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治疗重度意识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董月青 张赛 +4 位作者 孙洪涛 赵永青 武慧丽 董俊强 宫磊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植物状态8例,最小意识状态14例。病人在原发病急性期后3个月接受电生理评估,15例病人在满足...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植物状态8例,最小意识状态14例。病人在原发病急性期后3个月接受电生理评估,15例病人在满足电生理评估标准后接受高颈段SCS治疗,余9例未接受治疗。结果所有病人随访9个月,接受SCS治疗的15例病人中清醒9例,GOS评分:轻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5例;刺激后脑血流量较刺激前增加了36.6%(t=2.775,P<0.05)。未接受SCS治疗的病人均未清醒。结论高颈段SCS是治疗重度意识障碍病人较为适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重度 脊髓电刺激 高颈段 最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翀 李晓红 +4 位作者 涂悦 孙洪涛 陈彦婷 王景景 张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在创伤性脑损伤(TBI)诱导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压冲击仪(1.8 atm)建立Sprague Dewley大鼠TBI模型,检测TBI后1、3和7 d GSK3在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以观察GSK3的活性变化;损伤对侧行侧脑室立体定...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在创伤性脑损伤(TBI)诱导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液压冲击仪(1.8 atm)建立Sprague Dewley大鼠TBI模型,检测TBI后1、3和7 d GSK3在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以观察GSK3的活性变化;损伤对侧行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GSK3抑制剂氯化锂;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氯化锂抑制GSK3的有效性;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潜伏期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以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au蛋白在Ser404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TBI后第3、7天,GSK3在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侧脑室注射氯化锂可显著逆转TBI后GSK3在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的降低(P<0.05);TBI后大鼠的潜伏期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分别出现显著性增加和减少(P<0.01),而给予氯化锂后可显著逆转TBI诱导的潜伏期的增加(P<0.01)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的减少(P<0.05);TBI后Tau蛋白在Ser404和Thr231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1),而氯化锂注射可显著逆转TBI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0.01)。结论 TBI可通过激活GSK3来降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提示GSK3在TBI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创伤性脑损伤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下载PDF
Notch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损伤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秀 程世翔 +3 位作者 孙圣凯 陈旭义 刘洋 王志宏 《中国医药》 2015年第2期282-285,共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因此,深入探讨其损伤与保护机制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发现,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与...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因此,深入探讨其损伤与保护机制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发现,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损伤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蛋白(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Wnt/β-链蛋白(Wnt/β-catenin)、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反应元件(P-CREB/CRE)、Notch、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NOTCH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4
作者 孙洪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42-1042,共1页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中国武警脑科医院承办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2014年8月15—17日在天津召开。会上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组织机构,包括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常务委...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中国武警脑科医院承办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2014年8月15—17日在天津召开。会上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组织机构,包括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常务委员4人,委员22人。委员资格依照委员会组织管理办法选择由长期从事神经外科学创新研究、推动神经科学发展的全国省市级重点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担任。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武警脑科医院院长张赛教授表示,委员会将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和组织本领域医学工作者,在加强神经外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神经外科学发展新方向、促进神经外科学知识的传播和转化、加速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等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专业委员会 研究型医院 中国 学会 主任委员 医学研究成果 脑科医院
原文传递
不同局部麻醉药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谦 程世翔 +2 位作者 杨震 柳川 杨程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局部麻醉药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凋亡及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差速贴壁法对人ADMSCs原代培养,鉴定第3代ADMSCs表面抗原CD29、CD105表达,并检测其成脂和成心肌分化能力.将第3代ADMSC,细胞分为4组,3实... 目的 探讨不同局部麻醉药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凋亡及向成骨方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差速贴壁法对人ADMSCs原代培养,鉴定第3代ADMSCs表面抗原CD29、CD105表达,并检测其成脂和成心肌分化能力.将第3代ADMSC,细胞分为4组,3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0 mg/L的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干预ADMSCs,对照组加入普通DMEM低糖培养基.分别应用PI-Hoechst33342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ADMSCs凋亡率和成骨细胞分化率.结果 经不同局麻药干预3、5、7d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2±3.5)%、(12.4±3.6)%、(16.9±3.9)%,布比卡因组分别为(15.3±2.8)%、(23.6±3.8)%、(27.4±4.6)%,利多卡因组分别为(31.8±4.2)%、(42.4±5.5)%、(61.6±6.9)%,罗哌卡因分别为(34.8±5.9)%、(43.2±6.8)%、(64.9±5.8)%.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组在不同时点的细胞凋亡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且也明显高于布比卡因组(均P<0.05).结论 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能增加ADMSCs细胞凋亡比例,但布比卡因可抑制ADMSC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局部麻醉药 成骨分化
