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次冰雹过程的多源资料观测特征分析
- 1
-
-
作者
宋薇
邱晓滨
王兆宇
陈超
-
机构
天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
天津市海洋气象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暴雨灾害》
2024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C3007700,2019YFC1510301)
甘肃省气候资源开发及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ACRE-2021-ZD02)
+1 种基金
东北冷涡研究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23SYIAEKFMS14)
天津市气象局科研项目(202405ybxm04)。
-
文摘
为认识降雹不同阶段对流系统的回波、微物理参量和热动力演变特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激光雨滴谱仪、微波辐射计、自动气象观测站等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9日天津地区一次冰雹天气的回波特征、雨滴谱差异、温湿度及水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50 hPa切变线东侧的暖湿气流与500 hPa冷空气叠加,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积累及对流天气触发。降雹临近时,环境大气不稳定性显著增强。(2)冰雹云发展演变阶段观测到两次地面降雹,均发生在对流单体合并加强过程中。(3)降雹时段,粒子最大直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和中值体积直径达到峰值,中大滴对降水雨强的贡献率达94.56%,该时段平均谱谱宽最大;降雹后,直径小于1.0 mm的小滴对雨强贡献率增大,在不超过1.0 mm的粒子区间平均谱呈双峰特征,第一峰和第二峰分别出现在0.3 mm、0.6 mm附近。(4)降雹前水汽出现缓慢持续积累,积分水汽、液态水含量在降雹前1 h出现明显跃增,低层逆温的存在使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现象更为明显;降雹结束后整层大气水汽有所回落。
-
关键词
冰雹
对流单体
数浓度
特征直径
-
Keywords
hail
convection cell
number concentration
characteristic diameter
-
分类号
P458.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基于CloudSat探测的辽宁地区夏季云系特征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潘晓
李得勤
公颖
徐迪
白华
崔锦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省沈阳市气象局
-
出处
《干旱气象》
2020年第5期716-725,746,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5011)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0520255)
+1 种基金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8SYIAEZD5、2017SYIAE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6803、2017YFC1501806、2018YFC1506801)共同资助。
-
文摘
基于2007—2010年夏季CloudSat数据产品融合资料,对辽宁地区夏季单层和多层云系的发生概率、组成、垂直结构、微物理结构及相应的环境温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辽宁地区主要由单层云组成,其次为双层云。单层云系主要由卷云和高层云组成,其次是高积云和深厚对流云。多层云系上层以卷云为主,双层云下层主要由高积云、高层云和层积云组成,而三层云多以中层为高层云和高积云、下层为层积云的组合出现。(2)多层云系中各云层的回波强度和云层厚度均小于单层云系。(3)单层云系和多层云系中各云层的微物理量(粒子数密度、有效半径、云水含量)平均廓线垂直分布类似,但多层云系平均值相对较小,且下层大于上层,这与组成云层的类型有关,其中深厚对流云最大,卷云最小。(4)有云条件下大气中水汽较晴空时更充足。白天,有云条件下近地面温度降低,夜晚则相反。
-
关键词
CLOUDSAT
单层和多层云系
云类
云垂直结构
云微物理结构
-
Keywords
CloudSat
single-layer and multi-layer clouds
cloud type
cloud vertical structure
cloud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
分类号
P426.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