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工 伟大而温馨的文明遗产
1
作者 冯骥才 江聪 《中华手工》 2004年第1期J002-J002,1,共2页
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和造物,还是做饭与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承担人的永不停歇而精益求精的追求。既有生活的和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和想象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 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用双手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无论盖房和造物,还是做饭与制衣,都由双手来完成。但这还不够,双手还要承担人的永不停歇而精益求精的追求。既有生活的和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和想象的。于是,从生活的智慧、技术的发明直到审美理想都是由双手来体现的。由于审美进入十指,便有了许多艺术油然而生。无论是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还是乡野村夫手中带着泥土与青草芳香的民间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业 民间艺术 工业技术 遗产 市场
下载PDF
岜沙苗族的“后棍”
2
作者 余未人 刘学文 《中华遗产》 2005年第4期148-152,共5页
人最重要的装饰部位是头部。发型,则永远是头部最受瞩目的风景。在长期从事田野调查的民俗学者看来,形形色色的发型是民俗风情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其蕴含着不同的生态、信仰、审美等信息密码。本期"遗产采风"所介绍的内容... 人最重要的装饰部位是头部。发型,则永远是头部最受瞩目的风景。在长期从事田野调查的民俗学者看来,形形色色的发型是民俗风情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其蕴含着不同的生态、信仰、审美等信息密码。本期"遗产采风"所介绍的内容,就是有关苗族和彝族男子的独特发型。它不仅展示了当地特异的民俗风情,更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和这种民俗在当今的发展趋向与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岜沙 民俗风情 民俗学者 田野调查 发展趋向 发型 头部 彝族
原文传递
绘事自述
3
作者 冯骥才 《求贤》 2012年第3期37-37,39,共2页
我天性喜画,画在文先。上世纪70年代末一系列伤痕小说发表之前,已有15年丹青生涯。由于世人知我多缘自文学,故以为我先文后画。这里执意加以说明,是因为我后来的写作常常运用画家特有的视觉思维。
关键词 伤痕小说 70年代 视觉思维 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