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凤山大气本底站CO浓度特征及传输路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宁 于大江 +8 位作者 刘硕 臧昆鹏 洪海祥 邱珊珊 熊浩宇 李嘉鑫 卿雪梅 蒋凯 方双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92-400,共9页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1月龙凤山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CO)连续观测资料和NOAA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平原地区大气CO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排放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站CO日变化规律具有季节性差异,春、秋和冬季CO浓度均在午后13:00—14...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1月龙凤山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CO)连续观测资料和NOAA再分析资料,对东北平原地区大气CO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排放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站CO日变化规律具有季节性差异,春、秋和冬季CO浓度均在午后13:00—14:00出现最低值,秋和冬季19:00出现峰值,春季2:00出现最峰值,冬季CO浓度日平均最大,日振幅最大.夏季CO日变化不同于其他季节,在8:00—13:00维持较高值,在16:00—次日04:00维持较低,峰值出现在08:00,谷值出现在00:00.龙凤山站CO浓度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变化和波动下降趋势,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6月,月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青藏高原地区浓度水平,全年CO月均值振幅为134.8×10^(-9)±2.5×10^(-9)(物质的量分数,下同).在春、夏和秋季西南方向地面风能够明显抬升观测CO浓度,冬季西北方向地面风能够明显抬升观测CO浓度.后向轨迹聚类、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以及地面风结果分析表明:SSW-SW-WSW扇区内的城市交通及工业等人为排放是龙凤山站的CO潜在源区,此外,冬季的NW-NNW-N扇区的短距离输送也是龙凤山站的CO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底站 大气CO 后向轨迹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