地植物带沉积物磷吸附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邵学新 梁威 +3 位作者 王蒙 吴明 叶小齐 蒋科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2-1038,共7页
利用磷酸盐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杭州湾潮滩湿地沉积物磷素吸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及其沉积物理化性质对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物磷的吸附与释放过程均包括快速吸附(0-1 h)、慢速吸附(1-16 h)和平衡(1... 利用磷酸盐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杭州湾潮滩湿地沉积物磷素吸附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及其沉积物理化性质对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物磷的吸附与释放过程均包括快速吸附(0-1 h)、慢速吸附(1-16 h)和平衡(16-72 h)3个阶段,不同植物没有明显影响这一趋势。改进的Langmuir模型拟合表明,沉积物最大吸附容量(Qmax)在154.5-436.2 mg/kg间,生长植物的沉积物Qmax明显高于光滩沉积物。沉积物自带可解吸磷(NAP)较少,在1.853-4.777 mg/kg间,NAP在不同类型沉积物的分布趋势与Qmax值相似。4种植被类型沉积物EPC0值低于潮汐水体中磷酸盐浓度,扮演着"汇"的角色,EPC0在不同沉积物间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显示,杭州湾潮滩沉积物Qmax和NAP受有机质、颗粒组成和总无机磷含量影响,其中Qmax还受电导率影响,而研究区EPC0与沉积物理化性质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植物可以通过影响沉积物的物理化学参数,从而影响磷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等温吸附 吸附动力学 植物
下载PDF
模拟水位变化对杭州湾芦苇湿地夏季温室气体日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盛宣才 吴明 +3 位作者 邵学新 李长明 梁雷 叶小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792-4800,共9页
水位是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子。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模拟条件下不同水位(0、5、10 cm和20 cm)对芦苇湿地温室气体(CO_2、CH_4、N_2O)夏季昼夜通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水位CO_2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昼低夜高,... 水位是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子。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模拟条件下不同水位(0、5、10 cm和20 cm)对芦苇湿地温室气体(CO_2、CH_4、N_2O)夏季昼夜通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不同水位CO_2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昼低夜高,且白天为汇,夜间为源,整体均表现为CO_2的汇;不同水位CH_4通量日变化则均表现为昼高夜低,且整体上均表现为CH_4的源;N_2O通量总体上水淹后均表现为昼高夜低而0cm水位表现为昼低夜高;2)随着水位的增加CH_4和CO_2平均通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10cm水位下CH_4和CO_2平均通量最高,N_2O通量则在5cm水位最高;3)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水温是土壤CH_4、N_2O通量日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温度是CO_2日变化通量的主导因子,同时,土壤p H、Eh及水体p H、Eh是CO_2通量日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温室气体 日变化 温度 pH EH
下载PDF
水位对杭州湾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盛宣才 邵学新 +2 位作者 吴明 宁潇 叶小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8-723,共6页
为探明不同水位梯度对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杭州湾围垦芦苇湿地不同水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SOC和TN含量随着水位增加总体上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而TP含... 为探明不同水位梯度对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对杭州湾围垦芦苇湿地不同水位条件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SOC和TN含量随着水位增加总体上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趋势,而TP含量沿水位梯度变化趋势不显著;(2)土壤未被水淹时(0 cm水位)土壤C/P比、N/P比和C/N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水淹后(10、20、30 cm水位)土壤C/P比、N/P比和C/N比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3)不同水位梯度SOC含量与N/P比、TN含量与C/P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土壤TP含量与C/N比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P>0.05);(4)土壤pH值是影响杭州湾湿地0 cm水位梯度下SOC、TN和TP含量变化的重要因子,但随着水位的增加土壤pH值与SOC、TN和TP含量的相关性逐渐减小。随着水位的增加,土壤深层SOC和TN累积量逐渐增加,而土壤TP含量随水位增加趋势不明显;土壤pH值对SOC、TN和TP含量的影响随着水位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湿地 水位梯度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pH值
下载PDF
杭州湾潮滩湿地3种优势植物碳氮磷储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邵学新 李文华 +3 位作者 吴明 杨文英 蒋科毅 叶小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51-3457,共7页
