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2020—2022年G6京藏高速呼集段(呼和浩特至集宁)沿线2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及交通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温数据,应用平均偏差(M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准确率(AR)等指标,对比分析道路结冰期高分辨率陆面融合和同化数据...选用2020—2022年G6京藏高速呼集段(呼和浩特至集宁)沿线2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及交通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温数据,应用平均偏差(M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准确率(AR)等指标,对比分析道路结冰期高分辨率陆面融合和同化数据(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的气温特征,评估呼集段沿线CLDAS气温在道路结冰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6高速呼集段结冰期CLDAS气温总体为负偏差,ME日变化为-1.2~1.4℃,从呼和浩特到集宁方向,20:00至次日08:00 CLDAS气温由冷偏差转向暖偏差,08:00—20:00冷偏差增大。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均对CLDAS气温精度存在影响,低海拔、平原、阳坡路段误差相对较小。经系统偏差订正的CLDAS气温ME趋近于0,各月逐时RMSE、MAE均减小0.0~0.5℃,AR提高0%~14%。订正后的CLDAS气温可用于气温精细化时空特征分析和道路结冰分级预警。展开更多
利用双偏振雷达、地面自动站、闪电定位仪、探空等资料对江苏2012—2022年262次雷暴大风过程的环境参数和2020—2022年41个导致雷暴大风的对流风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雷暴大风发生在大气层结不稳定背景下,850 h Pa和500 h P...利用双偏振雷达、地面自动站、闪电定位仪、探空等资料对江苏2012—2022年262次雷暴大风过程的环境参数和2020—2022年41个导致雷暴大风的对流风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雷暴大风发生在大气层结不稳定背景下,850 h Pa和500 h Pa温差中位数超过25°C,对流层中层存在干层;春季动力条件较好,0~6km垂直风切变中位数达到18.4 m·s^(-1),是夏季的2倍;夏季能量条件较好,CAPE平均值可达2 491.0 J·kg^(-1),而春季仅为977.5 J·kg^(-1)。(2)凝练和定量验证了基于双偏振特征量的雷暴大风风暴演变的概念模型:对流风暴的生命史分为3个阶段,初生阶段存在较强的Z_(DR)柱,Z和K_(DP)较弱且未及地;发展阶段K_(DP)柱显著增强,Z_(DR)柱稍有减弱;雷暴大风发生阶段Z、Z_(DR)和K_(DP)核心高度均明显降低。因此,较强的Z_(DR)柱,并伴随显著增强的K_(DP)柱是雷暴大风发生的前兆信号。(3)统计获得双偏振特征量预警指标:初生阶段和发展阶段多数分别发生在雷暴大风发生前60 min和前20 min;在0~2 km的高度上,3~4 d B的Z_(DR)大值区提前10~15 min到达雷暴大风站点。展开更多
文摘选用2020—2022年G6京藏高速呼集段(呼和浩特至集宁)沿线2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及交通气象观测站逐小时气温数据,应用平均偏差(ME)、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准确率(AR)等指标,对比分析道路结冰期高分辨率陆面融合和同化数据(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的气温特征,评估呼集段沿线CLDAS气温在道路结冰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G6高速呼集段结冰期CLDAS气温总体为负偏差,ME日变化为-1.2~1.4℃,从呼和浩特到集宁方向,20:00至次日08:00 CLDAS气温由冷偏差转向暖偏差,08:00—20:00冷偏差增大。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均对CLDAS气温精度存在影响,低海拔、平原、阳坡路段误差相对较小。经系统偏差订正的CLDAS气温ME趋近于0,各月逐时RMSE、MAE均减小0.0~0.5℃,AR提高0%~14%。订正后的CLDAS气温可用于气温精细化时空特征分析和道路结冰分级预警。
文摘利用中国地区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地基观测资料对Terra/Aqua 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气溶胶产品精度进行验证,提供资料可靠性分析,并分析了各地区MODIS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的误差来源,为进一步改进算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香河、兴隆、榆林、寿县、合肥、香港和台湾等站点MODIS AOD的质量较好。对大多数站点,Terra和Aqua MODIS AOD质量差别不大,除个别站点Terra略优于Aqua。(2)选取香河、太湖、SACOL、北京、兴隆和台湾成功大学站进行详细分析。香河站Terra和Aqua MODIS AOD质量均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7,且落在期望误差内的百分数分别为72%和65%。太湖和北京站MODIS AOD存在统一高估现象,可以通过拟合直线的截距对其进行汀正,得到较接近真实值的AOD。SACOL,Terra和AquaMODISAOD与AERONETAO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6和0 77,且存在一定的高估。同时验证SACOL MODIS Deep Blue AOD,总体上其精度低于MODIS C005 AOD。兴隆和成功大学站反演误差均小于期望误差,数据质量较好。(3)误差分析表明香河和SACOL站的MODIS反演误差主要来自地表反射率关系的不合适;太湖和北京站的反演误差可能是由于地表和气溶胶模型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的。个别站点随着云量增大,MODIS反演结果对AOD的高估也越大。
文摘利用双偏振雷达、地面自动站、闪电定位仪、探空等资料对江苏2012—2022年262次雷暴大风过程的环境参数和2020—2022年41个导致雷暴大风的对流风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雷暴大风发生在大气层结不稳定背景下,850 h Pa和500 h Pa温差中位数超过25°C,对流层中层存在干层;春季动力条件较好,0~6km垂直风切变中位数达到18.4 m·s^(-1),是夏季的2倍;夏季能量条件较好,CAPE平均值可达2 491.0 J·kg^(-1),而春季仅为977.5 J·kg^(-1)。(2)凝练和定量验证了基于双偏振特征量的雷暴大风风暴演变的概念模型:对流风暴的生命史分为3个阶段,初生阶段存在较强的Z_(DR)柱,Z和K_(DP)较弱且未及地;发展阶段K_(DP)柱显著增强,Z_(DR)柱稍有减弱;雷暴大风发生阶段Z、Z_(DR)和K_(DP)核心高度均明显降低。因此,较强的Z_(DR)柱,并伴随显著增强的K_(DP)柱是雷暴大风发生的前兆信号。(3)统计获得双偏振特征量预警指标:初生阶段和发展阶段多数分别发生在雷暴大风发生前60 min和前20 min;在0~2 km的高度上,3~4 d B的Z_(DR)大值区提前10~15 min到达雷暴大风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