下载PDF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仇玉莹 秦琴 +6 位作者 李申 张仁云 刘莹 赵永萍 程世翔 张赛 李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7-819,共3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35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370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的严...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35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370例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抽取被试外周静脉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RELP)对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YLPR/rs25531)多态性进行分型。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病例组5-HTFLPR基因分布(LL、L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9%,38.0%,51.1%,L、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9%、70.1%)与对照组(LL、L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4%,40.5%,47.1%,L、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2.7%、67.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2;P=0.245);而病例组5-HTTLPR/rs25531基因分布(L’L’、L’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34.5%,58.9%,L’、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1.7%、78.3%)与对照组(L’L’、L’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42.4%,49.5%,L’、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3%,70.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L’L’(LALA)相比,S’S’(SS,LGS,LG:LG)为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危险基因型(P:0.016,OR=1.461,OR95%CI=1.072~1.991)。结论尚不能认为5-HTrLPRL/S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发病有关联,5-HTYLPR/rs25531S’S’基因型与s’(S,LG)等位基因可能为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5-羟色胺转运体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颅脑创伤血浆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郗艳国 李双英 张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9-862,共4页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世界青壮年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美国每年新增超过170万例TBI患者,其中275 000例需住院治疗,死亡患者超过52 000例[1].我国TBI数据库显示,重型TBI患者的病死率为21.8%,重度致残率达49.9%[...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世界青壮年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美国每年新增超过170万例TBI患者,其中275 000例需住院治疗,死亡患者超过52 000例[1].我国TBI数据库显示,重型TBI患者的病死率为21.8%,重度致残率达49.9%[2].目前,TB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然而,TBI受伤机制错综复杂,被称为“人体最复杂器官中最复杂的疾病”[3].显而易见,仅仅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是远远不够的.学者们致力于寻找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TBI分子标志物,以期能反映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本文就近年来TBI相关血浆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标志物 颅脑创伤 生物学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 死亡患者 预后评估 临床表现 TBI
原文传递
MAPK信号通路在颅脑创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丹 涂悦 张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7-429,共3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s,MAPK)链是真核生物信号传递网络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内,是一种能够将细胞外的刺激信号传递至细胞核,从而引起细胞生物学反应的重要信号传导系统,在基因表...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s,MAPK)链是真核生物信号传递网络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内,是一种能够将细胞外的刺激信号传递至细胞核,从而引起细胞生物学反应的重要信号传导系统,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质功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K信号通路 颅脑创伤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传导系统 基因表达调控 信号传递 生物学反应 细胞质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创伤的救治经验与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赛 陈旭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为发达及发展中国家青年人致死及致残的首要原因[1].虽然经过几代神经外科医生、基础研究等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其救治水平已大幅提升,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地域、交通、理念及专业水平... 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为发达及发展中国家青年人致死及致残的首要原因[1].虽然经过几代神经外科医生、基础研究等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其救治水平已大幅提升,但在我国由于存在地域、交通、理念及专业水平等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救治经验 救治水平 BRAIN 发展中国家 外科医生 青年人
原文传递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琴 仇玉莹 +6 位作者 张晓斌 李申 刘莹 赵永萍 程世翔 张赛 李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eateehol一0-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l58Met(rs4680)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性抑郁障碍(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之间的关联。方法以250例MD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eateehol一0-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l58Met(rs4680)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性抑郁障碍(majordepressivedisorder,MDD)之间的关联。方法以250例MD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COMTVall58Met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并采用t检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COMTVall58Me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268,12.611,P〈0.01),携带Met等位基因的人群患MDD的危险度是携带Val等位基因的1.725倍(OR=1.725,95%C/1.274~2.335)。结论COMTVall58Met基因多态性与MDD发病有关联,携带Met等位基因的人群患MDD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FK506结合蛋白5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莹 秦琴 +6 位作者 赵永萍 仇玉莹 张静 贾琼 程世翔 张赛 李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506-binding proteins 5,FKBP5)基因rs1360780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50例MD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 目的 探讨FK506结合蛋白5(FK506-binding proteins 5,FKBP5)基因rs1360780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之间的关联.