潮滩植物在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明杭州湾潮滩湿地植物碳氮磷储量特征,对植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储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 潮滩植物在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明杭州湾潮滩湿地植物碳氮磷储量特征,对植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及储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地上生物量呈典型的单峰值曲线.地上部有机碳含量全年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氮磷含量随植物生长而明显下降.植物碳氮磷储量与植物生物量显著正相关.海三棱藨草碳氮磷储量显著低于芦苇和互花米草,芦苇地上部总氮储量显著高于互花米草,但总磷储量则相反,有机碳储量两种植物差异不显著.芦苇、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年固碳能力分别是中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380%、376%和55.5%,以及全球植被平均固碳能力的463%、458%和67.7%.从净化氮磷功能上考虑,7月可认为是本研究区域3种植物的最佳收割时间,且以收获互花米草对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磷的去处效果最佳.因此,潮滩植物具有较好的储碳固碳能力和氮磷净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湿地植物 生物量 生源要素 季节动态
原文传递
杭州湾南岸不同围垦年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文敏 吴明 +2 位作者 邵学新 姜小三 周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6-231,共6页
采集杭州湾南岸围垦农田土壤样品(0-10,10-20,20-30,30-40,40-50cm),分析不同围垦时期(10,40,60,120a以上)农田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有机碳活性组分变化规律总体上与土壤有机碳相近... 采集杭州湾南岸围垦农田土壤样品(0-10,10-20,20-30,30-40,40-50cm),分析不同围垦时期(10,40,60,120a以上)农田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有机碳活性组分变化规律总体上与土壤有机碳相近但亦有不同之处。随围垦时间增加,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呈增加趋势,但围垦40a以上,其含量均趋于相对稳定水平;其中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碳和轻组有机质含量增幅依次为40.43%,14.23%,25.47%,13.68%。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主要分布在0-20cm土层,但水溶性有机碳略有差别。水溶性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围垦年限增加而减小,易氧化碳则相反。土壤有机碳与其活性组分之间均显著正相关,各组分与土壤全氮、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随围垦年限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但其稳定性有所下降,有机碳活性组分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碳动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轻组有机质 围垦年限 杭州湾南岸
下载PDF
草甘膦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和伴生植物白茅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古春凤 叶小齐 +2 位作者 吴明 邵学新 焦盛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大量使用草甘膦防除外来植物将会改变入侵植物与邻近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文通过分析不同浓度草甘膦对植物生长和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揭示除草剂作用下植物种间关系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草甘膦的生态效应提供理论参考,为优化农... 大量使用草甘膦防除外来植物将会改变入侵植物与邻近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文通过分析不同浓度草甘膦对植物生长和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揭示除草剂作用下植物种间关系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草甘膦的生态效应提供理论参考,为优化农药使用提供数据支持。2016年6至8月,在国家林业局杭州湾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将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和土著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分别进行单独种植和混种种植,喷施7种浓度的草甘膦后测定植物的生长特征。结果显示:草甘膦处理显著抑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的生长。随着草甘膦处理浓度升高,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株高增长量明显降低、绿叶数不断减少,0.3–1.5 m L·L–1处理组单种、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绿叶数均随时间呈递增趋势,而1.8 m L·L–1处理单种、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基本枯萎死亡;白茅的分蘖死亡数和枯萎叶片长均随草甘膦处理浓度递增而不断增长,0.3–0.6 m L·L–1处理组单种、混种白茅分蘖数和绿叶长度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草甘膦处理显著影响植物种间竞争关系,随着处理浓度上升,混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之间的竞争关系不断减弱。种间竞争关系显著影响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生物量分配,面对竞争时加拿大一枝黄花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部,因而增加了根冠比;种间竞争抑制了白茅分蘖数的增加和生物量的积累,但不影响其植株生物量的分配。草甘膦处理和种间关系的交互作用同样显著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生物量的增加,但对两种植物根冠比的影响均不显著。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草甘膦的耐受性不同,与本土植物白茅相比,生长能力强的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草甘膦处理具有更强的耐受性;低浓度草甘膦处理减弱了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会干扰入侵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入侵植物 本地植物 生长 种间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