方法 以250例MD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FKBP5基因rs 1360780进行分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并采用t检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病例组FKBP5 rs1360780位点基因分布(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6%、36.0%、4.4%,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8.2%和21.8%)与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0%、36.3%、4.7%,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2%和22.8%)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P=0.682);(2)在男性中,病例组FKBP5 rs1360780位点基因分布(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3%、33.8%、5.9%,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2%和22.8%)与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6%、19.0%、2.4%,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8.1%和11.9%)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12),男性中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患MDD的危险度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2.185倍(OR=2.185,95% CI=1.181~4.042).(3) FKBP5基因rs 1360780位点多态性可能与MDD患者的HAMD总分,迟滞、睡眠、Maier、焦虑/躯体化以及核心因子分均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FKBP5基因rs1360780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中国男性汉族人群MDD发病相关,且携带T可能增加男性患MDD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FK506结合蛋白5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赵永萍 仇玉莹 +6 位作者 刘莹 秦琴 张静 贾琼 程世翔 张赛 李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50例MD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50例MDD患者及300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的CC/CT+T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运用SPSS1Z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病例组GSK-3β rs334558位点基因分布(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8.4%和61.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2%和36.8%)与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0%和57.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7.2%和32.8%)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4,P=0.275;x2=1.895,P=0.169);(2)在女性中,病例组GSK-3β rs334558位点基因分布(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7.9%和62.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3.5%和36.5%)与对照组(CC/CT+ 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0%和49.0%,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2.4%和27.6%)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99,P=0.011;x2=6.858,P=0.009),女性中携带T等位基因的人群患MDD的危险度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504倍(OR=1.504,95% CI=1.107~2.043);(3) 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CC/CT+TT基因型、等位基因与女性MDD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关系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9,P=0.471;x2=0.199,P=0.656).结论 GSK-3β基因rs33455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女性人群MDD发病有关,且携带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女性患MDD的危险性,但该基因位点多态性对女性MDD的抑郁严重程度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不同抗癫痫药物对幼鼠认知功能和海马BDNF和NT-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石鹏程 程世翔 +4 位作者 赵永青 梁晋 李迪彬 李积荣 李建国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3种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对幼鼠认知功能以及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s-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7日龄Wis... 【目的】研究和探讨3种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对幼鼠认知功能以及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s-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6只)、拉莫三嗪组(10只)、奥卡西平组(10只)和左乙拉西坦组(10只)。NS组每天经口腔灌胃生理盐水,其他3个药物组分别经口腔灌胃溶于生理盐水的不同的抗癫痫药物。连续给药3周后行Morris水迷宫、旷场实验测试,比较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自发探索运动活性。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幼鼠海马CA3区BDNF和NT-3的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与NS组相比,拉莫三嗪组大鼠找到平台时间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及在平台象限搜索时间的百分比减少(P<0.05);旷场实验测试表明,拉莫三嗪组大鼠水平及垂直运动能力显著低于NS组,而左乙拉西坦组高于对照组(P<0.05);qRT-PCR结果显示,拉莫三嗪组、奥卡西平组和左乙拉西坦组中BDNF mRNA表达量分别是NS组的0.53、0.95、0.92倍,NT-3 mRNA表达量分别是NS的0.66、0.88、1.03倍。与NS组相比,拉莫三嗪组BDNF和NT-3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拉莫三嗪组、奥卡西平组和左乙拉西坦组BDNF蛋白表达量分别是NS组的0.45、0.93、0.98倍,NT-3蛋白表达量分别是NS组的0.64、0.89、1.01倍。与NS组相比,拉莫三嗪组BDNF和NT-3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卡西平和左乙拉西坦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拉莫三嗪影响幼鼠认知功能可能和其降低BDNF和NT-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物 海马 认知 MORRIS水迷宫 旷场实验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素-3
原文传递
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铁柱 孙艳 周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年第12期1237-1238,1241,共3页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根据需要行标准颅脑外伤... 目的 探讨醒脑静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脱水、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根据需要行标准颅脑外伤去大骨瓣开颅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0 mL+生理盐水250mL,1次/d,连续7d。比较2组入院时、治疗7d后血清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变化。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7d后血清S100B[(0.85±0.11)、(1.17±0.21)mg/L]、MBP[(6.49±1.01)、(9.35±1.72)mg/L]和NSE[(11.16±1.81)、(18.03±1.79)mg/L]水平均较入院时[S100B(1.62±0.23)、(1.61±0.38)mg/L,MBP(15.07±2.32)、(14.51±2.20)mg/L,NSE(37.51±1.84)、(37.27±1.96)mg/L]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7d后GCS评分〉12-15分比例(60.0%)高于对照组(30.0%)(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醒脑静可降低sTBI患者血清S100B、MBP和NSE水平,改善患者昏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创伤 醒脑静 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原文传递
神经电生理技术在持续性植物状态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迟凯扬 张赛 赵永青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4-426,共3页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脑遭受严重损伤后的一种状态,即脑干、间脑的功能相对保留,而大脑皮质的功能丧失,患者表现为植物生存状态,仅有最小反应一睡眠/觉醒周期,能睁眼但无意识,不能与周围的环境...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脑遭受严重损伤后的一种状态,即脑干、间脑的功能相对保留,而大脑皮质的功能丧失,患者表现为植物生存状态,仅有最小反应一睡眠/觉醒周期,能睁眼但无意识,不能与周围的环境或人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植物状态 神经电生理技术 应用 评估 植物生存状态 严重损伤 功能丧失 大脑皮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